官富場

官富場是中國南宋政府在現今香港九龍東部一帶所設的官方鹽場,也是觀塘區的名稱由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官富場
  • 性質:官方鹽場
  • 地區:今香港九龍東部一帶
  • 朝代:中國南宋
南宋初年,當時政府在現時的九龍灣西北及西南沿岸,即尖沙咀與茶果嶺之間一帶,設立了一個名為“官富場”的官方鹽場,範圍覆蓋今日的觀塘區、九龍城區及油尖旺區,並派造鹽官並駐兵。當時該處屬於南海郡東莞縣,該鹽場也曾成為縣內四大鹽場之一。然而於隆興元年 (1163年),由於“官富場”的產鹽量未如理想,曾一度廢置並併入另一個官方鹽場“疊福場”(位於今沙頭角東北、大鵬灣西南)。後來因“官富場”產鹽量回升,於是再度恢復設定。南宋末年,皇帝宋端宗趙是和宋帝昺趙昺被元朝軍隊逼迫逃到香港,據說曾在“官富場”內的土瓜灣一塊大石頭上休息,後人稱該處為宋王臺。
元朝時期,“官富場”被改為“官富巡司”,於明朝時則被改為“官富巡檢司”,設有巡檢及司吏各一,並駐弓兵50名,以打擊販賣私鹽。清朝康熙元年(1662年),清朝政府為了防止沿海居民接濟位於台灣的鄭成功政權,因此實行遷界令,逼使沿海居民向內地遷界50里,鹽場亦因而被廢置。雖然遷界令於康熙八年 (1669年)取消,但由於遷來的居民不熟煮鹽,鹽場無法恢復昔日的規模,其後最終也被廢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