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聖曾子

曾子,姓曾,名參,字子輿,春秋末年魯國南武城(今山東嘉祥縣)人。生於公元前505年(周敬王十五年,魯定公五年),死於公元前435年(周考王五年,魯悼公三十二年)。出身沒落貴族家庭,少年時就參加農業勞動。後從師孔子,他勤奮好學,頗得孔子真傳。他積極推行儒家主張,傳播儒家思想,並在修身和躬行孝道上頗有建樹。是孔子學說的主要繼承人和傳播者,在儒家文化中居有承上啟下的重要地位。

曾子是孔子思想的正宗傳人,在儒學發展史乃至中華思想文化史上均有顯著的地位。周孝王十五年為其建專廟“忠孝祠”。明正統九年重建後易名“宗聖廟”,亦稱“曾子廟”。

基本介紹

  • 本名:曾子
  • 出生地:魯國南武城
曾子的祖先是夏禹的後代,姓姒。禹的第五代孫少康封他的小兒子曲烈於曾阝地,建立 曾阝國。曾阝國故址,在今山東省蒼山縣西北,原名“繒邑”,以當地多產絲織品而得名。公元前567年(魯襄公六年)鄰近的莒國滅掉了曾阝國,曾阝太子巫無家可歸,在遠離莒國的魯國南武城居住下來。曾阝太子巫的曾孫叫曾點,字皙,他就是曾子的父親,是孔子的早期弟子之一。
曾皙在孔子的學生中屬於狂者,即敢說敢為,不拘小節。魯國執政大夫季武子死時,曾皙曾“依門而歌”。有一次,曾皙和子路冉有公西華陪孔子坐著。孔子問他們的志向,曾皙說:“晚春的時候,穿上春天的服裝,約上五六個成年人,帶上六七個小孩子,在沂水裡洗洗澡,到舞雩台上吹吹風,然後一路唱著歌兒走回來。”描繪出了一個昇平祥和的大同世界,因而孔子表示贊同。曾子的母親上官氏是位勤勞善良的家庭婦女,一生織布、操勞家務,對曾子非常慈愛。曾子的生母去世後,曾皙曾續娶,姓氏不詳。
曾子和孔子一樣是主張積極參與政治的。他曾說:“讀書人不可以不堅強而有毅力,因為他責任重大而路途遙遠。把實現仁德作為自己的責任,不是很重大嗎?奮鬥到死才罷休,不是很遙遠嗎?”(見《論語·泰伯》)他還說:“可以把幼小的君主託付給他,可以把一個國家的命運委託給他,面臨生死存亡的關頭卻不動搖屈服。這樣的人是君子嗎?是君子啊!”孔子之後,曾子勇敢地擔負起推行仁德的重任。
曾子推行德政,首先選擇的是入仕為官。為父親守孝三年結束後,曾子便出遊齊國,宣傳自己的政治主張。齊國沒有接納他,他又回到魯國。在齊國時他曾拜見晏子。他問晏子:“古時候曾經有過對上不勸諫國君,對下不顧及百姓,退居深山之中,而成為施行道義的人嗎?”晏子回答說:“審視這些人並沒有什麼才能,卻託言於不想勸諫國君,我說這是荒誕的想法。國君昏庸,德政不能實行,奸佞相互勾結,賢能的人得不到任用,那些普通做官的人又不去改變他們的行為,而是跟隨奸佞以求進身,所以有的人士隱居,有的人士不隱居。那些能夠按禮法行事的人,就是施行道義的人。只是評論評論君主是非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對上不勸諫國君,對下不顧及百姓,退身隱居深山,我晏嬰不知道他怎樣成為施行道義的人。”(見《晏子春秋·內篇問下》)曾子回國的時候,晏子給他送行,說:“君子用華麗的車子贈人,不如用言語贈人。請允許我贈送您言語呢還是車子?”曾子說:“請贈以言語。”晏子說:“就像這車輪,本是山中的直樹,優秀的木匠烘烤使它彎曲,它的圓度完全符合圓規,即使再烘烤曝曬也不會變直了。所以君子要小心看不見的烘烤揉曲。我聽說,違背倫理常規會改變人的本質,習慣風俗會改變人的性情,不可不謹慎啊!”(見《晏子春秋·內篇雜上》)。
從齊國回國不久,曾子又到達楚國。楚惠王熱情接待了他,讓他做了高官,曾子決心趁機大幹一番,實現自己的抱負。不久曾子便發現,自己與楚國君臣往往意見不合,自己的抱負難以實現,不到一年便辭職回到魯國。後曾子曾回顧這段經歷時說:“父母去世以後,我出遊到南方的楚國,得了高官,住的房子有九仞高,出檐有三圍粗,供乘坐的車子有百輛,但還是面向北方哭泣,不是因為貧賤,而是因為再也不能孝順父母了。”曾子所傷心的,不全是思念父母,大概也與做官不如意有關吧。
曾子三十七歲時,被費國國君聘請到費國。恰逢魯國軍隊攻打費國,曾子向費國國君告辭說:“請讓我離開,進攻結束後我再回來。請暫且不要讓豬狗進入我的館舍。”費國國君說:“我對於先生,人們沒有不知道的。現在魯國軍隊攻打我國,先生卻離開我,我為什麼要為先生守護館舍?”魯國軍隊果然攻打費國,列舉費國十條罪狀,而曾子對其中九條進行了爭辯。魯國軍隊結束攻打後,費國國君重新修葺了曾子的館舍,然後迎接曾子回來。(見《說苑·尊賢》)後來曾子發現費國也不是理想之地,便回歸故里,再也不尋求做官。
孔子說:“把自己的主張套用於政治,也就是參與了政治,何必一定要做官才算參與政治呢?”(見《論語·為政》)曾子不再尋求做官以後,仍利用一切機會宣傳德政的好處,宣傳孝治和德治思想。同時,特別注意用儒家道德、君子形象來感化影響社會。
他堅持仁愛。《禮記·檀弓上》記載,有一天,曾子和客人站在門旁,他的一位學生快步走出門去。曾子說:“你要到哪裡去?”那位學生回答說:“我父親死了,要到里巷裡去哭。”曾子說:“你回來,就在你住的地方哭吧。”曾子又臉朝北向他父親弔喪。按常禮要求自己的父母死了,是不能在別人家哭的,當時曾子辦學是在自己家中,讓學生在自己家中哭父親,這充分顯示了曾子對學生的憐愛和同情。
他堅持道義。《說苑·立節》記載,曾子穿著破舊的衣服從事農業勞動,魯國國君派人去贈送給他采邑,對他說:“請用采邑的收入置辦一下衣服。”曾子不接受,再次前往,還是不接受。國君派去的人說:“不是先生您向人乞求的,而是人家奉送給您的,為什麼不接受呢?”曾子說:“我聽說,接受別人贈送的人往往害怕贈予他的人,贈送的人往往對接受的人表現出驕縱,既使國君贈給我采邑而對我不驕縱,我怎能不害怕呢?”最終也沒有接受。
他堅持禮儀。《禮記·檀弓上》記載,子夏死了兒子,哭瞎了眼睛。曾子去慰問他,說:“我聽說,朋友眼睛失明就應該為他哭泣。”曾子哭,子夏也哭。子夏說:“天啊!我沒有罪過啊!”曾子聽後生氣地說:“卜商!你怎么沒有罪過呢?我和你過去在洙水、泗水之間事奉老師,離開老師後在西河邊養老,使西河的百姓把你比作孔子,這是你的第一條罪過。你父母去世,沒有讓老百姓知道喪禮的知識,這是你的第二條罪過。死了兒子,就哭瞎了眼睛,這是你的第三條罪過。怎么還說你沒有罪過呢?”子夏扔掉自己的手杖下拜,說:“我錯了,我錯了!我離開大家單獨居住,時間也太長了啊!”在子夏十分悲痛的時候,曾子仍毫不留情地指出子夏不遵守禮儀的過錯,說明曾子對禮儀的一絲不苟。
他堅持誠信。《韓非子·外儲說左上》記載,曾子的妻子去趕集,她的兒子哭鬧著要跟著去。她哄兒子說:“你回家去,等我回來給你殺豬吃。”妻子剛從集市回來,曾子就要捉豬準備殺掉。妻子制止說:“那只是哄騙小孩子的。”曾子說:“對小孩子是不能哄騙的。小孩子沒有識別能力,跟隨父母學習,聽從父母的教誨。現在你欺騙兒子,就是教兒子欺騙。母親欺騙兒子,兒子就不相信他的母親,就無法進行誠實教育了。”於是就把豬殺掉燒肉吃了。
他安貧樂道,不為名利所動。《莊子·讓王》記載,曾子在衛國的時候,穿著以亂麻為絮的袍子沒有完整的表面,面色浮腫,手上和腳上都有老繭,常連續三天不生火做飯,十年不做一件衣服,戴正帽子卻沒有帽帶,抓住衣衿就露出了胳臂,穿上鞋了就裂開了腳後跟。飄搖著束髮的帛唱《商頌》,聲音充塞天地之間,象敲響的鐘磬。天子得不到他做臣下,諸侯得不到他做朋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