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形治療

完形治療

完形(Gestalt)是德國字,原意為形狀、圖形。完形一詞、源自一群研究知覺的德國心理學家,他們發現,人類對事物的知覺並非根據此事物的各個分離的片斷,而是以一個有意義的整體為單位。因此,把各個部份或各個因素集合成一個具有意義的整體,即為完形。此外,就‘形與景’的角度而言,能將目標物從周遭的背景環境中區辨出來,將注意力集中在目 標物上,明白的辨別出它與背景環境的界限,亦是形成‘完形’,即形成‘背景’與‘形’的意思。‘完形治療’理論乃 Perls 所創立,主要是奠基在完形心理學的理論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完形治療
  • 歸屬:完形心理學
何謂完形,Frits Perls,理論發展,對人的看法,治療目標,治療過程,完形治療常用技術,熱椅子技術,心理劇,行為指導,夢的整合,

何謂完形

完形(Gestalt)是德國字,原意為形狀、圖形。完形一詞、源自一群研究知覺的德國心理學家,他們發現,人類對事物的知覺並非根據此事物的各個分離的片斷,而是以一個有意義的整體為單位。因此,把各個部份或各個因素集合成一個具有意義的整體,即為完形。
此外,就‘形與景’的角度而言,能將目標物從周遭的背景環境中區辨出來,將注意力集中在目 標物上,明白的辨別出它與背景環境的界限,亦是形成‘完形’,即形成‘背景’與‘形’的意思。
Perls 曾對完形下過一個解釋:‘完成乃是一種形態,是構成某事物的個別部份的一種特定組織。完形心理學的基本前提是,人類本質乃一整體,並以整體(或完形)感知世界,而不同事物也唯有以其組成之整體(或完形)方能被人類了解。

Frits Perls

完形治療學派為 Perls 所創立, Perls 在思想史上最重要的便是將弗羅伊德的心理的理論和身體的理論統整為一。
*思想史上的地位
Perls 為身心分離的傳統思想譜下休止符,他認為身體與心理是整體的,若只是解開心理的封鎖無濟於事,因此完形治療強調‘身體的活動’。例如: Perls 常問來談者‘你想做什麼?’‘我想吐痰、痛罵一頓’, Perls 會說‘那就吐呀’。當來談者吐痰、謾罵、咬人時, Perls 認為即是一種治療,因為把內心所想付諸實現,為生理層面的重新架構。
因此, Perls 在思想史上重要的一件事,即是他把身體帶進治療的領域裡,這可說是對弗羅伊德精神分析學的心理主義之反動。
Perls 特別重視‘身體感覺’或‘身體語言’,在這之前的心理治療,語言是‘形’,身體‘背景’, Perls 恰恰相反,語言‘景’,身體‘形’,他認為語言意識性高,容易撒謊,身體卻是潛意識的。潛意識比意識更誠實,察覺‘身體的感受或非語言的表現’,更能成為‘真正的自己’。基於此完形治療法主張放棄理性,去傾聽身體的感覺。

理論發展

‘完形治療’理論乃 Perls 所創立,主要是奠基在完形心理學的理論上。
完形心理學
由魏泰邁、庫勒與考夫卡所創立,強調行為是有組織的統整的整體,而非特殊分離的部份,即構成整體的部份不能被分開的了解,這種行為的整體就是完形。
完形心理學強調‘全體大於部分的相加總和’,即全體並非把各部集合而成,全體是超越部分的。
例如:水(全體)是超乎氫(部分)、氧(部分)的存在;欣賞名曲時,不是聽到分散的音符,而是連續的音符、速度、音調和強弱的統整體。所以,整體被界定為部份的相互作用相互依賴的,基於此,分析永不能提供整體的了解。
完形心理學的重點原本在闡明人類知覺與學習的歷程,因此,完形治療法和完形心理學是有所不同的。 Perls 就摘取了其中對心理治療有意義的部份,作為其治療法之基礎。如下所述:
1、有機體有追求完整的傾向:一個不完全的完形就會引起注意直至完形出現和穩定為止。
2、有機體會依照其當前之需要,完成其完形。 Perls 認為要滿足需要,就必須形成完形。
3、有機體的行為是一種整體,大於部份的相加總和。
4、有機體行為含意要由其生活整體的內涵中去了解。如對人的認識,不能將人抽離環境(整體)來看。
5、有機體透過形與景之原則、了解其所處環境。
此外,由於現象學上所指的現象,是指“個人憑感官所知覺到的立即經驗”而完形治療深信‘當事人對環境立即的覺察,而不去推論一些形成某一行為的原因。’所以,完形治療是現象學取向的。又因為該治療法的基礎是此時此地,因此也是存在取向的。
在完形治療中,‘覺察’、‘責任’、‘自由、選擇’是很重要的三角關係,即察覺力愈強,自由的可能性愈大,而自己應為自己所做的決定,行為負責。此即存在主義的味道。
而在完形治療中,所採用的一些名詞,諸如‘投射’、‘內化’、‘壓抑’...等,是源自精神分析的,故完形治療學派可說是受到許多學派的影響。

對人的看法

完形治療強調接納真實的原有自己,不去受到自己或他人的合理化、期待、判斷、曲解所操縱,而以自己所想的、所要的、所感覺的為基礎表現自我。
在人格發展的階段中,孩子經由‘承認’的歷程發現自己,欣賞自己的存在,但由於父母的給予評價(讚許),使孩子開始壓抑不被稱讚的思想、情緒、行為,而轉為附和他人,無法完全接受真實原有的自己。
此外, Perls 提出,在人的體內,存有勝利者(topdog)和失敗者(underdog),前者很正義,以“應該”“必須”等觀念來對個體作操縱與擺布。類似心理分析學派的超我;而後者以“我想”“我希望”等表達個體的內在願望,類似心理分析學的本我。
由於勝利者和失敗者都在不斷掙扎,奪取控制權,這內在的矛盾與衝突,便對人造成一種持續不斷的折磨,極之痛苦。
因此,完形治療即是要協助受導者,自覺有這兩個不協調部份的存在,尋求解決方法,將內在分裂情況改善,以求達到身心統整為一。

治療目標

完形治療的目標是促使個體的成長和成熟。幫助當事人增強覺察能力和接觸能力,通過覺察了解環境,了解自我,接納自我,達到人格統整。帕爾斯強調指導當事人在當下意識中進行創造性活動,促進情感、知覺、思想和行為的整合。尤其要體驗或重新經歷未竟事務,接受先前被否定的經驗,勇於承擔自己生活的責任。

治療過程

完形治療沒有固定的流程,治療過程更多的需要治療師的洞察力和創造力。治療師通過現象學視角,運用創造性活動幫助當事人獲得對自我當下的覺察。
初次與當事人接觸時,治療師就會通過詢問當事人當下的身體或內心感受來增加當事人與自我接觸的機會,使其專注於“此時此地”(here and now)的真實經驗。當事人說到過去的未竟事務時,治療師通過角色扮演、空椅子等技術推動當事人與重要他人之間的想像性對話,展開當事人與自我角色的對話,通過誇張、擴大和細化的方法,擴展當事人的體驗和感受。在這一過程中,治療師鼓勵當事人用言語或非言語的表演和動作方式表達自己的體驗。當壓抑的情感得到充分表達,需要得到滿足時,當事人對自我、環境及二者之間的關係產生了全新的理解,並學會了新的接觸方式,繼而有能力、有勇氣承擔自己選擇生活方式的責任。

完形治療常用技術

熱椅子技術

這是帕爾斯於20世紀60年代在加州伊薩倫學院的治療實踐中創造的治療技術,代表著典型的帕爾斯風格的完形治療。當事人坐在椅子上,其他人共同面對他的問題。進行對峙式提問,挑戰當事人當下的意識傾向(意向性)。治療師先做示範,然後團體成員輪番上陣。坐在椅子上的人往往難以應對這種對峙,劇烈的心理衝突讓當事人體驗到一種坐在火上烤的感受。

心理劇

帕爾斯將心理劇作為一種角色扮演程式引入到完形治療。在治療中將當事人存在狀態的某些方面做戲劇性的展示,使得個人生活中的未競事務,或個人的性格特點側面,尤其是相互對立的人格傾向特點顯示出來,鮮活生動地進入當下的意識狀態,成為意識聚焦的圖形。在體驗這種對立衝突的過程中,個體經歷了一系列的面對衝突、煎熬,經受痛苦折磨,最後做出選擇承擔責任的過程,完成了自我發現、自我成長和自我整合的過程。心理劇的具體套用技術包括角色轉換、鏡像技術、大聲誇張的獨白、未來投射及空椅子技術等。

行為指導

這一技術包括創建一個程式結構,引導當事人去發掘、顯現尚未進入意識領域的行為側面,尋找新的方法和視角重新觀察原來的行為。行為指導與心理劇中的角色扮演有相似之處,但關注焦點有所不同,也更具指導性。例如,對一個總是聽周圍其他孩子指揮的害羞的孩子,治療師設計一個他經常遇到的場景,溫柔地鼓勵他用一種肯定的語氣大聲地說話,在每次說完之後都加上一句“我就是這樣想的!”這樣的指導可以幫助兒童接觸深層的自我意識,增強自我行動的力量,為建立新的創造性的生活打開通路。

夢的整合

與經典精神分析師要求患者聯想夢的各個部分不同,完形治療師試圖讓當事人在治療室中重新體驗夢境的細節,甚至表演夢的內容。完形治療師認為夢的工作是幫助當事人挖掘真實自我,並不是要對夢做解釋。他們認為當事人比其他任何人都清楚明白一切,解釋只會導致認知作用的隔離,有時甚至會誤導當事人。而通過讓當事人直接面對做夢的經歷能夠發現、體驗內在的自我,並導致深層次的自我整合。夢能夠傳達信息,是自我衝突的縮影。夢是一種對個人自我存在的反映和用來避免面對自己的方式的縮影。通過表演夢中的不同人物或事物,個人能夠覺察到自我失去聯繫或疏遠的部分然後將它們整合起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