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纁

宋纁

宋纁(1522—1591年),明朝重臣,字伯敬,號栗庵。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進士。初為永平府推官(管刑獄),後為山東道監察御史、山西巡按、順天府丞、都察院右僉都御史、保定巡撫、南京戶部右侍郎、戶部尚書吏部尚書。死後追封太子太保,榮祿大夫,謚“莊敏公”。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宋纁
  • 外文名:Song Xun
  • 別名:栗庵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河南省商丘市睢陽區人
  • 出生日期:公元1522年
  • 逝世日期:公元1591年
  • 職業:明朝政治家,吏部尚書,太子太保
  • 主要成就:反對豪華浪費,節儉錢財
    區分輕重緩急,救難賑災
  • 代表作品:《藥言剩稿》
簡介,成就,官職變動,明史記載,愛國名言,

簡介

宋纁(1522~1591),明朝重臣。字伯敬,號栗庵。商丘睢陽區人。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進士。初為永平府推官,後為山東道監察御史、山西巡按、順天府丞、都察院右僉都御史、保定巡撫、南京戶部右侍郎、戶部尚書吏部尚書。死後追封太子太保榮祿大夫,謚“莊敏公”。禮部任上,反對豪華浪費,節儉錢財,區分輕重緩急,救難賑災,深得民心。任吏部尚書時,獎廉扶貧,懲辦貪贓枉法官員100餘人。年邁告老歸里,著有《四禮》、《商丘舊志》等書。
宋纁,字伯敬,號栗菴,河南商丘人。明嘉靖壬子舉人,丙辰會試中試,已未賜進士。授永平府推官,歷任山東道監察御史,陝西應天,陝西巡按,順天府丞,都察院右臉都御史,保定巡撫,南京戶部右侍郎,北京戶部左侍郎,倉場總督,戶部尚書吏部尚書

成就

宋纁自幼天資聰明,六歲入蒙學,端坐不為兒嬉,學習勤奮,不愛修飾,以至孝聞名鄉里。年十七補郡學生,諸生舊製得免徭役,同事邀纁往請,宋纁不可,曰:事在令長,自請之傷恥。壬子舉於鄉時, 寇師尚詔陷郡城,過之處燒、殺、搶、掠。獨聞宋纁賢,告誡下屬不得犯纁家。臨里藏匿宋纁家以免受害者慎眾。可見宋纁賢德名聲以久。
明嘉靖丙辰舉禮部,已未賜進士。授永平府推官。為官清正,體恤百姓,以廉名聞遵化,民歌思之。遷山東道監察御史奉命巡按陝西時發現有權有勢,橫行霸道,違法撫疏的太監呂用等人,立即上疏彈劾使他們震驚,而大為收斂,不敢胡為。巡按應天時,蕭清了奸尻。並勸人們修築璵田,以防水患。徽州太守何東序蒙冤坐牢,宋纁巡按時辨明冤獄,為之平反昭雪深受人們的稱讚。在巡按山西時,俺答攻陷石州三晉震驚,宋纁命將上嚴守,吏捕七十七人罪當斬首,宋纁察其中有無辜百姓三十三人奏釋之。巨盜李久經雍眾數千占山為王,擾害百姓,宋纁令殲其渠魁,散餘眾為農。襄堩縣令言城牆已壞應當治修,宋纁問縣令工費多少,縣令說不出,宋纁具言出邑中庫糧、糧票、丁壯之數,並講明錢糧不足不能輕易動眾,縣令愧服。宋纁回朝時撫軍盡以蒲帕,纁貯之,陽曲行日不取而去。其廉而不苛如此四年,升順天府丞,拜右檢都御史巡撫保定。保定是京南下的要道,官員出京必經此鎮,往來要員慎多,有人勸他接待要隆重,宋纁卻說:我不能搜刮民脂民膏來討好他們以使我個人得利。紫荊重鎮兩防費用過重。宋纁處處為國家為百姓著想,核缺伍,汰冗兵,罷諸道來往調防,一年節糧數萬石,節糧餉銀十餘萬兩。

官職變動

萬曆初年他和首輔宰相張居正不合,朝中公卿大臣交章薦引,萬曆十一年(1583)宋纁得到從新啟用官復原職仍任保定巡撫。當時獲鹿諸縣正直災荒。宋纁到任先開倉放糧賑饑,有人勸他先奏請皇上降旨後進行開倉賑饑。宋纁卻不顧個人安危說:待報而行老百姓以餓死的屍骨滿溝了,到那時候再開倉賑饑又有何用?假如皇上怪罪下來我一個人承擔。尋進升南京戶部右侍郎.

明史記載

宋纁,字伯敬,商丘人。嘉靖三十八年進士。授永平推官。擢御史,出視西關,按應天諸府。隆慶改元,再按山西。俺答陷石州,將士捕七十七人,當斬。纁訊得其誣,釋者殆半。靜樂民李良雨化為女,纁言此陽衰陰盛之象,宜進君子退小人,以挽氣運。帝嘉納之。擢順天府丞,尋以右僉都御史巡撫保定諸府。核缺伍,汰冗兵,罷諸道援兵防禦,省餉無算。
萬曆初,與張居正不合,引疾歸。居正卒,廷臣交薦,以故官撫保定。獲鹿諸縣飢,先振後以聞。帝以近畿宜俟命,令災重及地遠者便宜振貸,餘俱奏聞。尋遷南京戶部右侍郎。召還部,進左,改督倉場。請減額解贖銀,民壯弓兵諸役已裁者,勿征民間工食。十四年,遷戶部尚書。民壯工食已減半,復有請盡蠲者,纁因並曆日諸費奏裁之。有司征賦懼缺額,鞭撻取盈,纁請有司考成,視災傷為上下。山西連歲荒,賴社倉獲濟,纁請推行天下,以紙贖為糴本,不足則勸富人,或令民輸粟給冠帶。又言:“邊儲大計,最重屯田、鹽策。近諸邊年例銀增至三百六十一萬,視弘治初八倍,宜修屯政,商人墾荒中鹽。”帝皆稱善。聖節賞賚,詔取部帑銀二十萬兩,纁執奏,不從。潞王將之國,復取銀三十萬兩市珠寶,纁亦力爭,乃減三之一。故事,金花銀歲進百萬兩,帝即位之六年,增二十萬,遂以為常。纁三請停加額,終不許。
纁為戶部五年,值四方多災。為酌盈虛,籌緩急,奏報無需時,上下賴之。而都御史吳時來吏部尚書楊巍年老求去,忌纁名出己上,兩疏劾,纁因杜門乞休,帝不許。及巍去,卒以纁代之。巍在部,不能止吏奸,且遇事輒請命政府。纁絕請寄,獎廉抑貪,罪黠吏百餘人,於執政一無所關白。會文選員外郎缺官,纁擬起鄒元標。奏不下,再疏趣之。大學士申時行遂擬旨切責,斥元標南京。頃之,以序班盛名昭注官有誤,時行劾奏之。序班劉文潤遷詹事府錄事,時行又劾文潤由輸粟進,不當任清秩。時殿閣中書無不以貲進者,時行獨爭一錄事。纁知其意,五疏乞休。福建僉事李琯言:“時行庇巡撫秦燿,而纁議罷之。仇主事高桂,而纁議用之。以故假小事齮齕,使不得安其位。”帝不納琯言,亦不允纁請。無何,纁卒官。詔贈太子太保,謚莊敬。
纁凝重有識,議事不苟。石星代為戶部,嘗語纁曰:“某郡有奇羨,可濟國需。”纁曰:“朝廷錢穀,寧蓄久不用,勿使搜括無餘。主上知物力充羨,則侈心生矣。”星憮然。有郎言漕糧宜改折,纁曰:“太倉之儲,寧紅腐不可匱絀,一旦不繼,何所措手?”中外陳奏,帝多不省,或直言指斥,輒曰“此沽名耳”,不罪。于慎行稱帝寬大,纁愀然曰:“言官極論得失,要使人主動心;縱罪及言官,上意猶有所儆省。概置勿問,則如痿痹不可療矣。”後果如其言。

愛國名言

君子之為學也,將以成身而備天下國家之用也--宋纁《藥言剩稿》
【譯文】君子學習的目的,是為了成才以備國家使用。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