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磧砂延聖寺刻本藏經

《宋磧砂延聖寺刻本藏經》常簡稱為《磧砂藏》,是一部聞名中外的佛教諸藏彙編,因開雕於平江府(今蘇州)磧砂延聖寺而命名。初刻於南宋理宗紹定二年(公元1229年),到元英宗至治二年(公元1322年)完畢,至於《磧砂藏》的願主和起源已不詳。而由磧砂禪寺僧人清圭、清宇等人先後主持《磧砂藏》的雕版刻印工作,歷經宋元兩朝,歷時長達九十三年。全藏按《千字文》編冊號,始“天”字,終“終”字。共591函,收錄各種佛教典籍1532部,總計6362卷。採用梵夾裝,又稱經折裝。

《磧砂藏》共分為五大部:大唐三藏、大唐龍興三藏、大周新翻三藏、大唐中興三藏、大宋新譯三藏。
大唐三藏,是全書中內容最大的一個部類,占總數的二分之一。收入佛典621部,2887卷,內容主要講論大乘佛教的各種主要法門。其中,堪為大乘佛教的代表著作有:唐玄奘譯《大般若波羅蜜多心經》600卷,譯自顯慶五年(660)到龍朔三年(663)。是全書最大的一部研究大乘佛教的基礎理論著作。其次,原本分量與《大般若經》相等。唐菩提流志等譯的《大寶積經》120卷,姚秦鳩摩羅什譯《大智度論》100卷,均為研究大乘佛教的重要資料。
大唐龍興三藏,收入佛典35部,250卷,內容主要記述佛教為佛德制定的戒律、戒規,即“三藏”中的律藏,以及印度所傳的佛教戒律佛典等。其中《四分律藏》,60卷,是中國古代最有影響的佛教戒律經典。
大周新翻三藏,收入佛典442部,1945卷。主要記述研究部派佛教的理論。主要代表作是:唐方炎譯《阿毗達磨大毗婆沙記》200卷,為研究部派佛教理論的重要資料。
大唐中興三藏,收入佛典20部,37卷。
大宋新譯三藏,收入佛典419部,1191卷。主要為宋代人研究佛教理論的輯錄。
《磧砂藏》內容豐富,卷帙浩繁,例目清楚,便於查閱。是佛教研究全面、系統的經典彙編。該書集後漢、晉、隋、唐、宋、元歷代翻譯、撰寫佛著的學者名流約400名,其中,唐玄奘的譯著數目最為顯著。唐玄奘從貞觀十九年(645),到龍朔三年(663)20年間,先後譯出大小乘經論75部,1319卷,占全書總數六分之一以上,是佛教東漸,進入中土,為中印文化交流、佛教經典研究做出突出貢獻的主要代表者。
《磧砂藏》原藏於西安臥龍寺、開元寺,後移至陝西圖書館。1931年,朱慶瀾將軍與上海佛教界人士葉恭綽、蔣維喬等為保護《磧砂藏》,發起“影印宋版藏經委員會”,影印《磧砂藏》計593冊,總共影印了五百部,成為當時佛教界的一大盛事。
在朱慶瀾將軍與上海佛教界人士葉恭綽、蔣維喬等人影印《磧砂藏》的前幾年,約1926——1927年間,北京大悲寺收藏了幾百年的一部抄配、配補的《磧砂藏》,被一個美國人吉禮士(Gillis)買去,並偷運到加拿大的麥吉爾大學,後又被美國的普林斯頓大學。日本奈良西大寺也收藏有六百卷宋刻原版《磧砂藏》,日本大阪“杏雨書屋”存有4888卷。
《磧砂藏》是中國較早刊刻的大藏經的一種,更是現存已知大藏經中裝有扉畫較的一種。藏經每函起始的扉頁都有釋伽牟尼說法圖,形態各異、栩栩如生。其中還有陳昇畫陳寧刊、楊德春杭州眾安橋北楊家印行等等刊記。其畫風與杭州大萬壽寺版的西夏文大藏經的扉頁畫完全相同,受到西藏與西夏佛教美術的影響很大,由此可反映出元代的世風。書中的字有端莊挺拔的歐蘇體,有圓潤豪邁的柳體,還有清新秀麗的趙體。雕刻技藝的高超和書法造詣的精湛令從古至今的專家學者為之折服。其版本、文獻、學說價值極高,整理修補極完整,是迄今為止我國開雕時間最早、雕刻質量最好、保存最完整的宋元版大藏經,也是最為重要的佛教文化遺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