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盞

宋盞

宋代是中國陶瓷發展史上一個非常繁榮昌盛的時期,宋盞在這個時期則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宋代產生了八大著名窯系(定窯系、磁州窯系、耀州窯系、鈞窯系、龍泉窯系、景德鎮窯系、建窯系、越窯系)和五大名窯(官窯、哥窯、汝窯、定窯、鈞窯)。宋代八大窯系正好以長江為界,北方四個(定窯、磁州窯、耀州窯、鈞窯),南方四個(龍泉窯、景德鎮窯、建窯、越窯)。這些窯系一方面具有因受其所在地區使用原材料影響而具有的特殊性,另一方面又受帝國時代的政治理念、文化習俗、工藝水平制約而具有的共同性。

宋盞的名貴品種有兔毫、鷓鴣斑、木葉、貼花、玳瑁等品類。兔毫盞:釉面分布雨絲般條紋狀析晶斑紋,細密柔軟如兔毛一般;鷓鴣斑盞:釉面花紋呈圓狀斑點,如鷓鴣鳥胸部羽毛般美麗,且很像漂浮於水面上的閃亮油珠,故又稱油滴盞;木葉盞:在盞中填入桑葉、菩提葉燒制而成,感悟一葉一歲月的濃濃禪意;貼花盞:最具中華民族文化氣息的盞器,用剪紙貼入胎體燒制而成,華美而高貴;柿紅盞:釉色如秋天成熟的柿子顏色,洋溢著豐收之喜慶祥瑞;烏金盞:純色黑秞,雖極簡樸,卻映射出幽幽之極素光芒。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宋盞
  • 外文名:songzhan
  • 代表:曜變天目/兔毫盞/油滴盞/木葉盞
  • 地位:中國八大瓷之一
  • 涵義:中華非物質文化遺產
重疊金·國風盞情
龍爐坡下青竹郁 雲煙盡敘窯工語
東域睡傳奇 四方存敬儀
國風潮漸起 宋韻千年續
江畔覓柔毫 嶺間尋鴣斑

當我們回望歷史,你會發現在那個歷時319年,被稱為大宋的王朝,齊聚了國人的審美意趣、古典文化、制度設計以及浩瀚的人文創作;使中華文化由漢唐漫長的歷史積澱,至宋時而達巔峰。被梁啓超先生譽為中國近三百年最聰明之人的國學大師陳寅恪先生,雖西方學識極為深廣,卻誠摯熱愛著中國文化,他認為中國文化歷數千年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中國將來之發展,必定是宋學之復興,或新宋學之建立。陳先生以宋為中國文化之巔峰,亦與大國學家、《人間詞話》的作者王國維先生完全一致。

“道人曉出南屏山,來試點茶三昧手。忽驚午兔毫斑, 打作春瓮鵝兒酒。”
蘇東坡蘇東坡
此詩乃宋代大文豪蘇東坡所作《送南屏謙師》,1089年,蘇東坡赴杭州任知州時,在西湖北山葛嶺壽星寺小住。恰巧,西湖南山淨慈寺南屏山道教大名鼎鼎的處謙大師聞訊趕去拜會,東坡先生驚喜大師用頗為名貴的兔毫盞親自為他當場點茶,未想受如此尊貴之禮遇,遂寫此詩相酬,且用春瓮所釀製的當時最為高檔的酒香比做鬥茶散溢的茶香。合此文人雅事,傳為千秋美談。
“北宋名臣范仲淹在與同僚章岷鬥茶時所寫《和章岷從事鬥茶歌》”
黃金碾畔綠塵飛,紫玉甌心雪濤起。鬥茶味兮輕醍醐,鬥茶香兮薄蘭芷。
宋徽宗宋徽宗
遐想穿越,彼時用貴如黃金的小龍鳳團茶餅碾出的茶粉猶如綠色的塵沫,置於紫玉色盞中,用沸水竹筅沖拌,茶水如雪花湧起,盞中飄出的香味連蘭花荷花也不如,雖然遠隔千年,我們似乎也從范公的詩里聞到了那股沁人心脾的清香......
首創瘦金書的宋徽宗趙佶雖治國無能,但在書法、茶道方面卻很精通。由他著作的《大觀茶論》罩說道:“淺色貴青黑,玉毫條達者上。”就指明建盞出產的兔毫盞釉色黑,毫毛長,為上佳茶具。他在《宮詞》中贊曰:“兔毫連盞烹雲液,能解紅顏入醉鄉。”其意指用兔毫建盞烹建溪上好的茶餅,香雲繚繞,能使在旁的美女都陶醉進入夢鄉。
黃庭堅黃庭堅
建安瓮碗鷓鴣斑。
詩人黃庭堅還在品嘗建甌茗茶時,對建茶附近的建窯出產的鷓鴣斑碗盞,讚賞不已。他描述道:此寶碗斑紋令人眼花繚亂,猶如在山谷里的水簾中的流水與天上的明月一起,交相輝映。

貴族茶儀貴族茶儀
中華茶文化在宋代發展至鼎盛,史稱“龍鳳盛世”,宋朝飲茶習俗融和於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盞風盛行。宮廷茶文化的重要形式便是朝廷茶儀,春秋大宴皆有茶儀,士大夫文人也以茶儀為集會儀式,宋徽宗親自作《大觀茶論》,文人雅士藉助詩詞歌賦書畫形式也倍加推崇。
在這樣一個繁榮的朝代,茶道瓷具更是臻於絕美,皇室民間鬥茶點茶之雅風極盛,追崇美盞紛紛引為生活時尚,彼時茶道所用之盞器深受時人追捧,更有盞器至尊“曜變天目”,一出四海驚,其靜若混沌初開、其動若繁星流轉,真乃一盞盛下一個宇宙,一盞映出萬般銀河。宋朝所制曜變天目,全世界僅存四件,三件被日本作為國寶館藏,一件在中國,可惜竟已破損……
江神子·宋盞堂
千年宋盞散扶桑
兔毫柔 鴣斑亮
曜變傳奇 浩瀚炫幽藍
再現茶風團碧粉
輕轉筅 沁芝蘭
共承國韻宋盞堂
眾心齊 漢風慷
風雨千年 絲路復輝煌
盛世同襄華夏夢
興國粹 五洲揚


約在日本鎌倉時代(1192-1333年),日本僧人來我國留學,從浙江天目山帶回瓷盞,並稱這種瓷盞為“天目”。後人又把黑瓷統稱天目瓷,並在國內外有關陶瓷的論著中普遍使用。另有一說為最早發現於福建建安的天目山,所以叫天目瓷......“天目”之說,至今在陶瓷界和日本茶道界仍存在著令人莫衷一是的看法,但中日兩國陶瓷考古界卻存在一種共識:“天目”,這一名稱來源於日本。宋代盞器主要出產於福建、江西、河北、河南、山西、山東、陝西等地;福建建窯燒制的黑釉盞,被譽為“瓷器黑牡丹”,由於其本地瓷土含鐵量較重和燒窯時保溫時間較長,釉中析出大量氧化鐵結晶,形成免毫紋、油滴紋、曜變等結晶釉,不僅能放射出五彩紛呈的點點光輝,且茶湯烈酒入盞後,竟至磁化,口感醇化綿柔,補鐵效果兼具,殊異非凡。

非遺傳承非遺傳承
大宋王朝大宋王朝
宋代建盞竟含永磁材料 數據存儲套用前景誘人
2014-8-2703:14:32
來源:文匯報作者:史博臻選稿:鄭聞文
“卡時代”最害怕什麼?消磁。有什麼材料能一勞永逸地擺脫消磁煩惱?上海科學家首次在宋代建盞標本中發現了一種罕見的高純度硬磁材料--epsilon-Fe2O3,它極難被消磁,在計算機網路的高密度數據存儲方面可能具有誘人的套用前景。
中科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研究員、古陶瓷科學研究國家文物局重點科研基地副主任李偉東是該研究負責人之一。她告訴記者,epsilon-Fe2O3是氧化鐵家族中“神秘莫測”的一位:在自然界中極為罕見,這種材料在1934年被首次發現後,其晶體結構直至近10年才被確定。但它的硬磁性魅力,始終牽引著科學家的心弦。原來,高純度的epsilonFe2O3極難被消磁。這種材料不僅可用在信用卡磁條上,還可在研發更快更節能的計算機、存儲量更大更便宜的存儲介質以及高速無線通訊等領域大顯身手。同時,氧化鐵化合物製備成本低廉,有望大規模推廣。然而,遺憾的是,科學家利用現代製備技術,目前只能得到這種材料納米尺度的晶體,使它的套用推廣步履維艱。
戲劇性的是,李偉東等人意外地在1000年前的宋代文物建盞中,發現了夢寐以求的大尺寸epsilon-Fe2O3晶體。
建盞在宋代是皇帝隆重賜茶的專用茶具,被稱為“中國偉大卻又含蓄的器物”。古人留下了“忽驚午盞兔毛斑,打出春瓮鵝兒酒”等詩句,以表達對建盞的嘉許。一件件精美的建盞,交錯著質樸的黑釉與自然天成的條紋斑點,有兔毫盞、油滴盞、鷓鴣斑盞等種類,令人賞心悅目。而這正是epsilon-Fe2O3晶體的“曼妙身姿”。
自20世紀80年代至今,上矽所與福建博物院合作,對建盞進行系統研究。近年來,李偉東研究團隊與美國伯克利國家實驗室、中科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研究員劉志合作,藉助各種先進實驗手段,對建盞兔毫釉、油滴釉進行了深入研究。研究結果令人吃驚:他們首次在銀色油滴中發現罕見的高純度epsilon-Fe2O3晶體--這些晶體的純度和尺寸,為目前人工製備條件所難以達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