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李公麟會昌九老圖

宋李公麟會昌九老圖

《宋李公麟會昌九老圖》是由宋朝畫家李公麟創作的一幅墨筆畫。此圖卷以白描手法分別畫秦末高士東園公、甪里、綺里季夏黃公四人避亂隱居中商山的故事和唐會昌五年三月二十四日九位退休老人白居易、胡杲、吉皎、鄭據劉真、盧真、張渾李元爽、釋如滿等九位老人相聚洛陽履道坊白居易居所歡聚“尚齒”之會,既醉且歡之際賦詩畫畫的情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宋李公麟會昌九老圖
  • 畫作類型:墨筆畫
  • 創作年代:宋代
  • 規格:縱:30.7,橫:238厘米
  • 現收藏地遼寧省博物館
  • 文物原屬:私人收藏
  • 材質:紙本
  • 作者:李公麟
作品賞析,創作背景,作者簡介,

作品賞析

兩個故事原來合畫在一起,入清宮重裝時中間以黃綾隔水斷開。整幅作品筆致纖弱工謹,清秀典雅,取材於隱居生活、文士會友,與士人畫關係密切。畫風技法近於南宋牟益,故成畫時代當在南宋,舊題[李公麟]作,難以為信。此卷宋元明流傳過程不詳,明末清初曾為黎惟敬、高鑒、錢士弘、星嚴、梅清諸家遞藏,見於《石渠寶笈重編》、《石渠隨筆》著錄。
《會昌九老圖》是繼《商山四皓圖》以來被一再繪製的又一重大的有關老人圖題材,如果說《商山四皓圖》是文人士夫功業理想得以成功實現的象徵的話,那么,《會昌九老圖》則是文人士夫致仕後優遊林下的寫照。白居易詩云:“雪作鬚眉雲作衣,遼東華表鶴霜歸。當時一鶴猶稀有,何況今逢兩令威。”此尚齒之會,年齡最大者136歲,最小者74歲,平均91歲。以平均91歲的高齡聚會確實古今稀有,以致於到會者也非常自豪:“此席不須鋪錦帳,斯筵堪作畫圖看”,“除卻一山五天竺,人間此會且應元”,這是最早反映致仕生活的“老人圖”。
此卷描繪的是唐會昌五年(845年白居易洛陽香山時與友人的“尚齒”之會。雖以人物為題材,但建築部分不論整體還是細部都描繪得準確精微,水榭、房舍、板橋、河堤、護欄、石凳乃至屋內的陳設交代得一清二楚,可謂“鹹取磚木諸匠本法,略不相背”,幾乎可以按圖構建。畫家不僅對建築的構造和做法至詳至悉,而且已經開始注意通過高超的寫實技巧和一定程度的透視畫法在二維平面上更為真實地表現建築物三維空間的立體感和通透感,達到使觀者“望之中虛,若可躡足”的藝術效果。尤為重要的是,圖中的建築採用北宋的界畫手法,勻細的線條有利於刻畫建築物複雜的結構和構件的細部,這種水墨白描的建築畫法延續至元代並發展到了極致。

創作背景

隋、唐以來,實施科舉制度,文人士夫通過考試制度進入政府部門擔任職務,這些官員在年老致仕後,政府或致仕官員個人往往根據個人的意願,在中央或地方就地安置,時間一長,在社會上便逐漸形成一個穩定的社會階層。唐宋以來,洛陽、蘇州等地是致仕官員養老的首選之地,當然絕大部分致仕的官員往往選擇回原籍終老(如睢陽五老即是如此)。這一致仕情況被人們所注意,成為詩文、繪畫表達的新題材。而這一情況的發生,首先源於白居易等人的會昌九老之會(《式古堂書畫匯考》)曾將其資料完整地轉錄下來。

作者簡介

李公麟(1049—1106年),北宋畫家。字伯時,舒州(今屬安徽)人。為官30年,後告老歸鄉,居住龍眠山,號龍眠居士。好古博學,與蘇軾、黃庭堅、米芾等人交往,受到王安石推舉。擅畫人物、佛像,且精於臨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