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國愷

宋國愷,男,甘肅靖遠人,博士,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2006年畢業於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獲社會學博士學位。曾任北京工業大學社會工作系主任,現任《北京工業大學學報》編輯部主任。

2008年入選北京市委組織部優秀人才計畫。2011年入選“北京市屬高等學校人才強教深化計畫中青年骨幹人才”計畫。

2015-2016年受國家留學基金委資助赴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 University)訪學。

科研方向:社會結構、農村社會學、發展社會學。

研究領域:社會階層結構、農民工問題、社會組織、社會工作、社會建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宋國愷
  • 國籍:中國
  • 職業:教授
  • 性別:男
主要研究領域:發展社會學、農村社會學、社會結構。
主要研究成果:《從身份農民到職業農民》、《當代社會結構》(合著)、《晉江模式新發展》(合著)、《歷史上最具影響力的社會學名著20種》(合著)等。主編《新時期新型農民自我教育系列叢書》。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流動人口中自僱傭者社區融合研究》、北京市委組織部優秀人才計畫項目《外來人口社會融合研究——以建外街道為例》等研究項目。
主講課程:《社會保障》、《社會福利思想》、《社會學理論導讀》、《老年社會工作》等。
主持課題
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流動人口中自僱傭者社區融合研究”(2008)。
北京市委組織部優秀人才培養資助項目“外來流動人口社會融合研究”(2008)。
國家民政部“北京市社會工作參與城市社會救助和服務貧困家庭研究”(2010)。
北京市屬高校人才強教計畫中青年骨幹人才項目“北京城鄉一體化模式研究報告” (2011)。
北京市朝陽區社會工作委員會委託項目“北京市朝陽區社會服務管理創新研究”(2012)。
北京市社會科學規劃項目“新世紀以來北京市轉居農民就業狀況調查”(2013)。
北京市殘疾人聯合會委託課題“在京國際殘疾人社會組織和草根組織調研課題” (2013)。
中國殘疾人聯合會研究課題“政府購買助殘社會組織服務機制研究”(2014)。
北京市殘疾人聯合會“北京市各區縣殘聯開展助殘服務可行性研究”(2015)。
北京市殘疾人聯合會“北京市殘聯政府購買助殘服務研究報告(2014)”(2015)。
參與課題
參與陸學藝教授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當代中國社會管理體制創新研究”(2010)。
參與陸學藝教授主持國家行政學院委託重大課題“加強和創新農村社會管理研究”(2011)。
主要著作
個人專著
《從身份農民到職業農民》,中國社會出版社2010年。
《中國變革:社會學在近代中國興起的視角》,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1年。
《農民工體制改革》,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4年。
參編學術著作
《歷史上最具影響力的社會學名著20種》(陸學藝主編),陝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
《晉江模式新發展》(陸學藝主編),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年。
《北京社會建設60年》(陸學藝主編),科學出版社2008年。
《當代中國社會結構》(陸學藝主編),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年。
《當代中國社會建設》(陸學藝主編),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3年。
主編學術作品
新時期新型農民自我教育系列叢書(1-12本),中國社會出版社2010年。
副主編學術作品
《2010年北京社會建設分析報告》(社會建設藍皮書),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年。
《中國社會思想及其現代性》,智慧財產權出版社2010年。
《2011年北京社會建設分析報告》(社會建設藍皮書),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1年。
《中國社會建設與社會管理:對話爭鳴》,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1年。
《2012年北京社會建設分析報告》(社會建設藍皮書),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年。
《中國社會建設與社會工作》,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年。
《2013年北京社會建設分析報告》(社會建設藍皮書),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3年。
主要論文
《北京市助殘基層組織發展狀況及政策建議》,《殘疾人研究》2014(4)。
《論嚴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規模的根本出路》,《北京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5)。
《“建設社會現代化”命題:形成、內涵及價值》,《社會學評論》2013(6)。
《政府購買服務:一項社會治理機制創新》,《北京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6)。
《北京城鄉一體化進程中的土地變動模式分析》,《中國土地》2013(9)。
《分群體分階段逐步改革農民工體制問題——基於農民工分化與社會融合的思考》,《北京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2),該文人大複印資料《社會學》2012(7)全文轉載。
《當前社會建設需要著力解決的若干問題》,《北京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6),該文《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11(5)、《新華文摘》2011(6)觀點摘編。
《當代中國社會結構深刻變動的經濟社會意義》,《北京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5),該文人大複印資料《社會學》2010(1)全文轉載。
《失地不失業 失地不失利:關於北塢村城鄉一體化改革的思考》,《中國土地》2009(2)。
《外來流動人口與城市化發展道路:以福建晉江為例》,《甘肅社會科學》2008(6)。
《新農村建設需要縣域經濟和集體經濟》,《改革與戰略》2008(8)。
《大學生職業前適應問題分析》,《青年研究》2008(6)。
《在社會結構調整中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03-01(第11版)。
《學藝不止的“陸階層”》,《北京日報》2013-06-03(第19版)。
《當代中國社會結構研究:回應社會學春天》,《科學時報》2010-03-04(第B3版)。
《調整社會結構是社會建設的核心》,《北京日報》2010-04-26(第18版)(與陸學藝先生合作)。
主要榮譽
2008年入選北京市委組織部優秀人才計畫(個人)。
2009年榮獲北京工業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青年教師基本功比賽”二等獎(個人)。
2009年北京工業大學人文社科學院“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徵文活動”論文榮獲二等獎(個人)。
2009年榮獲廣州市社會工作學會頒發學術論文二等獎(個人)。
2010年榮獲北京市第十一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一等獎(集體)。
2010年榮獲“北京工業大學優秀教學質量獎”二等獎(個人)。
2010年榮獲“北京工業大學優秀教育教學成果”二等獎(集體)。
2011年入選“北京市屬高等學校人才強教深化計畫中青年骨幹人才”項目。
2012年榮獲“北京工業大學優秀教育教學成果”二等獎(集體)。
2012年榮獲教育部第六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集體)。
2013年榮獲第四屆優秀皮書二等獎(集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