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騰忠雄

安騰忠雄

1941年出生於日本大阪。安藤忠雄1957年左右,開始練習職業拳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安騰忠雄
  • 國籍:日本
  • 民族:大和
  • 出生地:大阪
  • 出生日期:1941年
  • 職業:日本建築師
  • 畢業院校:Semi Mode研究班
  • 主要成就:獲得普利茲克建築獎,獲得東京大學的終身特別榮譽教授
  • 代表作品:住吉的長屋 Rose Garden
簡歷,個人簡介,傳奇經歷,理念成就,經典語錄,設計作品,已完成的作品,主要作品,提案,所獲獎項,展覽會,主要著作,中文著作,日文著作,影響意義,作品解讀,

簡歷

1959~1961年,考察日本傳統建築。
1962~1969年,遊學於美國、歐洲和非洲。
1969年,創辦“安藤忠雄建築研究所”(Tadao Ando Architecture&Associates)。
1969年在大阪成立安藤忠雄建築研究所,設計了許多個人住宅。其中位在大阪的“住吉的長屋(住吉の長屋)”獲得很高的評價。
1980年代在關西周邊(特別是神戶?北野町、大阪心齋橋一帶)設計了許多商業設施、寺廟、教會等。
1987年 - 擔任耶魯大學的客座教授。
安藤忠雄作品1988年 - 擔任哥倫比亞大學的客座教授 。
1990年代之後公共建築、美術館,及海外的建築設計案開始增加。
1989年 - 擔任哈佛大學的客座教授。
1995年 - 獲得普利茲克建築獎。
1997年 - 執教於日本東京大學建築系,並擔任東京大學工學部教授。
1997年 - 2003年 - 從東京大學退休,轉任名譽教授。
2005年 - 獲得東京大學的終身特別榮譽教授。
2011年 - 擔任東南大學的客座教授。

個人簡介

安藤忠雄作品安藤忠雄(1941年9月13日-),日本大阪人,日本建築師。安藤忠雄出生於大阪市。利用拳擊比賽贏得的獎金,前往美國、歐洲、非洲、亞洲旅行。3兄弟中最小的弟弟是建築師北山孝二郎(因為與美國建築師彼得·愛森曼的合作而知名)。最初的建築作品-Rose Garden是在1977年時,與弟弟孝雄所屬的浜野商品研究所一起共同合作。他並未受過正規的建築教育,僅在建築公司工作過一小段時間。
安藤忠雄作品--光之教堂1969年在大阪成立安藤忠雄建築研究所,設計了許多個人住宅。其中位在大阪的“住吉的長屋”獲得很高的評價。1980年代在關西周邊設計了許多商業設施、寺廟、教會等。1990年代之後公共建築、美術館,和海外的建築設計案開始增加。
1980年代參與關西周邊地區的商業建築設計,1990年代以後,參與公共建築、美術館建築等大型計畫。接連發表了以清水混凝土建造的住宅和商業建築。

傳奇經歷

安藤忠雄作品安藤忠雄並未受過正規的建築教育,僅在建築公司工作過一小段時間。在高中畢業後,參加了Semi Mode研究班(Semi Mode Seminar,Seminar是一種由大學教授創立的研究班,屬於大學教育的一種),Semi Mode研究班是由已故的長澤節所創立,被稱作是“傳說中的美術學校”,畢業生包括飯野和好、金子功、寺門孝之、山本耀司等人,畢業生大多都是如今在業界第一線活躍的創意工作者。之後獨自利用各種管道學習了室內設計和製圖等技巧。在成為建築師之前,曾擔任過以關西為中心,許多茶館和咖啡廳的室內設計。
安藤忠雄甚有傳奇性,年少時家境貧困,童年在木工作坊度過。在成為建築師前,曾任貨車司機及職業拳手(成績:23戰13勝3敗7平手),其後在沒有經過正統訓練下成為專業的建築師。正因為此,安藤素有“沒文化的日本鬼才”之稱。安藤忠雄是利用拳擊比賽贏得的獎金,前往美國、歐洲、非洲、亞洲旅行,也順便觀察各地獨特的建築。那個時候,他的攝影作品被使用在建築師路易·康的作品集中。 安藤忠雄是雙胞胎中的的哥哥。雙胞胎中的弟弟是北山孝雄,在東京開設北山創造研究所,經營企業經營顧問、商品設計。3兄弟中最小的弟弟是建築師北山孝二郎(因為與美國建築師彼得;愛森曼的合作而知名)。最初的建築作品-Rose Garden(ローズガーデン、玫瑰花園;位在神戶市生田區)是在1977年時,與弟弟孝雄所屬的浜野商品研究所一起共同合作。
安藤忠雄安藤忠雄在大阪府立城東工業高校畢業後,前往世界各地旅行,並自學建築。1969年創立安藤忠雄建築研究所。1976年完成位於大阪府的住吉長屋,是兩層高的混凝土住宅,已顯現其設計風格。其後獲得日本建築學會賞。1980年代參與關西周邊地區(神戶北野、大阪心齋橋)的商業建築設計,1990年代以後,參與公共建築、美術館建築等大型計畫。
之後接連發表了以清水混凝土建造的住宅和商業建築,引起風潮和討論,名聲也開始快速累積,從博物館、娛樂設施、宗教設施、辦公室等,作品的領域寬廣,通常都是大型規模的建築。但也有人認為失去了安藤早期的小型建築特有的魅力。
1995年,安藤忠雄獲得建築界最高榮譽普利茲克獎,他把10萬美元獎金捐贈予1995年神戶大地震後的孤兒。

理念成就

東西方的融合
安藤飄遊四方旅遊世界各地,目的是為了將其所見所聞與他個人的形式結合,安藤安藤忠雄認為萬神廟的靜態幾何布局形式的垂直發展的空間,與日本建築具有明顯的水平方向性的空間概念形成對比;萬神廟是西方建築空間的典型代表,兩者存在著強烈的衝突。安藤就是要將這兩種對立的空間觀念融和起來,使其獨樹一幟。
對於現代機能主義進行批判
安藤的建築一直是對現代主義的批判。他借用了現代主義的形式,並對整個現代主義進行批判改造。安藤運用現代主義的材料、語彙以及在建築中具社會影響力的教條,向機能主義偏執的思潮進攻。安藤反機能主義,是對於具有空調和戶戶相對建築的立面,他認為這種舒適建築切割了人和自然的聯繫。對安藤來說,建築是人與自然之間的中介,是一脆弱的、理性的庇護所。他重複地再現”住吉的長屋”的風格,因為在這個設計中他在城市建造了另外一個世界,人們的生活似乎又重回了大自然的懷抱。
安藤認為真正後現代文化不應存在於消極、享樂,以過度的服務來滿足消費文化的需要,而是應包含在禁慾主義的”道”中。住吉的長屋的原型,即是安藤對當時生活方式所作的反省與抗議。他認為在現代社會中,消費主義的抬頭使精神漸趨沒落必須加以抗拒,並希望在生活中保有傳統形式,並在這個基礎上發展、超越,進而能創造新的文化。
封閉-開放的都市觀
安藤忠雄早期對都市一直是採取一種封閉的態度,安藤實際上是”城市游擊戰”的擁護者,他主張不必注重社會和城市的立場。安藤的作品中,讓人開始意識到都市公共空間的個性,應該於1984年京都高瀨川邊的複合性商業設施Time’s。安藤除了發揮他慣用的動線回遊的手法之外,更將建築物朝向河邊開放,塑造出多種層次的空間,面對自然加以敞開,為橋邊過往人們創造了新的公共空間。
在Time’s之後,安藤開始對都市展開各種積極的提案,他針對大阪市區里一棟歷史建築物(中央公會堂)所在的中之島區域加以規劃,他提出都市核urban Egg與地層空間space Strata的構想,在歷史建築物的內部嵌人蛋型的市民劇場,利用地下層開挖的大空間與地面親水廣場的連結,塑造出生動而有趣的都市空間。在這個規劃案中可讀出安藤忠雄對於周遭環境的回響,已經不同於以往封閉的態度,他採取了“嵌入”與“挖空”兩種手法在既有的紋理脈絡中。在組織建築群體上,他將原本只限定於建築物內部的動線回遊手法,擴大到都市空間的尺度,藉由人行的步道、街道,重新組構都市的路徑。
建築構成三要素
安藤相信構成建築必須具備三要素:
第一要素是可靠的材料,就是真材實料;這真材實料可以是如純粹樸實的水泥,或未刷漆的木頭等物質。
第二因素是正宗完全的幾何形式,這種形式為建築提供基礎和框架,使建築展現於世人面前;它可能是一個主觀構想的物體,也常常是一個三度空間結構的物體。
當幾何圖形在建築中運用時,建築形體在整個自然中的地位就可很清楚的跳脫界定,自然和幾何產生互動。幾何形體構成了整體的框架,也成為周圍環境景色的螢幕,人們在上面行走、停留、不遇期的邂逅,甚至可以和光的表達有密切的聯繫。藉由光的影子閱讀出空間疏密的分布層次。經過這樣處理,自然與建築既對立又並存。
最後一個因素是”自然”;在這兒所指的自然並非是原始的自然,而是人所安排過的一種無序的自然或從自然中概括而來的有序的自然--人工化自然!安藤所謂的自然,並非泛指植栽化的概念,而是指被人工化的自然、或者說是建築化的自然。他認為植栽只不過是對現實的一種美化方式,僅以造園及其中植物之季節變化作為象徵的手段極為粗糙。抽象化的光、水、風。這樣的自然是由素材與以幾何為基礎的建築體同時被導入所共同呈現的。

經典語錄

1. 在建築中的牆體中,有的是侵入性的,有的是抵禦性的。換言之,它們既可能是暴突的,也可能是拒絕的。迄今為止,在我設計的一系列都市住宅中,牆體無疑表現為侵入性的,在沉寂中具有一種暴力的因素。這些牆體試圖對當代社會的本質提出質疑。
2. 在我的都市住宅中,封閉的建築中都包含有數層的空間和庭院。室外環境被不可置否的切斷了,一個新的獨立的世界在內部誕生。
3. 城市空間中的牆體與那些暴突的或拒絕的牆體根本不同,在開始的時候,它們似乎是在向觀者諂媚。換言之,在邀入的時候必定拒絕,在拒絕的時候必定邀入。他們表現的是一種建築的背叛。
4. 如果要使街道和房屋表現出親和,通道則不應為封閉的走廊。公共和私密空間的相互滲透使它們具有活力,使人們能夠體驗各自空間裡的生活。
5. 一個建築場地是街道和城市河流上的一片池塘,它是以天空為頂棚的房屋。
光和風
1. 光賦予美以戲劇性,風和雨通過他們對人體的作用給生活增添色彩。建築是一種媒介,使人們去感受自然的存在。
2. 在我的作品中,光永遠是一種把空間戲劇化的重要元素。
3. 在庭院中,自然每天都展現一個不同的方面。庭院是在住屋中展開的生活核心,它引介著諸如光、風和雨這些自然現象,而他們在城市中正在被人們所忘卻。
4. 通過將自然和光引入那些與城市環境相隔離的簡單幾何體中,我創造了複雜的空間。我把非凡注入到最為平凡的熟悉的環境--住屋之中,並以此促使人們重新認識平凡。
5. 在西方,有一種與建築空間互相交織的空間,這種天空出現在封閉空間與開場空間的遭遇處。
個體意識的印記
1. 原省的風景之一中隱藏在黑暗之中的意識,是一束在深度中逐漸消逝的光線,是一種冰冷的觸覺,只在幽暗孔家中令人恐懼的柱列。從柱列中發出的笑聲。回應著昏暗、搖曳的光線。
2. 我所能做的是把現代建築往前推進一點,請去發掘他的各種可能性--去使用那些被它遺忘的東西。建築必須以一種非常特殊的方式與城市和社會發生關聯,避免沉溺於諸如歷史性或符號學之類的處理技巧。
3. 對我來說,重要的失去平衡設計中的邏輯和非邏輯。
4. 我希望我的建築超越幾何大小上的物理界限。我希望人們自問居住究竟是什麼,喚醒人們身體中對生活的感覺。
5. 我的建築以少量的幾種材料和對質感的直接表現為特徵。至於空間的構成,我的空間並不是功能的直接反映。
力場
1. 關於建築有很多種看法。然而,廣義地來說建築是城市的一種重要組成因素,建築師應該承擔對城市的責任。
2. 一個山坡要求一種綜合性、包容性的場地處理,引發對三維的“空無”的創造。
3. 被框定的天空產生了光和影,促使人們去思考自然的意義,幫助人們理解空間的組織因素。場地意匠就是對大地的三維設計。
4. 日本是從人工環境和大自然的融合中發展出來的,它產生於對地形的識讀和對自然的意識。高速的城市化過程阻礙了建築從自然中獲得了幫助,而建築自身是無法創造怡人的環境的。
5. 在一個場地中,建築試圖去控制空無,而空無同時也在控制著建築。如果一個建築想要獲得自律和特性,不僅是建築,空無本身也應具有自身的邏輯。
牆的意願
1. 如同沙漠中的堡壘,一片牆體並不僅僅是一個保護性的屏障,而且是一個精神的橋頭堡,在不斷變化著的城市中清晰地肯定著自身的存在,並拒絕任何社區的預先關注。
2. 也許因為牆面是平的,它誘使人們在上面塗畫。然而,這種引誘應該被抵制,塗鴉的牆面被剝奪了材質的意義。在成為標記的同時,它喪失了自己的存在。
3. 等跨的框架結構是現代建築的基礎,它剝奪了柱子的意義、神聖的特性和韻律。這就是為什麼牆體取代了柱子成為建築主題的原因。
4. 一片封閉的牆體並不是僅僅是防禦性的,它是入侵性的,表現著占有者在城市中居住的強烈意願。同時,它提供了一個私密生活在內部得以展開的場所。
5. 一片牆體是城市邏輯和場地邏輯的相遇點,它是城市結構中最小的,也是最基本的校準器。
純質的層疊的風景
1. 當柱子、牆體和單個的建築要素被置於相互聯繫之中時,風景逐漸開始顯示出一種更高層次的建築性品質。
2. 我的目標似乎是創造一種抽取了人性、功能性和生活方式的抽象空間,因為我的建築首先表現為裸露的空間,凡是我所追求的是原型空間而不是抽象的空間。
3. 高度秩序化的幾何性和人們日常生活的矛盾導致了一種衝突,這有助於產生新的空間,建築由此獲得清晰的認同性。
4. 由等垮的框架結構營造的均質空間是現代建築的首要基礎,而我則傾向於創造一種看似簡單而實際尚遠不止於此的空間--那就是在單純化中產生的複雜空間。
5. 個體空間圍合而開放,聚合起來就創造了一個整體。這並不單純是局部的聚合,這些局部也不受外部的控制。單個的元素是設計的基礎,單個元素與整體之間的關係永遠被認為反映這涉及從內部發展的過程。

設計作品

已完成的作品

富島邸(大阪府,1973年)
住吉的長屋(大阪府,1976年)
小筱邸(兵庫縣蘆屋市,1981年)
六甲集合住宅 I(兵庫縣神戶市,1983年)
The Times I(京都府,1983年)
Festival(沖繩縣,1984年)
六甲教會(兵庫縣,1986年)
城戶崎邸(東京都,1986年)
Guest House OLD/NEW六甲(兵庫縣,1987年)
水之教會(北海道,1988年)
光之教會(大阪府茨木市,1989年)
Collezione商業中心大廈(東京南青山,1989年)
萊卡(Leica)總公司大樓 (大阪府,1989年)
兵庫縣立兒童館(兵庫縣,1989年)
姬路文學館(兵庫縣,1991年)
Time II(京都府,1991年)
本福寺水御堂(兵庫縣,1991年)
西班牙世界博覽會 日本政府館(西班牙塞維爾,1992年)
熊本縣立裝飾古墳館(熊本縣,1992年)
星之子館(兵庫縣,1992年)
直島當代美術館(香川縣直島町,1992年)
Vitra Seminar House(德國,1993年)
六甲集合住宅 II(兵庫縣神戶市,1993年)
兵庫縣立看護大學(兵庫縣,1993年)
香北市立金津國小(石川縣香北市,1993年)
大阪府立飛鳥博物館(大阪府,1994年)
天保山三得利博物館(大阪府大阪市,1994年)
兵庫縣立木殿堂(兵庫縣,1994年)
京都府立陶板名畫之庭(京都府,1994年)
成羽町美術館(岡山縣,1994年)
UNESCO總部 冥想空間(法國巴黎,1995年)
直島當代美術館 擴建工程(香川縣直島町,1995年)
小海高原美術館(長野縣南佐久郡,1995年)
大山崎山荘美術館(京都府,1996年)
姫路市立文學資料館南館(兵庫縣姬路市,1996年)
FABRICA (班尼頓藝術學校)(義大利,1997年)
TOTO研究所(淡路市,1997年)
Eychaner/Lee House(美國,1997年)
西宮市貝類館(西宮市,1999年)
淡路夢舞台(淡路市,2000年)
南嶽山光明寺(愛媛縣西條市,2000年)
奇蹟之星的植物館(淡路市,2000年)
普立茲美術館(美國,2000年)
4m×4m的家(2001~2003)
兵庫縣立美術館 藝術館(神戶市,2001年)
亞曼尼劇場(義大利,2001年)
司馬遼太郎記念館(大阪府東大阪市,2001年)
大阪府立狹山池博物館(大阪府狹山市,2001年)
環球影城車站(JR西日本櫻島線)(大阪市此花區,2001年)
Fort Worth現代美術館(美國德州,2002年)
國際兒童圖書館(東京都台東區,2002年)
石川縣西田幾多郎記念哲學館(石川縣香北市,2002年)
尾道市立美術館(廣島縣尾道市,2003年)
賀市立錦城中學(石川縣加賀市,2003年)
東京美術館、城市之屋仙川(東京都調布市,2004年)
藍爵基金會美術館Langen Foundation(德國,2004年)
地中美術館(香川縣直島町,2004年)
表參道之丘(東京,2006年1月)
威尼斯皮諾現代美術館之葛拉喜館(Palazzo Grassi)(2004年)
新銀橋(大阪市北區,2006年)
神奈川秦野市太岳院重建 2007年

主要作品

1976 住吉的長屋,大阪市住吉區
1981 小筱宅,兵庫縣蘆屋市
1983 六甲的集合住宅Ⅰ,兵庫縣神戶市
1984 Time’sⅠ,京都府
1989 光的教會,大阪府茨木市
光的教堂1991 姬路文學館,兵庫縣姬路市
真言宗本福寺水御堂,兵庫縣東浦市
1992 1992年塞維亞萬國博覽會日本館,西班牙
貝樂思之家,香川縣直島
芝加哥美術館日本屏風展廊,美國
1993 六甲的集合住宅Ⅱ,兵庫縣神戶市
1994 大阪府立近飛鳥博物館,大阪府河南町
三得利博物館,日本大阪府
1995 UNESCO冥想空間,法國巴黎
1997 芝加哥的住宅,美國
1998 TOTO研究會館,兵庫縣津名郡
織田廣喜博物館,滋賀縣日野町
1999 六甲的集合住宅Ⅲ,兵庫縣神戶市
2000 淡路夢舞台,兵庫縣東浦市
水的教堂南嶽山光明寺,愛媛縣西條市
貝納通傳媒研究及發展中心,義大利特萊維索
2001 普利茲基金會美術館,美國聖路易斯
特爾洛?阿瑪尼,義大利米蘭
大阪府立狹山池博物館,大阪府大阪狹山市
司馬遼太郎紀念館,大阪東大阪市
2002 兵庫縣立新美術館,兵庫縣神戶市
國際兒童圖書館,東京都台東區
皮卡迪利廣場重建,英國曼徹斯特
沃斯堡現代美術館,美國沃斯堡
2003 野間自由幼稚園,靜岡縣伊東市
4×4住宅,兵庫縣神戶市
2004 地中美術館,香川縣直島
蘭根基金會/霍姆布洛伊美術館,德國諾伊斯
東京澀谷區
畫冊美術館,福島縣岩城町

提案

1988- 中之島(卵型都市與地層空間),大阪府
2001 世界貿易中心重建,美國
進行中的計畫
前時裝設計師湯姆·福特的房屋、馬廄以及陵墓(美國新墨西哥州)
的克拉克藝術研究所擴建(美國麻薩諸塞州)
國立交通大學人文藝術館及建築館(台灣新竹市(已停工))
上海國際設計中心(中國上海市)
亞洲大學創意設計學院大樓(藝術館)(台灣台中市霧峰區)
龍巖人本櫻花墓園,又名“光之殿堂”(台灣台北縣三芝鄉)
大地教會(台灣澳底)
杜拜海事博物館(阿聯杜拜)
杭州萬科·良渚文化村藝術中心

所獲獎項

1979年 - 日本建築學會賞(住吉長屋)
1983年 - 日本文化設計賞(六甲集合住宅)
1985年 - 芬蘭建築師協會阿爾瓦?阿爾托(Alvar Aalto)獎
1986年 - 藝術選獎文部大臣賞新人賞(中山邸)
1985年 - 每日設計賞
1987年 - 每日藝術賞(六甲教會)
1988年 - 第13回吉田五十八賞(城戶崎邸)
1989年 - 法國建築學院獎賞
1990年 - 大阪藝術賞
1991年 - 美國建築師協會(AIA)榮譽會員、美國科學院和文學藝術研究所Arnold W. Brunner紀念獎
1992年 - 第1屆卡爾斯伯格(Carlsberg)建築獎(丹麥)
1993年 - 皇立英國建築師協會(RIBA)榮譽會員、日本藝術院賞
1994年 - 第26回日本藝術大賞(大阪飛鳥博物館)
1994年 - 年度朝日賞、第7回國際設計獎、法國藝術及文學勳章(騎士級)
1995年 - 年普利茲克獎、日本文化設計獎 (六甲集合住宅)
1996年 - 第8回高松宮殿下紀念世界文化賞、第1屆國際教會建築獎
1997年 - 德國建築師協會名譽會員、皇立英國建築師協會皇家金獎章、第4回大阪吉瓦尼斯獎、法國藝術及文學勳章(提升至軍官級)
2002年 - 美國建築師聯盟金牌(AIA金牌)、京都賞思想?藝術部門受賞
2005年 - 國際建築師聯盟金牌(UIA金牌)

展覽會

1978 美國10個城市巡迴展
1979 受匈牙利建築師協會邀請舉辦個展
1991 紐約現代美術館舉辦個展
1993 巴黎蓬皮杜中心舉辦個展
倫敦皇家建築師協會舉辦個展
1994 馬德里、巴塞隆納舉辦個展
1994-1995 義大利維琴察舉辦個展
1996 第六屆威尼斯雙年展國際建築展參展
1998 韓國漢城國立當代美術館舉辦個展,
倫敦皇家藝術學院舉辦個展
1999 柏林Aedes Est展廊舉辦個展
1999-2000 芝加哥、匹茲堡、多倫多各屆普立茲克建築學獎獲獎者展覽會參展
洛杉磯現代美術館舉辦的“20世紀建築展”參展
2000-2005 世界巡迴展“世界美術館展”參展
2001 聖路易斯美術館舉辦個展
2002 第8屆威尼斯雙年展國際建築展參展
2002-2003 克拉克美術館舉辦個展

主要著作

中文著作

《安藤忠雄的建築迷宮》- 李清志著,2007/04,大塊文化(ISBN 978-986-7059-74-1)
《建築桂冠─普立茲克建築大師》- 施植明、黃健敏著,2005/09,木馬文化(ISBN 986-7475-67-4)
《嬉遊城市光影間:歐洲六國建築之旅》- 謝國鐘著,2005/06,木馬文化(ISBN 986-7475-51-8)
《建築大師談建築大師》- 蘇珊嬠雷著,2005/08,木馬文化(ISBN 986-7475-58-5)
《都市地球學:日本三大建築家的都市論集》- 原廣司、槙文彥、黑川紀章著,2004/11,田園城市(ISBN 986-7705-55-6)
《建築家的20歲年代》- 東京大學工學部建築學科、安藤忠雄研究室,2003/09,田園城市(ISBN 986-7705-18-1)
《日本建築奇想與異人觀察》- 李清志著,2003/01,田園城市(ISBN 957-0406-91-7)
《設計的未來考古學》- 商品學研究會編著,2003/01,田園城市(ISBN 957-0406-86-0)
《閱讀安藤忠雄-建築創作作品論述》- 王建國著,2000/08,田園城市(ISBN 957-8440-97-9)
《安藤忠雄的都市彷徨》- 安藤忠雄著,2002/05,田園城市(ISBN 957-0406-60-7),譯自《安藤忠雄の都市彷徨》
《安藤忠雄論建築》 - 安藤忠雄著,2003/01,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ISBN 978-7-112-05370-4),譯自《建築を語る》
《安藤忠雄連戰連敗》 - 安藤忠雄著,2005/05,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ISBN 978-7-112-07068-8),譯自《連戦連敗》
《在建築中發現夢想:安藤忠雄談建築》 - 安藤忠雄著,2009/04,如果出版社(ISBN 978-986-6702-31-0),譯自《建築に夢をみた》
《建築家安藤忠雄》 - 安藤忠雄著,2009/10,商周出版(ISBN 986-6369-35-8),譯自《建築家 安藤忠雄》

日文著作

《360映像で見る現代建築 安藤忠雄》(360度看現代建築)- 日経BP出版センター
《連戦連敗》(屢戰屢敗)- 安藤忠雄著,2001/09/03,東京大學出版會
《建築家という生き方―27人が語る仕事とこだわり》(建築家的生存方式―27人談論工作和感想)- 安藤忠雄著,日経アーキテクチュア,2001/08,日経BP社
《安藤忠雄》- Philip Jodidio著,2001/06,TASCHEN JAPAN
《大工道具から世界が見える―建築民俗蘰史そして文化》(從木工用具看世界―建築民俗蘰史以及文化)- 西和夫著,2001/04,五月書房
《旅―インドトルコ沖縄》(旅行―印度、土耳古、沖繩)- 安藤忠雄著,2001/03,星雲社
《安藤忠雄の美術館娰楓虲》(安藤忠雄的美術館、博物館)- 2001/02,美術出版社
《光の教會―安藤忠雄の現場》(光的教會―安藤忠雄的現場)- 平松剛著,2000/12,建築資料研究社
《淡路夢舞台―千年庭園の記錄》(淡路夢舞台―千年庭園的記錄)- 安藤忠雄著,2000/05,新建築社
《建築を語る》(話說建築)- 安藤忠雄著,1999/06,東京大學出版會
《建築家たちの20代》(建築家們的20歲年代)- 東京大學工學部建築學科安藤忠雄研究室著,1999/04,TOTO出版
《直島コンテンポラリーアートミュージアム》(直島現代美術館)- 安藤忠雄、三宅理一著,1996/09,鹿島出版會
《アンドウ―安藤忠雄建築家の発想と仕事》(UNDOU―安藤忠雄建築家的思考和工作)- 松葉一清著,1996/09,講談社
《家》- 安藤忠雄著,1996/07,住まいの図書館出版局
《現代デザインを學ぶ人のために》(現代學習設計的人的理由)- 嶋田厚著,1996/06,世界思想社
《安藤忠雄の夢構想―震災復興と大阪灣ベイエリアプロジェクト》(安藤忠雄的夢構想―震災復原與大阪灣區域計畫)- 安藤忠雄著,1995/10,朝日新聞社
《サントリーミュージアム天保山》(天保山三得利博物館)- 安藤忠雄、三宅理一著,1995/10,鹿島出版會
《壁の探究―安藤忠雄論》(壁的研究―安藤忠雄論)- 古山正雄著,1994/11,鹿島出版會
《安藤忠雄ディテール集》(安藤忠雄建築製圖集)- 安藤忠雄、二川幸夫著,1994/07,A.D.A.Edita Tokyo
《安藤忠雄3》- 安藤忠雄著,SD編集部,1993/11,鹿島出版會
《安藤忠雄の都市彷徨》(安藤忠雄的都市焦慮)- 安藤忠雄著,1992/05,マガジンハウス
《安藤忠雄(1981‐1989)》- SD編輯部,1990/12,鹿島出版會
《安藤忠雄―挑発する箱》(安藤忠雄―煽動挑撥的箱子)- 日本の建築家編集部著,1986/01,丸善
《交感スルデザイン》- 安藤忠雄著,1985/09,六耀社
《安藤忠雄のディテール―原図集 六甲の集合住宅估吉の長屋》(安藤忠雄建築製圖集 六甲的集合住宅、住吉的長屋)- 安藤忠雄著,1984/01,彰國社
《安藤忠雄》- 安藤忠雄著,SD編集部,1982/03,鹿島出版會

影響意義

安藤為一自學成功的建築師,他並沒有獲得任何的學位,也無得自任何大師的傳授,安藤的成功歸因於他廣泛多方面的閱讀與旅行,親身體驗這些歷史建築而獲得啟發,直到今天他仍持續而不間斷。安藤第一次感覺到建築空間的存在,是置身於羅馬萬神廟之中。安藤曾說道:“我所感覺到的是一個真正存在的空間。當建築以其簡潔的幾何排列,被從穹頂中央一個直徑為9米的洞孔,所射進的光線照亮時,這個建築的空間才真正地存在。在這種條件下的物體和光線,在大自然里是不會感覺到的,這種感覺只有通過建築這箇中介體才能獲得,真正能打動我的,就是這種建築的力量。”
安藤忠雄是當今最為活躍、最具影響力的世界建築大師之一,也是一位從未接受過正統的科班教育,完全依靠本人的才華稟賦和刻苦自學成才的設計大師。在30多年的時間裡,他創作了近150項國際著名的建築作品和方案,獲得了包括有建築界“諾貝爾獎”之稱的普利茲獎等在內的一系列世界建築大獎。安藤亦開創了一套獨特、嶄新的建築風格,以半製成的厚重混凝土,以及簡約的幾何圖案,構成既巧妙又豐富的設計效果。安藤的建築風格靜謐而明朗,為傳統的日本建築設計帶來劃時代的啟迪。他的突出貢獻在於創造性地融合了東方美學與西方建築理論;遵循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提出“情感本位空間”的概念,注重人、建築、自然的內在聯繫。安藤忠雄還是哈佛大學、哥倫比亞大學、耶魯大學的客座教授和東京大學教授,其作品和理念已經廣泛進入世界各個著名大學建築系,成為年輕學子追捧的偶像。

作品解讀

安藤忠雄的作品
一個民族傳統建築的可識別性最直觀的表現是特色構件,或稱“建築符號”。狹義的“建築符號”指建築形態上最直觀的特徵,而廣義的“建築符號”也包括富有民族和地方特色的各種建築處理手法。在各民族文化的交流和融合的過程之中,符號系統的標誌性和可識別性常常會逐漸減弱。尤其到了當代,文化之間普遍而頻繁的交流,使各民族的建築在符號上的可識別性趨於淡化甚至完全消失。在這種情況下,建築的民族特色表現在何處呢?
日本當代建築師的作品也許能夠給我們一個解答。當我們審視磯崎新的筑波中心時,我們會找到西方從古典時代到米開朗基羅、列度等西方傳統建築師的建築符號直至現代建築常用的各種建築符號的存在,唯獨表現日本傳統和日本歷史的具象的建築符號缺席。然而,整個建築的空間和形象卻讓我們感到濃厚的日本民族氣息。這種民族氣息是如何實現的呢?
深入探討我們會發現,筑波中心建築雖然所用的辭彙幾乎完全來自西方,但將其辭彙組織起來的語法卻具有強烈的日本特色。就像日文中大量使用中國的漢字一樣,將那些漢字組織起來的語法完全是日本語法,所以我們不會認為它是中文。
每個民族都走過了自己獨特的歷程,這就決定了每個民族在代代的傳承中都會都會形成本民族觀察和理解事物的特有的結構。他們在吸收外來文化的過程中,總是無意識地將外來文化的各種要素按照本民族習慣的思維結構重新組合。這種結構由於是在一個民族漫長的發展歷程中積澱下來的,所以,要比本民族特有的“辭彙”和“符號”的表現要穩定得多。筑波中心的這種現象就是上述現象在建築領域的表現。
安藤忠雄的建築作品是更加典型的實例。作為日本當代有世界影響的著名建築師,安藤忠雄對建築有獨特的理解。他曾經對羅馬的萬神廟進行過長期的研究。萬神廟單純的體量所產生的神聖感和通過穹頂開洞這種對自然因素的引入使建築具有的動人感覺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他後來的很多作品裡可以看到這種影響。下面通過對安藤忠雄的六甲山教堂的分析,並與萬神廟進行比較,試圖探討達到相似的建築目的所用的不同建築手法背後的文化意義。
六甲山教堂有一個更廣為人知的名字--“風之教堂”。其座落於神戶的六甲山頂。參觀此教堂先要通過索道上到800米高,在索道上可以看到海並感受在浮雲中升騰的經驗。索道上去後,經過短時間的計程車可以到達教堂最外面的入口。穿過狹窄的樓梯、灰暗的走廊以及半日式的園林,象走進一個如鼠洞般黑暗而複雜的迷宮。走過這一段後,在某種程度上如同進入了一個“空間隧道”。一面是矮牆,而另一面是濃密的灌木。從樹的枝杈中隱約透出教堂建築模糊的輪廓,顯得遙不可及。
向下幾步後可以鳥瞰教堂的全貌,立方體的教堂、玻璃的走廊以及垂直的鐘塔。看不到海,感覺自己位於懸崖的邊緣。幾經周折進入另一個入口,入口前面的花園沒有太多的通常的處理手法,只有草坪和邊緣處的樹。仍然看不到海,而混凝土和磨砂玻璃的材料和單純體量的對比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從這個入口進入玻璃走廊,走廊的盡端並不直接通向作為目標的教堂,而磨砂玻璃使窗外的風景不可見,模糊了真實的尺度感,是這條走廊給人的感覺很長。這條走廊常常可以感受到自然界的風的吹過,“風之教堂”的名字由此而來。
意外的幾級向下的踏步後,向右可看到美麗的花,使人的精神為之一振。這是教堂本身的入口。教堂是一個非常單純的立方體形式,除了一面開窗外,其餘牆面都是單純的素混凝土牆面。透過窗戶可以看到外面傾斜的草坪,而一面矮牆阻隔住更遠的風景視線,以保證教堂神聖的氣氛。登上垂直的鐘塔,在一個很小的空間裡可以看到海。參觀途中一個一直隱含的主題和懸念在靜謐中得以呈現。
以上綜合了幾位參觀者對此教堂的描述和感受。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到,六甲山教堂的空間處理目的在於創造靜謐而神聖的空間氛圍,這與萬神廟的設計理念雖略有差別,但仍有共通之處。兩者都是要形成一種理性的、秩序性的神聖感。
在處理手法上,六甲山教堂與萬神廟也有相通之處。萬神廟雖然有一些裝飾構件,但與穹頂的巨大尺度相比顯得有些微不足道,所以仍然呈現出一種單純的幾何式空間。而六甲山教堂則是一個非常單純的立方體體量,雖然尺度遠較萬神廟為小,但平整而毫無裝飾的四壁亦使其單純性表露無疑。
而兩者的空間處理都沒有止於單純,而是用一些處理手法在單純空間中產生縫隙,並引入自然因素,使自然因素成為單純空間的視覺中心。萬神廟通過穹頂的洞口引進天空、流雲和光線,尤其是光線塑造了空間的神聖意義。六甲山教堂則通過單純空間的一面大玻璃窗引入室外傾斜的草坪來塑造空間的個性。
上面分析了兩者處理手法的相通之處,這表明了文化的交融導致了建築辭彙的交融。然而,兩者採用不同的語法來組織相似的要素,反映出不同的文化結構的特點。
首先,萬神廟是單一空間,並沒有太多空間序列作鋪墊。產生令人感動的效果靠的是真實尺度的巨大和處理手法的單純。而六甲山教堂則通過一系列空間序列的處理,使參觀者從一系列視野阻隔的空間穿過後最終感覺到教堂的豁然開朗。這樣,一個尺度並不大的教堂也能夠產生單純體量的神聖感。這種手法在日本和中國的許多傳統建築中都可以看到。拋開手法本身不談,安藤忠雄選擇的這種處理方式,在有限的空間內採用阻隔的手法,通過目標的模糊化來達到空間小中見大的效果,本身就是日本建築文化結構中的一個重要特點,與日本國土狹小和人口稠密有一定的關係。
其次,萬神廟的單純性來源於其建築的技術邏輯,穹頂的造型與其結構形式有直接而明確的關係。而安藤忠雄空間的單純性卻與建築技術無關。天花板與牆面採用相似的材料,使空間感覺更為單純,也在一定程度上模糊了建築的結構邏輯。在另外的作品中,安藤曾經為了避免柱子對空間單純性的干擾而將牆做到與柱子等厚。這種設計出發點與日本傳統的神道精神對先驗的秩序的追求的精神是相通的。
再次,萬神廟通過挑戰當時技術和能力的極限達到雄偉而神聖的效果,是一種張揚的姿態。而六甲山教堂則處處可以看到建築師對空間處理的克制態度。教堂通過大玻璃窗引入外面的景色,但又設一道矮牆阻隔了更遠的風景。海的主題在參觀過程中一直作為懸念而潛伏,而最終觀海卻在很小的斗室。克制的表現是東亞文化的一個共同特點,但在日本顯得尤為突出。
上面對六甲山教堂的分析,說明建築辭彙的民族性和可識別性在建築文化的交流中逐漸淡化的今天,各民族由於對相同的建築辭彙組織的語法的差異而使建築具有同樣強烈的民族特色。各民族特有的語法根源於民族發展的漫長歷史過程之中形成的各不相同的結構特色,雖然也隨著時代的發展而有所變化,但比起具體的建築形態和符號來要穩定得多。對這種結構的研究是建築人類學的一個重要領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