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德府城(安陽古城)

彰德府城

安陽古城一般指本詞條

彰德府城,也稱安陽古城。安陽歷史悠久,第一個城當是商代河亶甲居相之都城,然後是盤庚遷殷之殷都城。自從秦昭襄王五十年(前257年)奉拔魏寧新中(今安陽城東20多公里的湯陰縣故城一帶),更名為安陽,前236年秦將王翦等又克安陽,始建安陽城。398年,在今安陽城西南燒盆窯村一帶,建安陽城。580年楊堅焚鄴城,將鄴官府和所有居民全遷安陽城,安陽城於是稱,為相州。此後安陽城代替鄴城成為這一地區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成為新鄴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彰德府城
  • 外文名安陽古城
  • 特點:歷史悠久
  • 時間:秦始皇十一年
歷史沿革,建築結構,古城特色,

歷史沿革

秦始皇十一年(前236年)秦將王翦等又克安陽,始建安陽城。
北魏天興元年(398年),在今安陽城西南燒盆窯村一帶,建安陽城。
東魏天平初年(公元534年),把安陽縣劃入鄴縣,自此安陽縣併入鄴縣直到590年(重置安陽縣)共56年時間。
鄴城文峰鄴城文峰
北周大象二年(公元580年),隋公兼丞相楊堅鎮壓了對自己不服的相州(今安陽)總管尉遲迥,為了防止河北反楊勢力死灰復燃,遂下令火焚鄴城,相州、魏郡和鄴縣及所有居民一併南遷至安陽城。從此安陽城代替鄴城成為這一地區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成為新鄴城。
因鄴縣、魏郡、相州長期治鄴城,在人們的心目中便形成了一種習慣認識,即它們的治所就叫鄴城,又因古鄴城已不復存在,特別是鄴縣移治安陽後,安陽城自然就成了新的鄴城。隋唐以後的鄴、鄴城、鄴下、鄴中都是指的安陽城,如李白《鄴中贈王大》中的“鄴中”及杜甫《石壕吏》詩中“三男鄴城戍”等。
宋景德三年(1006年),增築安陽城(包括今安陽城和北魏天興元年之安陽城)周長19里。金代將安陽改為彰德府。明洪武元年(1368年),將安陽城改築為彰德府城。
明彰德府城,呈方形,周長9里113步,裁得原宋安陽城之半。牆高2.5丈,厚2丈,外磚內土。有四門:東曰“永和”,西曰“大定”,南曰“鎮遠”,北曰“拱辰”,門上各建有樓,又建4個角樓,40個敵樓, 63個警鋪。城外周圍有護城河,闊10丈,水深2丈。城中央建雄偉壯觀的三重檐鼓樓,北大街中段建鐘樓。城內街道90多條,主街道為東西南北四條大街。東西大街,全長1 6 5 7米,南北大街,全長1 5 4 8米。大街小巷,縱橫交錯,密如蛛網,有9府1 8巷7 2胡同之說。
所謂九府,即六府、平府、西府、老府、林府、鐵拐府、娘娘府、洛陽府和學儒府。十八巷,即喬家巷、小顏巷、丁家巷、唐子巷、紀家巷、竹桿巷、仁義巷、裴家巷、西鐘樓巷、東鐘樓巷、西冠帶巷、東冠帶巷、豆腐巷、卜府巷、三義巷、、鵝脖巷、夾巷和香巷。以南北大街為界,九府十八巷形成了“東府西巷”的分布排列格局。府大部分在南北大街以東,巷大部分在南北大街以西。至於七十二胡同,無有詳細史料記載可考,可能是城內所有街道之總合,取一吉利數字而已。
明成化十三年(1477年)重修。清代康熙十六年 (1677年)、康熙五十二年(17l3年)、雍正七年 (1729年),又重修三次。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增建“新安門”,即後稱的小西門。古城內的樓、閣、廟、塔布置恰當,組成了城市的空間輪廓,文峰塔、高閣寺、鼓樓、鐘樓、府城隍廟等高大古建築點綴著古城的立體景觀。東西南北四條大街為古商業街,沿街多為中國傳統式的民宅四合院,特別是倉巷街和東大街路北有多處九門相照四合院,還有雙層樓四合院,使彰德古城形成了中國傳統式的古樸典雅的老城風貌。
建國前,鼓樓、鐘樓被毀。建國後,城牆和城門都被拆,但古城內的街道和民宅建築基本完好,城內名勝古蹟甚多,護城河和城內多處蓄水坑池尚存。西南城角保護完好,闢為三角湖公園。沿護城河外闢為環城公園,成為遊覽和休閒散步之地。

建築結構

彰德府城面積約2.4平方公里,城內以居住和商業為主。8 0年代以來,依據安陽名城規劃,改建了北大街北段,修建了府城隍廟、鐘樓、郭朴祠和許三禮祠。2000年開通文峰大道、新建商業街。城內大街小巷已經整修為水泥路面,部分坑塘已砌護欄,並植樹綠化,使安陽名城的地位不斷提高。殷墟和彰德府城是安陽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重要依據。目前,已將文峰塔、小白塔、晝錦堂、韓王廟、高閣寺、文昌閣、崔銑祠、袁府和部分明清九門相照四合院等名勝古蹟進行了整修,為彰德府城增添了歷史文化名城色彩,變為一個具有安陽特色的旅遊城市。

古城特色

總觀彰德古城的構建設計,有兩個顯著特點:一是東門與西門相錯,東西兩條大街並非以鼓樓為中心建在一條直線上。形成這種格局的原因據說是安陽地處黃河故道,倘東西二門正對,會使犯城的河水通行無阻,造成災害;相錯少許,不易暢通,黃河水怪就不會光顧。二是古城街巷分布和名稱極有特點。這裡主要街衢,號稱“九府”、“十八巷”、“七十二胡同”。
稱“府”者大部分在南北大街以東,稱“巷”者大部分在南北大街以西。所謂“七十二胡同”,原來都是城中的小夾道,到後來有的有了正式街名,有的則因其過於短小又只有一個出口而不再被視為獨立的街道。此外,又有“十八羅漢街”和“龍鳳街”之說。所謂“十八羅漢街”是指以南北大街為界,在它的東西兩側各有九個街口,相傳每個街口曾各設石雕羅漢像一尊,用來護衛各街道的安全。所謂“龍鳳街”,是指甜水井街和倉巷街。這兩條街的房屋整齊,結構較好,大都是二進、三進甚至是四進,其中不乏“九門相照”的豪宅大院。其中,甜水井街住有兩家大戶,因宅院最好,稱龍街;倉巷街略遜一籌,稱鳳街。安陽城歷史悠久,正史之外還留下了不少趣味盎然的傳說。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