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清大師

安清,字世高,是安息國(亞洲西部的古國)國王和王后所生,立為太子。幼年時以孝行見稱於世,而且他聰明好學,對於外國的典籍以及天文學、五行、醫方、異術,乃至於鳥獸之聲,沒有他不熟悉的。一次,正走在路上,看見一群燕子,安清忽然對同行的人說:“燕子說:‘會有同伴來給它們送食。’”一會兒果然來了。眾人都感到很奇怪,因此,安清以才智出眾而聞名於西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安清大師
  • 國籍:安息國
  • 字號:字世高
  • 性別:男
簡介,典故,記載,《經錄》,《安世高別傳》,《荊州記》,《塔寺記》,《安般守意經序》,《別傳》,

簡介

安清在沒有出家以前,就敬奉佛門戒律,國王去世後,安清登上王位,但他並不開心,很厭惡人世間的政治,在服孝期滿後,就將王位讓給叔父,自己出家修行去了。
安清博覽、通曉佛教經典,尤其精通論部,背育《禪經》,備盡其妙。隨即遊歷各地,弘揚教化。他曾遍游各國,於東漢恆旁(公元147年~167年在位)初年,來到漢地。他才悟機敏,無論什麼一學即會,到漢地沒多長時間,就學會了漢語。於是開始宣講、翻譯佛經,將梵文譯為漢文,曾翻譯出《安般守意》、《陰持入》、《大小十二門》以及《百六十品》等。

典故

當初,外國一個叫眾護的和尚,將佛經的要義編寫為27章,安清又剖析眾護的著作集為7章,譯為漢文,這就是《道地經》。安清先後共譯出佛教經、論共39部,他的譯著義理明析,譯文準確,文辭優美而不浮華,質樸而不粗俗,凡是讀安清翻譯的佛經,都能孜孜不倦地讀下去。 安清能夠深刻地理解佛理,知道自己的前生因緣,常常有一些神異的行為,世人無法理解。當初,安清曾自稱自己的前身已經出家,當時他有一個同學性情多怒,行乞化緣時,若是施主不給,他就常常怨恨施主。為此安清多次對他進行批評、勸諫,但他始終不改。就這樣一直過了二十多年。這天安清與同學訣別,說:“我要到廣州去,結束這前世之對。你精勤學習佛經,精通佛經,不在我之下,但你性情多怒,你這一生的生命結束後,你的形體將會化為異類。我若能夠得道成佛,一定會來度你脫離異常。”隨後安清就到廣州去了,這時正值寇賊蜂起,路途不靖。安清在路上遇到一個年輕人,年輕人手裡拿著刀,說:“果然找到你了!”安清笑著說:“我前世有負於你,所以從遠處趕來相償,你的忿怒,也是前世的原因。”於是伸著脖子讓年輕人下刀,臉上毫無懼色,年輕人就殺了安清。圍觀的人把道路都堵滿了,無不感到驚駭、奇異。隨即安清又來到人間,成為安息國的太子,也就是今世的安世高。 安清遊歷中國各地,宣講佛經,傳布教化,到東漢靈帝(公元168年~189年在位)末年,關洛一帶大亂,安清來到江南,他說:“我要經過廬山,去度我前世的同學。”他來到共亭湖廟。此廟很有靈威,過往的商人和行人都要前往祈禱,然後趕路,不能久留。曾有一個乞求神竹的人,沒有經過廟神的允許就將神竹拿走了,他的船隨即沉沒,神竹又回到原處。自此船家們對共亭湖神廟都很敬畏。與安清同行的有三十多隻船,船家向神廟奉獻三牲來請福,廟神降下祝語說:“你的船上有個僧人,請他上來。”人們都感到非常驚愕,立即請安清進廟。廟神對安清說:“我人前世在外國,與您一起出家學道修行。我好行布施,但生性多嗔怒,我現今是共亭湖神廟的廟神,這方圓千里,都歸我治理。因我前世好行布施,使我今世有很多珍寶;又因我前世生性嗔怒,使我落到此處做廟神。現在見到前世的同學,既悲又喜。我的生命將要走到盡頭,但我的形體既醜又大,若是在此處捨命,就會穢污江湖,請把我度到山西的大澤中去。我此身死後,恐怕會墮入地獄,我有絲絹千匹,還有一些其它寶物,可用這些東西來營造佛塔,使得我後世能生在一個好地方。”安清說:“我就是為此來度你的,為何不顯出你的身形?”廟神說:“身形非常場面陋怪異,顯出身形會使眾人害怕。”安清說:“你儘管顯出身形,眾人不會怪異。”廟神從床後伸出頭來,原來是一隻大蟒,也不知道有多長。大蟒來到安清身邊,安清對他說了幾句梵語,又讚頌了一番佛的功德,大蟒悲淚如雨,一會兒又隱去不見了。安清取走了絲絹和寶物,辭別而去。船隊揚帆出發,大蟒又顯出身形,登上山頭遙望船隊,眾人揮手告別。船隊很快就來到了豫章,安清用從大蟒那裡拿來的東西建造了東寺。
安清離開共亭湖神廟後,大蟒的生命就終結了。天色傍晚時分,有一個少年登上安清乘坐的船隻,長跪在安清面前,接受安清的咒願,忽然又不見了。安清對船上的人說:“剛才那個少年,就是共亭湖的廟神,他已經脫離了異類的身形。”從此,共亭湖廟不再靈驗,後來人們在山西邊的大澤中,看見一條死蟒,身長有好幾里地,那個地方就是現在的當潯郡蛇村。
後來安清再次到廣州,尋找前世殺害自己的那個年輕人,這裡那個年輕人還在世。安清徑直到他家裡去,敘說前世相償之事,並講述了前世因緣,二人見面後都很高興,安清說:“我還有餘報未完,現在就要到會稽去把它了結了。”廣州的這個人感悟到安清不是凡人,豁然意解,追悔以前的過失,送給安清很多東西,並隨安清一起來到了會稽。他們二人正在會稽街市上行走,忽然遇到街市上有一群人在亂打群架,有人誤打在安清的頭上,安清頓時喪命。廣州人連續兩次看到了前世的因報,於是他感悟佛法,向人們敘說事情的緣由,人們聽說後,莫不悲慟,明了三世因緣是會驗證的。安清出身於國君之家,西域的人們都稱他為“安侯”,直到現在還是這樣稱呼他。

記載

天竺國自稱自己的書為天書,自己的語言為天語。他們的語言文字怪異、難懂,變化多端,與漢語大不相同,先後傳譯過來的佛經,多有差錯,只有安清翻譯的佛經,在所有的譯經中,堪稱第一。
我(指慧皎)查找了很多資料,上面記載安清的事跡,有很多出入。我將這些材料進行整理、考訂,發現有很多傳者的差錯,現在我將各種不同的材料都羅列出來,以供參考。

《經錄》

按:釋道安在《經錄》中說:“安世高於漢桓帝建和二年(公元148年)至漢靈帝建寧(公元168年~172年)年間的二十多年中,共翻譯了三十餘部佛經。”

《安世高別傳》

又:《安世高別傳》說:“西晉太康(公元280年~189年)末年,有一位安侯和尚來到桑垣,翻譯了佛經後,封好一個信封交給寺院的人,說:‘4年後再打開看。’吳末來揚州,買了一個奴僕,名叫福善,說:‘是我善知識’,便帶著福善來到豫章,度共亭廟神並為之修立寺院後,福善用刀刺安侯脅部,安侯身亡。這時桑垣人打開安侯留下的信函,上面寫的是‘遵吾道者,居士陳慧;傳禪經者,比丘僧會’。這一天距安侯離開桑垣正好4年。”

《荊州記》

又:庾仲雍在《荊州記》中說:“晉初有位僧人安世高,度共亭廟神,所得財物,在荊州城東南角修建了白馬寺。” 宋臨川康王在《宣驗記》中說:“大蟒死於吳末。”

《塔寺記》

曇宗在《塔寺記》中說:“丹陽的瓦官寺,是晉哀帝時的僧人慧力修建的。後來又有一位僧人安世高,用共亭廟的余物修整瓦官寺。”

《安般守意經序》

道安法師即校閱群經,詮錄傳譯,應該不會有錯。從漢桓帝建和二年(公元148年)到晉太康(公元280年~289年)末年,共一百四十餘年,若高公長壽,或能如此。但事實卻並不是這樣。因為正如康僧會在注釋《安般守意經序》中所說:“此經是世高翻譯的,但是一直沒有流傳,恰有南陽韓林、潁川文業、會稽陳慧這三個賢人,篤信佛教,會共請受,由陳慧注義,我來幫助斟酌。”康僧會於晉太康元年(公元280年)去世,而且他說過:“這部經書翻譯後,在很長時間內沒有流傳。”

《別傳》

再有,安世高留下的那封信函說:“尊吾道者,居士陳慧;傳禪經者,比丘僧會。”然而《安般經》所明,盛說禪業,是知封函之記,信非虛作。既然說明是由陳慧、僧會二人來繼承、傳揚佛法,安侯怎能與他們同時在世?而且《別傳》中說:“傳禪經者,比丘僧會。”僧會在太康元年就已經死了,怎能在太康末年才有個安侯和尚?首尾之言自相矛盾。就象是有一種書上錯誤地說是晉初,於是後來的眾多作者,或說是在太康,或說是在吳末,競相依附錯誤的說法,使人難以進行校正。既然晉初之說是錯誤的,那么曇宗所說的在晉衣帝時,安世高修建寺院的說法,就更加荒唐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