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科技學院理學院

安徽科技學院理學院

安徽科技學院理學院是在2004年學校教學機構調整中由基礎部轉制而成,當時主要承擔全校的學科基礎課,即數、理、化和計算機基礎課程,教職工56人。學院成立之初,黨政班子研究制定了十一五學院發展規劃,經過5年的發展學院現已擁有教職工近百人,專職教授7人,外聘教授8人,教師隊伍實現了碩士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安徽科技學院理學院
  • 成立時間:2004年
  • 教職工:56人
  • 專職教授:7人
辦學條件,專業設定,學院領導,院總支,院行政,科研成果,機構設定,公共教學部,數學系,物電系,化學系,計算機系,

辦學條件

安徽科技學院理學院是在2004年學校教學機構調整中由基礎部轉制而成,當時主要承擔全校的學科基礎課,即數、理、化和計算機基礎課程,教職工56人。學院成立之初,黨政班子研究制定了十一五學院發展規劃,經過5年的發展學院現已擁有教職工近百人,專職教授7人,外聘教授8人,教師隊伍實現了碩士化。目前有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電子科學與技術、套用化學、網路工程、信息與計算科學和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等六個本科專業招生。在校生1394人。材料學被確定為校級重點建設學科;《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和《套用化學》被確定為學校特色專業,基礎化學被學校確定為優秀教學團隊;分析化學、有機化學、計算機技術、大學物理等四門課程被評為校級精品課程。物理學為學校示範實驗室;套用化學實驗室被評為校級套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宋長春、徐精明、章毛連被評為學校教學名師;陳俊明為安徽省教壇新秀;王海俠、官邦貴等為校級教壇新秀。
2008-2009兩年理學院教師以第一作者共發表學術論文120多篇,其中被SCI等四大檢索收錄20多篇;在國家級期刊發表30多篇。學院老師共承擔科研項目82項。其中參加國家自然基金項目2項,省教育廳重點1項,省教育廳項目20多項、其它項目40多項。主編或副主編十一五國家規劃教材和省規劃教材10餘部,參編20餘部。
學院擁有計算中心、物理電子學實驗中心、基礎化學實驗中心、計算機科學與網路實驗中心和材料學實驗室,實驗室面積約八千多平米。儀器設備總值一千餘萬元。
近年來學院注重服務地方經濟,先後與蚌埠玻璃工業設計研究院合作聯合培養玻璃行業人才、與萬科矽材料、華洋粉體等企業合作進行科技開發和技術改造。

專業設定

電子科學與技術
專業代碼:080606
一、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掌握光電子技術、物理電子技術與微電子技術等領域的基本理論和基本實驗技能;具備較強電子工程實踐能力、計算機輔助設計與測試能力以及跟蹤掌握本領域新理論、新技術的能力,能夠在光電子、物理電子和微電子等領域從事電子系統設計、製造、開發、管理工作,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業精神的高素質套用型專門人才。
二、培養要求
熱愛社會主義祖國,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掌握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基本原理,具有敬業愛崗、艱苦奮鬥、合作創新的精神,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會公德和職業道德。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專業基本知識和能力:
1、具有紮實的數理基礎,掌握數學計算及套用、程式設計、時域頻域分析等工程基礎知識與能力;
2、掌握電子技術與套用、單片機技術與套用、EDA技術與套用等電子工程基本理論與分析、套用能力以及常用電子儀器使用能力;
3、掌握光電子、物理電子與微電子領域的基本理論與技術套用,具備較強的實驗能力、計算機輔助設計與測試能力和工程實踐能力;具備套用、分析、設計電子設備和系統的基本能力;
4、了解電子科學與技術領域理論前沿和發展動態,具備獲取本領域國內外新知識、新理論、新技術的能力;
5、掌握一門外語,能熟練閱讀本專業外文書刊;
6、具有一定的科學研究、開拓創新、技術管理的能力;
7、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質、有效的交際能力、較好團隊精神以及較強的協調、組織能力;
8、具有較強的技術創新精神和競爭意識,具有較強的在未來生活和工作中繼續學習的能力。
三、專業方向
1、光電子技術方向:學習和掌握光電子技術及套用領域的專業理論知識和實驗技能,具備較強的光電子技術套用能力,能夠在光電子技術及其它相近領域內從事設計、製造、開發及管理工作。
2、平板顯示技術方向:學習和掌握信息顯示、驅動電路的設計、光電測試的基本理論和方法,具備信息顯示實現、器件性能分析和光電測試、驅動電路設計的基本能力。能夠在光電子信息、電氣自動化、儀器儀表行業、廣電信息顯示產業及相關企事業單位從事光電測控與光信息顯示系統的設計、製造、開發及管理工作。
3、微電子技術方向:學習和掌握半導體器件、工藝、積體電路原理、設計等專業理論知識和電子技術知識,具備半導體積體電路晶片製造、測試、封裝、版圖設計及質量管理、生產管理、設備維護以及半導體積體電路套用等能力,能夠從事微電子技術相關領域的研究、設計、開發及管理工作。
四、學制
標準學制4年,修業年限3-6年
五、畢業與學位授予
學生在規定的學習年限內,完成各教學環節學習,修滿專業規定的最低學分,準予畢業。
授予工學學士學位。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師範類)
專業代碼:080605
一、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掌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具備管理信息系統、嵌入式系統的設計、開發與維護的工程實踐能力及基本的教學技能,能夠在企事業單位從事計算機套用系統的開發與維護及計算機教學等方面的工作,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業精神的高素質套用型專門人才。
二、培養要求
熱愛社會主義祖國,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掌握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基本原理,具有敬業愛崗、艱苦奮鬥、合作創新的精神,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會公德和職業道德。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專業基本知識和能力:
1、掌握計算機學科的基本理論與基本知識,具備計算機學科的基本技能;
2、掌握資料庫系統、計算機網路、軟體工程及嵌入式系統的核心知識,具從事計算機套用系統設計與分析的基本能力;
3、具有管理信息系統或嵌入式系統設計、開發與維護的工程實踐能力;
4、掌握基本的教學技能,具有從事計算機教學及教學研究的能力;
5、掌握數學、物理等自然科學及人文社會科學基礎知識,具有運用所學知識發現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
6、掌握英語交流的基本技能及文獻資料查閱的基本方法,具有獲取信息的能力。
7、具有較強的自學能力、社會適應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和創新創業意識。
三、專業方向
1、師範教育方向:學習和掌握教育學、心理學、學科教學論及教師口語等基本知識,具有基本的教學技能,能夠在中等職業學校從事計算機方面的教學工作。
2、信息管理技術方向:學習和掌握資料庫管理、信息管理、套用軟體設計開發的基本知識,具備管理信息系統設計、開發與維護能力,能在企事業單位從事信息管理的相關工作。
3、嵌入式技術方向:學習和掌握ARM體系結構、Linux作業系統核心編程及多媒體技術開發等相關知識,具備嵌入式系統設計、開發與維護的能力,能在企事業單位從事嵌入式套用系統開發的相關工作。
四、學制
標準學制4年,修業年限3-6年
五、畢業與學位授予
學生在規定的學習年限內,完成各教學環節學習,修滿專業規定的最低學分,準予畢業。
授予工學學士學位。
網路工程
專業代碼:080631W
一、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掌握計算機學科和網路通信領域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具有網路系統規劃、設計、集成和管理技能,網路軟體開發技能或網路動漫開發技能,能夠在相關企事業單位從事網路工程管理、高級套用軟體開發、多媒體網路影視製作等方面工作,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業精神的高素質套用型專門人才。
二、培養要求
熱愛社會主義祖國,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掌握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基本原理,具有敬業愛崗、艱苦奮鬥、合作創新的精神,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會公德和職業道德。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專業基本知識和能力:
1、掌握計算機學科的基本理論與基本知識,具備計算機學科的基本技能;
2、掌握計算機網路與通信方面的基本理論與基本知識,掌握網路體系結構和現代通信系統原理,具有計算機網路工程的規劃、設計、集成和管理的基本技能;
3、掌握軟體工程、網路協定編程和網路套用軟體開發的基本知識和項目開發管理的基本流程,具備底層網路軟體開發和高級網路套用類軟體的開發的技能;
4、掌握美術繪畫知識和網路動漫設計的主流軟體使用方法,具備網路動漫和影視動漫的設計開發能力;
5、掌握數學、物理等自然科學及人文社會科學基礎知識,具有運用所學知識發現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
6、掌握英語交流的基本技能及文獻資料查閱的基本方法,具有獲取信息的能力;
7、掌握學科專業的知識體系,具備知識綜合運用能力和較強的邏輯思維、辯證思維能力,能夠運用專業知識解決網路工程和軟體開發中的實際問題;
8、具有較強的自學能力、社會適應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和創新創業意識。
三、專業方向
1、網路系統規劃集成方向:學習和掌握掌握計算機網路與通信方面的基本理論與基本知識,掌握網路體系結構和現代通信系統原理,具有計算機網路工程的規劃、設計、集成和管理的基本技能,能夠從事網路工程管理方面的工作。
2、網路套用軟體開發方向:學習和掌握計算機網路與通信方面的基本理論與基本知識,掌握軟體工程的基本知識和軟體項目開發管理的基本流程,具備網路協定編程和網路套用軟體開發技能,能夠從事網路軟體的開發方面的工作。
3、網路動漫設計方向:學習和掌握美術繪畫知識和網路動漫設計的主流軟體使用方法,具備網路動漫和影視動漫的設計開發能力,能夠從事該方面的工作。
四、學制
標準學制4年,修業年限3-6年
五、畢業與學位授予
學生在規定的學習年限內,完成各教學環節學習,修滿專業規定的最低學分,準予畢業。
授予工學學士學位
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
專業代碼:080203
一、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掌握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專業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具備無機非金屬材料的結構分析、材料製備、成型與加工等基本能力,能夠在玻璃、水泥等行業從事生產技術開發、工藝設備設計、經營管理等工作,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業精神的高素質套用型專門人才。
二、培養措施與要求
圍繞高水平套用型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目標,以社會需求為依據,按照“整體素質高、知識結構優、專業套用能力強、實踐動手能力強、創新創業能力強、個性化發展能力強”的總體要求,精心設計人才培養方案,最佳化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改革教學方法和手段,創新培養體制和機制,使畢業生具備全面的素質、優良的知識結構、突出的實踐技能和創新創業能力。
1、以社會需求為導向,以服務地方經濟為特色,結合學校新時期的辦學方針制定本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開設玻璃和水泥兩個專業方向。近幾年來安徽省先後啟動了“合蕪蚌”自主高新區及國家高新技術示範產業園區等的建設工作,安徽科技學院地處華東礦藏貯量最大、品質最優的石英砂故鄉鳳陽縣,根據地域及周邊地區“千億元矽產業”的產業布局和地方經濟發展特點,在廣泛深入調研的基礎上適時開置了本專業並著力打造玻璃專業特色方向,以期緩解社會對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專業人才的供需矛盾。
2、構建地方政府、企業和學校三方合作培養人才的新機制。目前,學校與鳳陽縣、蚌埠市、滁州市及地方企業之間已就聯合辦學簽署了相關合作協定,先後開辦了“蚌埠玻璃設計院玻璃材料班”、“德力班”等特色企業冠名班。在三方合作的過程中充分發揮各方智慧共同研究制訂本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完善更加貼近現代企業需求的人才培養課程體系等,聘請實踐經驗豐富和教學能力較強的技術人員參與教學工作,同時強化學生工學合一、頂崗實習等,聯手打造符合現行行業和企業特點、適應職業崗位需求的高素質套用型人才。
3、突破以學科為核心的課程體系壁壘,實行“平台+模組”的課程架構,最佳化並豐富課程體系和內容。根據新時期地方高校發展形勢和特點,首先,在課程體系改革方面著力構建通知教育課程和專業教育課程兩個平台,同時搭建專業方向課程、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和個性化拓展課程三個模組,旨在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參見表一);其次,在課程設定上注重開設課程的性質、課程的層次、課程之間的相互關係以及課程體系的科學性、完整性,以專業方向課程為抓手以專業核心程為重心構建層次分明並且科學合理的課程群體系,通過學時分配和學分設定強化有利於學生素質、技能和能力培養的課程,充分發揮它們在套用型人才培養過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另外,通過教材建設、課程教學計畫的制訂、完善等措施,剔除重複性、陳舊性的知識,適時豐富新知識、新技術,最佳化具體的課程內容,為套用型人才培養奠定良好的基礎。
4、加強實驗教學平台和實習基地建設,著力強化實踐環節,注重學生實踐技能和分析、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培養。以地方政府、企業和學校三方合作為契機,學校一方面加大了現有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專業實驗平台的建設,另一方面充分利用政府和企業資源,先後在鳳陽縣質檢中心組建了安徽科技學院無機非金屬材料重點實驗室,在德力日用玻璃股份有限分司、蚌埠八一化工廠、鳳陽染化廠等諸多企業建立了穩定的學生實習、實踐基地,為學生實踐技能和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創造了條件。
在本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制訂過程中始終堅持以培養學生實踐技能和創新創業能力為核心,在最佳化通知教育課程和學科基礎課程體系的基礎上,增加相關課程的實驗課學時學分;在專業基礎課程和專業核心課程體系上,除開出必要的實驗課外,再增開相應的綜合實驗周或課程實習環節;在專業方向課方面則更加注重實驗課、見習及企業頂崗實習等的鍛鍊;同時結合大學生創新課題、大學生科研技能培訓、假期社會實踐、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及學生畢業設計(論文)等多種形式的活動鍛鍊學生的實踐技能和創新創業能力。
5、採用形式多樣的考核方式,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在學生學習效果的考核評價方面,改變傳統的“筆試閉卷”形式,採取靈活而形式多樣的開卷、口試、實驗技能操作、課程小論文、綜合測評等多元化方式,強化科學合理的過程考核和中期考核的動態評價機制,建立以能力、素質為核心的綜合評價體系,重點考察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實踐技能和創新創業能力,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學習的潛能。
6、強化“雙能”型教師隊伍的建設,為學科建設、專業建設和培養高水平套用型本科人才服務。以建設“既能培養套用型人才,又能開展產學研合作”的“雙能”型教師為目標,以教師在崗培養、引進和聘用等結合的方式,建立授課教師定期深入基層、深入企業鍛鍊或掛職的機制,鼓勵教師將科研工作下移與企業生產過程相結合,使產、學、研工作緊密結合一體化發展,從而建立起一支結構合理、素質全面、理論水平較高、實踐能力較強、科技服務能力突出的教學和管理隊伍,滿足高水平套用型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需要。
三、專業方向
無機非金屬材料在不同領域和行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並得到了廣泛套用。隨著人類文明進程的積極推進和工業化進程的不斷加快,社會對本專業人才的需求日益旺盛,同時,由於地域經濟發展的水平和特點不同,考慮更好地服務於地方經濟建設為傾力打造“千億元矽產業”培養人才,重點開設了玻璃和水泥2個專業方向:
1、玻璃方向:學習和掌握玻璃材料的檢測分析、原料配方、產品設計與加工及產品質量監測等方面的基本技能,能夠在玻璃行業從事材料的生產、加工、質檢、技術監督等工作。
2、水泥方向:學習和掌握水泥材料的檢測分析、原料配方、產品設計與加工及產品質量監測等方面的基本技能,能夠在水泥行業從事材料的生產、加工、質檢、技術監督等工作。
四、學制
學制:標準學制4年,修業年限3-6年
五、畢業與學位授予
學生在規定的學習年限內,完成各教學環節學習,修滿專業規定的最低學分,準予畢業。
授予工學學士學位。
信息與計算科學
專業代碼:070102
一、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掌握信息與計算科學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具有較強的邏輯思維、數學建模及信息處理能力,能在信息產業、經濟金融等企事業單位從事數據分析、數據挖掘、數據處理、經濟預測等方面的工作,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業精神的高素質套用型專門人才。
二、培養要求
熱愛社會主義祖國,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掌握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基本原理,具有敬業愛崗、艱苦奮鬥、合作創新的精神,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會公德和職業道德。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專業基本知識和能力:
1、具有紮實的數學基礎,掌握信息科學和計算科學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具有較強的數學套用意識和數學套用能力;
2、掌握計算機的基本技能,具有較強的信息採集與處理、數學建模、算法設計、算法分析與編程能力;
3、能運用所學的理論、方法和技能解決信息技術和經濟套用中實際問題,具有較強的團隊溝通和協作能力;
4、了解信息與計算科學理論、技術與套用的新發展,具有較強的知識更新、技術跟蹤與創新能力;
5、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獲取相關信息的能力;
6、掌握一門外語,具有一定的聽、說、讀、寫、譯的能力。
三、專業方向
1、資料庫套用方向:學習和掌握數學、計算機基礎知識,具有良好的數學素養,較強的算法設計、算法分析與編程、數據挖掘能力,能運用所學的理論、方法與技能解決信息技術中的實際問題。能在軟體公司、行政管理部門等企事業單位從事資料庫的設計、管理、應用程式開發、主流資料庫伺服器的管理和維護、數據挖掘等相關工作。
2、經濟套用方向:學習和掌握數學、經濟基礎知識,具有良好的數學素養和經濟信息處理能力,善於建立數學模型解決經濟管理中的實際問題。能在經濟管理、金融、保險部門等企事業單位從事數量分析、經濟管理模型開發、經濟預測等方面的工作。
四、學制
學制:標準學制4年,修業年限3-6年
五、畢業與學位授予
學生在規定的學習年限內,完成各教學環節學習,修滿專業規定的最低學分,準予畢業。
授予理學學士學位。
套用化學
專業代碼:070302
一、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掌握化工分析和材料合成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及相關的工程技術知識,具備從事產品和化工生產過程的分析檢測、精細化工產品和新材料研製的能力,能在質量監督與檢測部門、化工、環保、材料、醫藥、輕工、衛生防疫、科研院所等部門從事分析檢測、新材料研製和科技開發等方面工作,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業精神的高素質套用型專門人才。
二、培養要求
熱愛社會主義祖國,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掌握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基本原理,具有敬業愛崗、艱苦奮鬥、合作創新的精神,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會公德和職業道德。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專業基本知識和能力:
1、掌握大學物理和高等數學等方面的基礎知識,具有基本的數理分析運算能力。
2、系統掌握無機、分析、有機、物化、高分子等學科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實驗技能,具有紮實的專業基本知識及套用分析能力。
3、掌握化工原理和化工分析及材料合成等基本理論及實驗技能,具有從事化工生產過程和產品的分析檢測、精細化工產品和新材料研製的能力。
4、具有科研論文寫作和專利申請等科研素質和套用技能。
5、具有基本的英語套用能力,能閱讀本專業的外文書刊,達到國家規定的外語等級水平。
6、具有基本的計算機套用能力,能熟練運用網路和計算機等現代技術檢索本專業的中英文資料和有關科技信息的基本技能。
7、具有較強的組織管理、語言表達、人際交往和團隊協作能力。
三、專業方向
1、化工分析方向:學習和掌握化工分析方面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及相關的工程技術知識,能夠利用現代分析儀器從事質量監督、石油、化工、環保、輕工、衛生防疫、科研院所等部門的分析檢測及相關工作。
2、材料合成方向:學習和掌握材料合成基本技能及相關的工程技術知識,能在材料、醫藥、精細化工、建材、化工、科研院所等部門從事新材料研製和科技開發等工作。
四、學制
學制:標準學制4年,修業年限3-6年
五、畢業與學位授予
學生在規定的學習年限內,完成各教學環節學習,修滿專業規定的最低學分,準予畢業。
授予理學學士學位。

學院領導

院總支

黨總支書記:宋常春
理學院黨總支書記宋常春理學院黨總支書記宋常春
宋常春,教授,2002年當選為安徽省高校優秀中青年骨幹教師。主要承擔《有機化學》、《高分子化學》等課程的教學與科研工作。近五年主持安徽省教育廳自然科學研究課題3項,參與或主持教學研究項目2項。發表論文20餘篇。編寫國家十五、十一五規劃教材《有機化學》、《有機分析》等3部。
黨總支副書記:何俊如
何俊如,男,1968年12月生,安徽定遠人。理學院黨總支副書記,分管學生工作,羽毛球國家級裁判員、國家中級教練員。1989年7月蕪湖師範專科學校中文系畢業,1994年安徽師範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本科畢業,獲文學學士。1996年6月至1998年6月參加原國家教委舉辦的高等教育管理研究生進修班學習,2000年至2002年參加安徽財經大學工商管理專業碩士研究生班學習。2001年、2005年兩項課題榮獲安徽省教學成果獎二等獎。
黨總支秘書:段素梅
團總支書記:段素梅(兼)

院行政

院 長: 許萬祥
許萬祥,1956年7月8日出生,安徽懷遠人。1982年2月畢業於安徽農學院學士學位。1999年9 月~2001年7月,安徽農業大學碩士學位課程班學習並結業。
理學院院長許萬祥理學院院長許萬祥
1987年被評聘為講師,1993年被評聘為副教授,1999年被評聘為教授,1998元月被推薦為省第8屆政協委員。2002年元月繼續提名為第9屆省政協委員。2008年元月再次提名第十屆省政協委員。
參加省9.5 攻關課題和主持教育廳科研課題8項。主持或參加《下移教學管理中心,加強基礎環節建設》《課堂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的研究》、《創建第二課堂加強學生專業技能培養的研究》等省級教研課題9項;發表學術論文論文三十餘篇,擔任副主編並出版教材一部,參編3部。2000年獲曾憲梓全國高等師範院校優秀教師三等獎。2001年獲省教研成果二等獎《下移教學管理中心、加強基礎環節建設》一項。2005年獲省教研成果二等獎《課堂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的研究》、《創建第二課堂加強學生專業技能培養的研究》《動物科學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改革方案》等省級教研成果二等獎3項。
副院長: 章毛連
章毛連,男,1962年生,博士,教授,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碩士生導師,安徽科技學院校級教學名師, 校級精品課程《大學物理》負責人。1985年7月畢業於阜陽師範學院物理系,獲理學學士學位,1991年9月至1992年7月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研究生院“電路與系統”專業攻讀碩士研究生主要課程;2002年9月至2005年7月在合肥工業大學攻讀碩士學位,畢業獲碩士學位;2005年9月至2008年7月,在中國科學院電漿物理研究所攻讀博士學位,畢業獲得工學博士學位。主要從事液態金屬鋰鉛包層實驗技術、液態鋰鉛實驗迴路與系統、材料在液態鋰鉛環境中腐蝕相關領域等研究工作和物理電子相關課程教學工作。先後主持和參與中國科學院重大科研項目、國家“973”ITER專項、中科院知識創新工程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等共8項,在相關領域發表研究論文30餘篇(其中SCI收錄9篇、EI收錄14篇,國家重點4篇)。主編和參編國家規劃教材4部。申請國家發明專利1項。
理學院副院長章毛連理學院副院長章毛連
成功研製了具有中國自己智慧財產權的中國第一座熱對流鋰鉛實驗迴路、世界首座多功能高參數的鋰鉛實驗系統;、世界第一座液態金屬鋰鉛包層實驗測試模組,設計了世界先進的液態金屬包層鋰鉛輔助系統。開闢了液態金屬鋰鉛實驗研究新領域。
院長助理: 汪徐春
秘 書:袁孝成

科研成果

課題名稱
主持人
下達單位
課題類別
結果
數據挖掘技術在作業系統試題庫中的套用研究
葛華
該院
引進人才
合格
殼聚糖硫酸鹽催化氯乙酸酯合成的研究
宋常春
教育廳
自然一般
延期
石英原料、尾砂及礦區土壤的環境磁學研究
李勇
該院
引進人才
合格
自然語言處理中漢語分詞研究
程節華
教育廳
自然一般
合格
AHP在高校教學評價中的作用
余宏傑
教育廳
自然一般
合格
多態蟻群算法中組合參數的最佳化研究
徐精明
教育廳
自然一般
合格
圖像特徵修復的研究
段漢根
教育廳
自然一般
優秀
CNT/Pan複合膜電極的製備及電化學性能研究
陳忠平
教育廳
自然一般
合格
重金屬離子在粘土中吸附行為的研究
章毛連
該院
穩定人才
合格
有序介孔氧化矽分子篩SBA-15的製備、表征及改性
丁志傑
該院
引進人才
合格
基於Linux的防火牆系統安全性研究
劉斌
該院
引進人才
合格
係數模糊型線性規劃的研究與套用
潘花
該院
引進人才
合格
陰離子型層柱材料插層組裝及套用研究
王軍鋒
該院
引進人才
合格
中孔材料負載納米二氧化鈦光催化劑的製備與套用
程年壽
該院
引進人才
合格
錫氧化物納米材料水熱法製備與研究
李子榮
該院
穩定人才
合格
基於關係資料庫的關聯規則挖掘算法的研究
黃勇
該院
穩定人才
合格
模糊最佳化在數學建模中的套用研究
仇海全
該院
引進人才
合格
基於鈦(TI)的苯胺的電化學聚合研究
陳忠平
該院
穩定人才
合格
白頭翁活性成分分離與多因素關係的研究
王海俠
教育廳
優秀人才
合格
白頭翁活性成分分離與多因素關係的研究
王海俠
該院
引進人才
合格

機構設定

公共教學部

計算機公共教學部主要承擔全校非計算機專業大學生的計算機基礎教學和改革任務。為適應高等教學大眾化和社會信息化,培養套用型和創新型人才,以“夯實基礎、面向套用、培養創新”為培養目標,建立了以實踐和創新能力培養為導向的課程體系,構建了相應的綜合教育環境。
經過幾年建設,師資隊伍基本形成了年齡結構合理、可持續發展的教學梯隊。目前,計算機公共教學部有專職教師12名及3名實驗技術人員,其中副教授1人,講師5人,助教5人,高級實驗師1人,實驗師1人;35歲以下年青教師11人,具有研究生以上學歷教師7人。開設課程包括《大學計算機基礎》、《C語言程式設計》、《ACCESS資料庫設計》和《VFP程式設計》等4門課程。
計算中心擁有4個計算機實驗室,面積達890平方米,計算機及其組網設備近500套,構成一個綜合數字教學實驗平台,能滿足數字、語音、圖形圖像等多媒體信息傳輸處理的需要。內部教學資源網為教師授課、學生學習、上機實驗提供了完備的教案、作業、實驗、自測、考試等先進、可靠、開放和實用的互動教學平台。
2007以來年,計算機公共教學部主持建設了校級精品課程“計算機套用基礎”,為課程建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目前,根據不同專業的特點制定了不同的教學目標與要求,重視實驗教學和網路輔助教學,建設了“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網站,形成了理論教學、實驗教學和網路輔助教學相結合的模式。根據計算機基礎教育的特點,考試與實際操作相結合,採取“無紙化”考試,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近三年計算機公共教學部教師主編出版教材3部,參編教材6部。其中主編的《大學計算機基礎》被評為全國高等農林院校“十二五”規劃教材,參編的《ACCESS資料庫程式設計》被確定為安徽省高校“十一五”省級規劃教材。近三年獲省級科研立項1項,校級科研立項8項,校級教改立項6項,發表科研、教研論文近20篇。

數學系

數學系由原大學數學教研室2007年組建而成。現設有大學數學教研室和信息與計算科學教研室。本系現有專任教師19人,其中具有副高以上職稱1人,講師11人,碩士學位教師17人,2人在職攻讀博士學位,另聘有3名兼職教授。
近年來,在抓好教學工作的同時,積極開展教學研究和科學研究工作,走以教學帶科研,以科研促教學的路子。近三年來在科學研究方面,承擔廳級項目6項,其它科研項目10餘項,在國內外期刊及國際會議上發表學術論文30餘篇,所發表的論文被SCI、EI、ISTP收錄13篇。教學研究方面,承擔教改項目3項,發表教學研究論文12篇,出版專著教材2部。在課程建設方面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績,《高等數學》、《線性代數》、《機率論與數理統計》先後被列為院級重點建設課程。擁有信息與計算實驗室一個,教學條件良好。本系設有信息與計算科學一個全日制本科專業,有9個自然班,共有302名學生。數學系近年來以狠抓教育教學質量,教學嚴謹,要求嚴格,管理規範,學風優良而著稱,育人質量得到上級教育主管部門和社會的認可。多人考取碩士研究生人數,學生積極參加各類大學生競賽活動,09年參加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以來,獲得了安徽賽區二等獎4個,成功參賽獎4個。

物電系

理學院物電系的前身為基礎部數理教研室,後獨立成立大學物理教研室,已有60多年的歷史,是學校最早建立的系室之一。物電系現有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設有基礎物理實驗教學中心、套用電子技術實驗室、物理電子教研室,現有實驗室面積1200平方米,有專業實驗室8個,基礎實驗室10個,演示實驗室1個,現有儀器設備固定資產近1100台(件),價值200多萬元,基礎物理實驗室於2006年榮獲校“優秀實驗室”稱號;全系現有在職教職工15人,其中博士1人,教授2人,碩士生導師2人,副教授2人,校教壇新秀2人,校級學科帶頭人1人,校教學名師2人,碩士以上的教師占教師總數的80%;校級精品課程1門,校重點建設課程1門;近五年來,物電系主持和參加國家和省部級科研課題6項,主持廳級科研課題10多項,獲得國家發明專利2項,在省級以上學術刊物上發表研究論文近70餘篇,其中被SCI、EI收錄20餘篇;在搞好科研的同時,全系老師也將研究成果積極套用於教學中,高級職稱教師為本科生授課率達100%,指導學生完成創新課題8項,為學生做學術報告8次,全體教師在教學方面得到了學生的好評。
目前,物電系正在貫徹實施質量工程戰略,全力提升師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為建設創有特色的套用型本科高校發揮更好的作用。

化學系

理學院化學系的前身為基礎部化學教研室,已有60多年的歷史,是學校最早建立的系室之一。化學系現有套用化學和無機非金屬工程材料兩個專業,設有基礎化學實驗中心、套用材料多功能實驗室、基礎化學和套用材料兩個教研室,現有實驗室面積達2000平方米,實驗儀器設備總值達200多萬元;現有在職教職工27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8人,博士5人;外聘教授8人,省級教壇新秀1人,校級學科帶頭人培養對象和優秀中青年骨幹教師2人,校教學名師1人,“雙能型”教師3人;校級精品課程4門。
近五年來,化學系主持和參加省部級科研課題10項,廳級科研課題20多項,獲得國家發明專利2項,撰寫或參加編寫的教材和著作近20部,在省級以上學術刊物上發表研究論文近100餘篇;化學系設有玻璃材料研究室、材料分析檢測室和電化學工作站3個校內實踐教學實習基地;在學校和理學院的指導下先後與蚌埠玻璃設計院、安徽省石英砂及製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安徽省德力日用玻璃有限公司、杜氏高科玻璃有限公司、鳳陽縣染化廠等十多家校外企事業單位建立了長期校企聯合辦學與共建關係,每年派出學生到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去鍛鍊、學習和參加生產。近三年學院畢業生考研錄取率達到30%以上,被錄取的學校有:中國科學院、中國科技大學、同濟大學、大連理工大學、南京理工大學等幾十所重點大學。
目前,化學系正在貫徹實施質量工程戰略,全力提升師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為建設創新型國家、構建和諧社會發揮更好的作用。

計算機系

理學院計算機系創建於2001年。現設有全日制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師範)、網路工程二個本科專業。設計算機與網路教研室、計算機與網路實驗中心等教學科研機構。計算機系現有教職工18人,其中專任教師12人,系外專業兼任教師6人。系內專任教師中,教授1人、副教授4人。計算機與網路實驗中心擁有計算機軟體綜合實驗室(4個)、網路技術實驗室、綜合布線實驗室、嵌入式技術實驗室、計算機組成原理、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實驗室等10個專業實驗室,實驗室現有各種檔次微機300多台。
近幾年來,計算機系教師在數據挖掘、數字圖像處理、密碼學等計算機套用領域作了套用工作,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共承擔了各項科研項目十多項,其中省教育廳項目6項,安徽省重點實驗室項目1項,省優秀青年基金重點項目1項。近幾年來在學術刊物上共發表論文30多篇,其中在國家重點及國家級期刊上共發表論文10多篇。
經過十年的發展,計算機系學生的考研率及就業率穩步上升,畢業生一次就業率位居全院前列,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歡迎,也贏得了良好的社會聲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