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舒城縣第二中學

安徽省舒城縣第二中學

安徽省舒城縣第二中學位於大黌巷中段,坐西朝東,與體育局相對。校園占地34700平方米,建築面積近30000平方米。舒城二中誕生於1972年,這裡原本是舒城師範的舊址。 設定22個教學班,學生1910人左右(2008年)。2005年,該校榮獲“全國讀書活動全國主委會特等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安徽省舒城縣第二中學
  • 創辦時間:1972年
  • 所屬地區:中國 安徽 舒城縣
  • 占地面積:34700 m
校史簡介,學校風采,發展,環境,辦學指導思想,校訓,教風和學風,光輝業績,現狀,地圖信息,

校史簡介

1969年,在十年動亂的形勢下,舒城師範被撤銷,教職員工及校產分流到杭埠、舒茶、杜店、查灣等地改辦普通中學。1972年,根據當地縣革命委員會的有關指示,在原“舒師”舊址籌辦“舒城第二中學”,並於翌年春季招收初一新生,設三個班,計180名學生。同時,將反帝(一小)、反修(二小)、東方紅(附小)、育紅(三小)等國小的國中班初二學生併入該校,設六個初二班,336名學生,兩個年級共516名學生,於1973年3月19日開學上課,於是舒城二中應運而生。
安徽省舒城縣第二中學
圖片

學校風采

1973年秋,為適應當時形勢,學校在城北一公里外建立起13畝農場,以供師生學農。
1974年春,學校招收初一新生4個班,共232名學生。
1975年元月,根據縣革委 001號檔案下達的春季招生計畫,該校招收國中生248人,設4個教學班;同時,開始招收高中生,設4個教學班,有194名學生。
1976年,國中招生4個班,共256名學生。高中招生2個班,共121名學生。
1977年秋季,國家恢復大、中專招生考試制度,改春季招生為秋季招生。初一新生也同時恢復考試錄取制度,該校教育出現了可喜的局面。當年招收國中學生416人,設8個教學班,高中招收310人,設5個教學班。但是,由於十年動亂對教育戰線的嚴重破壞,加之師資方面的原因,二中教育仍然處於低谷。
1978年,國中招生233人,設4個教學班;高中招生224人,設4個教學班。
1979年,國中招生237人,設4個教學班;高中招生218人,設4個教學班。
1980年,國中招生241人,設4個教學班;高中招生112人,設2個教學班。
1981年,國中招生334人,設6個教學班;高中招生123人,設2個教學班。
1982年,國中招生247人,設4個教學班;高中招生121人,設2個教學班。
1983年,國中招生340人,設6個教學班;高中部改招職業班,招生2個班,計118名學生,學制三年,為社會培養國中級技術管理人才和勞動後備力量。
1984年,學校招生351人,設6個教學班;高中2個班,計107名學生。
1985年,學校招生270人,設5個教學班;高中2個班,計124名學生。
1986年,國中招生269人,設5個教學班;同時為適應教育結構的改革和社會發展需要,二中職業班停止招生,將二中的職業班改為普通高中班。當年招收2個普高班,計122名學生。  1987年,國中招收6個班,計251名學生;高中招收2個班,計126名學生。
1988年,國中招收4個班,計237名學生;高中招收2個班,計116名學生。
1989年,國中招收2個班,計112名學生;高中招收2個班,計107名學生。
1990年,國中招收4個班,計246名學生;高中招收2個班,計136名學生。步入20世紀90年代以後,隨著教學質量的提高,舒城二中開始穩步發展。
1991年,在校學生達954人,設國中班13個,高中班6個,是年中考,28名學生被六安一中或舒城中學兩所重點中學統招錄取,占當年重點高中招生計畫的近1/6。原來被視為醜小鴨一般的舒城二中,開始進入世人的視線。當年初一招收新生,很大一部分國小畢業生的第一志願填報的是舒城二中。由於學生數的不斷增加,原有的教室再也不能適應學校發展的要求,只好在教學北樓的西頭接附三間三層,共243平方米,於次年投入使用,暫時緩解了教室不足的矛盾。
1991年底,為解決學校資金問題,改善辦學條件,學校興辦了生產地板蠟的小型工廠。後因產品、銷路等問題,小工廠停產。隨著學生家長對二中的信任程度不斷提高,學生數的不斷增加,學校對教學工作也格外重視,管理進一步完善,教學水平進一步提高。
1993年11月,安徽省舉行初三數學聯賽,我校王韜同學以滿分140分的優異成績,獲得省一等獎,另外有12人分別獲省二、三等獎。舒城二中引起人們廣泛注目,舒城人民開始對她另眼相看。
1994年中考,舒城二中39名同學被六安一中或舒城中學統招錄取。
1995年中考,張艷艷同學總分居全縣第一。
1996年中考,王兆華同學總分居全縣第一。
1997年中考,陳剛同學總分居全縣第一。另外,單科第一名大部分被舒城二中奪得。這一系列事實,進一步驗證了舒城人民的眼光是正確的。從此,舒城二中開始步入良性循環,並正式得到兄弟學校和全體舒城人民的認可。
1994年8月,為了改善辦學條件,加快現代化教育的步伐,學校貸款15萬元,率先建成全縣第一個起點較高的標準化微機室,內裝單顯386工作站30台,186彩顯伺服器一台,採用NOVELL網,開始對在校生進行計算機教育教學嘗試,先期為全縣中、國小培訓了47名計算機信息技術教育教師,8月面向社會開展短期培訓。
2008年,二中初一人數達到新高,設定22個教學班,1910人左右。二中擁有現代化教學大樓四座,分別命名為:“致遠”樓、“天一”樓、“思齊”樓、“悅知”樓。這些都為二中實現現代化教學,走進新課程和教育創新創造了條件。

發展

二中國中雖然發展迅速,但高中仍然沒有起色。
1994年,高中招收學生119人,設2個教學班,其中1個職高綜合班。
1995年,國中招收學生346人,設5個教學班。高中僅招收73名學生,設2個教學班,其中還包括1個職高綜合班31人。
1996年,高中招生84人,設1個普高班54人,1個綜合班30人。
1997年高中招收105人,設2個教學班,其中1個綜合班19人。1998年,高中僅僅招收65人,普高班和綜合班合併上課。
1999年,招收高中生97人。2000年招收高中生僅57人。2001年,招收90人。由於學生數太少,這幾年都是把普高班同綜合班合併上課。教學質量的提高,依賴於教學第一線教師的辛勤勞動,教師工作積極性的提高,依賴於辦學條件。
1996年,為解決教師住房問題,學校決定拆除原大禮堂和食堂,興建1#住宅樓。1#住宅樓建築面積2686平方米,三個單元,五層,一次性解決30戶教職工的住房問題。
1997年底,舒城二中有史以來的第一幢教工宿舍樓落成,教工們第一次住進了由學校提供的住宅樓房,教師們的工作積極性進一步被調動起來。隨著教學質量的不斷提高,中考升學率一年比一年高,國中新生入學率持續增長,學校教學用房嚴重不足。因而興建教學樓,增加教學用房迫在眉睫。
1998年秋,學校拆除了原大門樓,投資10萬元修建了新大門。緊接著,拆除原平房實驗室,動工興建教學南一樓,建築面積1986平方米,於次年秋季投入使用。進入21世紀,二中的發展駛入快車道。
2000年中考,有61名同學被省地重點高中錄取。當年舒中國中停止招生,城區國小畢業生95%以上第一志願填報舒城二中,大部分三個志願都填報二中,就連一批農村國小畢業生的志願也填報了舒城二中。
2001年,我校初一錄取新生12個班,計986人。同時錄取了一批農村國小畢業生。舒城二中已成為全縣國小畢業生嚮往的學校。

環境

為營造一個良好的教學環境,2001年暑假,學校投入20多萬元,將教學北樓維修一新,並拆除東面的老式廁所,新建一幢沖洗廁所。
2001年底,為解決辦公問題,學校投入十餘萬元購買了學校西邊一棟兩層小樓民房,約190平方米,經改造後作為辦公室。歲末,在縣領導的關懷指導下,學校完成了校園規劃總圖和結構圖討論稿,並書面報告縣委、縣政府。
2002年4月1日,縣委、縣政府、縣政協及有關部門領導,親臨舒城二中考察,並結合我校實際,在縣政府第37次常務會議上通過了舒城城區實施校園改造的決議。2002年7月12日,縣城區綜合改造工程指揮部,正式下達了城政【2002】 2號檔案《關於二中危平房改造的批覆》,2002年7月5日,縣建設局以舒建【2002】 40號檔案批准了《關於舒城二中校園規劃的批覆》。
2002年5月,學校投入4.3萬元購買了學校南面西側占地面積120平方米的宋氏房屋。
2002年8月,通過招投標,2812平方米的教學南二樓由安徽華力公司中標興建,拆除原教工宿舍平房,於8月28日正式開工,次年5月竣工,秋季開學即投入使用。同時興建812平方米的教學南二樓的副樓,拆除西邊的原老式廁所,新建一幢沖洗廁所。拆除原兩棟平房教室,修建花園草圃。這樣,擴大了學生活動空間,原本連課間操也無法進行的二中,現今有了5120平方米的活動場地,進一步最佳化了教育環境。在興建教學南二樓的同時,2#教工宿舍樓由城北公司中標,於2002年10月開始施工,2003年8月完工,建築面積2998平方米,30戶教工搬進了新居。至此,舒城二中危平房改造一期工程順利完成。
2002年10月,學校還投入20萬元用來購買變壓器、建配電房、埋地下電纜等,完成了線路改造工程。
截止2002年11月,學校教學用房建築面積已經達到7675平方米。
2003年2月,校原門面房發生火災,學校經過努力爭取,得到縣有關領導同意,於2003年8月重新建門面房712平方米,次年4月建成投入使用。
2003年8月,經協定,投入13.8萬元購買了位於學校西邊占地面積280平方米的段氏住宅,經維修後作為男生宿舍。
2004年4月,動工興建了3#住宅樓,建築面積2600平方米,24套住房,於2005年6月竣工,總造價130萬元。
2004年5月,動工興建了4#住宅樓,建築面積3800平方米,36套住房,於2005年8月竣工,總造價200萬元。
2005年5月動工,於同年9月竣工,興建了多媒體報告廳,占地面積220平方米,總造價30萬元,300座位。

辦學指導思想

一切為了孩子 為了一切孩子 為了孩子一切——即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為高一級學校輸送優秀的畢業生,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四有」新人。

校訓

主動 和諧 求實 創新——即具有偉大理想和愛國情懷,放眼未來,立志成才,在二十一世紀的競爭中成為成功者。

教風和學風

教風:千教萬教教人求真 千學萬學學做真人
學風:家庭做個好孩子 學校做個好學生 社會做個好公民
“以人為本促發展,與時俱進鑄輝煌”,教風和學風是校風的具體化,是校風的注釋和充實

光輝業績

隨著學生家長對二中的信任程度不斷提高,學生數的不斷增加,學校對教學工作也格外重視,管理進一步完善,教學水平進一步提高。
1993年11月,安徽省舉行初三數學聯賽,該校王韜同學以滿分140分的優異成績,獲得省一等獎,另外有12人分別獲省二、三等獎。舒城二中引起人們廣泛注目,舒城人民開始對她另眼相看。
1994年中考,舒城二中39名同學被六安一中或舒城中學統招錄取。
1995年中考,張艷艷同學總分居全縣第一。
1996年中考,王兆華同學總分居全縣第一。
1997年中考,陳剛同學總分居全縣第一。
2002年中考,該校翟魁、陳墨源兩同學總分並列全縣第一名,重點高中錄取人數占全縣統招計畫的1/5,並獲得所有單科全縣第一。當年國中招收新生13個教學班,共987人。不僅國中升學率連連獲得突破,尤其是學科競賽更是成績突出。
2002年,經市教研室有關專家評定,舒城二中參加省市各科競賽成績均列六安市前茅。當年省學科競賽,鄧璠同學一人奪得語文、物理兩科省一等獎,另有董冬、郭亞若分別獲得數學、文學藝術品大賽省一等獎,徐舒、周楠等50名同學分別奪得省二等獎、三等獎,這些教學成果無疑為舒城二中增添了無限光彩。
2003年中考,徐舒獲得總分第一名。全縣總分前30名,該校占25名,並獲得所有單科全縣第一名。省示範高中上線人數231人,占全縣省示範高中統招計畫的1/4,當年該校錄取初一新生1130人,設14個教學班。由於學校聲譽的提高,高一新生錄取人數也開始增加。當年錄取高一新生201人,開始設重點班,正式啟動高中發展計畫。
安徽省舒城縣第二中學
安徽省舒城縣第二中學
2004年中考,陸傑總分全縣第一名,全縣總分前10名,該校占9人,同時獲得所有單科全縣第一名。當年錄取初一新生1038名,高中新生263名。高中繼續設重點班,發展高中的計畫進一步體現。
2005年,中考全縣前十名該校占9人,方旭同學奪得全縣第一,全縣前100名該校占72人,350名學生被省示範高中錄取。高考本科上線5人,專科上線為47%。同年9月,高中錄取新生422人,國中1260人。至此,國中在校生為3500餘人,高中820人。
2005年,該校榮獲“全國讀書活動全國組委會特等獎”,初一學生王原到北京人民大會堂參加授獎儀式。
2009年,舒城二中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全力推進素質教育,舒城二中初一年級廣播體操(舞動青春)比賽為全縣中國小全面推廣第三套廣播體操工作提供了示範,整齊的隊形,劃一的動作,不時引來觀眾的陣陣喝彩;參賽同學們飽滿的情緒,昂揚的姿態,展示了舒城二中學生良好的精神風貌,同時也感染了在場的所有觀眾。為了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舒城二中注重對學生各種實踐能力的培養,把全面實施素質教育作為該校正在開展的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的重要抓手。
在最近進行的各級各類競賽活動中,該校學生均取得了較好成績:在縣委宣傳部、縣教育局舉辦的“改革開放三十周年”讀書演講比賽中,董倩同學獲得一等獎,朱彥君、張曉磊同學獲得二等獎;張丹丹同學獲得全縣中學生“祖國在我心中”主題演講比賽第二名;王珊同學獲得全縣第四屆書信文化活動特等獎;朱彥君同學獲得央視英語風采大賽安徽賽區奪得安徽省最佳語音獎,市一等獎,省二等獎。
在六安市信息學競賽中馬平川、李文杰、袁鴻凝組成的舒城代表隊獲得市一等獎,許卓燃獲市二等獎;在全縣未來之星少兒才藝大賽中,胡偉清同學獲得少兒舞蹈一等獎。
安徽省舒城縣第二中學
安徽省舒城縣第二中學
2010年在縣委宣傳部、縣教育局舉辦的“輝煌六十年”讀書演講比賽中張丹丹同學和萬成果同學獲得一等獎 。

現狀

近年來,舒城二中在縣委、縣政府及主管部門領導的關懷支持下,勵精圖治,求實創新,經過全體教職員工的艱苦奮鬥,取得了跨越性的發展。在方興未艾的教育形勢推動下,該校將繼續努力,不斷更新教育理念,加強內部管理,以素質教育為導向,以提高教學質量為主旨,以教育研究為突破口,不斷提升核心競爭力,為把二中辦成一個現代化的市級特色學校努力奮鬥。

地圖信息

位置:安徽省六安市舒城縣龍舒西路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