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政府關於確定佛道教省級重點寺觀的通知

根據強國務院[1983]60號檔案精神,結合我省實際情況,經研究,確定五十二座佛教寺院和三座道教宮觀作為省級重點寺觀(名單附後)。現就有關問題通知如下:

【發布單位】81202
【發布文號】
【發布日期】1984-12-30
【生效日期】1984-12-30
【失效日期】
【所屬類別】地方法規
【檔案來源】
安徽省人民政府關於確定佛道教省級重點寺觀的通知
(1984年12月30日皖政〔1984〕147號)
根據強國務院[1983]60號檔案精神,結合我省實際情況,經研究,確定五十二座佛教寺院和三座道教宮觀作為省級重點寺觀(名單附後)。現就有關問題通知如下:
一、確定佛道教省級重點寺觀,是團結宗教職業人員和信教民眾,落實黨的宗教政策的一項重要措施。名單所列寺觀及所屬、塔、墓、附屬園林等,應按照中央、國務院和省人民政府的有關規定,在當地政府宗教事務部門領導下,由佛道教組織和僧道管理。現由非宗教部門管理、使用的寺觀,要抓緊辦理移交。原屬寺觀的文物和資產要清點造冊,交換清楚。所有交接工作,均應在當地政府主持下進行,條件成熟的先移交,現在移交有困難的要積極創造條件,力爭早日讓出。一般要求在一九八五年底基本交接完畢,不能如期交接的,應商得省宗教事務部門同意,另行確定交接時間。
二、省級重點寺觀大都座落在風景名勝區,有的具有一定的歷史文物和建築藝術價值。根據文物保護的需要,文物部門可以公布由宗教部門管理的寺觀為文物保護單位。寺觀所在的風景名勝區的規劃、建設及保護、管理等,由城建部門負責。各級宗教、文化、城建、外事等部門要嚴格按照有關政策和規定,相互配合,密切協作,切實加強對這些重點寺觀的管理和保護工作。寺觀建築的維修、文物和園林的保護,由佛道教組織和僧道負責,接受文化、城建部門的指導。維修費用從寺觀收人中解決,確有困難的,財政部門可給予適當補助。
三、除已確定的國家和省級重點寺觀外,對現有僧道居住並有宗教活動的寺觀,應予保留。九華山在國內外佛教界影響較大,為保持佛教名山的整體風貌,除重點寺院外,對現存的其它廟宇也應精心加以保護。
四、今後如有需要列為省級重點保護的寺觀或遺蹟,由省宗教事務部門與有關部門協商後,報省人民政府審批。屬於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的寺觀,如需作為宗教活動場所開放,由宗教、文化部門共同協商後,報省人民政府審批。
安徽省佛、道教省級重點寺觀名單佛教寺院(五十二座)
啟秀寺 位於宿松縣境,小孤山巔,由唐代撣宗名僧馬祖道一創建,北宋時重建,後擴建山門、彌陀閣、凌虛閣、牧羊亭,現保存完好。
香山寺 位於潛山縣香山,建成於清光緒二十九年,殿宇、佛像完整,並保存有巨大的銅鑄“萬姓鐘”等法器。
海會寺 位於太湖縣城東北雲山麓,始建於唐,清康熙、乾隆、光緒等年間曾多次重修擴建,為“淮西名剎”,留有歷代名人不少詩文和石刻。
珍珠寺 位於貴池縣萬籮山,相傳由唐代高僧募化稻穀萬籮建成,歷代名人在此留下不少詩文和摩崖石刻。
蓮花庵 位於懷寧縣萬橋鄉,殿與佛像基本完整,是該縣僧尼集中的寺廟。
淨土蓮杜 位於桐城縣城關鎮,是一座較大的尼庵,現為該昌佛教協會所在地。
廣佛庵 位於岳西暑,清順治十四年建成,一九八0年重修。
白衣律院 又名白衣庵,位於毫縣東關外,相傳始建於明重建於清乾隆年間,是有名的大剎(十方叢林)。
護國寺 又名天后宮,位於天長縣城內,清同治年間興建。現保存較完整。
神山寺 位於全椒縣西神山,建於唐大曆年間,從唐至元修建的章法、布局及雲龍、蓮花石雕柱基等古物尚在,現有大雄殿、藏經樓、廂房等建築。
昭慶寺 位於六安縣境,建於唐高祖武德年間,貞觀年間詔諭擴建,現有前後殿、祖師殿、僧房等建築和佛像等,並有古碑刻三十多方。
響山寺 位於金寨縣境,是唐代古寺,宋、元、明、清諸朝代都曾進行維修。
觀音寺 位於六安市內,始建於唐,原名浮屠寺,現有萬佛塔和大殿、山門、僧房等建築。
瑞雲寺 位於蕭縣皇藏峪,相傳漢高祖劉邦避敵曾藏匿於此。建於南朝梁大同年間,名白雲寺,北宋端拱二年改名瑞雲寺。寺院規模較大,有“皇藏洞”等“八景”名勝及相傳建寺時所植的銀杏、古松。該寺在蘇、皖頗有影響。
太湖寺 位於含山縣太湖山,始建於宋,清代普明和尚重新擴建,又稱“普明禪寺”。依山而築,氣勢宏偉,殿宇完整。
南聖官 位於巢縣大秀山,系巢州古寺,原名大秀寺,明、清重新擴建,改名南聖宮。
塔影庵 位於巢湖市東門,庵內有“洗耳池”,相傳系許由嫌唐堯召其為九州長之話污耳而洗濯之處。窟側原有古塔,夕陽西下時,塔影散落池中,故稱“塔影庵”。
伏虎寺 位於廬江縣冶父山,唐昭宗龍紀年為該山住有“伏虎禪”敘建伏虎寺,興建無梁殿,宋代易名實際寺,現有鑄劍池”等戰國遺蹟及古碑刻十多方。
寶勝寺 又名水西庵,位於涇縣城邊涇水西岸,始建於晉,為佛教“黃櫱宗道場”,現存宋代古塔,明代無梁殿及若干古代刻石等。
龍泉寺 (含京山堂)位於宣城縣溪口朝天洞。龍泉寺建於明,傳說明末清初有三名僧人因抗清失敗而出家隱居於此,後人將其遺骸裝金奉祀為“祖師”。京山堂初建於宋,清中葉重修現寺、堂兩處寺宇都保存完整。
烏霞寺 位於南陵縣城北馬仁山南麓,寺內原有觀音閣,與島霞洞相通,現有和尚住寺,香火不斷。
廣濟寺 位於馬鞍山市采石磯頭,與青蓮桐毗鄰。創建於三國時期孫吳赤烏二年,古今名人題詠甚多,現為馬鞍山市信教民眾進行宗教活動的場所。
九華山 二聖殿 龍沿路 華天寺 聚龍寺 天池庵 新立庵 通慧庵 長生庵 龍庵 新龍庵 小天台 回香閣 潮音精舍 普渡寺 勝寺精合 香山茅蓬 蓮宗精舍 海會寺 慈佛精合 九華蓮杜 華嚴洞 永興茅蓬 復興庵 翠雲庵(吊橋)冠音峰 拜經台 雙溪寺 九子岩 翠峰寺 心安寺 九華山為我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佛教傳為地藏菩薩道場,在國內外頗具影響,尤以在東南亞諸國佛教中為最。除已列為全國重點寺院的九座名剎外,其餘寺廟與之相互襯托,構成佛教名山的整體布局。
道教官現(三座)
齊雲山道教宮觀 位於休寧縣,是道教正乙派名山,明嘉靖年間歷建的太素宮、宋寶慶二年所建的真武祠、明正德年間所建的玉虛宮等五座宮觀和十二家道房,在皖南、浙西、贛東一帶頗有影響。
禹王宮 位於懷遠縣塗山,是道教全真派有名宮觀,相傳為夏禹王大會諸侯處,供有禹王、塗山氏,在淮河兩岸頗有影響。
茅仙洞(天清觀) 位於鳳台縣城南雙峰山,屬道教全真派道觀,始建於唐,內奉道教“三茅祖師”,古碑甚多,在沿淮地區影響較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