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人民政府關於促進農業機械化和農機工業又好又快發展的實施意見

2010年12月28日,安徽省人民政府以皖政〔2010〕109號印發《關於促進農業機械化和農機工業又好又快發展的實施意見》。該《意見》分指導思想和發展目標、農業機械化發展的主要任務、農機工業發展的主要任務、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強組織領導5部分18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安徽省人民政府關於促進農業機械化和農機工業又好又快發展的實施意見
  • 印發機關:安徽省人民政府
  • 文號:皖政〔2010〕109號
  • 印發時間:2010年12月28日
基本信息,意見,

基本信息

2010年12月28日,安徽省人民政府印發《關於促進農業機械化和農機工業又好又快發展的實施意見》。

意見

安徽省人民政府關於促進農業機械化和農機工業又好又快發展的實施意見
皖政〔2010〕109號
各市、縣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為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促進農業機械化和農機工業又好又快發展的意見》(國發〔2010〕22號)精神,現結合我省實際,提出以下實施意見:
一、指導思想和發展目標
農業機械是發展現代農業的重要物質基礎,農業機械化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標誌。我省正處於工業化城鎮化加速推進的新階段和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農村勞動力結構和農業生產方式正在發生深刻變化,對農業機械化和農機工業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亟需進一步加快發展農業機械化和農機工業,提高農業裝備水平,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加快建設現代農業。
(一)指導思想。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機械化促進法》、《安徽省農業機械化促進條例》和《國務院關於促進農業機械化和農機工業又好又快發展的意見》,以糧食增產、農民增收、農業增效為核心,以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為主線,以實施農業機械化推進工程為抓手,著力推進技術創新、組織創新和制度創新,著力促進農機、農藝、農業經營方式協調發展,著力加強農機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著力提高農機工業創新能力和製造水平,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促進農業機械化和農機工業又好又快發展,加速實現安徽由農業大省向農業強省跨越。
(二)發展目標。到2015年,全省農業機械總動力達到6400萬千瓦。大中型拖拉機、聯合收割機和水稻栽植機械保有量分別達到18萬台、15萬台和3萬台。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70%以上,山區機械化有新發展,農業排灌機械總動力達到200萬千瓦。新型農機社會化服務體系初步建成。全省農業機械化經營服務總收入550億元。農機工業以市場為導向,加大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力度,重點發展新型節能環保型柴油機、大中型拖拉機及配套農機具、新型農用機械和糧油深加工機械、秸稈綜合利用機械、農田基本建設機械等產品,到2015年,實現銷售收入200億元。
到2020年,全省農業機械總動力達到7600萬千瓦,裝備結構基本合理。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75%以上,主要糧食作物生產基本實現全程機械化。養殖業、林果業、農產品初加工機械化協調推進。新型農機社會化服務實現全覆蓋。農業機械化經營服務總收入880億元。基本建成協調有效的農機工業自主創新平台,一些重點領域、關鍵技術和重點產品取得重要突破,實現銷售收入350億元。
二、農業機械化發展的主要任務
(三)全面提高糧食生產機械化水平。堅持把提升糧食生產能力放在農業機械化工作的首位,42個國家糧食生產大縣率先實現全程機械化。完善機械化生產主導技術、主體機械、技術路線和作業標準,實現作物、機械、技術的統一和協調。提高播種質量,提升小麥生產全程機械化質量和水平。到2015年,皖北地區的耕地深耕(松)一遍;旋耕施肥播種鎮壓複式作業面積占種植面積的30%以上。推進水稻、玉米生產全程機械化,普及套用機插秧技術,重點推廣套用高速插秧機和玉米聯合收割機,到2015年,全省水稻栽植環節機械化水平達到30%,玉米機收水平達到45%。加大排灌設備更新改造力度,加快節水灌溉和小型抗旱設備推廣,提高排灌設備裝備水平。加快發展穀物烘乾機械化。重點發展從事糧食生產的農機專業合作社。統籌其他作物生產機械化,加快推進油菜、花生等經濟作物和設施農業生產機械化,發展畜牧業、漁業、林果業機械化,推進丘陵山區茶葉和特色農產品生產機械化。
(四)著力改善農業機械化裝備結構。堅持分類指導,按照技術先進、科學適用、安全可靠、節能環保的原則,穩定增加裝備總量,大力發展大中型、高性能、多功能作業機械,促進農業機械化轉型升級,形成適應優勢農產品生產的區域機械化裝備結構和提高不同作物生產質量效益的機械化技術結構。沿淮淮北地區,重點發展大功率、高性能、複式作業機械;沿江江南地區,重點發展技術含量高、適應性強、複式多功能作業的中等功率機械;丘陵山區,重點發展輕便、耐用、低耗的中小型機械和茶葉、特色農產品生產加工成套設備。拓展農業機械化服務空間,增加農業機械種類。引導農民和農機服務組織合理配置動力機械和作業機具,提高動力機械配套比和綜合利用率,到2015年,大中型拖拉機與農具的配套比達到1:2.5。開展補償性更新報廢試點,逐步淘汰污染重、效率低、能耗高的老舊農業和排灌機械。引導和促進農民、農機專業合作社購買使用符合現代農業發展方向和要求的農業機械。
(五)建立健全新型農機社會化服務體系。建立健全以農機專業合作社為主體,農機大戶為骨幹,農機作業服務公司、農機協會、農機中介組織為補充,多種組織形式並存、高效便捷的新型農機社會化服務體系。根據增加數量、擴大規模、提高標準、提升能力的原則,優先發展農機專業合作社,重點培育300個設施完備、功能齊全、特色鮮明、帶動力強的農機專業合作示範社。到2015年,全省登記註冊的農機專業合作社達到3000個,覆蓋全省每個鄉鎮和主要農業行政村。引導政策、資金、技術、信息和服務向農機專業合作社傾斜,支持有條件的農機專業合作社承擔農業開發和新技術推廣項目。建設一批農業機械維修示範網點。加強抗旱排澇和搶收搶種的機械化應急裝備、應急隊伍和應急機制建設,提高農業機械化抗災能力和應急水平。推動農機跨區作業向廣度和深度拓展。培育農機作業、維修、中介、租賃等市場,創新社會化服務模式,創建農機服務品牌。保障重要農時農機作業、排灌及抗旱用油。
(六)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科技套用。大力推廣以深耕深松、旋耕播種施肥鎮壓、聯合收穫為代表的機械化增產增收技術,以節水灌溉、精量播種、水稻栽植為代表的機械化資源節約技術和以化肥深施、高效植保、秸稈綜合利用為代表的機械化環保技術,加快普及主要農作物關鍵環節農業機械化新技術新機具。建設重點作物關鍵環節機械化技術實驗室和試驗示範基地。制定適應不同區域、不同作物,科學合理、相互適應的農藝標準、機械作業規範和技術路線,提高農機作業標準化水平。建立農機、種子、土肥、植保等推廣服務機構緊密配合、相互協調的工作機制,組織引導農民統一作物品種和茬口,提高農業技術的集成套用水平。實行農業機械化新技術推廣首席專家負責制、科技人員績效考核制和主推技術發布制。
(七)著力加強農業機械化實用人才培養。構建以高等院校、職業院校為基礎,農機類技工院校和縣級農業機械化培訓學校為骨幹、生產企業為補充的培訓體系。最佳化培訓內容,實行培訓與新技術新機具推廣的有機結合。加強農業機械化教育培訓機構基礎設施建設,改善培訓條件,提高培訓能力。將農機作業和農機維修技術培訓納入“陽光工程”和新型農民培訓工程。加強農機科普宣傳,開展農機職業技能鑑定,提高農民對先進生產工具及技術的接受能力和操作水平。定期對農機推廣、監理和試驗鑑定人員進行培訓。
(八)切實增強農業機械化公共服務能力。建立健全運行高效、服務到位、支撐有力、充滿活力的農業機械化推廣體系,提升新技術新機具推廣服務能力。強化農業機械安全使用監管,建立以源頭管理、執法監控、安全教育為主要內容的農機安全生產長效機制,加強監理裝備和基層隊伍建設,提升安全使用監管能力,到2015年,省級“平安農機”示範縣達到總量的50%。提高質量服務能力,規範農機作業、維修服務,加強農機試驗、推廣鑑定和質量認證工作,完善推廣目錄管理辦法,組織開展在用農業機械質量調查,強化對財政補貼農機的質量監督和跟蹤調查;加強農機市場監管,完善農業機械質量投訴網路,嚴厲打擊制售假冒偽劣農機產品,建立不合格產品退市制度。建立健全聯結服務組織和農機大戶,功能齊全、服務優良、高效共享的農業機械化公共信息服務平台和服務體系。
三、農機工業發展的主要任務
(九)增強自主研發和創新能力。大力推進農機工業創新,改變目前少、小、散和大中型農機裝備空白的現狀。實施農機工業技術創新工程,圍繞科研手段和條件改善,提升農機新產品開發和試驗試製能力;圍繞科研機制創新,支持重點企業技術進步,增強農機工業自主創新和核心競爭力,帶動行業發展。以全柴集團、奇瑞汽車股份公司、安徽精科公司、阜陽拖拉機廠、長江農業裝備公司、京田公司等企業為主,大力發展大中型拖拉機、聯合收割機、水田耕整機、機動插秧機、播種機、農田基本建設機械等農機產品。抓緊研究制定農機工業產業政策,整頓行業秩序,建立健全產、學、研、推相結合,部門合作與政策相協調的農機科研和生產聯合協作機制。
(十)提高現代農機製造水平。利用後發優勢,高點定位農機製造,大力發展用於糧食生產的多功能複合型耕作機械,重點發展節能環保農業、綠色循環農業、優勢特色農業以及產後服務的多功能機械裝備,不斷推進農副產品儲運、加工、包裝等設備的生產。大力發展環保節能型柴油機,提升和改善單缸柴油機、小型拖拉機節能和使用性能。建立和完善產品質量標準體系、質量監督檢查制度、售後服務體系。加強生產技術工人培訓,提高工人使用現代化機械加工設備的能力和質量意識,提升企業製造水平和產品質量。
(十一)加強農機工業的國內外合作。充分利用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建設平台,助推農機工業項目落戶我省,促進農機產業轉型升級。加強國際經濟技術交流與合作,精心選擇一批有發展要求和潛力的農機製造企業,確定技術引進的重點項目,引導外商投資我省農機裝備製造業。有選擇地引進一批國內尚不能製造的高端農機新產品、新技術和管理經驗,推進我省農機工業的技術創新、組織創新和制度創新。
(十二)構建現代農機流通體系。建立健全農機製造企業品牌行銷網路、專業農機流通企業銷售網路相結合的新型農機流通體系。實施農機流通服務品牌工程,最佳化市場布局,發展連鎖經營,培育一批輻射面廣、服務質量好的大型農機流通企業、品牌農機店和區域性農機市場,健全農機零配件供應網路,提高農機產品流通效率,方便農民購機。建立農機產品售後服務體系和信息服務平台,依託重點生產企業、專業流通企業建立售後服務中心,提高服務能力。完善農機產品“三包”制度,健全和規範農機修理市場,明確產品售後維修責任,規範服務程式,提高維修能力和服務質量。
四、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十三)加大財政支持力度。繼續實施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向糧食主產區、非主產區產糧大縣,以及農機專業合作社等傾斜。大力支持農機富民提升行動,逐步加大農業機械化重大技術推廣支持力度。在適宜地區實施保護性耕作、節水灌溉、深耕深松、秸稈還田、高效植保等農機作業補貼試點。積極開展商業農機保險業務,有條件的地方可對參保農戶給予保費補貼。市、縣財政要建立促進本地農業機械化發展的專項扶持政策,保障開展購機補貼工作所需經費。按照科學、公開、公平、高效的原則,完善農機購置補貼管理辦法。切實執行國務院及有關部門的政策要求、工作程式和紀律規定,嚴格經銷商資格審查,嚴禁農業機械化事業單位通過成立公司等手段經銷補貼產品。加強對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宣傳,簡化程式,提高效率,最佳化結構,強化監督。
(十四)落實各項稅費優惠政策。按照國家相關規定,免徵農業機耕和排灌服務營業稅、農機作業和維修服務項目的企業所得稅,以及拖拉機、捕撈和養殖漁船車船稅。對符合政策規定的跨區作業聯合收割機(包括插秧機)、整車運輸聯合收割機(包括插秧機)的車輛免收車輛通行費。進一步落實關於企業研發投入稅前扣除政策。對國內企業為開發、製造符合技術規程的大馬力輪式拖拉機、半餵入水稻聯合收割機、馬鈴薯聯合收穫機、自走式青貯飼料收穫機、馬鈴薯種植機、大型小麥免耕播種機、水稻覆土直播機、采棉機等進口的關鍵零部件和原材料,所繳納的進口關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實行先征後退。屬於國家重點扶持高新技術企業中的農機製造企業,按照企業所得稅法的規定,減按15%的稅率徵收企業所得稅。按照現行規定對批發和零售的農機實行免徵增值稅政策。
(十五)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支持力度。實施農業機械化推進工程,加大對農業機械化新技術推廣、教育培訓、安全使用監管、試驗和推廣鑑定、信息網路等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的投入,將農業機械化公共服務專用車輛,試驗檢測、事故處理、宣傳教育培訓等設備配置和機耕道路建設納入基礎設施建設規劃和農村土地整治規劃,並安排相應項目。在規劃用地方面積極支持農機專業合作社建設農機停放場(庫、棚),改善農機保養條件。
(十六)增強金融支持力度。金融部門要加強與農業機械化主管部門的聯繫與合作,加快制定適合我省農業機械化發展特點的金融政策。增加對農民和農機專業合作社的貸款,推進大中型農機具抵押貸款業務,合理確定還貸期限。對符合產業政策和信貸原則的農機製造企業技術改造、新產品開發和農機流通設施建設,給予信貸支持。中小農機製造企業可享受扶持中小企業發展的相關政策,創新型企業試點向農機製造企業傾斜。支持符合條件的農機企業實現上市融資。
五、加強組織領導
(十七)明確部門職責。農業機械化主管部門要認真履行規劃指導、監督管理、協調服務職能,做好技術推廣、生產組織、技能培訓、安全監管等工作,會同有關部門研究提出相關政策法規建設的意見和建議,組織實施農機富民提升行動和農業機械化推進工程。農機工業主管部門要貫徹落實國家產業政策和行業準入辦法,抓好農機自主研發和技術改造項目、農機產品質量管理。水利部門要做好排灌設備更新改造規劃,推廣普及節水灌溉設備,協助農機工業主管部門做好大型排灌設備研發工作。發展改革部門要落實扶持農業機械化公共服務能力和農機工業發展基本建設投資。財政部門要落實扶持農業機械化和農機工業發展的資金,加強對各項財政資金的使用監管。商務部門要加強對農機流通行業的指導,加快農機流通體系建設。科技部門要加大對農業機械化和農機工業科研開發支持力度。銀行業和保險業監管部門要督促銀行業金融機構和保險公司積極開展農機信貸、保險業務。公安、交通、質監、安監、工商、稅務等部門,要明確職責,高度重視,密切配合,努力形成促進農業機械化和農機工業又好又快發展的同向合力。
(十八)落實政府責任。各級人民政府要統一思想,提高認識,把發展農業機械化和農機工業提上重要議事日程,加強組織領導。深入學習宣傳和貫徹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機械化促進法》、《農業機械安全監督管理條例》、《安徽省農業機械化促進條例》、《國務院關於促進農業機械化和農機工業又好又快發展的意見》等法律法規檔案規定,不斷提高促進農業機械化發展的能力和水平。建立工作責任制,結合本地情況,制定發展規劃,明確發展目標,加強組織協調和隊伍建設,改善工作條件,保障工作經費,切實解決農機科研、生產、流通、推廣套用、社會化服務等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紮實推進農業機械化和農機工業又好又快發展。
安徽省人民政府
二○一○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