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塞小米

安塞小米

安塞小米,陝西省延安市安塞區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安塞小米久負盛名,先秦、西漢軍屯時期,便有大面積種植,品質優良,蛋白質含量高。

2008年07月10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安塞小米”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安塞小米
  • 產地名稱陝西省延安市安塞區
  • 品質特點:色澤金黃,粘糯芳香,油脂豐富
  • 地理標誌:國家質檢總局地理標誌產品
  • 批准文號:國家質檢總局公告2008年第80號
  • 批准時間:2008年07月10日
產品特點,品質特性,營養價值,產地環境,歷史淵源,生產情況,產品榮譽,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質量技術要求,專用標誌使用,

產品特點

品質特性

安塞小米具有優良的品質。穀子營養價值高,特別是人體既不能合成又不可缺少的色氨酸、蛋氨酸含量很高。每百克中含量分別為192毫克和297毫克,均比大米、麵粉、玉米的含量高。維生素E也比其他穀類作物高;穀草的營養價值也很高,是飼養大家畜的好飼料。安塞小米色澤金黃、顆粒渾圓、晶瑩明亮、粘糯芳香、油脂豐富,久貯不變。
安塞小米安塞小米

營養價值

安塞小米平均含蛋白質13%,蛋白質中含有人體必須的8種胺基酸,平均含脂肪4.5%,不飽和脂肪酸占脂肪酸含量的85%,還富含多種維生素,其粗纖維含量在幾種主要糧食作物中最低。
延安安塞小米品質優良,蛋白質含量高。據中國農業科學研究院品種資源研究所對中國穀子品種化驗分析,安塞小米蛋白質平均含量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安塞穀子蛋白質平均含量為 13.46%,全國為12.4%,全國12個蛋白質含量在16%以上的品種,安塞就有5個。2006年,經陝西省農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所分析測試,安塞小米含蛋白質大於或等於11%,粗纖維1.76—1.96%,脂肪大於或等於4%,還富含多種維生素;其安全質量指標符合無公害產品粟米標準要求。

產地環境

穀子原產中國,中國也是世界上穀子栽培面積最大,產量最多的國家。穀子主要產區分布在北緯32°-48°和東徑108°-130°之間。陝西省分布陝北面積最大。安塞縣宋坪村在3畝地獲得春谷單產500公斤以上的記錄。安塞縣地理環境、氣候資源、土壤質地與生產優質小米要求吻合。
安塞小米生產具有優越的地理環境,安塞地處西北內陸黃土高原,位於東徑108°5′44″—109°26′18″,北緯36°30′45″—37°19′31″,海拔在1000—1400米,屬中溫帶大陸半乾旱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8.8℃,最熱月為7月,平均氣溫22.8℃,最冷月為1月,平均氣溫—7.2℃,極端最高值為36.8℃,極端最低值為—23.6℃。有效積溫為3170.3℃。年平均降水量505.3毫米。無霜期174天。年日照時數2491.5小時。
溫度
穀子是喜溫作物,全生育期要求≥15℃的積溫1500—2500℃,安塞縣穀子生長期≥15℃的積溫是2626℃,保證生產優質小米對積溫的需求。
光照
穀子是喜光作物,全生育期日照時數1200—1400小時。安塞縣穀子生長期日照時數1245小時,且各生育階段日照時數與穀子生育期所需日照數相吻合,有利於完成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階段,奠定了生產優質小米的基礎。
水分
穀子是一種耐旱作物。安塞縣穀子生產耕作技術以保住天上水,用好地下墒為主要技術,勞動人民根據長期的生產經驗通過播種鎮壓提墒。苗期至拔節期中耕保墒,灌漿成熟期倒溝換壟保水提墒。用好天上水,保住地下墒,滿足穀子不同生育期對水分的要求,達到穀子活桿成熟。成熟季節,穀子田塊呈現出“綠葉黃谷穗,見葉不見穗”的豐收景象。
土壤質地
穀子根系發達,吸肥力強。安塞縣穀子種植區域土壤類型為黃綿土,且土層深厚,土質疏鬆,肥力較強,適宜禾穀類作物生長發育。
環境因素
安塞縣穀子生產以延河流域川道兩側梁峁的坡地、川、台、壩地、灣塌地為主,縣境內沒有礦山、工廠、垃圾等污染,空氣品質好,耕作以有機肥為主,化肥用量少,穀子生產無污染。穀子全生育期以通過調整播期,加強田間管理,達到防治病蟲害的目的,避免了農藥污染,促進安塞小米無公害化生產。
安塞地理安塞地理

歷史淵源

安塞小米具有悠久的種植歷史。穀子是中國最古老的栽培作物之一。陝西省西安半坡遺址發現窖藏粟谷堆和陶罐藏的粟米,距今六千餘年。許多考古資料證明,在很早時期長江以北主要有黍、粟、高粱等作物;長江中下游及東南沿海一帶地區,則以水稻生產為主。這說明在那個時代,已經形成了北方旱作區和南方水田區的局面。黃河流域是中國農業的發祥地。黃河流域的農作物是中國古代物質文明發展的基礎。春秋以後,形成菽、粟、麥三種糧食作物為主的形式。據安塞縣誌記載,穀子在安塞有7000多年的種植歷史,種植面積位於各類糧食作物之首。
先秦、西漢軍屯時期,便有大面積種植,至今留有鮑家營、譚家營、東營、馮家營等屯軍墾荒要地。隋唐宋元,農牧雜柔,時農時牧,農業受限,但穀子始終是當時大宗糧食作物。
明清時期,農耕再興,農牧攜伴同行,耕作農業得到全面發展,穀類作物不僅種植面積擴大,而且品種更加齊全。
據民國安塞縣誌記載,“安塞境內宜粟,他郡不及,其米淅之汁為脂”。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安塞是黨中央的後方基地,有20多箇中央機構、10多萬部隊駐紮在安塞,毛澤東在安塞王家灣居住了58天,指揮了蟠龍、羊馬河、青化砭三大戰役,安塞小米在部隊後勤保障方面發揮了主體作用。紅軍轉戰陝北以後,陝甘寧邊區開展大生產運動,鼓勵墾荒,安塞成為大生產運動的主要基地,“小米加步槍”打破了國民黨的經濟封鎖,取得了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偉大勝利,小米隨著全國解放而享譽四海,聞名遐爾。安塞農民畫《穀子豐收了》、《穀場上》、《牛耕圖》都是以穀子生產為素材而創作的民間藝術品,充分說明安塞穀子種植具有悠久歷史。
改革開放以來,安塞穀子播種面積穩定在10萬畝以上,年產量達到2萬噸,80%以上進入市場流通,遠銷北京、上海等地,年產值達到3000萬元以上,單價超過大米、小麥、玉米而居於糧食作物之首。

生產情況

2005年,安塞小米總產達2萬噸,占糧食作物總產的32%。
2007年,安塞小米總產達1.68萬噸,占安塞糧食總產的25.5%。
安塞穀子安塞穀子

產品榮譽

2005年,安塞小米在第十二屆中國楊凌高新技術成果博覽會上獲“后稷獎”。
2008年07月10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安塞小米”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安塞小米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範圍以陝西省延安市人民政府《關於安塞小米原料來源地域界定的函》(延政函〔2005〕54號)提出的範圍為準,為陝西省安塞縣現轄行政區域。

質量技術要求

(一)品種
大紅袍、晉汾7號、延谷12號。
(二)立地條件
保護區範圍內海拔在1000至1200米,以川、台、梯田地的黃綿土質為主。土壤有機質含量大於0.8%,pH值在6.8至7.5範圍內的土壤。
(三)栽培管理
1.選地:禁止重茬。
2.施肥:以有機肥為主,每年每公頃有機肥施用量15噸以上。
3.播種:
(1)播期:4月中旬至5月上旬;
(2)密度:每公頃留苗不超過45萬株。
4.田間管理:生育期間中耕除草三次以上。
5.環境,安全要求:農藥,化肥等的使用必須符合國家的相關規定,不得污染環境。
(四)收穫
當穀皮變為品種固有的色澤、籽粒變硬時及時收穫。分品種單收、單貯,確保穀子質量。
(五)加工
加工脫皮溫度不超過37℃。
(六)質量特色
1.感官特色:米粒大小色澤一致,米色金黃,千粒重2.2至2.5克。
2.理化指標:
項目品種
蛋白質(%)
脂肪(%)
賴氨酸(%)
直鏈澱粉(%)
膠稠度(毫米)
大紅袍
≥11.0
≥4.0
≥0.25
12.0—15.0
≥120
晉汾7號
≥11.0
≥4.0
≥0.25
12.0—15.0
≥120
延谷12號
≥11.0
≥4.0
≥0.20
12.0—15.0
≥120
小米的穀皮脫粒率≥98%,雜質總量≤0.3%,碎米≤4.0%,水份≤12%。
3.安全要求:產品安全指標必須達到國家對同類產品的相關規定。

專用標誌使用

安塞小米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範圍內的生產者,可向陝西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提出使用“地理標誌產品專用標誌”的申請,由國家質檢總局公告批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