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吉小鯢

安吉小鯢

安吉小鯢(學名:Hynobius amjiensis)為小鯢科小鯢屬的兩棲動物,是中國的特有物種。分布於浙江等地,多棲息於山頂峽谷間的沼澤地內,其生存的海拔下限為 400米,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浙江等地,安吉龍王山因為最早被學者發現而取名為安吉小鯢。其實夢裡金鄉戶外隊顧正為在瑞安白岩山林場的山溪里就有發現.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安吉小鯢
  • 拉丁學名:Hynobius amjiensis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 兩棲綱 Amphibia
  • 有尾目 Caudata
  • :小鯢科 Hynobiidae
  • :小鯢屬 Hynobius
  • :安吉小鯢 H. amjiensis
  • 分布區域中國特有種,僅見於模式標本產地浙江省安吉縣龍王山自然保護區。
  • 英文名:Gu Anji Hynobiid
  • 保護級別:極危(CR),來自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
物種形態,生物習性,體形特徵,食性,保護措施,相關新聞,

物種形態

雄鯢全長153-166毫米,頭體長79.5毫米-86.5毫米;雌鯢全長166毫米,頭體長85毫米左右。頭部卵圓而扁平;無唇褶,頸褶明顯;犁骨齒列呈ν形。齒列向後延伸達眼球後緣。皮膚光滑,肋溝13條,前後肢貼體相對時,指、趾端相重疊,指4,趾5;尾長略短於頭體長,尾側扁,尾鰭褶明顯。體背面暗褐色或棕褐色,腹面灰褐色。生活在海拔1300米的山頂溝谷間的沼澤地內。周圍植被較為繁茂,地面有浸水水坑,水深50厘米-100厘米。成鯢於12月到翌年3月多棲息於水坑內,此期為繁殖期,卵鞘袋成對,多附在水草間, 其長460毫米-580毫米,每條卵鞘袋有卵43-90粒,每一雌鯢可產卵96-174粒。
安吉小鯢安吉小鯢
雄鯢全長153~166 mm,雌鯢全長166 mm左右,雄、雌鯢尾長均為頭體長的93%左右。頭部卵圓形而平扁,頭長略大於頭寬; 吻端鈍圓; 無唇褶; 無囟門,犁骨齒列呈“”形, 內枝有齒14~16枚, 外枝有齒5~8枚, 齒列向後延伸達眼球後緣。軀幹粗壯而略扁。尾基部近圓形,向後逐漸側扁,尾背鰭褶低而明顯,尾末端鈍圓。體背麵皮膚光滑,眼後至頸褶有一條縱膚溝; 背部中央有一條脊溝,體側肋溝13條; 頭體腹面光滑,頸褶明顯。四肢較細長,前、後肢貼體相對時指、趾端重疊或互達掌、跖部; 掌、跖部均黑色無角質層,掌突和跖突明顯; 前足4個指,後足5個趾。體背面暗褐色或棕黑色,腹部灰褐色,均無斑紋。雄鯢肛孔縱裂,前緣中央有一個小乳突。卵呈圓形,動物極黑色,植物極灰白色; 卵徑3.5mm,連同卵外透明膠囊其直徑為12~14 mm。
安吉小鯢安吉小鯢

生物習性

卵生,11月中旬到翌年3月為產卵期,產出一對卵膠囊於靜水坑中,長460~580mm,中段直徑 32~37mm,捲曲呈3圈,兩端較細;兩膠囊基端相連並粘附於水生植物上,水中枯枝落葉上,或水底石塊上,游離端浮於水中;每個卵膠囊含卵4 7~90粒,在膠囊內排列不規則;卵球形,徑3.5mm,各卵外包以卵膠膜,動物極黑色,植物極灰白色。生活在海拔1300m山頂峽谷間的泥炭蘚沼澤地,面積28畝左右,四周環山,山高相對海拔50~100m,泥炭蘚腐植質厚度1.5m以上,沼澤中分散有面積不到1.2㎡的水坑5個,水深50 cm左右。安吉小鯢平時生活於泥炭蘚下腐植質層中,產卵季節才進入水坑。幼體在水坑內生長,以多種昆蟲為食,分布於浙江(安吉)。
安吉小鯢
該鯢生活于海拔1 300 m左右的山區。成鯢多棲息在山頂溝谷處沼澤地內,周圍植被繁茂,地面有大小水坑,水深50~100 cm; 以多種昆蟲及蚯蚓等小動物為食。每年於12月到翌年3月在水坑內繁殖產卵,產卵袋一對,一端相連成柄,黏附在水草上,其長46~58 cm; 卵粒不規則排列在卵袋內,每條卵袋內有卵43~90粒,每一雌鯢可產卵96~151(124) 粒,雌鯢產卵完畢即離開水坑,雄鯢在水中逗留時間較長。幼體在水坑內發育生長。

體形特徵

體型較大,全長153~166mm,尾長占頭體長的90%以上。體表皮膚光滑。生活時背面暗褐或棕褐色,腹面灰褐色。頭平扁,卵圓形,吻寬圓;鼻孔近吻端,鼻間距等於或小於眼間距;眼背側位,突出呈球狀,瞳孔圓形;無唇褶,頸褶明顯;上下頜具細齒;犁骨齒列“V”形,外枝長度不及內枝之半,內枝後端達眼球後緣,內外枝交角略超出內鼻孔前緣,左右兩內枝後端彼此靠近而不相接。舌大,橢圓形,幾占滿口腔底部。軀幹粗壯,背中央脊線明顯下凹,腹部略平扁,泄殖肛孔縱裂;體側肋溝13。前肢4指,指序2-3-4-1,後肢5趾,趾序2-3-4-5-1;指趾無角質鞘,無蹼,掌跖突顯著,前後肢貼體相向指趾超越2-3肋溝。
安吉小鯢安吉小鯢

食性

蜻蜓幼蟲、小型龍虱、劃蝽蚯蚓等;室內人工餵養可吃蚯蚓、水蚯蚓、黃粉蟲幼蟲、蝌蚪、碎肉等。
安吉小鯢安吉小鯢

保護措施

本種於被發現描述不久,尚無具體保護措施。 該物種已被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列入《華盛頓公約》CITESⅢ級保護動物,,as Cuora spp.其法律效力等同於國家II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04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3.1—-極危(CR) 。
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脊椎動物卷,評估級別為瀕危(EN)。
注意:非法捕殺受國家保護的野生動物,將受到刑法制裁。
應進一步採取的保護措施:①建議列為浙江省重點保護動物名錄。
安吉小鯢安吉小鯢
②建議將安吉小鯢列為龍王山自然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之一,嚴格控制捕捉。
③組織科研人員深入研究其生物學與生態學,弄清楚分布範圍與數量,以便進一步做好保護工作。

相關新聞

全世界只有安吉有 與大熊貓一樣珍貴雖然時值春天,但浙江安吉海拔1300米以上的高山濕地——千畝田仍是枯黃一片。
2012年3月12日,天目山管理局科技人員楊淑貞等人來到這片人跡罕至的地區考察,當他們走近一個枯草包圍的水坑時,卻見有大量的生命體存在其中,大家頓時興奮起來:是珍稀特有動物——安吉小鯢產下的卵形成的一堆堆卵囊,水坑旁還發現一條安吉小鯢的成體!
天目山管理局表示,這是首次在天目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範圍內發現這種世界珍稀特有動物——安吉小鯢。
安吉小鯢是一種特有的珍稀物種,世界上只有安吉擁有,並且是中國10個最瀕危的兩棲動物之一。
龍王山自然保護區主任胡忠於介紹,它們一直生活在龍王山和天目山下的“千畝田”里,之前只是出現在龍王山領域的“千畝田”。在省林業廳和世界自然基金會的重視下,該古老珍稀種群得到了有效保護,數量及分布領域得到進一步擴大。如今天目山保護區的“千畝田”也出現了安吉小鯢的蹤影。
名片
全球只有浙江有安吉小鯢
安吉小鯢,學名:Hynobius amjiensis,是小鯢科小鯢屬的兩棲動物,也是中國的特有物種。全球只有浙江安吉的龍王山發現過安吉小鯢。數萬年來,它們一直生活在這裡,別的地方都沒有,由此而得名。
1992年,安吉小鯢首次被發現,2004年被列入全球極度瀕危物種,珍稀程度與大熊貓華南虎揚子鱷等一樣。但因為物種發現較晚,安吉小鯢的知名度並不高。
安吉小鯢是一種極度瀕危物種,上世紀90年代初經過調查,安吉小鯢出現的範圍不足100平方公里,分布面積不足10平方公里,其棲息地面積和質量都在持續不斷地下降。
龍王山自然保護區主任胡忠於說,平時,它們生活在草叢中,以昆蟲、蚯蚓、小魚為食。兩棲類動物卻是人類生存環境最好的報警器。它被譽為自然環境中“煤礦里的金絲雀”。
據悉,安吉小鯢可預警環境質量,它們是兩棲動物,成年後靠肺與皮膚呼吸,外界物質容易通過皮膚進入體內,使得它們對周邊環境相當敏感,水、空氣、溫度一有變化,它能迅速反應。
龍王山自然保護區余立鵬告訴記者,2—5月份,這是安吉小鯢的繁殖季節,它們的蹤跡偶爾能在千畝田看到,但是不刻意看還是很難發現,不在繁殖季節時,則更難看到。
楊淑貞回憶道:“它們的體表皮膚呈青灰色,背面是灰褐色的,體表像泥鰍一樣光滑,初看像壁虎,尾巴扁,最奇特的是背面上,就像人類的胸肋骨,肋溝很明顯,內側為淡灰色,而成體的安吉小鯢只有筷子的三分之二長。”
保護
保護措施正在積極建立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已經將安吉小鯢列為全球“極危物種”。“安吉小鯢數量的有限使它顯得更加珍貴。”龍王山自然保護區余立鵬認為,定居和互食是安吉小鯢致危的主要因素。
余立鵬說:“安吉小鯢棲息的‘千畝田’是一片山頂峽谷間的泥炭蘚沼澤地,海拔在1300米以上,四周環山,沒有任何污染。與西溪濕地等平地濕地相比,這樣的高山濕地,很難見到。”
龍王山自然保護區主任胡忠於說:“安吉小鯢已知的分布範圍極為狹窄,只認準‘千畝田’這塊寶地,如果保護不當,絕滅幾率很大。”
同時,余立鵬介紹,安吉小鯢最大特點就是互食。幾條安吉小鯢待在一起,不管水中食物有多少,它們總是喜歡吃掉同伴,這也使得這個種群存活下來的數量很少。
危機
棲息環境和互食使種群瀕危
為加大對這一瀕危物種的保護,龍王山保護區從2008年開始密切關注安吉小鯢的種群現狀及其棲息地現狀,並對其卵帶進行人工孵育,經過近三年的實驗,終於在2011年成功孵育近百條安吉小鯢,並將人工保育的安吉小鯢放歸自然,從而擴大它的野外種群,減少“大吃小”、“老吃弱”的互相殘殺幾率。
余立鵬說,對安吉小鯢的專項調查正在開展,以便弄清楚其生物學與生態學,分布範圍與數量,從而進一步做好保護工作。這是在上世紀90年代初的調查上首次對安吉小鯢進行的專項調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