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感指數

安全感指數

安全感指數是指民眾對社會治安狀況/公共安全、社會治安秩序的滿意度。安全感已經成為一些地方城市名片的重要內容。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安全感指數
  • 對象:民眾
  • 類型:一種滿意度
  • 特點:幸福感
簡介,意義,調查過程,各地安全感,

簡介

從字面上看,它是人們對安全的“感受”,是一種純粹的心理反射。但對整個社會來說,安全感遠遠超出了心理科學的意義。有無安全感,反映了公眾生活質量的高低,是衡量一個地方治安狀況、經濟和社會發展質量的重要參考依據。
國家統計局在全國範圍內組織的民眾安全感抽樣調查,到2006年已經進行了五次。有的地方自己也組織了民眾安全感調查,還有的地方將調查結果列為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檢查考評的主要指標,進而將“民眾安全感”納入黨政領導幹部政績考核體系。可見隨著民眾對安全保障的要求與日俱增,各級政府對民眾安全感的重視程度也在逐漸提高。

意義

安全感連著幸福感,沒有安全感也就談不上幸福感。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和諧社會,物質財富積累只是基礎,政府和社會應創造這樣一種環境:既讓所有創造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又讓所有財富泉水以春風化雨的方式潤澤每個公民。

調查過程

從民眾安全感調查的樣本來看,調查立足於民眾對社會治安狀況的反映以及對公共安全、社會治安秩序的真實感受。調查活動分為民眾安全感、民眾對社會治安狀況的評價、影響民眾安全感的主要因素、被調查者認為增強民眾安全感最急需解決的問題、民眾對於社會熱點問題的關注情況、民眾對政法工作和隊伍建設的滿意程度等等。調查對象為年滿16周歲以上的中國公民。調查採取問卷調查的形式,由調查員入戶發放《民眾安全感調查問卷》,由被調查人自己填寫,填寫完畢,由調查員負責收回。對於年齡較大或不識字的被調查人可以採用調查員入戶訪問登記的方法。
以2006年安徽省民眾安全感調查為例,在每個調查的縣級單位中,根據1%人口抽樣調查抽取的調查小區個數,計算出每個小區應調查的戶數。通過整群、等距、隨機抽樣形式共對安徽15849個家庭進行了問卷,樣本所占比例超過總戶數的萬分之八,接近人口的萬分之二點六,涵蓋農民、工人、幹部、職員、學生、個體工商戶、無業失業等各層面。
在選擇樣本時,統計部門會根據調查方案把調查範圍分為很多抽樣框,在每個抽樣框內按照隨機抽樣原則選出有足夠代表性的樣本量,這樣可以保證被訪問者性別、年齡自然分布和職業群體的平均覆蓋。
隨著民眾安全感調查對社會治安敏感度的檢測越來越靈敏,人們對安全感準確度的要求會越來越高,因此,完善安全感調查的流程,提高調查的精度,需要加大經費保障把民眾安全感調查列為經常性的獨立調查項目,支付“和諧成本”是必要的。

各地安全感

2009年 新邵公眾安全感綜合指數達到了97.25%。
2009年
重慶市民眾安全感指數達到94.30%。
河南公眾的安全感指數達到95.02%。
2010年 重慶市民眾安全感指數達到95.89%。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