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人機工程學

安全人機工程學

安全人機工程學,可以定義為:安全人機工程學是從安全的角度和著眼點,運用人機工程學的原理和方法去解決人機結合面的安全問題的一門新興學科。它作為人機工程學的一個套用學科的分支,以安全為目標、以工效為條件,將與以安全為前提、以工效為目標的工效人機工程學並駕齊驅,並成為安全工程學的一個重要分支學科。研究人、機械、環境三者之間的相互關係,探討如何使機械、環境符合人的形態學、生理學、心理學方面的特性,使人一機械一環境相經協調,以求達到人的能力與作業活動要求相適應,創造舒適、高效、安全的勞動條件的學科。

基本介紹

  • 書名:安全人機工程學
  • 又名:無
  • 作者:王保國
  • ISBN:711121502
  • 定價:35.0
  • 出版社:機械工業
  • 裝幀:平裝
  • 開本:16
  • 圖書編號:2385087
基本概念,發展歷程,研究內容,研究對象,研究方法,研究目的,圖書介紹,簡介,目錄,

基本概念

安全人機工程學是從安全的角度和著眼點研究人與機的關係的一門學科,其立足點放在安全上面,以活動過程中的人文實行保護為目的,主要闡述人與機保持什麼樣的關係,才能保證人的安全。也就是說,在實現一定的生產效率的同時,如何最大限度地保障人的安全健康與舒適愉快。這主要是從活動者的生理、心理、生物力學的需要與可能等諸因素,去著重研究人從事生產或其他活動過程中在實現一定活動效率的同時最大限度地免受外界因素的作用機理.為預防與消除危害的標準與方法提供科學依據,從而達到實現安全衛生的目的,確保人類能在安全健康、舒適愉快的條件與環境中從事各項活動。
安全人機工程學側重於人和機的安全、減少差錯、緩解疲勞等課題的研究。

發展歷程

人機工程學在歐洲是以勞動科學為基礎發展起來的,英國是歐洲開展人機學研究最早的國家,於1950年成立了英國人機學研究會,1957年創辦會刊《Ergonomics》。美國於1957年成立人類因素工程學會,同時發行了會刊。日本於1963年成立日本人間工學研究會。蘇聯、德國、法國、荷蘭、瑞典、丹麥、芬蘭、澳大利亞等國也先後開展了人機工程學的研究。1960年成立國際人機學協會。我國進入80年代以後,也開始人機工程學的研究。
關於人機工程學的研究命名,各國有所不同,側重點也各不相同。歐洲稱作Ergonomics(人機學),美國稱作Human Engineering(人類工程學)和Human Factors Engineering (人類因素工程學),日本稱為人間工學,目前普遍採用的是Ergonomics,我國曾譯為人類工效學,人機工程學、人機學等。

研究內容

安全人機工程學研究的內容大體包括:
1. 研究人機之間分工及其相互適應問題。分工要根據兩者各自特徵,發揮各自的優勢,達到高效、安全、舒適、健康的目的。
2. 研究信息傳遞過程。人與機器在操作過程中要不斷傳遞信息,因此,機器上各種顯示器、控制器要設計得適合於人使用。
3. 研究作業環境,創造安全的條件。生產場所有各種各樣的環境條件,例如高溫、高濕、振動、噪聲、空氣中的有害物質、工作地的狀況等。這些因素,都會影響人的健康。安全人機工程學研究的目標,是要將這些因素控制在規定的標準範圍之內,使環境條件符合人的生理和心理要求,從而使操作者感到舒適和安全。
4. 研究安全裝置。許多設備都有“危區”,若無安全裝置、屏障、隔板、外殼、將危區與人體隔開,便可能對人產生傷害。因此,設計可靠的安全裝置,是安全人機工程學的任務。
5. 選擇合適的操作者。人的個體差異,使操作者對工作的適應程度不同。在人事安排上,要研究人機關係的協調性,人適其職,才有利於安全生產。
6. 研究生產過程中,操作者疲勞的特點以及減輕疲勞和緊張度的措施。
7. 研究人機系統的可靠性,保證人機系統的安全。研究事故的預防和危險情況的控制。

研究對象

在任何一個人類活動場所,總是包括人和機(此處的機是廣義的,即物)兩大部分。如圖1-2所示,這個整體包括人、機、人機結合面。
這裡所謂的人(Man),是指活動的人體,即安全主體,人應該始終是有意識有日的地操縱物(機器、物質)和控制環境的,同時又接受其反作用。
這裡所謂的機(Machine),是廣義的,它包括勞動工具、機器(設備)、勞動手段和環境條件、原材料、工藝流程等所有與人相關的物質因素。
安全人機工程學主要是從安全的角度和以人機工程學中的安全為著眼點進行研究的,其研究對象是人、機和人機結合面三個安全因素。其目的:研究以保證工作(包括各種活動)效率為必要條件和以追求實現人的安全(含健康,下間)為目標,研究實現這一要求所需要的人機學型淪、入法、手段和採取安全設備工程或其他工程措施的依據。

研究方法

其基礎研究的方法與人機工程學的研究方法基本相同,但是研究問題的角度和著眼點與工效(工作、活動效率)人機工程學相對成為同一研究領域的兩個不同的研究側面,即不同側重點。安全人機工程學是從適合人的角度和著眼點例重於研究人機結合面。
安全人機工程學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調查法、實驗法和模擬法。

研究目的

安全人機工程學的主要研究目的是:對上述綜合體建立合理的方案,更好地在人機之間合理地分配功能、使人和機有機結合,有效地發揮人的作用、最大限度地為人提供安全衛生和舒適的環境,達到保障人的健康、舒適、愉快地活動的目的,同時提高活動效率。

圖書介紹

簡介

本書以安全科學、系統科學和人體科學為核心,強調人、機、環境三大要素之間的相互關聯與制約,十分重視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的闡述,強調內容的科學性、系統性、新穎性。全書共12章,涵蓋了以下五大方面的內容:人的特性及其數學模型;機的特性以及人機界面的設計;環境特性以及作業空間的設計;人一機一環境系統的總體性能分析與安全評價計算;安全人機工程學基礎理論的套用以及人為失誤而導致的12個典型事故案例的分析。
本書可作為高等院校理工類安全工程專業、人機與環境工程專業、系統工程專業的本科教材,也可供有關教師、科技人員以及研究生學習參考。目錄中標註“*”的章節,可作為研究生課程的講授內容,對本科生可不作要求。

目錄

序一
序二
前言
第1章 安全人機工程學概述及其研究方法
1.1 人—機—環境系統及工程概論
1.2 人機工程學及安全人機工程學
習題
第2章 人因失誤事故模型
2.1 事故致因理論
2.2 基於人體信息處理的人因失誤事故模型
2.3 事故的統計規律與預防原則
習題
第3章 人機系統中人的基本特性與熱感覺
3.1 人的物理特性
3.2 人的生理特性
3.3 人的心理特性
3.4* 人的數學模型
3.5* 人—機—環境系統中人體熱調節的數學模型
3.6* 人體熱舒適模型
3.7 人的熱感覺以及相關的評價指標
習題
第4章 人的作業能力與疲勞分析
4.1 人體作業時能量交換的特性
4.2 作業時人體的調節與適應
4.3 作業能力的動態分析
4.4 作業疲勞及其測定
4.5 提高作業能力與降低疲勞的措施
習題
第5章 人的自然傾向與人的可靠性概論
5.1 習慣與錯覺
5.2 精神緊張與躲險動作
5.3 人為為差錯
5.4 人的生理節律
5.5 人的可靠性模型及其研究方法
5.6 人可靠性的基本數據
習題
第6章 機的特性研究及其數學模型
6.1 機的可操作性以及機的動力學特性分析
6.2* 機的易維護性以及基本維修性指標
6.3 機的本質可靠性
習題
第7章 人機界面的安全設計
7.1 信息顯示裝置的類型及其特點
7.2 顯示裝置的設計
7.3 控制器的設計
7.4 顯示器與控制器的工效學設計
習題
第8章 環境特性的研究以及作業空間的設計與改進
8.1 環境的分類以及環境的基本特性
8.2 作業空間設計的基本要求
8.3 作業空間分析
8.4 安全作業研究與標準化作業
8.5 工作座椅的靜態舒適性設計原理
8.6 微氣候及其改善
8.7 職業危害以及職業安全與健康
8.8 航空航天作業中的宇宙輻射及其防護
習題
第9章 人機系統功能匹配以及安全防護裝置設計
9.1 人機功能關係
9.2 人機系統設計的基本要求和要點
9.3 安全防護裝置設計
習題
第10章 人—機—環境系統的分析與評價
10.1 人—機—環境系統總體性能的指標、任務與理論基礎
10.2 系統的建模與辨識
10.3 人機系統的連線分析方法
10.4 人機系統故障樹分析評價法
10.5 人機系統的可靠性分析
10.6 系統安全綜合評價法
習題
第11章 安全人機工程學基本理論的套用
11.1 視頻顯示裝置的安全人機工程學
11.2 汽車運輸作業中的安全人機工程學
11.3 航天人—機—環境系統中的安全人機工程學問題
11.4* 車輛人—機—環境系統中乘員熱舒適性的數值計算
習題
第12章 人為失誤事故的典型案例與分析
12.1 人為失誤的定義及分類
12.2 北京東方化工廠儲罐區爆炸特別重大事故分析
12.3 上海高橋石油化工公司煉油廠液化氣爆炸事故
12.4 南京金陵石化公司煉油廠爆炸事故分析
12.5 飛機一等飛行事故
12.6 汽車交通特大事故
12.7 輪船擱淺沉沒重大事故
12.8 TNT生產線硝化車間特大爆炸事故
12.9 上海滬東造船廠特大吊裝事故
12.10 貴州省馬嶺河峽谷風景區索道失控墜落特大事故
12.11 河南平頂山十礦瓦斯爆炸特大事故分析
12.12 皖北礦務局劉橋一礦重大火災事故
12.13 湖南省武岡市紅旗煤礦特大透水事故
12.14 全國煤礦安全狀況概述
12.15 美國鍋爐壓力容器事故的狀況與分析
12.16 人為事故的預防
習題
附錄
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