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丘印派

安丘印派是中國印學史上具有極其重要意義的篆刻流派之一。其創立於清朝初期,由山東安丘張貞、張在辛父子等創立。現今,呂金成主編的《印學研究》多次提出並闡述安丘印派。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安丘印派 
  • 代表人物:張貞、張在辛 
  • 派別:流派 
  • 類型:中國篆刻 
項目信息,學術研究,

項目信息

清初山東安丘張貞、張在辛父子等創立的安丘印派,是有著非常精妙的創作成果與獨到的理論體系,成就斐然,傳承有序,在中國印學史上具有極其重要意義的篆刻流派,至今依然具有傳統示範作用。安丘印派是呂金成先生在2012年12月山東大學“明清山左學術研討會”上首次提出並闡述的。通過對安丘印派全面的歷史考察,探賾索隱,正本清源,客觀揭示了安丘印派的時代條件、印派創立、創作技法、用字法則、篆刻理論、風格特徵、印人傳記、家族文化、印譜輯錄、藝術傳承、歷史地位等,對安丘印派既作了俯瞰式的全景展現,又進行了微觀的求證鉤沉,明確了安丘印派在中國篆刻藝術發展史中的重要歷史地位,為繁榮當代篆刻藝術創作提供了新的借鑑。

學術研究

2016年5月,呂金成主編的《印學研究》又連續推出 “安丘印派研究專輯”(第八輯)、 “安丘張氏印譜”(第九輯),由文物出版社同時出版發行。
《印學研究》第八輯收錄了《安丘印派概論》(呂金成)、《安丘印派與浙皖兩派之比較》(王東明)、《關於張貞及安丘印派的思考》(曲彬)、《奇字由來道不頗:略說安丘印派及其奇字印創作》(韓祖倫)、《安丘印派與山東篆刻世家》(陳岩)、《安丘印學著述匯考》(牛鵬志)、《郭偉勣等印事考議》(陸明君)、《郭啟翼考略》(崔永勝)、《聶際茂及其〈詩品印譜〉》(韓祖倫)、《明清安丘印派綜觀》(趙紅衛)、《安丘張氏印人傳記輯校》(戊丁、劉洪金)、《民國渠亭印社所輯印譜及相關印人》(高建民)、《清初安丘張氏家族隸書略論》(孟慶星、姜海濤)等論文20篇。
《印學研究》第九輯據閒敏樓藏稀見的康熙《張氏印譜》鈐印本進行了全彩、原版影印,為安丘印派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新資料、新參照。對安丘印派進行深入地發掘和整理,還其歷史本源,彰顯其應有的歷史價值和藝術魅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018年7月報導稱,由山東博物館編、呂金成主編的《印學研究》第十輯“齊系璽印與山東篆刻研究專輯”、第十一輯“印揭”(上下冊),將由文物出版社出版發行。
“齊系璽印與山東篆刻研究專輯”共收論文19篇。其中,對齊系璽印的界定標準,齊璽中古文字的運用,齊璽文字考釋,古璽文字中特殊寫法的“隹”,曲阜石厚堂藏古璽印以及古璽印鑿刻的方法進行了探賾鉤沉;在《印學研究》“安丘印派研究專輯”的基礎上,對安丘印派印風、安丘印派與虞山印派的交流,安丘《張氏印譜》所錄古文印釋讀,丁佛言篆刻對安丘印派的傳承和發展,張在辛前後五代世系及藝事史料以及安丘印人韓石坡等作了進一步研究,刊布了當下史料最為全面的安丘印派創始人張貞年譜;此外,對黃易與清代山東印學,王獻唐《五鐙精舍印話》及其與孫文瀾的金石學交往,王敦化與《印譜知見傳本書目》,新泰陶文的發現與研究,現代書畫鑑定中的印鑑比對等也進行了深入探求。
《印學研究》作為我國第一部印學類純學術年刊,以印學史研究、古代璽印、流派印、封泥、印跡陶文研究,印人、印譜、印論研究等為主體,旁及古文字學與印學,書法與印學,古代文化遺存與印學等關聯研究等,每輯圍繞一個專題進行探討,匯集當代印學研究的最新成果,促進印學研究的深入與篆刻藝術的繁榮。《印學研究》自2009年創辦以來,先後有“山東印學研究專輯”“陶文研究專輯”“民國印學研究專輯”“印譜研究專輯”“鄒振亞先生紀念專輯(暨中國秦代刻石書學討論會論文選輯)”“古璽印研究專輯”“印外求印專輯”等七個重要印學專題在《印學研究》上探索、考求、深化,一系列有影響的最新研究成果在《印學研究》上發表,使得印學研究領域得到了新的拓展和更深入的發掘,在學術界與篆刻藝術界引起了廣泛的反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