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胚種論

宇宙胚種論

(瑞典)阿列鈕斯,他發表了《宇宙的形成》的宇宙胚種論也稱天外胚種論認為,地球上生命的種子來自宇宙,還有人推斷是同地球碰撞的彗星之一帶著一個生命的胚胎,穿過宇宙,將其留在了剛剛誕生的地球之上,從而地球上才有了生命。但是,一些持反對意見的科學家卻認為,彗星是帶來了某些物質,但那不是決定性的,產生生命所必需的物質在地球上本來就已經存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宇宙胚種論
  • 屬於:瑞典化學家
  • 首先提出:1907年
  • 注意細菌是那些在很深的地下繁衍生息
理論提出,在月球,在地球,有關證據,觀點異議,研究現狀,研究意義,

理論提出

“宇宙胚種”論是由瑞典化學家、1903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阿列紐斯於1907年首先提出的,他認為:在宇宙中存在著微生物,這些微生物作為物種的孢子,在太陽光壓力的推動下,被送到遙遠的宇宙彼方,如果遇到像地球這樣的行星,就把生命傳播到那裡。

在月球

月球發現遠古隕石將令人非常興奮,但是隕石中所包含的物質會讓霍特庫珀產生更濃厚的興趣。科學家們認為地球早期存在著簡單的細菌生命,這些細菌生命體可生存在岩石之中,當隕石碰撞地球表面造成較大的碰撞事件時,這些地球表面上的岩石將飛濺出去,很可能散落至月球表面。依據這一理論,許多生命樣本可以著陸在像沙克爾頓這樣的月球隕坑中,一旦生命樣本進入到黑暗低溫的隕坑底部時,它們便能深度冷藏數十億年時間。
地球上許多細菌生命可以冷凍數千年時間,之後它們能夠解凍復活。如果某種細菌能夠發現於像沙克爾頓這樣的月球隕坑底部,將這些細菌放置在熱水中可能使其甦醒復活過來。霍特庫珀強調稱,所有可能性假設必須由可靠的證據進行證實,未來將實施載人登月計畫,其中探測月球冰層是一項主要任務。但是這是一項任重而道遠的研究項目,如果我們一直堅持下來,相信不久的將來我們將揭示月球更多的謎團。

在地球

更加引人注意的細菌是那些在很深的地下繁衍生息的類型。一種細菌生活在南非5英里深的金礦內部。麥克卡伊說:“這些生物從我們從沒想到的來源獲得能量。南非極端微生物細菌是從岩石里不穩定的放射性原子獲得能量。陽光和地表水對它不起任何作用。這種情況非常令人吃驚。”
極端微生物從非太陽能源獲得能量的事實,說明外星生命也可能生活在類似環境下,在遠離地表水和陽光的地下很深的地方繁衍生息。麥克卡伊說:“可居行星並不一定非得像地球一樣。這些發現最大限度地擴展了我們對適居帶的理解。”

有關證據

2008年6月14日刊登在《地球與行星科學通訊》的一份研究報告指,科學家在一顆40年前撞擊澳洲隕石中發現來自外太空的基因物質。這發現對地球生命起源的研究起重要作用,顯示人類起源可能與外星物種有關。
香港《文匯報》報導,先前研究以為,這顆名為默奇森的太空隕石約於40年前撞擊地球時,可能在衝擊中遭受污染。但歐美科學家經更深入研究後首度證實,該隕石碎片中所含的兩種核鹼基確實來自外太空。
倫敦帝國理工學院的馬丁斯是研究報告首席研究員,她表示確認出的兩種分子是尿嘧啶和黃嘌呤,“均存在於人體的脫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中”。一股迄今依然是謎的神奇力量於大概40億年前,沿某種方式引發生命本身的出現,尿嘧啶和黃嘌呤也許在過程中不可或缺。
馬丁斯接受訪問時表示:“我們知道許多與默奇森隕石非常類似的隕石,在38億至45億年前,將組成生命的重要材料帶到地球。”
馬丁斯說:“我們相信早期生命或曾採用隕石碎片中的核鹼基用作基因編碼,讓優秀的特徵傳給後代。”如果是這樣的話,這就是進化過程的開始,然後經歷數十億年,進化至現今出現的所有植物和動物,包括人類。

觀點異議

第一、思考忌表面化。如果我們把對表象的研究,依舊回歸到表象上去,說明沒有抓住事物的本質。因為本質通常都潛藏在不容易發現的表象的深處。比方說,當我們用顯微鏡看到鮮活的細菌孢子的存在,應該認定它們的起源,一定不會是它們自己,而是締造它們的自然條件。中國自古以來一直強調以無生有,主張一切有形皆來自於無形。這也就是說,唯有與細菌孢子完全不相同的物質形態,才能稱得上是它們的成因與起源。我認為無論是生命,還是對其他事物的本源性探討,都考驗著我們對事物認識的深度。要從常觀到微觀,從微觀到超微觀,還要到無觀……一層層剝筍似的才行。當我們找到了細菌與孢子的成因時,離我們找到億萬生命的起源就不遠了。
第二、持“胚種論”觀點的人認為,地球根本不可能自發地產生生命,生命可能來自宇宙空間……這么說好像也沒有錯,這就好像說一個花盆不可能自己長出種芽,種芽只能來自花盆以外。花盆自己確實不能長出什麼種芽來——但問題是,當我們把地球比喻成花盆的時候,勿忘花盆的土和花盆的種籽是並存的,是一個統一體。也就是說,地球這個花盆裡是播了種籽的。
宇宙其他星體上為什麼會有生命?地球生命所以產生的原因想來也不會例外,屬於照此辦理吧。既然其他星體上可以產生生命,地球又為什麼需要通過彗星來傳播呢。何況地球的自然多么豐饒,地球造化生命的條件多么充分,而彗星自己都絕育一般沒有什麼活物兒,怎么可能給地球傳播生命呢?
第三、即便有科學家在鹽結晶里發現了二億五萬年前的細菌孢子,或者是發現了其他什麼古老的藻類,也說明不了什麼。因為這些微不足道的微生物,和地球聲勢浩大的生命現象不能相提並論。有了某些零零星星的微生物,也不等於就一定會出現廣大的能跑會飛的生命群體。微生物是地球動植物生存的基礎,它們和動植物之間沒有必然的演變關係。

研究現狀

“宇宙胚種論”的理論還缺乏令人信服的證據;退一步說,此說即使能成立,也沒有解決最早的“胚種”(生命)是怎樣起源的問題。

研究意義

對各個研究領域的十幾位科學家的採訪,已經清楚地表明:胚種論,或者至少是這個理論的一些方面,已經即將被那些研究生命起源化的地點和方式的科學家們作為首要的課題來對待。目前占主要地位的觀點仍然認為,生命是在陸地的環境中,在學反應後自發產生的,但是胚種論的擁護者們則力圖表明,這樣的奇蹟幾乎在任何地方都能夠發生。
對“宇宙胚種論”的研究,將為對生命起源的探究、地外生命的探索打開一個新的思路,開闢一條新的道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