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學和天體物理學

宇宙學和天體物理學

天體物理學是套用物理學的技術、方法和理論,研究天體的形態、結構、化學組成、物理狀態和演化規律的天文學分支學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宇宙學和天體物理學
  • 外文名:ASCA
宇宙學和天體物理學
宇宙學是從整體的角度來研究宇宙的結構和演化的天文學分支學科。
在中國古代,關於宇宙的結構主要有三派學說,即蓋天說渾天說宣夜說。蓋天說認為大地是乾坦的,天像一把傘覆蓋著大地;渾天說認為天地具有球狀結構,地在中心,天在周圍;宣夜說則認為天是無限而空虛的,星辰就懸浮在空虛之中。
利用理論物理方法研究天體的物理性質和過程的一門學科。1859年﹐基爾霍夫根據熱力學規律解釋太陽光譜夫琅和費線﹐斷言在太陽上存在著某些和地球上一樣的化學元素﹐這表明﹐可以利用理論物理的普遍規律從天文實測結果中分析出天體的內在性質﹐是為理論天體物理學的開端。理論天體物理學的發展緊密地依賴於理論物理學的進步﹐幾乎理論物理學每一項重要突破﹐都會大大推動理論天體物理學的前進。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初量子理論的建立﹐使深入分析恆星的光譜成為可能﹐並由此建立了恆星大氣的系統理論。三十年代原子核物理學的發展﹐使恆星能源的疑問獲得滿意的解決﹐從而使恆星內部結構理論迅速發展﹔並且依據赫羅圖的實測結果﹐確立了恆星演化的科學理論。1917年愛因斯坦用廣義相對論分析宇宙的結構﹐創立了相對論宇宙學。1929年哈勃發現了河外星系的譜線紅移與距離間的關係﹐以後人們利用廣義相對論的引力理論來分析有關河外天體的觀測資料﹐探索大尺度上的物質結構和運動﹐這就形成了現代宇宙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