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茲中國——重建有關“中國”的歷史論述

宅茲中國——重建有關“中國”的歷史論述

《宅茲中國——重建有關“中國”的歷史論述》是2011年2月中華書局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葛兆光。

基本介紹

  • 書名:宅茲中國——重建有關“中國”的歷史論述
  • 作者:葛兆光
  • 出版社:中華書局
  • 出版時間:2011年2月
  • 頁數:344 頁
  • 定價:45 元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101077643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中國”這個名詞,是每一個中國人所熟知習用的,但是真正問起這個名詞的含義,相信很多人都不容易表述清楚。而隨著對“中國”這個名詞的思考,便會引發出一系列的問題:誰是東方?何謂“中華”?“中國”意識從什麼時候凸顯? “漢族”與“中國”有什麼關係?如何從歷史與現實中界定“中國”?中國會否在亞洲中“消融”……著名學者葛兆光以一個身在“中國元訂敬”的學人,對這些問題作了深入的思考,尋求如何既恪守中國立場,又打破了中國局限,在世界或亞洲的背景中重建有關“中國”的答案。
  本書討論的是學術意義上的歷史,並不是政治意義上的現實。從有關“中國”、“亞洲”或者“世界”的認識的歷史資料,包括中國和朝鮮、日本的歷史資料中出發,把問題放在思想史脈絡或學術史語境中去討論,而不是從來自西方的“理論預設”下去倒著看歷史,或者從現實利害的角度做“提供證據”似的歷史論證;是從中國的文化認同和歷史淵源去追溯“中國”,而不是從“政治”和“策略”是探究根源。
  “宅茲中國”,語出《何尊銘》。“中國”一詞首先見於西周初年的青銅器“何尊”的銘文。這一國寶1963年出土於陝西寶雞,刻有長達擊淚匙淚122字的銘文,記載了周成王營建洛邑王城的重要歷史事件。全文如下:“唯王初遷宅於成周,復稟武王禮,福自天,在四月丙戌,王誥宗小子於京室,曰:昔在爾考公氏,克達文王,肆夜定文王受茲因(命),唯武王既克大邑商,則廷告於天,曰:余其宅茲中國,自之牧民。”宅,居住的意思。

作者簡介

  葛兆光,北京大學中文系古典文獻專業研究生畢業,曾任清華大學歷史系教授,現為復旦大學文史研究院院長,歷史系教授。主要研究領域是中國宗教史、思想史和文化史。
  對於心繫中國文化命脈的大多數人來說,葛兆光這個名字並不陌生。早在20世紀80年代文化研櫃危詢究熱得炙手時,他就是引人注目的一個亮點,而今,他已躋身於那些業績斐然、揚名海內外的大家名流之列。正派、認真、不媚不俗構成了他鮮明的個性。他先後出版了《禪宗與中國文化》、《道教與中國文化》、《漢字的魔方》、《想像力的世界》、《晚唐風韻》、《中國經典十種》、《中國禪思想史》、《中國古典詩歌基本文庫·唐詩卷》等一系列在海內外頗具影響力的專著。1998開始推出的《中國思想史——七世紀前中國的知識、思想與信仰世界》,匯集了他幾十年學術研究之精華,在學幾拔地鞏術界、思想界引起強烈反響。

圖書目錄

自 序
緒 說 重建關於“中國”的歷史論述—— 從民族國家中拯救歷史,還是在歷史中理解民族國家?
  引言 “中國”作為問題與作為問題的“中國”
 一 從施堅雅到郝若貝:“區域研究”引出中國同一性質疑
  二 從亞洲店擊斷出發思考:在亞洲中消融辨跨鴉的“中國”
  三 某些台灣學者的立場:同心圓理論
  四 大汗之國:蒙元與大清帝國對“中國”歷史的挑戰
  五 後現代歷史學:從民族國家拯救什麼歷史?
  六 如何在中國歷史中理解歷史中國?
  結語 歷史、文化與政治:中國研究的三個向度
 【附記一】
 【附記二】
第一編 在歷史中理解中國
第一章  “中國”意識在宋代的凸顯—— 關於近世民族主義思想的一個遠源
  一 “中國論”與“正統論”:中國意識的真正凸顯
  二 實際政治與觀念想像的差異:天下、四夷、朝貢、敵國
  三 中國:“邊界”的浮現
  四 民族、國家與文化的觀念:反夷教的意識以及確立道統
  五 漢族的和中國的,什麼是漢族的和中國的?
第二章 山海經、職貢圖和旅行記中的異域記憶—— 利瑪竇來華前後中國人關於異域的知識資源及其變化
 一 想像和知識的差距:異域的想像
 二 建構異域想像的三類資源:旅行記、職貢圖和神話傳說寓言
 三 想像加上想像,故事加上故事:女國、狗國與屍頭蠻
 四 利瑪竇之前的異域想像:來自古典知識和歷史記憶
 五 利瑪竇來華之後:從“天下”到“萬國”
第三章 作為思想史的古輿圖
  一 邊緣與中央:歐洲古代世界地圖中的東方想像
 二 從天下到萬國:古代中國華夷、輿地、禹跡圖中的觀念世界
  三 佛教地圖:另類世界的想像
  四 內諸夏而外諸夷:以明代海防地圖為例
  五 大“公”無“私”:從明代方誌地圖看當時人的公私觀念
  六 小結
【附錄】 謎一樣的古地圖
  一 令人驚異的《混一疆理歷代國都之圖》
  二 蒙元時代的世界新知識
  三 是回回人的禮物嗎?
  四 超越疆域的知識史視野
......
  結語 歷史、文化與政治:中國研究的三個向度
 【附記一】
 【附記二】
第一編 在歷史中理解中國
第一章  “中國”意識在宋代的凸顯—— 關於近世民族主義思想的一個遠源
  一 “中國論”與“正統論”:中國意識的真正凸顯
  二 實際政治與觀念想像的差異:天下、四夷、朝貢、敵國
  三 中國:“邊界”的浮現
  四 民族、國家與文化的觀念:反夷教的意識以及確立道統
  五 漢族的和中國的,什麼是漢族的和中國的?
第二章 山海經、職貢圖和旅行記中的異域記憶—— 利瑪竇來華前後中國人關於異域的知識資源及其變化
 一 想像和知識的差距:異域的想像
 二 建構異域想像的三類資源:旅行記、職貢圖和神話傳說寓言
 三 想像加上想像,故事加上故事:女國、狗國與屍頭蠻
 四 利瑪竇之前的異域想像:來自古典知識和歷史記憶
 五 利瑪竇來華之後:從“天下”到“萬國”
第三章 作為思想史的古輿圖
  一 邊緣與中央:歐洲古代世界地圖中的東方想像
 二 從天下到萬國:古代中國華夷、輿地、禹跡圖中的觀念世界
  三 佛教地圖:另類世界的想像
  四 內諸夏而外諸夷:以明代海防地圖為例
  五 大“公”無“私”:從明代方誌地圖看當時人的公私觀念
  六 小結
【附錄】 謎一樣的古地圖
  一 令人驚異的《混一疆理歷代國都之圖》
  二 蒙元時代的世界新知識
  三 是回回人的禮物嗎?
  四 超越疆域的知識史視野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