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正考試

學正考試

是通過考試選拔官吏。由於採用分科取士的辦法,所以叫做科舉。具體形式為分科考試,取士權歸於中央所有,允許自由報考(即"懷牒譜自薦於州縣",與察舉制的"他薦"相區別)和主要以成績定取捨三個顯著的特點。科舉制從隋朝大業元年(605年)開始實行,到清朝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舉行最後一科進士考試為止,經歷了1300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學正考試
  • 性質:科舉制度
  • 定義:選拔學正的考試
  • 設立人數:四人
科舉制度。指選拔學正的考試。清制,國子監額設學正四人,學錄二人,初由九卿保舉,後照內閣中書例考取補用。乾隆二十六年(1761),令於會試未中舉人中取中書外,擇年力老成課士相宜者量用數人,遇學正、學錄缺出挨次補充。乾隆五十五年,停止在會試未中舉人中選取學正、學錄,改于歸班進士內選取,不久又改由吏部專場考試取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