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進己

孫進己

孫進己,1931年5月生,江蘇無錫人,1957年畢業於東北人民大學歷史系。任瀋陽東亞研究中心主任,遼寧社會科學院研究員、遼寧省文史研究館館員,曾任中國遼金契丹女真史研究會理事長、中國朝鮮史學會顧問、中國中外關係史學會學術委員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孫進己
  • 國籍:中國
  • 出生日期:1931年5月
  • 畢業院校:東北人民大學
孫進己簡介,孫進己的成果目錄,

孫進己簡介

孫進己,著有《東北民族源流》《東北亞民族史論研究》《東北民族史研究一》等著作三十餘種,主編有《中國北方歷代人物傳記七卷本》《東北亞研究系列》二十餘本, 發表論文三百餘篇,主編資料《北方史地資料》、《中國考古集成》《中國民族研究集成》等資料近三億字。近著有《文明論》《俯仰天地之間四卷本》,《東北歷史地理四卷本》《契丹民族史》《女真民族史》《蒙古語各族史》《文明和民族國家》等。曾主張中國和朝鮮的高句麗文化遺產都應該批准為世界文化遺產,為促進中朝韓友好,東北亞和平穩定做出貢獻。現在正從事人類文明理論的研究,撰寫多卷本的文明論而努力。

孫進己的成果目錄

孫進己成果目錄
主要作品有:專著《東北民族史稿》、《東北民族源流》、《東北亞民族史論研究》、《東北民族史研究》、《北方民族史研究》、《東北史地研究》等。合著有《室韋史研究》、《女真史》、《東北歷史地理》(四卷)、《東北各民族文化交流史》、《中國北方各族人物傳》(七卷)、《高句麗研究》、《東北亞歷史地理研究》等,發表論文近300篇,個人共著600餘萬字。主編《北方史地資料》26冊3000餘萬字、《東北古史資料從編》4冊、《高句麗 渤海研究集成》6冊800餘萬字、《中國考古研究集成》5卷107冊2億餘字、《東北亞研究》系列30冊2000餘萬字。
作品在國內外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得到一致好評,廣為流傳,為多個國家翻譯出版。
一、國內發表出版的作品:(一)國內發表出版的作品:著 作:1.《東北民族史稿》第一分冊、第二分冊,專著,20萬字,1977年油印稿,收《東北歷史地理論著彙編》。2.《女真字典》,工具書,5萬字,油印內部發行1980年。 3.《東北民族關係史總論》,專著,1.5萬字,1985年東北民族史研究班講義,國家六·五規劃項目。4.《室韋史研究》,合著,20萬字,北方文物雜誌社1985年。5.《東北民族源流》,專著,21萬字,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初版,1989年再版,韓國東文選出版社1991年韓文版,國內外十家報刊評介,遼寧省規劃三等獎。6.《女真史》,合著,24.5萬字,吉林文史出版社1987年出版。7.《東北歷史地理》第一卷,合著,35萬字,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國家七、五規劃項目。8.《東北歷史地理》第二卷,合者,35萬字,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國家七、五規劃項目。9.《東北各民族文化交流史》,專著,30萬字,春風文藝出版社1992年,獲全國優秀圖書獎。10.《東北亞民族史論研究》,專著,80萬字,中州古籍出版社1995年出版。11.《東北民族史研究》(一),專著,80萬字,中州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12.《東北亞研究》,專著系列,2000萬字,本人主編,已出二十三冊,中州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13. 《東北亞歷史地理研究》,主編,56萬字,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年。14.《瀋陽城市的起源與發展》,專著,13萬字,供市委市政府領導參考 2000年。15.《瀋陽城市起源與發展》,通俗本,23萬字,供市委市政府參考。16.《中國北方各族人物傳》(7卷本),著作,主編,遼海出版社2002年版。17.《文明論》,合著,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18.《東北歷史地理》卷一至卷四,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9年8月版。19.《俯仰天地之間》卷一至卷四,中國當代傑出人文學者叢書,2009年8月版。20.《女真民族史》,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9年9月版。21.《契丹民族史》,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9年9月版。22.《蒙古語族各族史》草原文化叢書,2009年12月版。23.《東北各文化交流史》修訂本。24.《文明學概論》。25.《高句麗歷史綜述》。26.《高句麗歸屬研究》。27.《韓國、朝鮮國民族史》。28.《穢系、貊系各族史》。29.《世界文明史綱》。 30.《高句麗國史》,專著,20萬字,國家九·五規劃資助項目,2000年內部出版送審本。31.《高句麗族史》,專著,20萬字,國家九·五規劃資助項目,2000年內部出版送審本。32.《歷史上政權民族歸屬理論研究》,專著,20萬字,國家九·五規劃資助項目,2000年內部出版送審本。 33.《勞動論研究》,合著,待刊。論 文:1.《北魏隋唐的均田制和農村公社》,1萬字,1956年。2.《西周的土地占有形態》,1萬字,1957年。3.《原始社會的土地占有形態》,1萬字,1958年。4.《前資本主義的土地占有形態》,1萬字,1958年。5.《工役制——封建制向資本主義的過渡形態》,1萬字,1959年。6.《海龍沿革考》,2萬字,1961年。7.《吉林省歷代輿地圖說》(上),3萬字,1962年。8.《東北民族歷史地理》(上),10萬字,1964年。9.《海龍古代近代史》,3萬字,1962年。10.《柳河上游的新石器遺址》,0.7萬字,1964年。11.《海龍女真摩崖石刻》,0.8萬字,《社會科學戰線》1979年2期。12.《遼朝北界考》,0.6萬字,《北方論叢》1979年5期。13.《確定民族源流的標準》,0.3萬字,《遼寧大學學報》1980年5期。14.《論科研人才成長的規律》,1.2萬字,《社會科學動態》1980年3、5期。15.《滿族是女真族共同體的發展新階段》,0.2萬字,《吉林社科通訊》1980年10期。16.《論特殊的過渡時期》,1萬字,《社會科學輯刊》1981年1期。17.《遼春州考》,0.5萬字,《內蒙古歷史文物》1981年1期。18.《北方民族的多源多流和主源主流》,0.4萬字,《求是》1981年4期,首倡民族多源多流說,為多種報刊引用轉載。19.《我國人才制度的演變和改革》,0.5萬字,《社會科學動態》1981年13期。20.《略論人才的分類》,0.5萬字,待刊。21.《東北民族的源流》,1萬字,《遼寧社會科學院學術論文選》(1979-1981)歷史分冊。22.《漢族開發東北的歷史》,0.8萬字,《遼寧社會科學院學術論文選》(1979-1981)歷史分冊。23.《我國歷史上民族關係的幾個問題》,2.2萬字,《遼寧社會科學院學術論文選》(1979—1981)歷史分冊,1981年全國民族關係史座談會交流,1984年編入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之《中國民族關係史研究》。24.《論我國歷史上南北民族的關係——兼評“南北對立論”及“征服王朝論”》,0.7萬字,《遼金契丹女真研究》1982年1期。收入《探頤索隱集》,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93年。25.《松花江沿革考》,1萬字,《北方論叢》1982年2期。26.《我國古代北方各族髮式之比較研究》,1.3萬字,《遼金契丹女真史研究動態》1982年2期;《博物館研究》1984年2期,全文轉載加圖。27.《我國古代北方各族的葬俗試析》, 0.7萬字,《東北師大學報》1982年3期。28.《鮮卑源流考》,0.9萬字,《黑龍江文物叢刊》1982年3期。29.《渤海的族源》,1萬字,《學習與探索》1982年3期,俄羅斯遠東所翻譯收入論文集。30.《渤海建國的幾個問題》,0.7萬字,黑龍江民族源流學術討論會交流。31.《渤海疆域考》,0.8萬字,《北方論叢》1982年4期,《渤海史論著彙編》及《人大報刊資料》轉載多種書刊引用。32.《滿族文學史研究範圍》, 0.7萬字,《滿族文學研究》1982年。33.《明坊州考》,0.2萬字,《社會科學戰線》1982年3期。34.《東北古代各族社會性質幾個理論問題》,5萬字,1982年東北古代各族社會性質學術會交流。35.《公有制向私有制過渡諸形態的區別》,0.8萬字,《遼寧史學會1982年學術論文選集》。36.《四至十世紀的契丹社會性質》,0.4萬字,《黑龍江文物叢刊》1983年3期。37.《契丹的胞族外婚制》,0.6萬字,《民族研究》1983年1期,多種書刊引用,獲遼寧省社會科學優秀論文獎。38.《室韋地理考述》,1萬字,社會科學戰線》1983年2期,黑龍江文物系統優秀論文一等獎。39.《高句麗的社會性質》,0.6萬字,《朝鮮史通訊》4期1983年,多種論著引用。40.《民族、語族、種族》,0.7萬字,中國人類學會第二次會議交流,《北方論叢》1983年5期,《探頤索隱集》全文收錄,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41.《契丹族的起源》,0.5萬字,東北民族源流與分布學術討論會交流。42.《契丹部落組織發展變化初探》,0.8萬字,《社會科學輯刊》1984年4期。43.《東北民族源流與分布學術討論會綜述》,0.5萬字,《民族研究》1984年1期。44.《女真源流考》,1萬字,《史學集刊》1984年4期。45.《各族間經濟文化密切交往是我國民族關係史的主流》,0.8萬字,1984年東北史學術討論會交流,《探頤索隱集》全文轉載,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46.《遼代女真族的範圍和起源》,0.9萬字,中國遼金史研究會第二次學術會議交流。47.《東北民族關係史的分期》,0.6萬字,東北史地學術討論會交流,《民族研究動態》1984年4期摘錄介紹。48.《民族共同體的發展、擴大、分化、變異》,0.4萬字,東北民族源流與分布學術討論會交流。49.《中華各族並不都是炎黃子孫》,0.2萬字,1984年報中央民委,同類提法至1989年始見報刊。50.《開原縣的沿革》,0.1萬字,《東北地方史研究》1984年1期。51.《漢真番郡考》,0.6萬字,《黑龍江文物叢刊》1984年3期。52.《肅慎挹婁的考古文化》,0.8萬字,《學習與探索》1984年5期。53.《關於“中華民族”——駁斥斯拉德科夫斯基對我國民族關係的歪曲》,0.2萬字。54.《室韋部落的發展及其流向》,0.5萬字,《黑河學刊》1984年3期。55.《評江上波夫的騎馬民族征服王朝論》,0.3萬字,《遼金契丹女真史研究》1-4期合刊。56.《遼代女真的族體》,0.4萬字,《東北地方史研究》1984年創刊號。57.《女真史研究的內容和範圍》,0.8萬字,1984年女真史學術討論會交流。58.《遼代女真部落的分布》,1.6萬字,1984年全國金史首屆學術討論會交流。59.《東北史資料信息工作的回顧與展望》,0.6萬字,1984年東北民族歷史考古資料信息學術會議開幕詞,《圖書館研究》1986年2期,對推動東北史資料信息工作有重大作用。60.《關於契丹和女真史研究》,0.4萬字,《遼金契丹女真史研究》1984年1期,《社會科學戰線》1985年1期摘刊。61.《金代女真族和各族的關係》,1.1萬字,中國遼金史學會1985年年會交流。62.《關於古民俗研究的若干問題》,0.4萬字,1985年古民俗學術會開幕詞。63.《掀起渤海史研究的新高潮》,0.3萬字,1985年全國渤海史討論會發言,收入《高句麗 渤海史研究集成》(4),哈爾濱出版社1997年版。64.《怎樣在科研上有所突破》,0.4萬字,1985年東北民族史論研究班講稿。65.《積極開展穢貊史的研究》,0.4萬字,《松遼文物》1985年1期。66.《東北民族史研究的回顧與展望》,0.8萬字,《東北地方史研究》1985年1期。67.《遼代女真和高麗的關係》,0.4萬字,《朝鮮史研究》1985年。68.《地名由來和建置沿革》,0.3萬字,《地名叢刊》1985年2期。69.《室韋的起源》,0.8萬字,《求是學刊》1985年2期。70.《遼代女真的習俗和宗教藝術》,0.8萬字,《克山師專學報》1985年1期。71.《勿吉和靺鞨的物質文化》,0.8萬字,《博物館研究》1985年1期。72.《肅慎、挹婁、勿吉的社會性質》,0.7萬字,《北方論叢》1985年2期。73.《通古斯及其族源》,1萬字,《社會科學戰線》1985年3期。74.《室韋及其先人和我國各族的關係》,0.8萬字,《黑河學刊》1985年4期。75.《考古文化與民族共同體》,0.6萬字,《遼寧省丹東、本溪地區考古學術討論會文集》,1985年。76.《歷代東北民族的分布》(上),2萬字,《東北地方史研究》1985年2期。77.《歷代東北民族的分布》(下),2萬字,《東北地方史研究》1986年1期。78.《契丹早期地域考》,0.4萬字,《遼金契丹女真史研究》1986年1期。79.《中華民族的形成過程》, 0.3萬字,《四平民族研究》1986年1期。80.《穢貊文化的探索》,1.2萬字,《遼海文物學刊》1986年1期,全文翻譯收入韓國驪江出版社出版之《東北亞歷史與考古》,1992年。81.《穢貊源流考》,1.2萬字,《松遼文物》1986年2期。82.《開拓契丹史研究的新階段》,0.8萬字,《遼金契丹女真史研究》1986年2期。83.《東北諸民族的形成發展過程》,0.8萬字,《東北地方史研究》1987年4期。84.女真史研究中的幾個問題》,論文,0.6萬字,《遼金契丹女真史研究》1987年2期。85.《唐代契丹族的地方建置》,論文,0.7萬字,《遼金契丹女真史研究》1988年2期。86.《穢貊史研究中的幾個問題》,論文,0.4萬,《東北史研究導報》1988年1期。87.《民族史的編寫體例》,0.8萬字,《遼金契丹女真史研究》1989 年2期。88.《關於地方史研究的幾個問題》,0.4萬字,《撫順史研究》代前言,遼瀋書社1989年。89.《金代女真的社會性質》,0.9萬字,《遼金史論集》(第四集),書目文獻出版社1989年。90.《研究民俗的演變規律為移風易俗作貢獻》,0.6萬字,《古民俗研究》代序,吉林文史出版社1990年版。91.《關於高麗錢幣的幾個問題》,0.6萬字,《遼寧金融》1990年10期,《中國金融》1991年2期轉載。92.《關於民族歷史地理的研究》,0.6萬,1990年國際中國歷史地理學術會議大會發言。93.《明確學會工作任務改變學會工作方針》,0.6萬字,1990年中國遼金史學會基層工作會議開幕詞。94.《小私有制發展諸階段》, 1萬字,《社會科學戰線》1991年2期,《人大報刊資料》轉載。95.《論遼文化與契丹文化》, 0.6萬字,1991年8月大同中國遼金契丹女真史第五次年會交流,《遼金史論集》(第六集),文物出版社2001年版。96.《韓民族的形成過程》, 0.6萬字,1991年國際朝鮮史學術會議發言稿,收入《東北亞民族史論研究》,中州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97.《丹東史的若干問題》,0.7萬字,遼金契丹、女真史考古學術會議報告,1991年8月·丹東。98.《人類學在東北民族史的套用》,0.6萬字,《人類學套用論集》,學林出版社1992年。99.《東北民族分布研究中的一些理論問題》,0.8萬字,《東北地方史研究》1989年2期。100.《研究東北史三十年》,3萬字,《東北亞歷史與文化》,遼瀋書社1992年。101.《科研之路》,3.2萬字,《東北亞歷史與文化》,遼瀋書社1992年。102.《渤海民族的形成過程》,2萬字,《韓國北方民族史會議論文集》1992年,漢城,《北方文物》1994年2期。收入《東北民族史研究》(一),中州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103.《關於民族教育史研究中的幾個問題》,0.7萬字,《遼寧教育史志》1992年第3集。104.《新羅統一朝鮮半島南部在朝鮮民族形成中的作用》,0.6萬字,1992年威海中國朝鮮史學術會議發言。105.《渤海的歸屬》,0.3萬字,1992年韓國漢城北方民族史學術會議發言,收入《東北亞民族史論研究》,中州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106.《開創女真史研究的新階段》,0.6萬字,1992年本溪女真史國際學術會議開幕詞。107.《改革社會科學研究 促進東亞文化發展》,0.6萬字,1992年瀋陽東亞文化國際學術會議開幕詞。108.《市地科研工作者要走向全國科研隊伍的前列》,0.3萬字,1992年阜新契丹史國際學術會議開幕詞,《阜新遼金史研究》(第一輯)序,1991年。109.《渤海對日友好,對唐歸順的外交方針》,0.4萬字, 1993年瀋陽中國與日本國際學術討論會發言,收入《東北亞民族史論研究》,中州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110.《東北民族教育史與東北民族源流》,0.8萬字,《遼寧教育史志》1993年第3集。111.《高句麗的歸屬》,1萬字,1993年7月集安高句麗國際學術會議,為駁國外學者攻擊我國的即席發言,韓國多家報刊摘載,受到我國外交部門重視,後加工成1萬字的長文,收入《東北亞民族史論研究》,中州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112.《中國古代北方文化是農牧文化交融的產物》,0.3萬字,1993年赤峰北方民族文化史國際學術會議交流,收入《東北亞民族史論研究》,中州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113.《金代城市經濟的發展》,0.6萬字,1993年全國金史學術會議發言。114.《黑水靺鞨考》,1萬字,1993年黑龍江博物館七十周年館慶學術會議發言。115.《古朝鮮的歸屬及疆界》,0.7萬字,1993年長春中朝邊界史學術會議發言,收入《東北亞民族史論研究》,中州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116.《七至十三世紀的中朝邊界》,0.4萬字,1993年長春中朝邊界史學術會議交流,收入《東北亞民族史論研究》,中州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117.《關於旅遊文化的若干問題》,0.4萬字,1994年哈爾濱旅遊文化學術會議發言。118.《二千年前我國在黑龍江的建置——真番郡》,1.4萬字,《遼金史論集》(第八集),吉林文史出版社1994年版。119.《探索社會科學研究改革之路》, 2萬字,《社會科學研究管理文集》1995年。120.《加強東北區域文化研究,促進東北文化經濟的繁榮》,0.3萬字,1995年瀋陽東北區域文化學術會議開幕詞,《民主雜誌》1996年1期。121.《關於東北文化發展戰略的幾點思考》,0.6萬字,1995年東北區域文化發展戰略學術會議開幕詞。122.《促進東北亞各國協作的戰略方針》,0.2萬字,1995年長春東北亞發展戰略研討會發言,摘入會議要報供國家和地方領導參考。123.《繼承陳會長遺志,加強遼金史研究》,0.5萬字,1995年瀋陽中國遼金史第六屆年會發言。124.《東北亞研究總序》,0.3萬字,《東北亞研究》,中州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125.《東北亞文化研究前言》,0.4萬字,《東北亞文化研究》,中州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126.《文明論筆記》(正),1.8(0.6)萬字,《東北亞文化研究》,中州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127.《文明論筆記》(續), 1.0(0.4)萬字,《東北亞文化研究》,中州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128.《東北亞各族文明形成發展理論的研究》, 1.5(0.8)萬字,《東北亞文化研究》,中州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129.《關於民俗理論的研究》,2.3萬字,《東北亞文化研究》,中州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130.《中國遼金及契丹女真史研究會第六屆年會會議紀要》,0.4(0.2)萬字,《中國遼金契丹女真史研究》1996年1期,《阜新遼金史論集》(第一輯),1991年。131.《堅持就是勝利》,0.2萬字,《阜新遼金史研究》(第二輯)序,1995年。132.《繼承發展譚其驤先生的學術思想,不斷推進邊疆史地的研究》,0.6萬字,1996年上海國際歷史地理學術會議學術報告。133.《關於高句麗歸屬問題的幾個爭議焦點》,1萬字,1996年寫成後曾報民進中央轉全國政協、中國社科院、外交部、文化部及我省外交、公安、安全等部門及東北部分布地,曾被邀至若干單位和一些市地就此作報告或諮詢。1997年編入《高句麗、渤海研究集成》,哈爾濱出版社1997年版;收入《東北民族史研究》(一),中州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中朝邊界研究文集》,吉林省社會科學院1998年轉載;《高句麗歸屬問題研究》,吉林文史出版社2003年轉載。134.《高句麗史學術研討會會議紀要》,0.6萬字,1996年高句麗史學術會議交流並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轉報中央。135.《中國在東北亞經濟協作中的地位及對策》,0.4萬字,1996年瀋陽東北亞研究協作會議交流。136.《東北亞研究協作會議紀要》,0.4萬字,散發與會各單位。137.《中國考古集成》總序, 0.4萬字,《中國考古集成·東北卷》,北京出版社1997年版。138.《中國考古集成·東北卷》前言, 0.3萬字,《中國考古集成·東北卷》,北京出版社1997年版。139.《關於高句麗研究的國內外動態》,0.5萬字,1997年7月全國朝鮮漢文古籍整理研究會發言。140.《總結本世紀研究成果,開創新世紀的研究水平》,0.6萬字,1997年8月阜新全國遼史契丹史學術會開幕詞。中國遼金契丹女真史研究會據此制定了跨世紀的研究規劃。141.《改革科研手段,避免重複勞動》,0.2萬字,《阜新遼金史研究》(第三輯)序,1997年。142.《關於長春城市形成中的幾個問題》,0.5萬字,1997年長春城市學術討論會發言稿長春市社科院正編集出版。長春市委書記親自聽了發言,並依據發言確定了長春城市起源。143.《關於東北亞研究中的幾個問題》,0.5萬字,1997年哈爾濱與東北亞學術會議大會發言。144.《鞍山地方史研究》序,遼寧民族出版社1997年版。145.《對遼寧文化建設的幾點建議》,0.7萬字,1997年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遼寧文化建設座談會發言,編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遼寧文化建設》,遼寧人民出版社1998年1月出版,在省政協全體會議上散發。146.《關於遠東史研究的幾個問題》,0.4萬字,《北方文物》1997年3期。147.《面向市場,改革社會科學研究體制》,0.4萬字,《改革開放與市場經濟文選》,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出版。148.《探索社會科學改革之路》,3萬字,1997年社會科學改革座談會交流,收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遼寧文化建設》,遼寧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民主》雜誌1983年3期摘刊,《二十世紀中國社會科學典範文獻》轉載。149.《中國民族研究集成總序》,0.4萬字,《高句麗 渤海研究集成》,哈爾濱出版社1997年版,國家九·五項目階段性成果。150.《高句麗渤海研究集成前言》,0.4萬字,《高句麗 渤海研究集成》,哈爾濱出版社1997年版,國家九·五項目階段性成果。151.《高句麗族的起源》,0.6萬字,《高句麗 渤海研究集成》,哈爾濱出版社1997年版,國家九·五項目階段性成果。152.《高句麗國家的建立和發展》,0.6萬字,《高句麗 渤海研究集成》,哈爾濱出版社1997年版,國家九·五項目階段性成果。153.《高句麗王國的管轄範圍》,0.8萬字,《高句麗 渤海研究集成》,哈爾濱出版社1997年版,國家九·五項目階段性成果。154.《高句麗民族分布的變遷》,1.4萬字,《高句麗 渤海研究集成》,哈爾濱出版社1997年版,國家九·五項目階段性成果。155.《高句麗王國的民族分布》,1.2萬字,《高句麗 渤海研究集成》,哈爾濱出版社1997年版,國家九·五項目階段性成果。156.《高句麗王國的都城》,1.4萬字,《高句麗 渤海研究集成》,哈爾濱出版社1997年版,國家九·五項目階段性成果。157.《高句麗王國的地方建置》,0.6萬字,《高句麗 渤海研究集成》,哈爾濱出版社1997年版,國家九·五項目階段性成果。158.《高句麗王國和中央皇朝的關係》,1.2萬字,《高句麗 渤海研究集成》,哈爾濱出版社1997年版,國家九·五項目階段性成果。159.《高句麗族和周邊各族的關係》,0.8萬字,《高句麗 渤海研究集成》,哈爾濱出版社1997年版,國家九·五項目階段性成果。160.《高句麗族的社會制度》,1.2萬字,《高句麗 渤海研究集成》,哈爾濱出版社1997年版,國家九·五項目階段性成果。161.《高句麗的文化》,0.8萬字,《高句麗 渤海研究集成》,哈爾濱出版社1997年版,國家九·五項目階段性成果。162.《高句麗的習俗》,0.8萬字,《高句麗 渤海研究集成》,哈爾濱出版社1997年版,國家九·五項目階段性成果。163.《高句麗國改稱高麗的時間》,0.6萬字,《高句麗 渤海研究集成》,國家九·五項目階段性成果。164.《高句麗國家的滅亡》,0.4萬字,《高句麗 渤海研究集成》,國家九·五項目階段性成果。165.《高句麗民族的流向》,0.6萬字,《高句麗 渤海研究集成》,哈爾濱出版社1997年版,國家九·五項目階段性成果。166.《瀋陽石台子高句麗山城城名及建立時間考》,0.4萬字,國家九·五項目階段性成果。《北方文物》2000年 1期,被科技創新與持續發展研討會評獎。167.《粟末靺鞨的漢化及建立渤海國》,1.0萬字,《高句麗 渤海研究集成》,哈爾濱出版社1997年版。168.《渤海國的民族構成》,0.8萬字,《高句麗 渤海研究集成》,哈爾濱出版社1997年版。169.《唐代渤海民族的分布及渤海人的西遷》,0.8萬字,《高句麗 渤海研究集成》,哈爾濱出版社1997年版。170.《定安國兀惹國及燕頗的活動》,0.8萬字,《高句麗 渤海研究集成》,哈爾濱出版社1997年版。171.《渤海族的經濟社會性質》,0.4萬字,《高句麗 渤海研究集成》,哈爾濱出版社1997年版。172.《渤海國和鄰族、鄰國的關係》,0.4萬字,《高句麗 渤海研究集成》,哈爾濱出版社1997年版。173.《唐代渤海族的文化》,0.8萬字,《高句麗 渤海研究集成》,哈爾濱出版社1997年版。174.《渤海族的習俗》,0.4萬字,《高句麗 渤海研究集成》,哈爾濱出版社1997年版。175.《渤海人大延琳、高永昌、古欲的反遼》,0.6 萬字,《高句麗 渤海研究集成》,哈爾濱出版社1997年版。176.《渤海國的建置、官制、人口》,0.6萬字,《高句麗 渤海研究集成》,哈爾濱出版社1997年版。177.《渤海國的疆域與都城》,1.0萬字,《高句麗 渤海研究集成》,哈爾濱出版社1997年版。178.《唐代渤海之五京》,1.8萬字,《高句麗 渤海研究集成》,哈爾濱出版社1997年版。179.《唐代渤海國之十府》,1.4萬字,《高句麗 渤海研究集成》,哈爾濱出版社1997年版。180.《關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文化建設理論的探討》,0.6萬字,收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遼寧文化建設》,遼寧人民出版社1998年1月版。181.《中國考古集成·華北卷》前言,0.6萬字,哈爾濱出版社1997年出版。182.《北方史界人物》序,0.3萬字,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95年。183.《東北亞歷史地理研究前言》,0.3萬字,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年。184.《關於中國區域歷史地理的研究與編寫》,0.6萬字,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年。185.《中國文獻中的濱海地區和黑龍江流域的古代民族》,1萬字,俄羅斯遠東地區歷史與考古學術會議論文,《北方民族》1999年2期,《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五十周年大型理論文集》。186.《東北民族史研究的若干問題》,1.4萬字,日本東洋文庫學術講演稿、《民族研究》1999年3期,21世紀理論研究與實際、中國世紀改革與新世紀優秀學術成果將此文評獎。187.《高句麗的歸屬》,《中朝邊界研究文集》轉載,吉林社會科學院1998年印。188.《契丹史研究》序,內蒙古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年版。189.《瀋陽城市起源和沿革》,1萬字,《瀋陽日報》2000年摘刊,《瀋陽建城始源論文集》,瀋陽出版社2000年。190.《瀋陽歷代人物傳記》,傳記,2萬字,供市委市政府參考。191.《建立科學的朝鮮史體系而努力》,2000年5月在中國朝鮮史學術會議的學術報告。192.《十年來遼金契丹女真史研究總結》,0.5萬字,《遼金契丹女真史研究》2000年1期,《阜新遼金史研究》第四集序,社會出版社2000年版。193.《三國志·高句麗傳研究》序,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194.《關於高句麗歸屬研究中的幾個問題》,1.5萬字,在公元1-7世紀東北考古文化討論會的報告,《東疆學刊》2001年3期,《人大報刊資料·世界史》2000年1期,轉載《繼往開來中國改革開放與現代化建設成果總覽》及《中華學術博覽1997-2002年珍藏版》均編入此文。195.《對東北民族史研究方法的一些體會》,0.8萬字,刊於東北民族疆域學術會議論文集《黑土地的古代文明》,遠方出版社2001年版。196.《中國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形成與發展》,1.6萬字,《史學集刊》2001年3期,《人大報刊資料·民族本》2001年10期全文轉載。197.《高句麗歷史研究綜述》,2萬字,《社會科學戰線》2001年第5 期,《中華之光——全國優秀學術成果文獻》評為一等獎。中國改革發展戰略研究彙編委會授於中國改革發展理論突出貢獻獎並編入以上兩個文獻彙編。198.《論遼文化——兼評所謂“第三文化”》,1萬字,《遼金史論集》(第六集),文物出版社2001年版。199.《傳統文化與現代化》,0.6萬字,在民進遼寧省學委會的學術報告,2001年。200.《沿著張博泉先生開拓的道路前進,迎接地方史遼金史的高潮到來》,2.3萬字,遼金東北史學術會議,2001年·長春。201.《為發展我國社會科學而奮鬥》,0.5萬字,應文史館要求而寫。202.《東北民族史研究綜述》,2萬字,《遼寧社科志》2001年版。203.《國際法中關於確定土地民族政治歸屬的原則》,0.6萬字,收入《中國東北民族與疆域研究》,百花文藝出版社2001年版。204.《舊的歷史不會重演,新式侵略必須抵制》,0.4萬字,收入《 勿忘九·一八》,2001年。205.《中國北方民族歷史文化論稿》序,甘肅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206.《讓渤海史研究成為促進東北亞各國友好的橋樑》,2001年10月在寧安渤海史會上的報告報告,《東北邊疆民族通訊》、《渤海史文匯》、《博物館研究》2002年4期等內部發表 ,《東疆學刊》2002年1期。207.《高句麗文物考古研究綜述》,2萬字,在韓國漢城高句麗研究第七界學術會議的學術報告,收入中韓二種文字,發表於《高句麗遺蹟發掘和遺物》,學研文化社2001年版。208.《少說多做,加強高句麗史研究》,0.7萬字,《北方民族》2002年1期。209.《高句麗的起源及前高句麗文化的研究》,2萬字,《社會科學戰線》2002年2期,編入《新時期全國優秀學術成果文獻》一書。210.《馬克思主義與人類文化的發展》,0.4萬字,《民主》2002年1 期。211.《20世紀的東北民族史研究》,0.4萬字,《20世紀的遼寧史學》,遼寧大學出版社2002年。212.《在繼承吸收的基礎上創建中華民族的文化》,1.3萬字,在5月民進中央召開的海峽兩岸學者中華傳統文化與現代化學術會議交流,中央電視台在會上專門就此文作了採訪。在《葉聖陶研究通訊》第17期發表。213.《契丹族加入中國統一多民族國家及中華民族的過程》,0.7萬字,長春東北民族與疆域討論會交流論文。214.《再論高句麗歸屬的研究》,0.4,通化高句麗史學術會議交流,2002年8月。215.《探索學術研究促進經濟文化發展的道路》,0.4萬字,全國遼史契丹史學術會議開幕詞,《阜新遼金史研究》(第五集)序,中國社會出版社2002年,電視台就此作了採訪。216.《遼金契丹女真史十年研究的回顧及對新世紀研究的構想》,1萬字,《阜新遼金史研究》(第五集),中國社會出版社2002年。217.《二十世紀我國契丹女真史研究綜述》,4萬字,《中國民族研究年鑑》2001年卷,民族出版社2002年版,其中契丹史、女真史綜述分別為《阜新遼金史研究》及《阿城女真史會論文集》轉載。218.《實踐是文明發展的動力》,1.5萬字,《社會科學戰線》2002年4期。219.《文明起源和形成的理論研究》(上),1.3萬字,《學習與探索》2002年5期,全國新時期優秀成果一等獎,並編入《全國新時期人與科學獲獎成果精選》。220.《文明起源和形成的理論研究》(下),1.4萬字,《學習與探索》2002年6期,全國新時期優秀成果一等獎,並編入《全國新時期人與科學獲獎成果精選》。221.《從渤海國和中央王朝關係的演變看渤海國歸屬的變化》,1.5萬字,《黑龍江民族叢刊》2002年4期。222.《高句麗的歷史地理研究綜述》,2萬字,《東北歷史地理論叢》摘刊1.1萬字,哈爾濱出版社2002年。224.《為探索人類文明奧秘而努力》,0.8萬字,遼寧美術出版社2002年。225.《三個代表思想深化了對人類歷史發展動力的認識》,0.3萬字,《學習和實踐三個代表系列叢書》,人民畫報社2002年版。226.《渤海國史》序,0.4萬字,黑龍江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227.《中國疆域形成發展理論研究》,1.5萬字,在中國民族史學術會議上的學術報告,《中南民院學報》2003年1期。228.《中華民族的形成與發展》,1.5萬字,《史學研究》2003年1期。229.《科研成功之路》,0.4萬字,《遼金史論集——張博泉先生逝世三周年紀念文集》,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230.《宇宙的發展、進化與人類文明的前途》,1萬字,收入《文明論》附錄,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 231.《關於渤海歸屬問題的研究》,《北方文物》2004年1期。 232.《公元3-7世紀集安與平壤地區壁畫墓的族屬與分期》,《北方文物》2003年4期。233.《人類文明的形成發展是人類群體不斷鞏固和擴大的過程》, 0.6萬字,《中國精典文庫》,2003年。234.《高句麗研究》序,0.4萬字, 2003年。235.《關於高句麗渤海研究中的一些問題》,高句麗渤海學術會議,2003年8月·延邊。236.《金史的內容必須重新界定》,北京建都850年國際學術研討會, 2003年9月·北京。237.《關於東亞朝貢冊封體系研究的歷史及現狀》學術報告暨南大學主辦的“中國對外關係史百年研究總結”學術討論會2004年。238.《明朝的對外關係》報告杭州師院召開的明清對外關係學術參加中國民族史學術討論會,就中國民族形成作了大會發言《國史範圍的界定》學術報告,延邊大學召開的高句麗學術討論會《歷史上國際關係的幾種類型》學術報告,延邊大學召開的中外國際關係史學術討論會 2005年。241.《渤海、女真、滿族源流的異同》《遼皇太妃胡輦》論文遼金史學術討論會,會上作了《我研究遼金史的歷程》的發言。2006年。 12日參加深圳大學召開的中國歷史上的開放政策學術會議,在會上作了主題報告。242.歷史上的東西交通道路和我國的開放政策,《俯仰天地之間》第二卷,2007年。243.當今世界新形勢下中朝關係的新發展,《俯仰天地之間》第二卷,2007年。244.正確處理中朝韓關係,《俯仰天地之間》第二卷,2007年。245.世界的變化和對朝鮮問題的展望,《俯仰天地之間》第二卷,2007年。246.中、韓、朝歷史分歧的演變,《俯仰天地之間》第二卷,2007年。247.東亞圈的前景及和平解決歷史問題,《俯仰天地之間》第二卷,2007年。248.研究歷史的基本目的及其實現途徑,《俯仰天地之間》第二卷,2007年。249關於歷史體裁的討論,《俯仰天地之間》第二卷 ,2007年。250要加強專門史的研究《俯仰天地之間》第二卷,2007年。251.走向全國研究隊伍的前列(代序)——《阜新遼金史研究》第一集序 ,《俯仰天地之間》第二卷 ,2007年。 252.堅持就是勝利——《阜新遼金史研究》第二集序,《俯仰天地之間》第二卷,2007年。253.改革科研手段 避免重複勞動——《阜新遼金史研究》第三集序,《俯仰天地之間》第二卷 ,2007年。 254. 必須創建一個新的文明綜合學科——文明學收入,2008年,收入《俯仰天地之間》第三卷。255. 為創建文明學而努力,2008年,收入《俯仰天地之間》第三卷。256. 文明定義及理論體系的進一步探討2008年,收入《俯仰天地之間》第三卷。257.人類在宇宙中的地位,2008年,收入《俯仰天地之間》第三卷。258.文明的系統,2008年,收入《俯仰天地之間》第三卷。259.文明的分類,2008年,收入《俯仰天地之間》第三卷。260.關於文明發展總規律的研究,2008年,收入《俯仰天地之間》第三卷。261. 文明與三大改造,2008年,收入《俯仰天地之間》第三卷。262.文明與不文明,2008年,收入《俯仰天地之間》第三卷。263.人類群體的擴大,2008年,收入《俯仰天地之間》第三卷。264 文明群體間聯繫的加強與文明的發展,2008年,收入《俯仰天地之間》第三卷。265.要寫一部能夠指導人類走向未來更高文明的世界文明史2008年,收入《俯仰天地之間》第三卷。266.關於文明形成的研究,2008年,收入《俯仰天地之間》第三卷。267 文明初級階段分期的生產力標誌,2008年,收入《俯仰天地之間》第三卷。267. 歷史時期和社會形態,2008年,收入《俯仰天地之間》第三卷。268. 論牧業文明,2008年,收入《俯仰天地之間》第三卷。269. 奴隸制向租佃制過渡,2008年,收入《俯仰天地之間》第三卷。270. 技術輸出是資本主義發展的新階段,2008年,收入《俯仰天地之間》第三卷。271. 經濟危機的原因及發展過程,2008年,收入《俯仰天地之間》第三卷。272.經濟危機促進社會進步,2008年,收入《俯仰天地之間》第三卷。273.目前世界已進入全面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新時期,2008年,收入《俯仰天地之間》第三卷。274. 對當前有關社會主義一些爭論的我見,2008年,收入《俯仰天地之間》第三卷。275.論科學社會主義,2008年,收入《俯仰天地之間》第三卷。276.共同力爭世界早日向社會主義過渡,2008年,收入《俯仰天地之間》第三卷。277.國有制的性質及特點,2008年,收入《俯仰天地之間》第三卷。278.論家庭私有制及國家的消亡,2008年,收入《俯仰天地之間》第三卷。279.共產主義和社會主義的區別,2008年,收入《俯仰天地之間》第三卷。280.共產主義遙遠嗎?2008年,收入《俯仰天地之間》第三卷。281.文明的實踐及規律,2008年,收入《俯仰天地之間》第三卷。282.文明的實際套用,2008年,收入《俯仰天地之間》第三卷。283.如何實現生態文明,2008年,收入《俯仰天地之間》第三卷。284.人類要真正實現物質和能量的平衡,2008年,收入《俯仰天地之間》第三卷。285.中國文明的落後,2008年,收入《俯仰天地之間》第三卷。286.東北亞文明的延續性和鞏固性, 2008年,收入《俯仰天地之間》第三卷。報 告:1.《關於高句麗歸屬問題的爭議焦點及解決辦法》,報告,0.3萬字,本文受中國社會科學院,委託撰寫,《中國社會科學院要報》1995年35期發表,《光明日報內參》1995年325期摘發,國務院內參轉發,獲中國社會科學院要報優秀信息獎,中央領導及各部委都重視此文。2.《關於當前幹部民眾中對高句麗問題認識和處理中存在問題的調查報告》,報告,0.2萬字,1996年高句麗史學術會議交流並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轉報中央。3.《瀋陽市1996—2010年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發展戰略草案》,報告,0.9萬字,瀋陽市委委託起草,由瀋陽市精神文明建設發展戰略論證會論證,全國人大副委員長雷潔瓊及瀋陽市黨政領導均給予肯定。該戰略的主要內容已寫入《瀋陽市1996—2000年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規劃》,經瀋陽市委九屆九次全會審議通過。市委辦公廳並為此寫了感謝信,感謝作者付出的大量勞動。收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遼寧文化建設》,遼寧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4.《處理當前關於高句麗問題爭議的建議》,報告,0.3萬字,1996年高句麗史學術會議交流並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轉報中央。5.《研究有禁區 宣傳無紀律》,報告,0.3萬字,《當代中國邊疆問題調研》34期,胡錦濤、李嵐清、丁關根、李鐵映、錢其琛均有批示,1998年8月。6.《為維持中朝韓友好和半島局勢穩定,歷史上高句麗的歸屬仍以中朝共有為宜》,報告,0.3萬字,《當代中國邊疆問題調研》33期,李鐵映有批示,1998年8月。7.《開放、團結多數,促進東北亞的和平穩定——關於高句麗問題對策的建議》,報告,0.4萬字,1998年10月報中央。8.《關於高句麗問題的對策》,報告摘錄,0.3萬字,《光明日報內參》情況反映265期。9.《歷史上高句麗政權的歸屬》,報告,0.9萬字,1998年報中央外宣辦。10.《確定歷史上民族和政權歸屬的理論原則》,報告,0.8萬字,報中央外宣辦。11.《高句麗和高麗的關係》,報告,0.4萬字,報中央外宣辦。12.《我國教科書中對高句麗的提法的演變》,報告,0.3萬字,報中央外宣辦。13.《中朝邊界的形成》,報告,0.6萬字,報中央外宣辦。14.《關於高句麗歸屬爭議的兩份報告》,報告,0.4萬字,報中央外宣辦。15.《關於渤海歸屬問題的研究》,報告,0.9萬字,報中央外宣辦。16.《關於加強我省高句麗史研究、宣傳的一些構想》,報告,0.6萬字,報遼寧省委、省政府、省委書記聞世震有批示,1998年11月。17.《關於研究撰寫遼寧通史的幾點想法》,報告,0.6萬字,報遼寧省委省政府、省委書記聞世震有批示。18.《中國地方史大系的編寫計畫》,報告,1萬字,徵求意見稿。19.《關於韓民族的起源》,報告,0.2萬字,1999年應韓國電視台採訪而寫。 20.《總結20世紀社會科學研究的豐碩成果,制定21世紀社會科學研究的宏偉規劃》,報告,0.4萬字,2000年末報中國社科院李鐵映院長。21.《關於東北古史研究的現況》,報告,0.7萬字,2000年末報中國社科院李鐵映院長。22.《話說瀋陽城》,電視片,任歷史顧問。23.《充分利用歷史人文資源發展旅遊的建議》,報告,0.1萬字 省政協2001年會議的建議。24.《改善學術著作的出版,促進跨世紀文化的發展》,報告,0.1萬字,2001年民進中央出版工作會議的建議。25.《東北亞國際關係的根本格局及各國的對策分析》,報告,0.3萬字,由文史館報遼寧省委書記聞世震。26.《兩個文明兩手抓,兩手掙錢兩手花》,報告,0.3萬字,由文史館報遼寧省薄省長。27.《關於遼寧省民族傳統文化保護與開發的調研報告》,報告,0.8萬字,由民進中央布置,民進省會承辦上報民進中央及省委統戰部,已批轉文化廳和旅遊局。28.《關於高句麗文化保護與開發的調研報告》,報告,0.4萬字,由民進中央布置,民進省會承辦上報民進中央及省委統戰部,已批轉文化廳和旅遊局。29.《關於蒙古族文化保護與開發的調研報告》,報告,0.4萬字,由民進中央布置,民進省會承辦上報民進中央及省委統戰部,已批轉文化廳和旅遊局,2002年。30.《關於加強大文化研究——給民進中央的信》,報告,0.3萬字,已報民進中央主席許嘉璐,2002年。31.《關於朝鮮申報高句麗壁畫墓為世界文化遺產名實不符合予駁回的建議》,報告,0.3萬字,經民進中央、全國政協報黨中央領導,2002年。32.《關於由中央和各省文史館承擔我國史料編纂的建議》,報告,0.3萬字,報民進中央和文史館,2002年。33.《關於邊疆地區文化建設的幾點意見》,報告,0.3萬字,報民進中央,2002年。34.《我國駐外機構應該審議國外的展覽制止對我國主權的侵犯》,報告,0.3萬字,報民進中央,2003年。35.《關於社會科學研究的體制改革》,報告,1萬字,報薄省長和張書記,已批轉遼寧社會科學院和遼寧社科聯,2003年。36.《更新認識 改革體制 發展文化產業 促進經濟發展》,為民進遼寧省委起草,交遼寧省政協討論,2003年。37.對遼寧省政協常委《關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和加快文化產業發展問題的建議》的幾點看法,2003年。38.《更新理論認識是文化產業化的前提》,為民進遼寧省委起草,交遼寧省政協討論,2003年。39.《充分利用歷史人文資源發展我省旅遊產業》,為民進遼寧省委起草,交遼寧省政協討論,2003年。40.《社會科學面向市場實現價值 促進我省兩個文明全面發展》,為民進遼寧省委起草,交遼寧省政協討論,2003年。41.《出版產業化必須堅持雙效益》,為民進遼寧省委起草,交遼寧省政協討論,2003年。42.《為什麼沒人看、收不回成本的節目會評獎稱為精品?》,為民進遼寧省委起草,交遼寧省政協討論,2003年。43.《南北文明化對比》調研報告資 料:1.《北方史地資料》,主編,3000萬字,1985-1987年遼寧內部資料準印證86年087號。2.《北方八省市考古資料論著彙編》,主編,1985-1987年遼寧內部資料準印證86年087號。3.《東北歷史地理論著彙編》,1985-1987年遼寧內部資料準印證86年087號。4.《東北科技史論著彙編》,1985-1987年遼寧內部資料準印證86年087號。5.《東北人物傳記彙編》,1985-1987年遼寧內部資料準印證86年087號。6.《遼史索引》,1985-1987年遼寧內部資料準印86年087號。7.《金史語彙集成》,1985-1987年遼寧內部資料準印證86年087號。8.《渤海史論著彙編》,1985-1987年遼寧內部資料準印證86年087號。9.《契丹史論著彙編》,1985-1987年遼寧內部資料準印證86年087號。10.《東北古史資料叢編》(一),主編,資料,39.4萬字,遼瀋書社1989年版。11.《東北古史資料叢編》(二),主編,資料,33萬字,遼瀋書社1989年版。12.《東北古史資料叢編》(三),主編,資料,47.4萬字,遼瀋書社1990年版。13.《東北古史資料叢編》(四),主編,資料,39.1萬字,遼瀋書社1990年版。14.《中國考古集成·東北卷》(主編),資料,3500萬字,1996年北京出版社出版,國外學者評為這是中國考古研究的基本建設,原國家科委主任,現全國政協副主席宋健為此在中南海接見編者,並留影紀念。宋健說:“這是一個偉大的工程,是基本建設,基礎工程,避免後人重複勞動。”15.《高句麗 渤海研究集成》(6卷),主編,800萬字,哈爾濱出版社1997年版。16.《中華民族形成與發展研究論著索引》,資料, 4萬字,待刊。17.《20年來中國精神文明建設研究論著索引》,資料,與瀋陽市圖書館合編,70萬字,待刊。18.《中國遼金契丹女真史研究論著索引》,資料,40萬字,待刊。19.《中國考古集成·華北卷》(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卷),資料,3200萬字,主編,哈爾濱出版社1997年出版。20.《中國考古集成·華北卷》(河南、山東卷),資料,3500萬字,中州古籍出版社1999年。21.《中國考古集成·西北卷》(新疆、甘肅、青海卷),資料, 3000萬字,中州古籍出版社 2001年版。22. 《中國考古集成·西北卷》(陝西、寧夏卷),資料, 3000萬字,中州古籍出版社 2002年版。23.《中國考古集成·西南卷》(雲南、貴州、重慶、四川、西藏), 資料,3000萬字,中州古籍出版社 2003年版。(二)國外發表出版的作品:1.《東北民族源流》,專著,21萬字,韓國·東文選出版社1991年韓文版。2.《東北歷史地理》第一卷,合著,35萬字,韓國·高句麗研究會。 3.《東北歷史地理》第二卷,合者,35萬字,韓國·高句麗研究會。4.《東北各民族文化交流史》,專著,30萬字,韓國·白山出版社1996年。5.《東北亞民族史論研究》,專著,80萬字,韓國·中國圖書文化書店1998年。6.《東北民族史研究》(一),專著,80萬字,韓國·中國圖書文化書店1998年。 7.《東北亞研究》,專著系列,1000萬字,本人主編,韓國·中國圖書文化書店1998年。 8.《東北古史資料叢編》(一),主編,資料,39.4萬字,韓國·白山出版社1996年。 9.《中國考古集成·東北卷》(主編),資料,3500萬字,韓國·中國圖書文化書店1998年。10.《高句麗 渤海研究集成》(6卷),資料,主編,800萬字,韓國·中國圖書文化書店1998年。11.《渤海民族的形成發展》,論文,韓國·高麗大學校民族文化研究所1993年。12.《渤海疆域考》,論文,俄羅斯·俄羅斯科學院遠東分院1995年。13.《濱海地區的歷史和民族》, 論文,俄羅斯·俄羅斯科學院遠東分院1998年。14.《東北民族史研究的幾個問題》,論文,日本·東洋文庫1998年。15.《高句麗文物考古研究綜述》,論文,韓國·高句麗研究會2000年。16.《東北古史資料的彙編與出版》,論文,韓國·韓國國史編撰委員會2002年。17.《中國高句麗的研究開放繁榮的六年》論文,韓國、韓國古代史學會。18.《公元3-7世紀集安與平壤地區壁畫墓的族屬與分期》論文韓國古代史學會。19.《中國民族疆域形成理論》論文,韓國古代史編纂委員會。20.《高句麗歸屬研究綜述》論文,韓國、高句麗研究會。21.《高句麗和中韓朝的關係及其歸屬》論文,韓國、高句麗研究會。22.《東北亞各國對高句麗土地、人民文化的繼承》論文,韓國、高句麗財團。23.《高句麗和東北亞各國各族的關係》論文,韓國、高句麗財團。24.《中韓朝歷史分歧的演變》論文,日本九州大學。25.《東亞圈的前景及和平解決歷史分歧》論文,韓國、東北亞研究財團。26.《東北亞文明的延續與穩定性》論文,東北亞文明國際學術討論會。27《中朝韓歷史分歧的演變》,2007年,日本.九州大學,國際會議發表28 《東北亞的前景及和平解決歷史問題》,2007年12月,韓國,漢城,國際會議發表。29《東北亞文明的延續性和鞏固性》,2008年,鄭州國際會議發表(韓國,釜山,慶星大學主辦) 回憶錄1.《媽媽您的希望一定能實現》,《浪花錄》附錄1982年。2.《追求真里、百折不撓》,民進省為四化建設積極分子會議1984年。3.《追求真里、百折不撓》東北亞民族史論研究〉附錄1994年。4.《坎坷半生終不悔》〈東北民族史研究〉(一)1995年。5.《三年高中生活的回憶》,《無悔人生》正集。6.《追求真里、百折不撓》,《無悔人生》正集。7.《盤點平生》,《無悔人生》續集2004年。8.《探索》,《無悔人生》續集2005年。9.《我與一中》。10.《我的第二故鄉》。11.《20世紀的最後一年》。12.《為探索人類奧秘而努力》。13.《60歲新長征的起點》。14.《與健才交往數事》。15.《孫翔風家傳》。16.《孫進己仿談隸》。17.死裡逃生記。18.紀念樹聲舅舅。20.我的小鳥要飛了。21.融入探索長河。(《俯仰天地之間》,第四卷)。22.《真正的愛情》,回憶錄,7萬字。23.《懷念恩師李文信先生》。24.《我所認識的徐吉洙先生》。25.您永遠是我們的老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