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輝先

孫輝先

孫輝先。中國科學院空間中心研究員。1984年8月至1986年8月美國新墨西哥大學,電機與計算機工程系訪問學者。主要研究空間信息處理與傳輸技術,空間探測有效載荷總體技術。長期從事空間綜合電子技術和空間飛行器有效載荷及系統集成技術研究,參加過載人航天、探月工程等國家重大科技工程研製與工程管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孫輝先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日期:1946.10.14
  • 畢業院校山東工業大學
  • 性別:男
  • 工作單位:中國科學院空間中心
  • 技術職稱:研究員
  • 最終學歷:研究生
工作經歷,專業領域,新聞報導,

工作經歷

1970.01-1978.01,山東墾利化肥廠,車間主任
1982.01-,中國科學院空間科學與套用研究中心,研究員
孫輝先
1984年8月至1986年8月美國新墨西哥大學,電機與計算機工程系訪問學者。

專業領域

空間信息處理與傳輸技術,空間探測有效載荷總體技術。長期從事空間綜合電子技術和空間飛行器有效載荷及系統集成技術研究,參加過載人航天、探月工程等國家重大科技工程研製與工程管理。
以第一作者發表SCI文章2篇,非第一作者3篇;合作發表EI文章5篇。第一完成人發明專利1項,非第一完成人發明專利9項。先後擔任載人航天工程套用系統有效載荷公用設備分系統主任設計師;實踐五號衛星副總設計師、套用系統總設計師;載人航天工程套用系統副總設計師;嫦娥一號衛星副總設計師、有效載荷總設計師;中科院探月總體部總工程師、中國探月工程副總設計師。
1993年被中科院評為“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2007年被授予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先後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特等獎兩次,一等獎一次,部委科技進步一等獎一次,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一等獎兩次。

新聞報導

孫輝先:務實方為天下先
2002年3月25日,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夜幕降臨。
聚光燈亮起來了,投射在一個巨大的身影上:承載著“神舟”三號無人實驗飛船的運載火箭,正沉默在這戈壁深處航天城的懷抱里,醞釀即將到來的起航。
燈火通明的指揮大廳內,飛船上所有分系統的科研人員都已各就各位。孫輝先——“神舟”三號套用系統副總設計師,中國科學院空間科學與套用研究中心副總工程師、空間綜合電子技術研究室主任、研究員,此刻正和所有人一起,不放鬆最後一刻地忙碌著,同心協力,期待一場偉大騰飛的到來。
22時15分,巨型運載火箭托舉著神舟三號飛船拔地而起,直刺蒼穹。
那一刻,人群沸騰了,歡呼聲響徹整個指揮大廳,孫輝先激動地和同事們擁抱,這是他第三次參與載人航天工程,也是他投注心力最多的一次,他忍不住熱淚盈眶,在飛船騰飛的那一剎那,他仿佛又看到年少時的夢想,在這一刻隨之飛翔。
被擱淺的夢想
1965年8月,19歲的孫輝先看著一紙山東工學院的錄取通知書,心有不甘。身為青島二中——這一青島市最著名的重點中學的高材生,明明填報了自己最理想的大學和最中意的無線電電子學系,最終卻被錄取到這么一個學校和專業,曾有的夢想在那一刻被無情地擊碎。這是一個貫徹階級路線的時代所留下的印記,一個出身不好的孩子,不被允許報考超越自己“身份”的學校及專業,只能把他撥弄到一個“適合”的位置。他告訴自己,好在是學電,很多東西是相通的,只要好好學,還有機會實現自己的無線電夢想。
然而他的夢想再一次幻滅。“文革”開始,大學停課,這時,孫輝先進大學還不到一年。批鬥、教育、大字報……在時代的洪流中,唯獨不能安心學習。在這艱難的環境中,孫輝先只有在大一和“複課鬧革命”的一年裡抓緊每一刻學習。
1970年,24歲的孫輝先大學畢業,同樣沒有選擇的權利,工作分配還是被放在最後,山東墾利化肥廠,是他下一步的去處。到工廠的第一天,孫輝先被眼前的荒涼所震驚——空曠的工地上,立著兩排低矮的平房,幾間用帆布臨時綁搭起來的工棚,勞作的農民工茫然地抬起頭看了他一眼,又三三兩兩地散去。孫輝先放下自己裝著丁字尺、三角板等物品的簡單行李,二話沒說就去找廠長談話。廠長拿了一整套工廠電力系統的設計院圖紙給這個新來的工科大學生看,孫輝先看著圖紙分析說明的頭頭是道。廠長樂了,一拍腿說道:“小孫,你就負責電力方面,把我們的這個廠建起來!”隨後,他任命孫輝先為電工與儀表車間主任。
剛剛成立的電工與儀表車間,工人都是現招的農民子弟,最高文化程度國中,很多人國小都沒上過,卻要負責管理整個工廠的電工和儀表,這樣的任務,對一個初出茅廬的大學生來說,幾乎像是不可能完成的。然而,孫輝先卻無所畏懼,他仔細地研讀了這些圖紙,發現這些通用的設計院圖紙,很多地方並不適合於當地情況,於是他開始做大量的實地調查和修改,接下來是找材料、跑器材,一直到實際施工中的鋪設地下管道、鋪線、電氣安裝,再到開始工作時動力設備的機械安裝、配電櫃製造、電氣焊,設備調試等幾乎都是他帶領著這一班人自己摸索乾出來。工廠很快在不到兩年的時間裡建立起來,開始正常生產並且發揮作用。車間研製出的新設備及多項技術革新成果,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被評為“先進班組”,工廠也榮獲全國化工系統先進單位稱號,孫輝先作為電工與儀表車間主任負責抓生產,作為師傅培訓四面八方來學習的技術員,作為代表去全國各地化工廠介紹經驗,忙忙碌碌,一忙就是七年。
“文革”終於結束了。1977年,國家提出恢復“文革”中被停止的招收研究生工作,孫輝先聽到這個訊息,對學習和知識的渴望重被喚醒。他去縣教育局查看了招生目錄,結合自己所學專業和功底,報考了中科院自動化所招考的衛星總體專業。
理想前行的歲月
1978年10月,孫輝先和其他三十多名被中科院自動化所錄取的學生一起,來到北京。70年代末,中國科學院正負責天文衛星方面的研製工作,他所學的衛星總體專業,正在時代大潮的尖端,不時有新的成果湧現。作為文革後第一屆研究生,他貪婪地學習,拚命汲取著知識,仿佛要把被荒廢的這些年統統補回來。1979年中科院組建隊伍成立空間科學技術中心,他跟隨導師王游琪一起加入這支新的隊伍。
三年研究生生活結束後,他留在空間中心天文衛星總體研究室工作,“既然當初能建立起一個車間一個廠來,工作也沒什麼難的”,他這樣告訴自己。果然,多年實踐經驗積攢下來的優勢得以發揮,工作自然得心應手。
1979中科院開始進行天文衛星和地球資源衛星以及衛星遙感地面站號稱“兩星一站”的研究和建設任務,首先研製的是天文衛星,然而這項工作開展的卻不是很順利,1984年在剛剛完成初樣星研製的時候,因種種原因,天文衛星下馬,資源衛星轉交航天部研製,只有衛星地面站保留了下來。在這種情況下,1984年研究室派他去美國學習,當時好多好心人勸他,千萬別學與衛星有關的學科了,科學院搞不了衛星。他來到新墨西哥大學電機和計算機工程系做訪問學者,仍然執著地希望可以得到進一步得到提高,對我們的衛星事業有所貢獻。到美國之後,度過了初期的不適應期和磨合期,有著豐富實踐經驗和很強動手能力的孫輝先很快像一塊璞玉煥發出光彩,他的導師很器重這個來自東方的學生,一方面讓他擔任自己的研究助理跟著做些項目,一方面讓他任助教,在系統實驗室教大四學生畢業設計。孫輝先紮實的基礎和務實的態度,讓他深受導師器重和學生歡迎。然而,孫輝先在這樣的環境中,並沒有忘記自己來此的初衷,他向系裡提出了自己想參與“自適應信號處理”等有關研究項目的申請,卻遭到直率的回拒:這些項目多半是美國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Los Alamos National Laboratory)的項目,與美國軍方有關,是不允許中國人涉足的。孫輝先意識到在美國,他無法深入再深入接觸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所以他萌生了提前回國的念頭。
這時的中國,正發生著巨大的變化,一個有利於發展空間科學的環境正在日臻成熟。於是在學習了兩年之後,孫輝先返回國內。他覺得,學習了這么多年,是該做些實事的時候了。
用一生去追逐的事業
回國後,孫輝先加入研製適用於多種氣象衛星的衛星數據收集平台的研究工作。這種數據平台要求適用於惡劣的野外環境,並能在氣象、水文、山體滑坡、海洋航標自動監測等領域得到廣泛套用。因此,去野外布點安裝衛星數據收集平台便成了必需的工作。提起1991年冬的曹妃甸,他至今記憶猶新。當時的曹妃甸並非是今天圍海造田的鋼鐵基地,只是古灤河在渤海灣中沖積出來的一個帶狀沙洲。由於水淺,只能乘小艇登入。深冬的海上,北風怒吼,巨浪翻滾,小船在海浪中像一片飄蕩的樹葉,一個巨浪打來,瞬間就將小船吞噬,身穿厚厚棉衣和桔紅色救生衣的科研人員立即就嘗受一次冬天的海水浴。正是這樣多次不避艱險的野外作業,他們研製生產並安裝了八、九十台數據收集平台和數台接收機,平檯布點於東至山東半島最東頭的成山頭西至新疆,北至大興安嶺,南至南海島嶼的許多人跡罕至的地方,發揮了重大的作用。該項目榮獲中科院科技進步一等獎和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
1993年,孫輝先主要的研究方向轉到載人航天工程上來,負責帶隊研製載人飛船有效載荷的綜合電子系統。飛船上各種探測儀器和科學實驗裝置的信號採集、處理、傳輸以及管理,需要一套電子系統,就像人需要有大腦里和神經網路。這個任務對他來說具有相當大的挑戰性。接手之後,按照歷來養成的習慣,他做的第一步的工作是資料調研:綜合電子系統發展歷史是什麼樣的,在世界範圍內是如何演化的,其他國家在電子系統方面是怎么設計的——其中尤以美國、蘇聯和歐洲的空間實驗室和空間站有可參考性。他們用一個多月的時間進行了充分的調研,然後全心投注所有的精力,根據當時的條件設計了現在這樣一套系統,這套系統在今天看來也不落後,並且從“神舟”系列飛船一號一直改進創新沿用到六號。並且推廣套用到雙星計畫、嫦娥衛星等多種型號任務。
1999年開始,他作為載人航天工程套用系統的副總設計師,組織和負責了套用系統的進一步實驗、運行和研究等工作,特別是主管了神舟三號飛船套用系統的研製與實驗工作。2002年4月1日,神舟三號飛船順利返回,套用系統按照擬定的試驗流程進行了空間材料科學、空間生命科學、空間天文、對地觀測和空間環境監測等多項科學實驗,裝載在飛船上的44件有效載荷及其共用設備全部工作正常。然而,幾個月以前,這44件科研設備中最主要的一件——中解析度成像光譜儀,差點因為一個小故障而無法按期交付。這個儀器是利用光不同的波長來觀測地球的,可以在飛越中國大地海洋上空時傳回大量寶貴的科研圖像數據,可用於探測海水的溫度、含氧量、污染情況,陸地植被、礦藏等。2001年7月這台設備即將交付的時候,卻出了點問題,用於掃描的擺鏡有時不能正常運轉,這個問題一度困擾了研製人員。經過與研製單位科技人員的充分討論,孫輝先想起在綜合電子系統研製過程中遇到過的一個類似問題,即用於產生擺鏡旋轉驅動信號的晶體振盪器可能在某個溫度段震盪頻率不對。於是他建議研製單位做這方面的實驗。在溫控下,一度一度進行升溫,升高一度便等待一段時間觀察變化,最後果然發現在某一個溫度範圍內晶體振盪器工作異常,從而對故障原因進行了準確的定位。經過大量細緻的實驗測量和理論分析,這個問題最終得到解決,該設備也於2001年8月份順利交付,並在在軌運行中取得了突破性的優異成果。
這樣的細緻和認真積累的經驗也給孫輝先帶來不少其他“好處”。從事“雙星”項目工作期間,有一次,他和工作組去往英國倫敦帝國理工大學,進行探測儀器的預集成實驗。這是一項將我方研製的設備與歐洲科學家研製的設備進行對接的實驗。起初帝國理工大學的科技人員對我方的能力有所懷疑,會談時,我方提出用一個月的時間完成全部實驗。英方負責人搖搖頭,認為這是不可能的,認為這項實驗至少要三個月時間才能完成。實驗開始時我方研製的有效載荷數據管理系統的設備全部接好,後面開始逐個接入歐洲研製的五台探測儀器。歐空局的技術代表按照約定的接口要求逐項測試我方設備參數,完全符合要求。就將第一台設備,帝國理工大學研製的磁強計接入,結果不能正常工作。將磁強計退出連線後,再次測試我方設備,仍然全部符合要求。退出的磁強計單獨檢測後也正常。再次將磁強計接入後,仍不能正常工作。這時氣氛陷入微妙的尷尬中。孫輝先思考良久,向英方代表提出看看他們的電路的要求,英方代表不情願地聳聳肩說,我們的系統絕對沒問題,但還是讓他查看了電路。他很快找出了問題所在,原來是英方工作上的疏漏,是接口協定與英方儀器接口不一致,找出根源所在之後,這個問題當天就得到了圓滿解決。英方專家對中方的表現相當滿意,很快轉變了態度,不僅在當晚招待了他們,還把以後的工作放心交給他們去做。最後我方只用28天的時間就成功完成了對接實驗。這件事成為孫輝先所在雙星工作中的一段佳話,至今仍不時被人們提起。
心繫民眾的人大代表
孫輝先的盡心盡責表現在科研之外,便是他無論做什麼事都能全心投入,兢兢業業。自2003年底被選為海淀區人大代表的近三年來,他按時參加人大組織的各種調研、視察和參觀,就中關村區民眾的意願和要求作了不少實事。
他看到青年公寓路口行人過街難,存在交通隱患,於2004年代表大會期間提出此問題,在海淀交通隊的支持和其他人大代表的努力下,2004年在該路口安裝了信號燈,大大方便了往來行人。2006年他根據實際情況進一步提出了修建過街天橋的建議,此項建議得到海淀區建委的支持,特將建設過街天橋列入06年道路建設總體安排,並已完成基本設計。
他看到空間中心出入通道上經常停放車輛,造成路段擁堵出入困難的情況,於2004年提出了在此路口禁止停車的建議,得到了海淀交通隊的支持。交通隊在空間中心門口,丁字路口等處特增設三處禁停標誌,並加強交警巡邏,對違章停車的車輛進行貼上違法停車通知單、拍照並依法進行處罰,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中心門口出入難的問題。
他接到居住在科貿商城附近的科學院職工受商家搭台促銷噪聲困擾,忙趕到現場考察具體情況,並與海淀區公安、城管、環保等部門聯繫,查找了我國有關法律和法規,確認了門外搭台促銷、使用高音喇叭等均屬違章行為,並於2005年聯合中關村的多名代表提出意見和建議。該建議得到了區政府的重視,最終制定出令雙方都較為滿意的方案,解決了當地居民生活環境的問題。
同時,他還就中關村南四街路燈問題、城鐵噪聲擾民問題、中關村北區危樓改造問題,三農問題、治安問題等提出了一些議案和意見建議。他把嚴謹踏實的科研態度轉化為求真務實的作風,聽民眾呼聲,為人民做事,真正做到了一名讓人民滿意的人大代表。
新的時代呼喚創新,惟有務實才能勇於探索、善於創造,把握住每一次新的創新機遇。自2003年至今,孫輝先又開始了新的征程,他作為嫦娥一號衛星副總設計師和有效載荷的總設計師,負責我國第一次月球探測項目有效載荷的研製與實驗。面對新的任務和挑戰,孫輝先和同事正在新的征程上不斷探索前進,為明日輝煌的到來時刻準備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