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浚良

孫浚良

孫浚良,男,1975年出生於上海,1984年移居香港,1997年畢業於香港理工大學設計學院,2000年獲得東京武藏野美術大學大學院視覺傳達系碩士學位。曾獲溫莎牛頓創作獎,香港設計師協會金獎、銀獎、銅獎及優異獎以及中島英樹評審獎,CANON 國際數碼創作大獎銅獎,並獲東京2006及2009 Tokyo Type Directors TDC大獎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孫浚良
  • 外文名:Les Suen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上海
  • 出生日期:1975年
  • 畢業院校:香港理工大學設計學院
  • 獲獎經歷:獎溫莎牛頓創作
  • 學歷:碩士
藝術活動,寫作活動,

藝術活動

在香港理工大學的畢業論文為《書的身體The Body of Book -- writing and experiments on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book》。東京武藏野美術大學大學院視覺傳達系博士中退。2008至2009年為上海麥肯光明廣告有限公司M LAB.總經理。2009年夏天正式成立設計工作室BESPOKE ASSOCIATES,現居上海。
2011年初任《NOT MAGAZINE》主編,五月推出創刊號《NOT MAGAZINE》NO.0 掀起獨立雜誌新風潮。
LES SUEN
Born in Shanghai; moved to Hong Kong in 1984. Stayed in Tokyo for six years from 1999-2004.Graduated from School of Design in Visual Communication (Hons),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Hong Kong. Suen obtained his MA from Musashino Art University, Tokyo, Japan in 2003. His thesis titled “The Body of Book—writing and experiments on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book” . Appointed General Manager for creative unit M LAB. in McCann Erickson Advertising from 2008 to 2009. Suen officially established a design studio BESPOKE ASSOCIATES in summer 2009. He is now living and working in Shanghai.
孫浚良
Suen is regarded as one of the most influential designers in China. He has been awarded Silver (1996), Bronze (1996, 2005) and Excellent Awards (1996-2005) in Hong Kong Designers Association. In 2005, Suen won several important awards internationally including Gold Award and Judge’s Award in Hong Kong Designers Association 2007, TDC Award, Tokyo Type Directors Club both in 2006 and 2009.
北京單項街--孫浚良“讀書”會
2007年9月獲上海《東方早報》文化中國2007年度人物大獎年度設計獎候選人提名,該報的評選方向為入選者必須為2006-2007年度在各自專注的文化生活領域提供了多種不同可能性的新銳精神生活工作者。 最後評選結果將結合網路投票和顧問團以及早報審核意見決出,並在11月舉行盛大頒獎典禮。

寫作活動

當年,他在日本東京武藏野美術大學碩士畢業論文是《THE BODY OF BOOK, WRITING & EXPERIMENTS ON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BOOK》,畢業展其中兩件作品是“火燒書”和“水溶書”,《供應鏈管理 — 利豐集團的實踐經驗》是他為三聯書店設計的第一本:用兩種UV印GRID的全白封面封底,只有書脊是金色。它成為三聯最好賣的工管書。97年畢業後,他漸漸成為香港最紅的書籍設計師,遊走於日本、香港、大陸間,在日本繼續他的博士課,在香港接他的設計生意,在國內汕頭大學長江設計學院教書籍設計,同時擔任三聯的設計顧問。
曾於2005年12月4日晚與汕頭大學長江新聞與傳播學院老師葉紹麒和香港天窗出版總編輯曾玉英先生共同主持在汕頭大學長江藝術與設計學院演講廳舉辦的“汕頭舊區重建:記錄書籍設計工作坊”成果匯報講座。
《號外》-city book review
"寫作是一個空間,這個空間就是你自己的擴張。而記憶的延長有兩種方式,一是你自己自身的延長,將你的記憶寫下來,便將那一刻放了下來。另外一種記憶的延長則是當讀者看完書之後,在讀者的身體內不停延伸下去。所以,其實作者是不斷的在別人的身體內multiple自己。我覺得這是我們為什麼要寫作的最根本最根本理由。我為何要抒發呢?只因為我寂寞,因為我alone。所以我要放下一些東西,這些東西你明不明白也好,我只是想留下一些記號。所以說得難聽點可以等如自瀆."
書在les的眼裡被分成三部分: 內容、書脊、頁面。內容是書中的文字和圖畫,可以理解為作者的聲音,他要對讀者說的東西。書脊和頁面是身體,書脊是骨架,頁面是肌膚。書脊的作用是確定書的輪廓和體積。
整個身體給予讀者的是一種materiality, 而這個materiality加上聲音就是書的三個部分構成的總和。經過fold 和cut,就會出現turning page。
讀者通過閱讀,得到一個閱讀空間,就作者而言,他的是寫作空間,而閱讀空間比寫作空間要大得多。這個閱讀空間是怎樣來的呢?它經過了”書”這個系統,出來在讀者面前就成了作者的body和gesture,也就是作者的聲音。
如果所有的書的formal都是一樣的話,那么所有人得到的gesture都會一樣的。
les的解構重點是他要改變書的formal。
如果在這個書寫空間中,隨便改變了某一個部分,比如在最根源的地方改變書脊的話,將整個書脊抽走,無書脊,內容和頁面便會collapse。這樣就是影響到讀者得到的gesture.
是誰規定了書都是我們現在看到的模樣?
自從1455年2月23日,當時的印刷技術-活版印刷就決定了2006年今天我們手中的書的模樣。閱讀形式和技術將書的form固定,也將我們寫作的形式固定了。這就是les說的“書的暴力”。
所以書要解放,書要重生。internet其實也是書的一種形式,書作為一件物體,同一件衫一隻杯一樣,姑勿論它是訂起來的,還是散開的,其實那種物質本身就是一種概念,這正正是internet做不到的。
“老實說,你怎樣才會相信這個世界?就是要將這裡所有的電關了,你還可以摸到你,這就是世界。其他的,都是concept而已。為什麼我那么喜歡書,是因為我相信當有一日停電的時候,我點起蠟燭我還可以看到摸到。這個物質是實在的,而且有重量。”
孫浚良評書
孫浚良說:“《蘊——路易十三當代名家籍》不是一本人們以前所認識的書,它沒有裝訂,沒有形而上的書的形態,每一個外殼內有不同的身體內容,讓人們意識到,閱讀不是平面的是立體的。人們擁有這本書就擁有了一個系列,可以是一個當代藝術文化的圖書館,一個藝術收藏品,一個精神理念的傳承。”
孫浚良加入麥肯光明廣告公司
麥肯世界集團大中華區CEO彭德湘先生於三月初正式宣布麥肯“out of context”創意團隊M-Lab成立。
新聘任的孫浚良先生出任M-LAB總經理。
M LAB.到底是什麼呢?關於這點,M LAB.的網頁上是這樣介紹的:它是一個叫做M的實驗空間,如果你是個科幻迷,我們不反對你想像裡面有很多穿著白色無菌衣的研究人員。總之,M是個代碼,M有多種身份,M代表多種觀念,我們在此試驗並實踐這些觀念。
如今,M LAB成立已經有五個多月時間,les suen帶領著他的精英團隊出產了第一期的以M LAB.為名的《M LAB.ISSUE NO.1 MOLECULE》。
相信接下來在les suen的帶領下,M LAB.將會出現更多更好的大家意想不到的精品。無論是關於設計還是廣告,甚至生活,關注這個團隊,能夠的到的是無限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