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永飛

1986年從浙江農業大學農學專業畢業後,孫永飛進入了當時的新昌縣儒岙區農技站從事農技推廣工作,從此和水稻高產技術研究及推廣結下了不解之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孫永飛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畢業院校:浙江農業大學農學專業
“孫師傅很細心的,什麼時候施肥,什麼時候打蟲,都是他指導的。他經常自己下田,比我們農民還要農民。”羽林街道山頭裡村種糧能手丁銀仁口中所說的孫師傅,就是縣農業局糧油總站的推廣研究員孫永飛。
孫永飛一直認為“農業科技工作者就是要深入田間地頭,勞動出靈感、實踐出真知。”正是這種躬行於田間的精神,讓孫永飛在從事農業科技工作的二十多年來,取得了不俗的成就,著作在全國飄香,成果在田間飄香……
水稻高產研究有成果
1986年從浙江農業大學農學專業畢業後,孫永飛進入了當時的新昌縣儒岙區農技站從事農技推廣工作,從此和水稻高產技術研究及推廣結下了不解之緣。
2000年,時任新昌縣農科所副所長的孫永飛主持了國家農業科技跨越計畫《中國超級稻試驗示範》專題《協優9308高產示範》,在新昌建立百畝示範方。孫永飛多年積累的知識和經驗在這裡得到充分的發揮。酷暑季節,驕陽高掛,在許多人坐在辦公室里享受空調清涼的時候,孫永飛卻總是頂著烈日忙碌在田間地頭,了解生長動態、記錄生長數據,指導田間管理。當年,示範方單產就創了浙江省最高紀錄,外來參觀考察絡繹不絕,技術輻射省內外;成果《超級稻協優9308的選育、超高產生理研究及生產集成技術示範推廣》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與此同時,孫永飛還不忘他的水稻超高產模式株型栽培的研究,概括出包括超高產栽培水稻理想株型的七大特徵、培育超高產株型的基本方法和技術原則的株型栽培技術,突破了日本松島省三的株型栽培模式,被江西農大著名專家在《中國稻米》雜誌中評價為國內水稻株型栽培系統研究最早;《水稻超高產模式株型栽培法》一書被西南農大列為研究生必修課程水稻栽培方面的三本參考書之一。
花生品牌提升有貢獻
為順應新昌縣提升小京生花生品牌的需要,孫永飛主持開展了小京生花生標準化生產技術的研究。通過徹夜查找資料,汲取多方經驗,精心設計區試,反覆對比試驗,創新了水旱輪作、配方施肥、地膜覆蓋、化除化控、防漬抗旱等技術,形成了小京生花生無公害規範化栽培技術,並在全縣示範推廣。每年大約可增產小京生140多萬公斤,增加經濟收益2000多萬元。
2003年,孫永飛等人又根據市場需求,在沙溪、羽林等鄉鎮街道示範推廣小京生嫩花生鮮食化栽培和雙季栽培技術,分別畝增效500元和1900元,為新昌小京生花生品牌的提升,以及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提供了強大的科技推動力。
生態農業模式有突破
近年來,農業生產中農藥用量越來越大,農業面源污染日益嚴重,有害生物卻越治越多,農業如何實行可持續生產成了亟待解決的問題。作為中國生態學會會員的孫永飛想到了從森林生態系統中應該可以找到一些方法。
2002年,孫永飛就在新昌大市聚鎮承包了12畝荒坡,開闢成“仿森農業園”,開始了相關研究。他在保留部分雜樹荒草之後,進行帶狀開墾,精心挑選了香椿、杜仲、刺五茄、青瓜、花生、毛豆、菊芋等10多種作物散布其間。既有喬木和灌木,又有草本作物,一眼望去,高低起伏,錯落有致。同時,還在每小塊地里挖一口池塘,養上螺螄和青蛙。結果是迅速形成了良好的生態系統,建園的第二年就引來了蛇類的棲息。在“仿森農業園”內從來不使用農藥,但是除了早熟的毛豆及枸杞等少數幾種作物的害蟲較多影響收成外,其餘作物都不受影響,生產出了10多種有機農產品。
孫永飛又將這一模式引申到水田之中,最後在實踐的基礎上形成了包括旱作、水作、園藝在內的“仿森農業”基本思路。其論文《有機農田生物多樣性的構建策略初探》在《浙江農業學報》上發表,《現代水稻病蟲自然控制為主的可能性及生態技術策略》與《建生態化農田、設生態化布局、行生態化栽培--水稻可持續生產的基本方法》分別在第12屆全國水稻優質高產理論與技術研討會、水稻可持續生產——政策、技術與推廣國際會議上作報告。
在他的“仿森農業”思路和技術的指導下,新昌沙溪鎮的上蔡岙村、羽林街道的鐵頂山村等地相繼培育成功了有機轉換米。
現在由於沒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經營,孫永飛的“仿森農業園”難有經濟效益可言,只能放棄了。但由於近年來縣糧油總站廣泛發動農戶共同參與試驗,他又有了更多的試驗田。他說:“我的很多靈感都來自於此,實證於此;一個農業科技工作者沒有自己的試驗田,很難找到真知灼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