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毓桂

孫毓溎出身名門,是體仁閣大學士兩江總督孫玉庭的孫子,是江蘇巡撫孫寶善的兒子。孫毓溎自幼好學上進,深受前輩影響,傾心致力仕途。得中狀元後,授翰林院修撰、掌修國史。道光二十六年,出任雲南學政。未及任即破格提為山西按察使。道光三十年,孫毓溎調任山西按察使。在任上協助總督林則徐處理事務。 鹹豐元年(1851),召對稱旨,孫毓溎出任江西吉安府。不久,轉調為浙江按察使。而後,孫毓溎代理布政使。在任上積勞成疾。鹹豐二年,他因病辭官,回歸故里,閉門養病。太平天國義軍在南京建都,朝中大學士賈楨上奏,舉孫毓溎在山東鄉里督辦山東省團練。後孫毓溎赴京城醫治疾病,卒於家中。

孫毓溎祖孫四代在朝為官,他的叔叔孫瑞珍、堂弟孫毓汶都官至尚書之職。不少家人身居要職。在鄉里,家門之盛,無以相比。孫毓溎家族巍科顯爵,堪稱山左之冠。

基本介紹

  • 本名:孫毓桂
  • 所處時代:清
  • 主要成就:舉孫毓溎在山東鄉里督辦山東省團練
  • 相關:兩江總督孫玉庭的孫子
幼失怙恃,刻苦攻讀,公忠體國,

幼失怙恃

嬸娘如母濟寧玉堂的孫狀元孫毓溎,是清代大學士、兩江總督孫玉庭的孫子,孫毓溎四歲時父親突然病故,十一歲他的母親也去世了,自小失去父母的孫毓溎,由孫玉庭的妻子張夫人及其嬸娘撫養長大,孫玉庭的妻子張夫人是名門閨秀,其父中過進士,當過知府,識大體,懂大理,是典型的賢妻良母。他的嬸娘是戶部尚書的夫人,也是家學深厚,治家有方,視孫毓溎如親生,她擔當起撫養孫毓溎之責以後,將孫毓溎與自己的孩子同吃同住同學習,使孫毓溎感到嬸娘如母般的溫暖。

刻苦攻讀

一舉奪魁孫氏家族像我國很多家族一樣,開始以布衣寒士、耕讀於鄉,繼而科舉起家,走向仕途,這時孫氏家族中已有三代人出過三名進士,並走向仕途,躋身於上流社會,位居清朝國家權力中心,有兩代人政績炳載國史,家族的興盛和豐厚的文化底蘊為孫毓溎科舉鼎甲創造了條件,父母的早逝,嬸娘如母般的愛撫,促使他必須出人頭地,報答嬸母養育之恩,加之孫毓溎天資聰慧,刻苦攻讀,在家族良好的儒學滋養下,孫毓溎在未冠之年通過考試補為博士弟子員即生員,老百姓俗稱秀才,道光辛卯在省里鄉試中舉人,但是在考取狀元這一桂冠的科舉路上他也並不順利,直到他不惑之年即道光二十四年(1844)方考中狀元,成為濟寧清朝第一個文曲星,這是山東上次中狀元100多年後才出現的一個狀元,可以想見,一個狀元考取是多么艱難。
當時孫毓溎高中狀元,身著狀元公服,頭戴三枝九葉金花,跨馬遊街,誇官耀職,九城轟動,萬人空巷,午門鐘鼓齊鳴,京城孫家的尚書府,濟寧的狀元府,張燈結彩,笙管橫笛,歡天喜地,喜氣洋洋,大魁天下的孫狀元成為孫氏家族一棵璀璨的明珠,為家族帶來崇高的聲譽,他與後來的高中榜眼的堂弟孫毓汶為孫家築起第三代仕途高峰。

公忠體國

孫毓溎中狀元後,即被皇家授翰林院修撰,道光二十六年出任雲南學政,為管理雲南省科考教育事務的長官,相當於現在的第一副省長,地位僅次於巡撫(巡撫相當於現在的省委書記、省長),清朝很重視文化和教育,學政職位排在布政使、按察使之前,一到任他歷風節,廣教育,厘剔奸囊,振拔寒俊,受到了社會的好評,他與時任雲貴總督的林則徐相互景仰,交誼甚篤,常作詩唱和(林則徐曾受到孫氏家族兩代人向朝廷舉薦重用,三代人與林交往甚密,林則徐在濟寧做運河總督時,曾經多次到孫家看望他的老上司罷官在家休致的孫玉庭,也就是孫狀元的祖父)。
當時正值雲南永昌回漢兩族鬧糾紛,群毆事件傷了不少人,且愈演愈烈,將滇西的道路都堵塞了,林則徐奉命帶兵剿辦,孫毓溎向林則徐建議說,漢回無畦畛,惟公斯服,文武無芥蒂,惟和乃濟。意思是說,漢回之間沒有什麼界限,出於公心,他們才佩服,文武之間沒有什麼不可逾越的鴻溝,惟和才能解決。林則徐採納了這個建議,糾紛很快得到了解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