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桐生

孫桐生

孫桐生(1824~1904),字筱峰,號左綿痴道人、巴西懺夢居士、痴道人、情主人、飲真外史等,四川綿陽縣人,清末早期紅學家。

鹹豐二年(1852),中進士,選庶吉士。雖三任縣令,兩任太守,一任兩州(衡州、岳州)榷局,卻始終心繫詩文與學術。曾加批過紅樓夢甲戌本,傾其家產出版《妙復軒評石頭記紅樓夢》。

基本介紹

  • 本名:孫桐生
  • 字號:字小峰(亦作筱峰)
    左綿痴道人、巴西懺夢居士、痴道人、情主人、飲真外史等
  • 所處時代:清朝中晚期
  • 出生地:四川綿陽
  • 出生時間:道光四年(1824年)
  • 去世時間:光緒三十年(1904年)
  • 主要作品:輯有《國朝全蜀詩鈔》六十四卷,《明臣奏議》十二卷等
  • 主要成就:加批脂硯齋重評石頭記甲戌本、出版《妙復軒評石頭記紅樓夢》
生平經歷,個人著作,主要成就,紅學第一人,加批甲戌本,光緒七年作序,光緒七年作跋,

生平經歷

鹹豐元年(1851),孫桐生鄉試中舉,次年赴京會試,鹹豐二年(1852)中三甲第一百十八名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

個人著作

孫桐生致力於詩文的撰寫、編輯,巴蜀鄉土文獻的編輯、刊印工作。先後著有《未信編》、《未信續編》、《未信末編》各2卷,《永鑒錄》2卷,《永州府題名記》1卷,《彬案日記》1卷,《楚游草詩》4卷,《臥雲山房文 鈔》2卷;他編輯刊刻的有《明臣秦議》12卷,《熊襄愍公集選》2卷,校刻《吳吳山三婦合評〈牡丹亭〉》2卷,《彈指詞》、《憶舊詞》各1卷,《國朝全蜀詩鈔》64卷。《國朝全蜀詩鈔》規模宏大,體制精嚴,是清代蜀詩選本中集大成者。該書共64卷,計選詩人362人,存詩5900餘首,其中張問陶(號船山)詩入選最多,獨占6卷,入選詩作近600首,已是《船山詩草》的五分之一,占該書的十分之一,“猶以未獲盡登為憾。”可見張船山在孫桐生的心目中是大頭,就全清詩人而論,蜀詩人中能躋身於第一流的,也只有張船山一人而已。

主要成就

紅學第一人

孫桐生在紅學領域成就尤其顯著,有“蜀中紅學第一人”之稱,他的名字每每被胡適等學者提及。其實,孫先生也曾熱衷於仕途,鹹豐二年(1852)中三甲第一百十八名進士。雖身置官場,卻始終為官清廉,兩袖清風;雖三任縣令,兩任太守,一任兩州(衡州岳州)榷局,卻始終心繫詩文與學術。曾四次典當家產,以籌資刊刻古典名著——《紅樓夢》。他從著名藏書家劉銓福處借得“妙復軒評本《紅樓夢》”,並於光緒七年(1881)刻於湖南臥雲山館,一時竟傳為佳話。可以說孫桐生先生對《紅樓夢》的流傳與普及作出了莫大的貢獻。
同治八年(1869),孫桐生任永州府知府,光緒7年(1881)告假回籍,後被綿州治經書院(舊址為今綿陽市南街國小)延為主講10餘年,他潛心治學,誠心傳教,“學徒鱗萃,自與及門切究古學數年,左綿學風為之丕變”。這充分展示出孫先生為綿陽教育做出的巨大貢獻。他認為學校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養“處為良士,出為賢吏”的社會管理人才,並進一步教導教育工作者,“養要深,教要厚”,千萬不能浮躁。

加批甲戌本

“甲戌本”是《紅樓夢》最古的版本之一。紅學家周汝昌先生認為:甲戌本是紅學的源頭,自它出現,方將芹書二百年間所蒙受垢辱一洗而空,恢復了著作權和名譽權。甲戌本的遭遇也十分離奇,曾因胡適而顯現於世,後又因胡適而流失海外,長期暫存於美國康奈爾大學圖書館,後幾經周折才得以重返故土,現藏於上海博物館。就是這部稀世孤本之上竟留有孫桐生先生的墨筆批語數十條。其中眉批、回前回後批共36處,366字;側批共21處,208字;改字31處,改37字。
從現有的流傳下來的“批語”及“改字”來看,孫桐生先生的紅學思想主要有三大特點:
第一:其批語深受索隱派影響。
第二:其批語重在揭示“文本”地含義,為作品的行文,故事結構上作了鋪敘和提示,並且點出了文中的“暗線”與“伏線”。
第三:其改字的目的是使文詞順暢。
其中在第三回上的眉批最為有名,全文錄於下:
予聞之故老雲,賈政指明珠而言,雨村指高江村。蓋江村未遇時,因明珠之仆以進身,旋膺奇福,擢顯秩。及納蘭執敗,反推井而下石焉。玩此光景,則寶玉之為容若無疑。請以質之知人論世者。同治丙寅季冬,左綿痴道人記。

光緒七年作序

少讀《紅樓夢》,喜其洋洋灑灑,浩無涯涘,其描繪人情,雕刻物態,真能抉肺腑而肖化工,以為文章之奇,莫奇於此矣,而未知其所以奇也。
丙寅寓都門,得友人劉子重貽妙復軒《石頭記》評本,逐句梳櫛,細加排比,反覆玩索,尋其義,究其歸,如是者五年。乃曠然廢書而嘆曰:至矣哉!天下無一本之文固若是哉!文章者,性情之華也。性情不深者,文章必不能雄奇恣肆,猶根底不固者,枝葉必不暢茂條達也。世庸有苟作之文,撏摭敷衍,支離失實,無底里可顧,無命意可求,非竭則萎,烏能斯愛而斯傳哉?蓋立言不根理要,既不能發揮古今之名理,焉能饜飫乎天下之人心?事有必然無疑者,然作者難,識者不易。自得妙復軒評本,然後知是書之所以傳,傳以奇,是書之所以奇,實奇而正也。如含玉而生,實演明德;黛為物慾,實演自新。
此外融會四子六經,以俗情道文言,或用借音,或用設影,或以反筆達正意,或以前言擊後語。尤奇者,教養常經也,轉託諸致禍蔑倫之口;仙釋借徑也,實隱辟異端曲學之非。就其涉,可以化愚蒙;而極其深,可以困賢智。本談情之旨,以盡復性之功,徹上徹下,不獨為中人以下說法也。至其立忠孝之綱,存人禽之辨,主以陰陽五行,寓以勸懲褒貶,深心大義,于海涵地負中自有萬變不移、一絲不紊之主宰,信乎其為奇傳也。奇而不究於正,惟能照風月寶鑑反面者,乃能善用其奇也。是書之作,六十年來,無真能讀、真能解者,甚有耳食目為淫書,亦大負作者立言救世苦心矣。得太平閒人發其聵,振其聾,俾書中奧義微言,昭然若揭,範圍曲成,人倫日用,隨地可以自盡。善乎其注文妙真人也曰:“人之所以妙,妙在真,能真,斯為人而不為獸。”即此數言,可括《石頭》全部。
惟作者姓名不傳,訪諸故老,或以為書為近代明相而作,寶玉為納蘭容若。以時事文集證之或不謬。其曰珠曰瑞,又移易其輩行而錯綜之。若賈雨村,即高江村也。高以諸生,覓館入都,主於明仆,由是進身致通顯。若平安州則保定府之別名,李御史即郭華野之易姓,而特以真事既隱,正令人尋蹤按跡而無從。蓋作文之妙,在縹緲虛無間,使人可望不可即,乃有餘味。若一征諸實,則劉四罵人,語多避忌,而口誅筆伐,亦不能暢所欲言矣。篇後有曹雪芹刪定數過云云,曹雪芹或以即曹銀台寅之公子,其胡老明公三子也。考其時,假館容若,擅宏通、稱莫逆者,則有梁藥亭、姜西溟、顧梁汾諸君子,不能實指為某人草創,某人潤色也。至書中言寶玉中第七名舉人,查進士題名碑,成德中康熙十五年丙辰科二甲第七名進士,言舉人者,隱之也。又按顧梁汾《彈指詞·金縷曲》後注云:“歲丙辰,容若年二十二,一見予,即恨相見晚,填詞見贈,有‘後身緣恐結它生里’,極感其意,而殊訝為不祥。後竟卒於乙丑五月,讖語果符。”是容若得年三十有一耳。考時代暨書中事跡,信為演容若也無疑。他若太平閒人為仝君卜年,評本並未注名,亦無別號,不佞冥搜苦索於意言之表而得之,因別號而實以人,何嘗評者之藉以為名也。評者不自為名,又何有於作者?是謂亘古絕今一大奇書也可。然能識奇書,評奇書,使天下後世皆知為奇書,不致以奇書為淫書,而誤於奇書,則太平閒人亦一天下之奇人也已。同治癸酉季秋月下浣飲真外史孫桐生敘於臥雲山館。

光緒七年作跋

按太平閒人,姓仝名卜年,山西平陸人,嘉慶辛未進士,道光末官福建台灣太守。其以太平為別號者,蓋取陸放翁詩“已卜餘年見太平”意也。此君一字磵南。聞其學問淵雅,博通古今,著述頗富。評《石頭記》一書,穿天心,攝月窟,廣大精微,表章絕業,洵足與原書並傳不朽,而有功世道,不致使愚昧者誤入歧途,尤見所學之正,與救世之慈,似此庶不愧立言二字矣。原評未有正文,予為逐句排比,按節分疏,約三四年,始編錄就緒。間亦有未安未確處,容再詳訂另注。閒居多暇,安章宅句,手自鈔錄,日盡四五紙,孜孜矻矻,心力交瘁。自壬申暮春經始,至丙子十一月二十日竣事,無間塞暑者,五年有奇,獲成此一種大觀,並以備他年剞劂之用,庶不沒作者評者一番苦心云爾。
時光緒二年歲在丙子十一月二十日,巴西懺夢居士鈔竣自志於其真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