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憲

孫憲

孫憲1954年生,1977年考入景德鎮陶瓷學院美術系,畢業後留校任教,1989年調江西教育學院。1999年獲教授職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孫憲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安徽
  • 出生日期:1954年生
  • 職業:畫家
  • 畢業院校:景德鎮陶瓷學院美術系
孫憲,藝術經歷,名家評論,孫憲作品賞析,

孫憲

孫憲,安徽涇縣人,1954年生,1969年作為知青下放。1977年考入景德鎮陶瓷學院美術系,師從著名國畫家胡獻雅教授,畢業後留校任教。1989年調江西教育學院,現為江西教育學院美術系主任,江西省政協常委,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江西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江西省高等院校學科帶頭人,江西省高校名師,江西省工藝美術高級職稱評審會主任,江西省教育學會美術專業委員會理事長,江西省政府文史研究館館員。
孫憲
多年來致力於中國畫、速寫的研究、創作和教學。作為美術教育家園國畫大師胡獻雅先生的關門弟子,二十多年對歷代中國畫的發演變和當代中國畫的語言有較深入的研究,作品創作重意境、重筆墨,並形成自己獨到的面貌,出版了有較大影響的專著3部。95年以來在國家級、省級展覽、刊物上發表及出版作品論文70餘件,其中16件獲獎。一些作品被中南海、毛主席紀念堂、天安門收錄於“珍藏書畫集”,作品被文化部選入《中國藝術展》赴國外展出,孫憲在我省美術界、美術教育界有較高的知名度。江西日報、江西衛視、信息日報等曾多次以專題片和專版介紹,趙智勇副省長也在人民日報撰文中高度評價其藝術成就。20餘年的研究、實踐使他的藝術形成鮮明的個人風格,在社會上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得到我國美術權威黃胄張仃黃永玉劉文西胡獻雅等大家的高度評價。
從事高校美術教育至今23年。熟悉藝術教學規律,在實踐中不斷總結、不斷完善,形成了自己的教學風格,在教學中強調和重視新知識的融入。自院教學評估工作開展至今,其擔任的課程全部被院評為學院優質課,受到學院以及學生的高度評價。2000年起主持江西省高、國中美術學科課改及全省美術課骨幹教師繼續教育培訓。

藝術經歷

1970年1月,1969年在南昌一中畢業後,作為知青下放至梁家渡,農場勞動;
1971年12月,借調至省,參加省外貿展覽設計、友誼商店設計,半年後返農場,調五.七中學任教師;
1972年開始學習國畫,得民國版《芥子園畫譜》,欣喜過望,苦習;
1973年始得恩師蔡錫林、李素馨先生指導速寫、國畫、國畫鑑賞;
1974年4月,得長春電影廠于軍老師指導速寫;
1977年12月,參加文革後首次高考,錄取至景德鎮陶瓷學院美術系學習;
1980年7月,首赴黃山寫生,得遇黃胄、賴少其先生,聆聽教誨,應邀隨黃胄先生寫生;
12月,經學院報輕工部批准,提前結束班級學業,作為師資留校,並作為著名國畫家、教育家胡獻雅老先生的弟子和助手;
1981年4~5月,首赴嵩山、華山、泰山、曲阜、嶗山寫生;
10月,隨胡獻雅先生赴石鐘山寫生;
1982年5月,首赴未開發的三清山寫生,自帶被褥、糧食,宿三清宮閣樓;
12月,赴安徽涇縣寫生,併到烏溪了解宣紙生產工藝;
1983年7月,首赴桂林、陽朔、柳州寫生;
1984年8月,首赴內蒙、寧夏寫生,考查雲岡石窟;
1985年5月,隨胡獻雅先生赴杭州寫生;
5~10月,應廬山管理局邀請,赴廬山策劃《第一屆廬山書畫邀請展》,隨胡獻雅先生廬山寫生;
1986年4~5月,首赴雲南各少數民族地區寫生,首至張家界寫生;
1987年12月,調江西省經委,任報社美術編輯;
1989年9月,調江西教育學院美術系任副教授,教研室主任;
1992年9~10月,赴九華山寫生;
12月,《孫憲速寫選集》江西美術出版社出版,張仃先生題寫書名,劉文西先生作序;
1994年4月,江西教育學院美術系副主任,主持工作;《李白詩意》獲江西省美展一等獎;
10月,《憶寫華山》入編天安門珍藏書畫集;
1996年4月,恩師胡獻雅教授逝世,享年95歲;
9月,《春山煙靄》、《秋山幽瀑》由中南海收藏;
1997年5月,《山高澤長》入編毛主席紀念堂珍藏書畫集;《江南小景》入選文化部《中國藝術展》至巴西展出;
1998年12月,獲政府突出貢獻專家津貼;
1999年6月,獲教授職稱;獲教育部“曾憲梓教師獎”;
12月,《幽澗》入選《江西美術50年》畫集;
2000年4月,任江西教育學院美術系主任;
2001年7月,評為江西省高等院校學科帶頭人;
9月,《幽澗》選入江西百年中國畫名家作品展覽;
11月,首赴鳳凰古城寫生,得黃永玉先生指教;
《屹立》入選中央統戰部《全國統一戰線紀念建黨80周年書畫展》;
2002年6月,《延安寶塔山》選入全國統編中學《美術》課本;
11月,完成江西省政府大會議廳巨幅國畫《井岡雄姿》;赴三峽搶救性寫生,重點在143米水位線下寫生,得稿百餘幅。半年後三峽水位上升,這批景觀已不復存在;
2003年1月,擔任第九屆江西省政協委員;
7月,《白雲深處》入選第二屆全國中國畫展覽;
8月,應青島藝博會邀請,出席第一屆青島藝博會;
2004年4月,《山水畫法》江西美術出版社出版;《屹立千秋》發表於人民日報;《山水》入選全國政協《慶祝政協55周年全國書畫作品展》;
8月,《風景寫生》江西美術出版社出版;
9月,評為“江西省高等院校教學名師”;當選江西省教育學會美術專業委員會理事長;江西省政協書畫社成立,任副秘書長;
2005年3月,為國家發改委貴賓廳創作《井岡崛起》;
6月,《白雲生處》發表於光明日報;《黃洋界》入選文化部第三屆全國畫院優秀作品展;
2006年2月,《黃洋界》發表於《美術觀察》;
5月,《井岡高路》作為省禮由孟建柱書記贈送十一世班禪;
9月,《峽江行棹》八大山人紀念館收藏;
10月,《高山仰止》入選民革中央、中國美協《孫中山誕辰140周年全國書畫展》;
2007年9月,《山居圖》、《黃洋界》選入《當代中國畫名家畫集》(山水卷)人民日報出版社;
10月,巨幅國畫《井岡春色》陳列於江西省政協主席會議室;
11月,國家郵政局發行郵資信卡《孫憲山水畫》6枚;
2008年1月,擔任第十屆江西省政協委員;《井岡山》等選入《華夏墨韻一中國畫經典作品》山水卷河北美術出版社;
10月,首赴太行山寫生;
2009年6月,《三清雲霨》獲江西省十三屆美展一等獎;
7月,隨中山畫院赴台灣各地寫生考察;
8月,為江西省政府完成巨幅作品《井岡杜鵑》、《三清山》,陳列於前湖迎賓館;完成巨幅瓷板畫《三清雲》4.2×1.7(米);
9月,擔任民進中央開明畫院理事;《三清雲霨》入選第十一屆全國美展;
2010年10月,當選江西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蒼嶺雲縱》等選入《百年中國畫家》(山水卷)河北美術出版社;
2011年3月,為江西省委常委會議室創作巨幅國畫《井岡春色》;
7月,完成奧體中心貴賓廳巨幅國畫《井岡山》;擔任全國統編中學《美術》課本執行主編;
9月,首赴山西平遙、綿山、祈縣寫生;當選江西省老文藝家協會副會長;
11月,參加中國畫家代表團赴土耳其中土文化年交流;
2012年2月,完成21米長卷《雲山無盡圖》;
8月,首赴新疆喀什、帕米爾高原、阿勒泰寫生;
9月,擔任民革中央畫院理事;
12月,為毛主席紀念堂貴賓廳創作巨幅國畫《井岡朝暉》;
2013年1月,擔任江西省政府文史研究館館員;
2月,擔任第十一屆江西省政協常委;
9月,《多瑪巴切皇宮前的鐘塔》等四件國畫入選土耳其駐華大使館、文化部對外交流中心《土耳其寫生作品展》;

名家評論

劉文西為1992年出版的《孫憲速寫選集》撰寫的前言(部分)
孫憲的速寫集就要出版了,看到一個年輕作者經過自已的刻苦鑽研、勤奮努力,已取得這一成績,並開始為社會所承認,作為一個美術同仁,我向他表示祝賀。
來自生活,有獨特個性的作品,嚴肅認其的創作,不會因為時間的久遠而被人們所淡忘。相反地,她將久久地留在人們的記憶中,我們的優秀繪畫作品應該是這樣……孫憲在時風不斷變幻的情況下,明確自已的追求,堅定地走著自已的路,這是要有勇氣的。
傳統山水畫已有千餘年歷史,其技法在傳統中國畫中,較人物、花鳥畫更為豐富、完美,同時也就更難突破創新。孫憲靈活運用傳統中國畫的程式符號,鋼筆的用線具有毛筆的韻味,充分運用乾濕、疏密、黑白等對比關係,造型高度概括,取捨得當,將寫實性和裝飾性溶為一體。在寫生記錄生活感受的同時,對自已畫面構成的形式語言進行著不懈的探索。他的山水寫生透出一股現代氣息。
紮實深入地學習傳統的畫理、畫法,又從中走出來,形成自已的風格,這需要付出相當艱辛的努力。
這是一條寂寞的路。
品讀孫憲山水畫作品隨感
——“既打進去,又跳出來”的藝術佳作
作者:錢海源
我應邀前往南昌參加《責任與使命——江西美術發展方略座談會》,這不但使我有機會與老朋友,原江西省美協主席、著名畫家蔡超,原江西省政協常務副主席、江西省美協名譽主席、著名山水畫家王林森,現江西省美協主席兼江西省畫院院長、著名畫家楊金星,副主席兼秘書長、著名畫家兼美術評論家李暉,老校友、著名油畫家陳松茂,著名中國畫家熊德琪和著名版畫家江克安等再次相聚,而且,我結識了江西省美術界一些新朋友——江西省美協副主席、著名山水畫家孫憲先生,就是其中的一位。
(一)
我記得在蔡超、王林森和李暉先生向我介紹孫憲時,都眾口一詞這樣說:孫憲主席是我省一位著名山水畫家,很有文化素養,在山水畫藝術創作方面不斷有佳作巨構問世,而且,為人樸實、正直,非常低調。
在我與孫憲握手寒喧後,孫憲送給我一本由劉大為題字的《孫憲畫集》。按照我通常品讀畫冊的習慣,先細讀畫冊首頁的《畫家藝術簡歷》,然後再去認真欣賞畫冊中的作品。因為,這樣做的好處是,從品讀畫家的藝術簡歷中,就可以大致了解畫家的人生和藝術歷程,初步認識畫家的為人品性、思想風貌、文化素養和藝術成就的高低。
孫憲的藝術簡歷,文字和我親見的人一樣,樸實、平和。簡歷稱,孫憲多年來致力于山水創作和速寫的研究,作品極重氣韻,將北派的氣勢雄渾和南派的水墨淋漓融為一體,形成了自己鮮明的個人風格,在藝術上得到張仃、黃胄、黃永玉和劉文西等大家的肯定。作品入選全國性展覽30餘件,其中《白雲深處》入選第二屆全國中國畫展,《黃洋界》入選文化部主辦的全國畫院優秀作品展,《三清雲蔚》入選第十一屆全國美展,《江南小景》由文化部選入《中國藝術展》至國外巡展,還有多件作品被中南海、毛主席紀念堂和天安門收藏,被《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美術觀察》、《美術報》、《美術大觀》和《中國書畫報》等刊載。國家郵政局2008年全國發行“孫憲山水畫”郵資賀年卡一套共6枚。專題片《孫憲和他的山水畫》在江西衛視播出。我覺得簡歷寫得實實在在、真切自然、沒有水份、令人信服。
(二)
我不太懂山水畫,但我愛看和喜歡欣賞山水畫。因此,對中國山水畫的變革和發展命運,對這些年來業內論山水畫創作的問題,我也是非常關注的。
我覺得,談到當代中國山水畫創作,可用“喜憂參半”四個字來概括。所謂“喜”者,是應當承認,當今中國山水畫創作,出現了自新中國成立半個多世紀以來,前所未有的自由寬鬆的創作環境。老一輩山水畫家青春不老,年輕一代山水畫家充滿了藝術創作的朝氣和活力,並不斷產生了一些給觀眾留下美好印象的優秀作品。所謂“憂”者,是當代中國山水畫界,出現了類似書法界“流行書法”那樣的“流行山水畫”,如流行的復“四王”之古的山水畫風,“克隆黃賓虹”的“黃氏山水畫風”。一些標榜“創新”的山水畫作品,筆墨運用沒有藝術功力,畫面乾癟沒有生活實感,沒有思想情懷,沒有藝術美感,沒有文化品位。品讀那些山水畫作品,令人感到倒胃口!一些山水畫家對待傳統,是否下了真功夫和苦功夫去學習?很值得令人懷疑。如果做不到李可染先生所提倡的“以最大的功力打進去”,當然也就不可能做到“以最大的勇氣打出來”。有許多事實表明,要在藝術實踐中真正認真做到李可染先生主張的學習傳統既能打進去,又能打出來,並非是一件輕而易舉之事。現如今一些山水畫家變“師法自然”,為“師法前人”,把當今在市場賣價好的山水畫家的作品,作為模仿與抄襲的範本。還有,這些年來,也許是由於中國畫“以尺論價”之故吧,無論是花鳥、人物或山水畫,不管題材是否需要,都越畫越大,可是,卻大而無當,大而空泛。
在當代中國美術界瀰漫著浮躁之風的背景下,我在南昌有機會品讀到了頗有藝術新面貌的孫憲的一批山水畫新作,感到非常高興。我覺得,孫憲認真做到了李可染先生所提倡的“以最大的功力打進去”,他在“師古人”,學習宋元乃至明清山水畫傳統方面,是下了真功夫的。我認為,在孫憲的山水畫佳作中,在運用筆墨技巧描繪山石、林木和點景的亭台樓閣中,讓人從筆墨上去看很見傳統功力,這與他早年在景德鎮陶瓷學院讀書時,就在名師胡獻雅教授的指教下,認真研習宋元明山水畫傳統是很有關係的。更為難能可貴的是,我們從孫憲的山水畫佳作中,又能看到他努力做到了李可染先生主張的“以最大的勇氣跳出來”。
能否做到以最大的勇氣從傳統中跳出來,我認為,這對於中國畫家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因為這些年來,不少山水畫家,從筆墨中確實可以看到有傳統的功力,但遺憾的是畫面給人留下的印象,似乎只是對古代山水畫的仿製和臨摹,是像模像樣的“古畫”,而缺乏生活的現實感,缺乏藝術創新的新意,與今天的現實生活,和充滿生機和活力的自然山川,毫無內在的精神聯繫。這可以說是當代某些“流行山水畫”所共有的文化內涵乾癟、藝術品位平庸的通病。
(三)
在現如今社會上瀰漫著人心浮燥,畫家們急於用快捷的方式,快速出名和快速發財的時風下,要花費時間,耐得住寂寞,堅持用多年時間坐冷板凳,“讀萬卷書”,認真學傳統臨摹古畫,打進去,不易做到;而捨得花真功夫,“師法自然”,不畏艱苦“行萬里路”,深入生活,跳出來,就更加困難。不少畫家一心只追求聲色犬馬,花天酒地的奢華安逸生活,他們進行的所謂“藝術創作勞動”,是從中國古人,從西方現代派或當代藝術家們的作品中去“取其精華”。不少宣稱“山水畫的精品”,從作品的圖式語言到筆墨色彩都是模仿、照搬別人的東西。哪裡還會願意遠離大城市的安樂舒適的生活,到地處偏遠的大自然中去深入生活呢,哪裡還會從感悟自然中去獲取靈感進行藝術創作啊!
孫憲從學生時代開始,就努力養成“師法古人”刻苦學習傳統,“師法自然”不斷深入生活的紮實的“兩手都要硬”的真功夫。
孫憲經常深入名山大川,鄉村古鎮去寫生作畫,他的足跡遍留西北高原,南方水鄉,在四川的青城山,湘西的鳳凰古城,蘇州園林,雲南邊陲和三峽,乃至台灣等地,處處都留下了孫憲的身影。
在南昌參加學術活動期間,孫憲盛情邀請我到他家裡去觀賞他的畫作。我不但看到了在山水畫創作方面勤奮耕耘的孫憲,一批以井岡山、廬山和三清山等江西名山為題材的優秀山水畫新作,而且還欣賞了他從20世紀70年代初以來所保存的一本又一本速寫。在一幅幅生動的速寫中,浸潤了孫憲的心血和汗水,閃爍著其藝術靈感的光彩。其中許多精彩的速寫構圖完整,藝術韻味十足,只要從藝術上稍加調整或潤色,就可獨立而成為一幅幅優秀的山水畫作品。
孫憲對我說,恩師胡獻雅教授曾告誡他,在學習傳統時要注重生活體驗,畫畫要做到有自已的視覺、自已的感受和自已的語言。為此,胡老在80多歲後還多次帶他到南山、廬山、石鐘山和杭州去寫生,恩師的諄諄教誨令他至今難忘。孫憲深情地說:“現在回頭來看這些速寫,既是一種歷史的回憶和精神上的享受,也由此更加緬懷恩師胡老”。
孫憲是安徽涇縣人,對名揚天下的黃山情有獨鐘。從1977年考入景德鎮陶瓷學院美術系至今,孫憲先後七次上黃山寫生,為了在黃山上多畫些速寫,經常是飲山泉水,啃速食麵,苦而覺其甘。在看孫憲的曲阜速寫時,他告訴我,他很喜歡山東曲阜古城的文化氣息,曾三次到曲阜寫生,對當地的古建築、古柏尤其喜愛。他回憶第二次去山東曲阜,時值1984年8月酷暑,為畫古柏在孔林一呆十多小時,因周邊無食攤,一天滴水粒米未進也不覺渴和餓。2000年11月,他第三次到孔府、孔廟、孔林等地寫生時,當地已下過雪了,但仍是早出晚歸十幾天。中午大都是喝涼水,吃乾糧,畫到天黑時才罷筆,可謂是個獻身於藝術的拚命三郎。
孫憲也是一個有強烈責任感的畫家。2002年12月,即三峽將因大壩蓄水144米、淹沒大批景觀的前半年,為了保留淹沒區的珍貴資料,他特地到了三峽及大寧河,起早摸黑,搶救性地畫了一批寫生,這批作品小的有16開大小,大的有三米多長,既包含有山川古樹等自然景觀,也有大量的古宅、古村和古城速寫作品。他說,在三峽大壩建成半年後,這些具有珍貴歷史價值的自然人文景觀就再也看不到了。孫憲堅持“師法自然”,堅持深入生活的精神,很值得當代許多中青年畫家學習。
(四)
在孫憲家裡欣賞孫憲的畫作,感受到孫憲執著勤勉的藝術勞動態度和精神。我認為,這種態度和精神,不但是我輩一生所認真堅持實踐的,而且也是值得在當代中國美術界提倡的。
就美術界這些年來的風氣,我覺得評論文章很難寫,一些畫家只能講他的好話,不能談他在藝術上的缺點和不足,否則似乎就會影響他的畫在藝術市場上的價格。因而有的畫家,將評論家寫的文章中提到他在藝術上的缺點和不足,刪改成對他的肉麻吹捧,使評論家哭笑不得和蒙羞。也由於這樣,一些聰明的評論家為畫家寫文章,專講好話,不談缺點和問題。讀那種文章,讓人看不到該畫家在藝術上到底有什麼長處和缺點,使評論家的文章變成套在哪個畫家的名下都可以,使評論家的文章變成了在全國通用的“全國糧票”。我對孫憲說,我寫你的文章可不能這么寫。
我在此文的前面說了,我不太懂得山水畫,我只是個山水畫的欣賞者和愛好者,為了能寫好孫憲這篇文章,我拿著《孫憲畫集》和孫憲複印給我的,他在2000的年11月在山東曲阜畫的速寫,去拜訪同住在小洲藝術村的我的老同學,60年代中期畢業於廣州美術學院國畫系山水科,師從著名嶺南畫派大師關山月和黎雄才的著名山水畫家熊啟雄。熊兄在仔細欣賞了孫憲的山水畫集和複印的山東曲阜速寫後,高度評價孫憲的山水畫說:“孫憲的山水畫既有傳統的筆墨功力,又有鮮活與靈動的現實生活和時代氣息。這是由於孫憲既在學習傳統上下了真功夫,又在艱苦深入生活方面打下了紮實的基礎”。熊啟雄又說:“中國古代山水畫很少畫雲,孫憲在畫雲方面有自己的創造和創新,十分難能可貴,孫憲的畫有‘新黃山畫派’的精神和內涵,非常不錯。”我告訴他孫憲七上黃山寫生的情形,熊啟雄連連說:“了不起,不簡單!現在很少人能像孫憲這樣去做深入生活畫速寫的功夫了。”
當然,熊啟雄也對孫憲的山水畫作品坦誠提了一些意見,“山水畫像孫先生這樣畫得靈動鮮活很好,但如能注意加重山勢的份量感和厚重感,可能會更好一些;另外,孫先生的雲畫得有流動感,非常漂亮,讓山和山林都動起來了,很鮮活。但如果能更注意整體感,避免雲的瑣碎感,氣勢會更大,畫面的效果可能會更好一些。”我相信,謙虛低調的孫憲,會認真聽取我這位與他是同行的老先生的意見的。
我更相信孫憲的山水畫會越畫越好,在藝術上會前途無量。齊白石和黃賓虹先生,都是在六七十歲以後,在藝術上成就為中國畫大家的。以孫憲的思想和文化素養,以孫憲業已在山水畫創作方面取得的成就,我們完全可以相信,孫憲在60歲以後,必將在山水畫藝術創作上取得更大的成就!
(中國美術家協會理論委員會委員,廣東省美術家協會會員,原湖南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國家一級美術師)

孫憲作品賞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