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太燒房

採用獨特工藝:高溫制曲、高溫堆積發酵、高溫餾酒;基酒生產周期歷時一年、端午踩曲、重陽投料、九次蒸餾、八次發酵、七次取酒;經過五年的貯存、精心勾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孫太燒房
  • 外文名:Too burning sun room
  • 朝代:清
  • 類別:酒
孫太燒坊,誕生時期,行業地位,地利優勢,創辦歷程,創始人,榮太和燒坊,孫太燒坊,

孫太燒坊

誕生時期

清同治年間,石達開率太平軍經茅台與清軍激戰,致使盛極一時的茅台幾十家規模釀酒業遭到戰火兵燹的毀滅性打擊。清光緒二年(公元1876年),部分酒業重組恢復。光緒三年,華聯輝在“茅台燒坊”廢墟上重建酒房,名“成裕燒坊”。光緒十一年,同縣人石榮霄、孫全太、王立夫合股聯營開辦“榮太和燒坊”,後更名“榮和燒坊”。孫全太后於光緒十五年自建酒房,名“孫太燒坊”,產品為“孫太老酒”。

行業地位

茅台醬香型白酒是世界三大蒸餾名酒之一,其釀造工藝被列入中國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成義燒坊”、“榮和燒坊”、“孫太燒坊”作為中國醬香白酒正本清源之代表,並稱為茅台酒三大宗脈,各有其獨特風格和質感。1915年,茅台鎮的醬香酒贏得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獎,飲譽世界。

地利優勢

茅台鎮歷來是黔北名鎮,古有“川鹽走貴州,秦商聚茅台”的繁華寫照;域內白酒業興盛,1915年茅台酒在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榮獲金獎,從此茅台鎮譽滿全球;1935年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在茅台四渡赤水,寫下了中國革命史上的壯麗詩篇。茅台鎮集厚重的古鹽文化、燦爛的長徵文化和神秘的酒文化於一體,被譽為“中國第一酒鎮”,是茅台酒的故鄉。
“孫太燒坊”出產地茅台鎮有著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冬天無嚴寒,夏天無酷暑,海拔低、積溫高,紫色土地與特有生態環境繁衍著特有的微生物群。茅台鎮依傍滔滔赤水河,赤水河是長江上游的一級支流,“集靈泉於一身,江秀水而東下”是美酒之源,因此被稱為“美酒河”。赤水河當地糯紅高粱成就了“古茅御品”美酒。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國家主持在異地試產茅台酒而未能成功,較好地見證了茅台鎮和茅台水不可複製的原生態環境。
千百年來,茅台釀酒人以智慧與自然地理環境緊密結合,順應春夏秋冬自然交替節律,不斷歸納總結、創新發揚,創造出一整套在中國白酒、乃至世界酒業生產中獨一無二,充分體現天時、地利、人和的【獨門絕技】,並逐漸形成極為嚴格的科學工藝和管理體系,傳承至今,經久不衰。茅台仙境、赤河神水,“孫太燒坊”是天造地設的飲中上品。

創辦歷程

創始人

孫全太,字萬順,習水縣長沙場人,清末秀才,家中富有。祖上是往來於仁懷等地的鹽商,與茅台村的王家素有生意上的往來。孫全太是長子,天資聰明,16歲參加鄉試考中秀才。後為繼承家業,便跟父親往返於茅台鎮學做生意。

榮太和燒坊

孫全太每次從茅台鎮返回時,都會帶些茅台鎮盛產的“茅台燒”回去,一部份自已用於待客,一部份送朋友。品嘗到“茅台燒”的朋友們都會交口稱讚“好酒”,便要請孫全太下次去茅台鎮時幫忙帶些回來。時下,孫全太與“王天和”的少掌柜王立夫、“三官樓”的大少爺石榮霄早已是好友,每次到茅台鎮三人必相聚品酒聊天。
1879年,“茅台燒”因各路客商雲集茅台鎮而悄然出名,孫全太看到了其中的商機。當又一次到茅台鎮與石榮霄、王立夫相聚飲酒時,孫全太提出三人合股建一個大酒燒坊的建議,王立夫、石榮霄也早有此意,所以一拍即合。
清光緒五年(1879年),孫全太、王立夫、石榮霄三人在茅台鎮楊柳灣創建了“榮太和燒坊”(後更名“榮和燒坊”),石榮霄、孫全太各出資白銀200兩,王立夫則以自家“王天和”號作價入股。酒坊商號取石榮霄名字中的“榮”字、孫全太名字中的“太”字、王立夫“王天和”號的“和”字組成燒坊名號——“榮太和燒坊”。燒坊成立後,由孫全太任掌柜,石榮霄管帳務,王立夫管生產,三人各占三分之一股份,以後便按股分紅。孫全太是“榮太和燒坊”的第一任掌柜,也是任職最長的一位掌柜,從1879年至1915年臘月共36年。這期間也是燒坊發展最好的時期。

孫太燒坊

後來榮太和燒坊內部也發生了不可調和的茅盾,孫全太發現石榮霄的賬務有很大問題,先內部協調不成後,孫全太向仁懷縣提取訴訟,後經多方調解,石榮霄以200兩白銀為本息退給孫全太,孫全太被迫退出榮太和燒坊的股份。後來就將“榮太和燒坊”更名為“榮和燒坊”。孫全太老人退出榮太和燒坊後,自行出資創立了孫太燒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