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國忠(上海音樂學院教授)

孫國忠(上海音樂學院教授)

孫國忠,音樂學家,音樂評論家。美國加州大學(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Los Angeles)音樂學博士(Ph. D. in Musicology),上海音樂學院音樂學系教授,西方音樂史研究方向博士生導師,上海師範大學音樂學院客座教授,西方音樂學會常務理事,上海音樂家協會理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孫國忠
  • 國籍:中國
  • 職業上海音樂學院教授
  • 畢業院校:上海音樂學院
簡介,教授課程,研究方向,專著,論文,譯著,

簡介

孫國忠,音樂學家,音樂評論家。美國加州大學(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Los Angeles)音樂學博士(Ph. D. in Musicology),上海音樂學院音樂學系教授,西方音樂史研究方向博士生導師,上海師範大學音樂學院客座教授,西方音樂學會常務理事,上海音樂家協會理事。
1977-1981年就讀於上海音樂學院本科。1981-1985年任教於上海交通大學文學藝術系。1985-1988年在上海音樂學院音樂學系讀研究生(西方音樂史),師從譚冰若教授,1988年獲碩士學位後留校任教。1990年赴美國加州大學音樂學系(Department of Musicology)攻讀博士學位,師從Professor Malcolm S. Cole 和Professor Frank A. D’Accone,1997年獲音樂學博士學位。2000年回國任教於上海音樂學院音樂學系至今。

教授課程

《西方音樂史》《音樂學導論》(本科);《音樂文獻與研究方法》《歷史音樂學導論》《西方音樂專題研究》(研究生)。

研究方向

西方音樂史、音樂學理論、交響曲藝術史、音樂批評、音樂文獻翻譯。
在研課題:西方當代音樂學術的走向及其借鑑與反思(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項目)。

專著

英文專著:Zhu Jian-er’s Symphonies: Context, Style, Significance (Ph.D. dis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1997).

論文

學術論文:
《貝拉·巴托克》(《人民音樂》1981年第5期)
《巴托克的管弦樂創作》(《音樂藝術》1984年第4期)
《論馬勒的交響思維》(《音樂藝術》1988年第3期)
《馬勒交響曲的哲理內涵》(《中國音樂學》1989年第4期)
《西方音樂斷代史研究導論》(與楊燕迪合作)(《中央音樂學院學報》1995年第2、3期)
《<戈爾德堡變奏曲>:巴赫的晚期風格及其研究》(《音樂藝術》2000年第4期)
《羅勒:“第二實踐”的先驅》(《音樂藝術》2002年第3期)
朱踐耳交響曲導論》(《朱踐耳交響曲集》,上海音樂出版社,2002年)
《音樂文獻導論》(《音樂研究》2003年第2期)
《埃爾加與“英國音樂復興”》(《音樂藝術》2003年第2期)
《當代西方音樂學的學術走向》(《音樂藝術》2003年第3期)
《音樂學研究與學術規範》(《黃鐘》2003年第3期)
柏遼茲與浪漫主義“詩化音樂”》(《人民音樂》2003年第12期)
《從UCLA看西方的歷史音樂學學術訓練》(《中央音樂學院學報》2005年第3期)
《前古典時期的音樂風格問題》( 《音樂藝術》2006年第2期)
《關於西方音樂史專業研究生課程建設的思考》(《中央音樂學院學報》2008年第4期)
《西方音樂史學:觀念與實踐》(《音樂藝術》2010年第2期)
《古典音樂:時代·風格·經典》(《星海音樂學院學報》2011年第2期)
《馬勒百年祭》(《黃鐘》2011年第4期)
《西方音樂史研究:學術傳統與當代視野》(《音樂研究》2013年第4期)
《尊重學術傳統 再思研究路徑》(《音樂研究》2014年第3期)
《古典主義音樂》(《音樂百科全書》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14年)
《錢仁康先生的西方音樂研究對我們的啟示》(《音樂藝術》2015年1期)
《十九世紀音樂:古典傳統與浪漫主義》(《黃鐘》2016年第1期)
樂評與音樂隨筆:
《交響音樂藝術史》(《音樂知識手冊·三集》,中國文聯出版公司,1990年)
《CD隨談》(《讀書》1993年第2期)
《有“樂”自遠方來 不亦樂乎——威廉姆·克拉夫特攜他的<定音鼓協奏曲>即將訪華》
(《音樂愛好者》1994年第2期)
《告別“世界名曲”》(《音樂愛好者》1995年第2期)
《讀樂漫筆》(《愛樂》1997年第1期)
《浪漫夕陽中的北國之聲》(《音樂愛好者》2007年第5期)
《名曲欣賞:打開古典音樂之門》(《音樂愛好者》2009年第11期)
《愛樂文字:學院派之外的音樂論說》(《音樂愛好者》2010年第7期)
《感悟民族之聲》(《音樂愛好者》2010年第9期)
《二十世紀音樂經典的精彩演繹》(《東方藝術》2010年10月號)
《體驗華格納》(《音樂愛好者》2010年第11期)
《向交響樂傳統致敬》(《音樂愛好者》2012年第1期)
《徳奧交響樂:深厚之中見真淳》(《音樂愛好者》2012年第4期)
《從古典到浪漫》(《音樂愛好者》2012年第5期)
《別開生面的馬勒音樂演繹》(《音樂之友》2012年8月號)
《交響樂的輝煌:華格納·布魯克納·勃拉姆斯》(《音樂愛好者》2012第12期)
《晚期貝多芬:心境與藝境》(《音樂之友》2013年第2期)
《錢仁康先生的學術遺產》(《人民音樂》2013年第5期)
《馬澤爾·慕尼黑愛樂·<春之祭>》(《音樂愛好者》2013年第6期)
《為雅尼克喝彩》(《東方藝術》2013年8月號)
《黃曉同:中國指揮界的:“一代宗師”》(《新民晚報》2013年10月20日)
《傾聽德意志》(《文匯報》2014年2月24日)
《柏林愛樂的“古樂”情懷》(《音樂之友》2014年4月號)
《五月的音樂奉獻》(《音樂愛好者》2014年第7期)
《浪漫之聲的絢爛與美妙》(《音樂愛好者》2014年第12期)
《浪漫派交響樂:困境與創造》(《書城》2015年第2期)
《<幻想交響曲>:柏遼茲的音樂敘事與藝術創意》(《東方藝術》2015年第3期)
《表演藝術的生命體徵需要藝術家來激活》(《文匯報》2015年3月20日)
《指揮大師的氣場》(《新民晚報》2015年6月20日)
《這個初夏,我們聆聽紐約愛樂》(《新民晚報》2015年7月18日)
《莫扎特:從神童到經典藝術家》(《新民晚報》2015年9月20日)
《古典風格:聆聽與感懷》(《音樂之友》2015年10月號)
《<尼伯龍根的指環>:交響聲中的隨想》(《文匯報》2015年10月23日)
《懷念譚冰若先生》(《人民音樂》2015年第11期)
《拯救與嚮往》(《新民晚報》2015年11月14日)
《莫扎特的音樂人生》(《書城》2016年第11期)
走進“古典音樂”(系列文章):
《走進古典音樂——引言》(《音樂愛好者》2003年第1期)
《遙想繆斯之美——古希臘與古羅馬的音樂文化》(《音樂愛好者》2003年第2期)
《中世紀之聲(上)》(《音樂愛好者》2003年第3期)
《中世紀之聲(下)》(《音樂愛好者》2003年第4期)
《傾聽文藝復興》(《音樂愛好者》2003年第5期)
《文藝復興音樂的兩代大師》(《音樂愛好者》2003年第6期)
《巴洛克:新的音樂實踐》(《音樂愛好者》2003年第7期)
《科雷利與巴洛克早期器樂曲》(《音樂愛好者》2003年第8期)
《歌劇:從“卡梅拉塔”到<奧菲歐>》(《音樂愛好者》2003年第9期)
《巴赫:巴洛克音樂的藝術頂峰》(《音樂愛好者》2004年第2期)
《古典主義的興起》(《音樂愛好者》2004年第3期)
《海頓:古典的風範》(《音樂愛好者》2004年第4期)
《永遠的莫扎特》(《音樂愛好者》2004年第5期)
《走進貝多芬》(《音樂愛好者》2004年第6期)
《通向浪漫主義》(《音樂愛好者》2004年第7期)
《舒伯特:長久的音樂瞬間》(《音樂愛好者》2004年第8期)
《夢幻的歌之翼:孟德爾頌與舒曼》(《音樂愛好者》2004年第9期)
《浪漫的激情:柏遼茲與李斯特》(《音樂愛好者》2004年第10期)
《鋼琴詩人蕭邦》(《音樂愛好者》2004年第11期)
《勃拉姆斯:浪漫時代的古典回聲》(《音樂愛好者》2004年第12期)

譯著

《李斯特傳》( Wilkinson原著,與楊燕迪洛秦合譯,天津人民出版社,1990年)
《吉尼斯古典音樂大師》(Shadwick原著,與汪啟璋、吳佩華、沈旋等合譯,上海辭書出版社,2001年)
《古典音樂:海頓、莫扎特與貝多芬的時代》(與沈旋、伍維曦、孫紅傑合譯,上海音樂出版社,2012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