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沙錐指名亞種

孤沙錐指名亞種(學名:Capella solitaria solitaria)。在中國大陸,分布於新疆甘肅青海四川雲南西藏等地。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尼泊爾。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孤沙錐指名亞種
  • 拉丁學名:Capella solitaria solitaria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鳥綱
  • :鴴形目
  • :鷸科
  • :沙錐屬
  • 孤沙錐
  • 亞種:孤沙錐指名亞種
  • 定名人及年代:Hodgson,1831
外形特徵,棲息環境,生活習性,分布範圍,繁殖方式,

外形特徵

頭頂黑褐色具一條白色中央冠紋和具淡栗色斑點,頭側和頸側白色具暗褐色斑點。從嘴基到眼有一條黑褐色縱紋;眉紋白色,後頸栗色具黑色和白色斑點,翕黑褐色具白色斑點。肩外緣白色,上體黑褐色滿雜以白色和栗色斑紋和橫斑,背部橫斑較窄,腰具窄的栗色橫斑。尾上覆羽淡栗色,到尖端逐漸變為灰色。尾較圓,由18枚尾羽組成,3對中央尾羽黑色具棕色或淡栗色亞端斑和皮黃白色端斑,其間有一細的黑線將二者隔開,外側尾羽較狹窄,最外側兩對僅2-3mm寬,鄰近兩對約6mm寬,基部黑褐色,羽端皮黃白色或白色、具黑白相間橫斑,外側尾羽窄而短。翅上覆羽栗色具黑褐色橫斑和白色羽端。初級覆羽和飛羽深灰褐色具灰白色尖端,頭兩枚初級飛羽具窄的白色羽緣。頦、喉白色,前頸和上胸栗褐色具細的白色斑紋,下胸具淡色橫斑。兩脅具黑褐色橫斑,其餘下體白色。翅下覆羽和腋羽具窄的黑褐色和白色相間橫斑。虹膜黑褐色。嘴鉛綠色,尖端黑色,下嘴基部黃綠色。腳和趾黃綠色。
大小量度:體重♂130-148g,♀126-159g;體長♂302-318mm,♀265-310mm;嘴峰♂70-76mm,♀69-73mm;翅♂157-170mm,♀155-165mm;尾♂73-75mm,♀70-72mm;跗蹠♂31-33mm,♀31-35mm。

棲息環境

棲息于山地森林中的河流與水塘岸邊以及林中和林緣沼澤地上,遷徙期間和冬季也常出現在不凍的水域、水稻田和海岸地區。

生活習性

常單獨活動,不與其他鷸類和其他沙錐為伍。有干擾時常常蹲伏於地上,危急時也起飛,但飛行慢而笨重,常常飛不多遠又急速落下。多黃昏和晚上活動。在長白山可沿溪流活動到海拔1800米的森林上緣地區,在喜馬拉雅山甚至進到海拔5000米的高山地帶活動。

分布範圍

國內分布:新疆、甘肅、青海、四川、雲南、西藏

繁殖方式

繁殖期5-7月。營巢于山區溪流、湖泊、水塘岸邊草地上和沼澤地上,也在蘆葦和生長有低矮樺樹的水中小島上營巢。雄鳥在繁殖初期常做空中求偶飛行,雄鳥敏捷的上升,在空中成小圈飛行,然後將雙翅半摺疊,尾散開如扇,垂直地從高空往下降落,並伴隨發出尖厲的叫聲。垂直降落時它不是一下就從高空降到地面,而是中途多次停止,分段向下垂直降落。將快降落到地面時,然後又往高飛,飛到一定高度,再次分段垂直落下,反覆重複上述過程。巢多置於離水域不遠的地上小灌木下或草叢間地上,隱蔽甚好。巢較簡陋,多為地面的凹坑,或由親鳥在落葉地上挖掘而成,無任何內墊物。每窩產卵通常為4枚,偶爾5枚,卵為梨形,黃褐色或乳黃色、被有大的褐色斑點,卵的大小為40-45mm×28-33mm。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