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娜伊達

季娜伊達,斯拉夫語系女子名。多見於前蘇聯、俄羅斯等國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季娜伊達
  • 國籍:前蘇聯、俄羅斯
  • 性別:女
  • :斯拉夫系
(1)圖斯諾洛博娃·馬爾琴科·季娜伊達·米哈伊洛芙娜(1920.11.29,舍夫措沃村,今屬維捷布斯克州羅索內區—),衛國戰爭的參加者,女,衛生勤務大士,蘇聯英雄(1957.12.6)。1942年加入蘇共。
衛國戰爭前在列寧斯克—庫茲涅茨基一工廠化學實驗室當實驗員。1941年底畢業於護士訓練班。1942年3月志願奔赴前線,在步兵第303師849團任連衛生指導員。從戰場上共搶救出100多名傷員。1943年7月在庫爾斯克州戈爾舍奇納亞火車站附近的戰鬥中負重傷。經醫生搶救後脫險,但失去了四肢。1944年她寫信給波羅的海沿岸方面軍指戰員,號召他們向德國法西斯侵略者的暴行討還血債。這封信傳遍了各個戰線,更加激起了指戰員對敵人的仇恨。許多坦克、飛機和大炮都刻上了她的名字。現居波洛茨克,領取特定退休金。獲列寧勳章、紅旗勳章和紅星勳章各1枚,獎章多枚。
二戰中,德國人曾說東線的敵人是世界上最頑強的,據在前線作戰的人員描述,蘇軍的許多坦克和飛機上寫著:“為了季娜伊達·圖斯諾洛博娃戰鬥!”那是位女衛生員,她從戰場上救出了128名傷員。在1943年爭奪戈爾舍奇諾耶火車站的戰鬥中,她身負重傷,失去了雙手和雙腳,但她仍在廣播裡號召蘇聯人同德軍戰鬥到底。
(2)波爾特諾娃·季娜伊達·馬爾特諾芙娜(1926.2.20,列寧格勒—1944.1,今維捷布斯克州舒米利諾區戈里亞納村),蘇聯衛國戰爭時期的女青年游擊隊員,蘇聯英雄(1958.7.1,追授)。1943年加入蘇聯列寧共產主義青年團。
中學暑假期間在維捷布斯克州奧博利火車站附近的祖亞村逗留時,適遇該地暫時失陷。1942年加入奧博利鎮共青團和青年地下組織“青年復仇者”(領導人為蘇聯英雄津科娃)。積極在居民中散發傳單和開展對德國占領者的破壞活動。1943年8月擔任以伏羅希洛夫命名的游擊隊的偵察員。1943年12月受命查明“青年復仇者”組織被破壞的原因並與地下組織建立聯繫。在返回遊擊隊途中被捕。受審時,從桌上抓起德軍偵訊人員的手槍,打死對方和兩名德軍分子,試圖逃跑未遂,遭野蠻摧殘致死。1969年在其居住過(1941—1943)的房間內設定了紀念牌。維捷布斯克波洛茨克公路段上的共青團光榮事跡紀念館和一所學校以其名字命名,白俄羅斯許多學校的少年先鋒隊也以其名字命名。
(3)季娜伊達(Зинаида)同志,真實姓名不詳,性別女,曾活躍於百度貼吧等場所的紅色青年。愛好:蘇聯文學,電影,歌曲等,乃至蘇聯的一切。曾擔任職務:列寧(俄語)吧吧主;現任職務: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吧小吧主。具有較好的親和力,善於利用自身魅力團結同志。擅長即興創作,文風樸實,感情真摯。主要作品有:《再讀馬雅可夫斯基》,《她們與他們》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