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門山(山西柳林孟門)

孟門山(山西柳林孟門)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孟門山位於山西柳林縣的孟門古鎮,境內有孟門南山寺,大禹治水遺蹟等古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孟門山
  • 地點柳林縣
  • 相關人物:大禹
  • 相關文獻:《尸子》《孟門山》
發展歷史,主要景點,文獻,

發展歷史

孟門歷史悠久,為中華民族發祥地之一。
鯀禹父子曾在此治水;這裡還有“龍山文化遺址”。
春秋戰國時期設邑,漢元朔三年(前126)為侯國,前後約800餘年。
北周大象元年(579)置定胡郡,兼領定胡縣(一作定湖);武德三年(620), 置西定州 ;貞觀二年(628), 廢西定州,改定胡縣為孟門縣;七年(633) 廢縣設鎮;八年(634) 廢鎮,復置定胡縣。
古孟門縣曾地跨今山西省柳林離石臨縣(臨縣三交鎮以南大部分)的部分村鎮及陝西省吳堡縣全境。
元朝至元八年(1271)初,撤孟門縣。前後建制長達1600餘年,一直是晉西、陝北一帶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明清時期,在今孟門先後設離石巡檢司、孟門巡檢司。
1958年,組建孟門人民公社管理委員會於孟門古城以南約一公里的棗峁上村,遂易村名為孟門
1984年5月12日,經省政府批准,孟門廢社設鎮。
2002年,孟門鎮與吉家塔鄉合併,仍稱孟門鎮。
據文獻記載和專家考證,柳林孟門是大禹治水第一門戶,這裡還保留著傳說是大禹當年指揮治水時,因長期佇立於此而留下深深腳印的“禹王石”。

主要景點

大禹治水第一門、萬里黃河第二鎮、中華藺氏發源地,有唐太宗命尉遲恭所建的黃河古剎——孟門南山寺,位於孟門鎮南的莊王山,以及大禹治水遺蹟、馮家溝古村落、全國勞模陳步亮帶頭開發的劉家疙瘩生態旅遊度假村。
孟門山景區
距壺口瀑布下游五公里處,“十里龍槽”下方,在黃河谷底的河床中,有兩塊梭形的巨石,巍然屹立在巨流中,形成兩個河心島。這就是古代被稱為“九河之蹬”的孟門山。相傳這兩個小島原為一山,陰塞河道,引起洪水四溢,大禹治水時,把此山一劈為二,導水暢流。此二島,遠眺如舟,近觀似山,俯視若門。又傳說古時孟家兄弟的後代被河水沖走,曾在這裡獲救,故將此二島稱為孟門山。
大孟門島
長約300米,寬50米,高出水面約10米。其南面石崖上,有清、雍正初年,金明郡守徐洹瀛題刻的“臥鎮狂流”4個大字。匾幅長2.5米,寬1米,是對此處山水奇景的真實寫照。小孟門島在大孟門島上游10多米處。僅五、六十米長,這兩個河心島全由呈水平狀產出的塊狀灰綠色砂岩組成,岩石堅硬,抗風化性能較強。
據《地理知識》表明,孟門原是黃河河床上的一處裂點。壺口瀑布當時就出現在這裡。由於長期以來地殼上升,河流下切作用增強,溯源浸蝕,裂點上移,瀑布由孟門移動到現在的位置,瀑下深潭發展成今日的“十里龍槽”,而孟門山就是瀑布深潭上移殘留下來的岩石塊體。

文獻

戰國尸佼《尸子》記載有“龍門未辟,呂梁未鑿,河出孟門之上,名曰洪水,大禹疏通,謂之孟門”,龍門呂梁孟門壺口是大禹治水的四項重點工程。這裡的孟門就是指今山西省柳林縣黃河東岸的孟門鎮,即陝西吳堡縣東臨黃河之古隘道,大禹治水在定湖西南劈開蛟龍壁謂之孟門也。在夏禹治水之前,因今孟門村西南蛟龍壁將黃河東西兩岸的石山連線成一個天然的黃河大石壩,擋住了黃河的去路,形成湖海,有所謂“定湖”之稱。若遇淫雨,“鴻水滔天,浩浩懷山襄陵”,“大溢逆流,無有丘陵高阜”。所謂“孟門”,是大禹治水之黃河河道上的第一個大門,故因以命地名矣。
也有專家認為,所謂孟門之名,涵蓋今柳林孟門河津之黃河段的河道兩側,柳林孟門乃其北起,河津龍門是其南止。而柳林縣的孟門又位於黃河的上游,故稱作黃河第一門——孟門
西周穆王時代(前1009—前954年在位),山西呂梁武當山玄武道場,為了祭祀鯀禹治水之功績,在孟門的莊王山麓禹王石附近創建了孟門道院。主殿“源神殿”內,供奉著夏帝禹和禹之父神;這裡現還有國家一級文物“無頭神鯀”石雕坐像:底座長0.98米、寬0.40米、全高1.25米、胸圍0.92米、膝部周圍1.50米,左臀部還有一“鯀”字。原來是在源神殿神鯀泥塑像內取出來的。唐貞觀十三年(639),唐太宗巡遊孟門時,敕賜尉遲恭又在道院旁修建了南山靈泉寺,現為山西省重點文保單位。寺側有巨石“禹王石”和《大禹治水》殘碑,大雄寶殿內有清嘉慶九年(1804)年《南山靈泉寺始末碑記》,碑記稱:南山上“有禹王石,相傳神禹停憩息山之半”。
2009年,孟門鎮被省政府命名為“山西省歷史文化名鎮”。
孟門鎮今雖為柳林縣下轄地,緊鄰的臨縣磧口為九曲黃河第二鎮,隔河的陝西吳堡為縣,但是論“古”,此三者在孟門面前卻只是個小弟弟,甚至三者都曾作為孟門的下轄地長達千年,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
早在4600前,孟門就是功蓋九州的大禹治水停耒之處。2800年前因建有著名道院,逐漸成為一方旅遊勝境,不少帝王將相慕名而至。公元前500年,被歷代封建統治者尊為“聖人”的孔子攜其弟子冉求子路顏淵等遠道來游,誤把戲水道人推測為厭世者,差點做出捨身救人的壯舉,孟門差點成為一帶中華聖人的壯烈犧牲地。又有晉國國君親率文武百官縞素而來哭祭黃河。數十年後。三卿分晉,趙襄子將撫孤救趙恩公韓厥的玄孫韓康封為侯(今山西柳林孟門),並賜姓藺,遂藺氏自此而始,孟門便成為中華藺氏尋根問祖之源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