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順竹

孝順竹

孝順竹(學名:Bambusa multiplex (Lour.) Raeusch. ex Schult.)是禾木科刺竹屬植物,竿高4-7米,直徑1.5-2.5厘米,尾梢近直或略彎,下部挺直,綠色。竿籜幼時薄被白蠟粉,籜耳極微小以至不明顯,籜舌高1-1.5毫米,籜片直立,易脫落。末級小枝具5-12葉;葉鞘無毛,縱肋稍隆起,葉耳腎形,葉舌圓拱形。假小穗單生或以數枝簇生於花枝各節,並在基部托有鞘狀苞片,線形至線狀披針形;具芽苞片通常1或2片,卵形至狹卵形,先端鈍或急尖;小穗含小花(3)5-13朵,中間小花為兩性;鱗被中兩側的2片呈半卵形;花絲長8-10毫米,花葯紫色,先端具一簇白色畫筆狀毛;子房卵球形,長約1毫米,長5毫米,羽毛狀。成熟穎果未見。

原產於中國、東南亞及日本;中國華南、西南直至長江流域各地都有分布。喜溫暖濕潤氣候及排水良好、濕潤的土壤,是叢生竹類中分布最廣、適應性最強的竹種之一,可以引種北移。

竹稈青綠,葉密集下垂,姿態婆娑秀麗,在中國長江以南多栽培於庭園供觀賞,或種植宅旁作緣籬用,也常在湖邊、河岸栽植。稈材柔韌,為優良的造紙原料,可代繩索擁紮腳手架。用稈所削刮成的竹絨是填塞木船縫隙的最佳材料。竹葉供藥用,有解熱、清涼和治療流鼻血之效。

(概述圖參考來源:)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主要變種,生長環境,分布範圍,栽培技術,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竿高4-7米,直徑1.5-2.5厘米,尾梢近直或略彎,下部挺直,綠色;節間長30-50厘米,幼時薄被白蠟粉,並於上半部被棕色至暗棕色小刺毛,後者在近節以下部分尤其較為密集,老時則光滑無毛,竿壁稍薄;節處稍隆起,無毛;分枝自竿基部第二或第三節即開始,數枝乃至多枝簇生,主枝稍較粗長。
竿籜幼時薄被白蠟粉,早落;籜鞘呈梯形,背面無毛,先端稍向外緣一側傾斜,呈不對稱的拱形;籜耳極微小以至不明顯,邊緣有少許繸毛;籜舌高1-1.5毫米,邊緣呈不規則的短齒裂;籜片直立,易脫落,狹三角形,背面散生暗棕色脫落性小刺毛,腹面粗糙,先端漸尖,基部寬度約與籜鞘先端近相等。末級小枝具5-12葉;葉鞘無毛,縱肋稍隆起,背部具脊;葉耳腎形,邊緣具波曲狀細長繸毛;葉舌圓拱形,高0.5毫米,邊緣微齒裂;葉片線形,長5-16厘米,寬7-16毫米,上表面無毛,下表麵粉綠而密被短柔毛,先端漸尖具粗糙細尖頭,基部近圓形或寬楔形。
假小穗單生或以數枝簇生於花枝各節,並在基部托有鞘狀苞片,線形至線狀披針形,長3-6厘米;先出葉長3.5毫米,具2脊,脊上被短纖毛;具芽苞片通常1或2片,卵形至狹卵形,長4-7.5毫米,無毛,具9-13脈,先端鈍或急尖;小穗含小花(3)5-13朵,中間小花為兩性;小穗軸節間形扁,長4-4.5毫米,無毛;穎不存在;外稃兩側稍不對稱,長圓狀披針形,長18毫米,無毛,具19-21脈,先端急尖;內稃線形,長14-16毫米,具2脊,脊上被短纖毛,脊間6脈,脊外有一邊具4脈,另一邊具3脈,先端兩側各伸出1被毛的細長尖頭,頂端近截平而邊緣被短纖毛;鱗被中兩側的2片呈半卵形,長2.5-3毫米,後方的1片細長披針形,長3-5毫米,邊緣無毛;花絲長8-10毫米,花葯紫色,長6毫米,先端具一簇白色畫筆狀毛;子房卵球形,長約1毫米,頂端增粗而被短硬毛,基部具一長約1毫米的子房柄,柱頭3或其數目有變化,直接從子房頂端伸出,長5毫米,羽毛狀。成熟穎果未見。

主要變種

  1. 毛鳳凰竹Bambusamultiplex(Lour.) Raeusch. ex Schult. var. incana B. M. Yang):該變種與原變種的主要區分特徵為籜鞘背面被糙伏毛。分布於中國江西、湖南。生於曠地或溪邊。
  2. 觀音竹Bambusamultiplex(Lour.) Raeusch. ex Schult.var.riviereorum R. Maire):該變種與原變種的區分特徵為竿實心,高1-3米,直徑3-5毫米,小枝具13-23葉,且常下彎呈弓狀,葉片較原變種小,長1.6-3.2厘米,寬2.6-6.5毫米。原產於中國華南地區。多生於丘陵山地溪邊,也常栽培於庭園間以作矮綠籬,或盆栽以供觀賞。
  3. 角竹Bambusamultiplex(Lour.) Raeusch. ex Schult.var. shimadai (Hayata) Sasaki):該變種與原變種的主要區別在於蘀鞘先端近於兩側對稱的寬拱形。分布於中國台灣。常年植於旱地田野間和山麓,廣州庭園間也有栽培。該變種常栽培以作綠籬和防風林。
  4. 黃紋竹Bambusa glaucescens (Willd.) Sieb. ex Munro cv. Yellowstripe Chia et C. Y. Sia):該栽培型與原變種的主要區分特徵為竿節間在具芽或具分枝的一邊具黃色縱條紋。分布於中國四川。栽培於成都望江樓公園。
  5. 小琴絲竹Bambusa multiplex (Lour.) Raeusch. cv.Alphonse-Karr R. A. Young):該栽培型與原變種的主要區分特徵為竿和分枝的節間黃色,具不同寬度的綠色縱條紋,竿籜新鮮時綠色,具黃白色縱條紋。中國四川、廣東和台灣等省於庭園中栽培。竿和分枝的色澤鮮明,有如黃金間碧玉,在庭園種植以供觀賞。
  6. 銀絲竹Bambusa multiplex (Lour.) Raeusch. cv. Silverstripe R. A. Young):該栽培型與原變種的主要區別在於竿下部的節間以及籜鞘和少數葉片等皆為綠色而具白色縱條紋。中國廣州和香港於庭園中栽培。為庭園中栽培的觀賞品種。
  7. 垂枝竹Bambusa multiplex (Lour.) Raeusch. cv. Willowy R. A. Young):該栽培型與原變種的主要區分特徵為分枝下垂,葉片細長,一般長10-20厘米,寬8-16毫米。原產於中國,廣州庭園中有栽培。為庭園觀賞品種,葉片細長,枝葉下垂,形似垂柳,甚為美觀。
  8. 鳳尾竹Bambusa multiplex (Lour.) Raeusch. cv. Fernleaf R. A. Young):該栽培品種與觀音竹(Bambusamultiplex(Lour.) Raeusch. ex Schult.var.riviereorumR. Maire)相似,但植株較高大,高3-6米,竿中空,小枝稍下彎,具9-13葉,葉片長3.3-6.5厘米,寬4-7毫米等特徵與之有別。原產於中國,華東、華南、西南以至台灣、香港均有栽培。多種植以作綠籬或供觀賞。
  9. 小葉琴絲竹Bambusa multiplex (Lour.) Raeusch. cv. Stripestem Fernleaf R. A. Young):該栽培型與鳳尾竹(Bambusa multiplex (Lour.) Raeusch. cv. Fernleaf R. A. Young)相似,其不同處在於植株較矮小,高1-3米,竿初時色淡紅,後轉為黃色並具不同寬度的綠色縱條紋,小枝下彎,具12-20葉,葉片長1.6-3.8厘米。中國台灣和香港的庭園中有栽培。種植於庭園中供觀賞。

生長環境

不耐寒,喜光耐半陰,生長快,耐修剪。喜溫暖濕潤氣候,喜通風良好環境,宜疏鬆、排水好肥土。

分布範圍

原產於中國、東南亞及日本;中國華南、西南直至長江流域各地都有分布。是叢生竹類中分布最廣、適應性最強的竹種之一,可以引種北移。

栽培技術

一般採用母竹移栽法,種植最宜在3月間,選擇生長健壯、大小適中、無病蟲害、稈莖芽眼肥大、鬚根發達的1、2年生的母竹。挖掘時,要連蔸帶土3-5稈為一叢挖起。母竹留枝2-3盤,其餘截去,及時種植,否則應放在陰涼避風處澆水保濕,遠距離運輸應妥善包裝,防止損傷根眼及振盪宿土。由於孝順竹地下莖節間短縮,向外延伸慢,栽植密度應比散生竹要大,栽前穴底先填細土施腐熟的廄肥,與表土拌勻,將母竹放下,分層蓋土壓實,務使鞭根與土壤密接、,澆定根水,覆土比母竹原著土略深2-3厘米。也可移蔸栽植,即削去竹稈,只栽竹蔸。

主要價值

觀賞:竹稈青綠,葉密集下垂,姿態婆娑秀麗,在中國長江以南多栽培於庭園供觀賞,或種植宅旁作緣籬用,也常在湖邊、河岸栽植。孝順竹葉片數目甚多,排成羽毛狀,枝頂端彎曲,是觀賞竹類,常見於寺廟庭園間。
經濟:稈材柔韌,纖維長度在2.5毫米以上,為優良的造紙原料,可代繩索擁紮腳手架。用稈所削刮成的竹絨是填塞木船縫隙的最佳材料。
藥用:竹葉供藥用,有解熱、清涼和治療流鼻血之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