孛

孛,一字二音。《新華字典》中僅有書面讀音為bèi,因為“孛兒只斤”在姓氏用語中之“孛”是音譯,故只用口頭讀音為bó。在漢語中,文白異讀現象在方言中較普遍,現代漢語中也有,但不是很多。《新華字典》中只注了文字讀音bèi,卻未能指出口語讀音bó,是不全面的。

孛可做姓氏,甘肅定西有少量孛(bó)姓人,其中一支在1932年遷往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西吉縣馬建鄉,最近十幾年有大部分又遷往寧夏回族自治區永寧縣居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孛
  • 拼音:bèi/bó
  • 部首:子
  • 五筆:FPBF
  • 倉頡:JBND
  • 筆畫數:七畫
  • 筆順:橫豎捺折折豎橫
  • 統一碼:5B5B
  • 字級:二級
漢字釋義,孛(bèi),孛(bó),古籍解釋,說文解字,說文解字注,康熙字典,音韻參考,宋本廣韻,方言集匯,

漢字釋義

孛(bèi)

(1) 〈文〉[名] 彗星的別稱
《春秋·文公十四年》:“秋,七月,有星入於北斗。”
公羊傳·文公十四年》:“者何?彗星也。”
王褒《九懷·危俊》:“彌遠路兮悠悠,顧列兮縹縹。”
(2)〈文〉[名]為古代對彗星分類之稱
漢書·文帝紀》:“、彗、長三星,其占略同,然其形象小異。”
(3)〈文〉[名]謂彗星出現時光芒四射的現象。舊以為不祥之兆,預示有兵災悖亂發生。
《春秋·哀公十三年》:“冬,十有一月,有星於東方。”
新唐書·虞世南傳》:“後星虛、危,歷氐,余百日,帝訪群臣。”
(4)〈文〉[名]悖亂;衝突
《金瓶梅詞話》第七二回:“大家閨閣要嚴防,牝雞司晨最不良,不但得家聲喪,有愧當時節義堂。”
(5)〈文〉[形]草木茂盛的樣子 [luxuriantly]
上扶疏而孛散兮,下交錯而龍鱗。——曹丕《柳賦》

孛(bó)

(1)〈文〉[形]盛的樣子
毛滂《浣溪沙·八月十八日夜東堂作》詞:,“瑤瓮堆春這裡,錦屏屈曲夢誰邊。”
(2)〈文〉[形]變色。後作“勃”。
(3)〈文〉[名]薩滿術師。
(4)〈文〉[名]姓氏用字。詳見“孛姓

古籍解釋

說文解字

【卷六】【𣎵部】孛 bèi 蒲妹切
𢍚(wèi)也,從𣎵(bèi);人色也,從子。《論語》曰:“色孛如也。”蒲妹切
譯文】草木盛美,故從𣎵(bèi);人的容貌(勃然壯盛),故從子。《論語》說:“面色勃然莊重。”

說文解字注

〖𤱿孛也〗
依全書通例補孛字。春秋有星孛入於北斗。榖梁曰。孛之為言猶茀(fú)也。茀者多艸。凡物盛則易亂。故星孛為𤱿孛引伸之義。誖悖字從孛。
〖從𣎵。從子〗
二字今補。會意。蒲妹切。十五部。
〖人色也。故從子〗
故字今補。說從子之意。
〖〈論語〉曰:“色孛如也。”〗
鄉黨篇文。今作勃。此證人色之說也。艸木之盛如人色盛。故從子作孛。而艸木與人色皆用此字。
按各本孛篆在索篆之下。非也。今移正。

康熙字典

【寅集上】【子部】 孛 ·康熙筆畫:7 ·部外筆畫:4
《唐韻》蒲味切《廣韻》《集韻》《韻會》蒲昧切《正韻》步昧切,音佩。《說文》𢍚也,從𣎵,艸木盛長𣎵𣎵然。別作浡,方未切。
又人色變也,從子。《徐曰》人色孛然壯盛,似草木之茂,引《論語》色孛如也。今作勃,薄沒切。
又彗星也。《左傳·昭十七年》冬,有星孛於大辰西及漢。《申須曰》彗,所以除舊布新也。或作茀,敷勿切。《穀梁傳》孛之為言猶茀也,隱蔽不見也。
又姓。按孛字,《廣韻》有蒲昧、蒲沒二切。《集韻》有方未、蒲昧、薄沒、敷勿四切。訓義錯出。今依《廣韻》《韻會》以蒲昧切為正音,而以各音分注於每條下。
又《正訛》借為違悖字。

音韻參考

宋本廣韻

廣韻目次:去十八隊
小韻
反切
聲母
韻母
聲調
等呼
韻攝
韻部
國際音標
羅馬字
蒲昧
合口一等
bʰuɒi
buaih/buoy
廣韻目次:入十一沒
小韻
反切
聲母
韻母
聲調
平水韻
等呼
韻攝
韻部
國際音標
羅馬字
蒲沒
合口一等
bʰuət
buvt/buot

方言集匯

◎ 粵語:bui6 but6
◎ 客家話:
[海陸豐腔] put8
[梅州腔] put8
[東莞腔] put8
[客語拼音字彙] bad5
[寶安腔] put8
[客英字典] put8
[台灣四縣腔] put8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