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智慧101

《孔子智慧101》一書(共四卷),筆調練達,深入淺出,將《論語》精華選取101章,配上古往今來故事,演繹孔子智慧,使世人了解孔子思想的偉大,從中悟得人生的智慧。 《孔子智慧101·春之卷》:春天讀孔子:生機盎然,欣欣向榮,情感充沛,可以想像了解,別出心裁。

基本介紹

  • 書名:孔子智慧101
  •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 頁數:177頁
  • 開本:32
  • 定價:18.00
  • 作者:韓勝男
  • 出版日期:2013年4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100088607
  • 品牌:商務印書館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孔子智慧101:春之卷》是韓勝男老師畢生研究孔子學說的精華。《孔子智慧101:春之卷》筆調練達,深入淺出,配上古往今來故事,演繹孔子智慧,使世人了解孔子思想的偉大,從中悟得人生的智慧。

作者簡介

韓勝男,輔仁大學中文系畢業後,先後在政治大學、台北商業技術學院等校任教,退休後致力於儒家典籍研究。

圖書目錄

推薦序一新解孔子的智慧
推薦序二教學相長點滴心頭
推薦序三聖者之言歷久彌新
自序新新儒學之孔子智慧101
第1篇忠恕之道,一以貫之
第2篇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第3篇謗隨名高,大禍臨頭
第4篇巧言亂德,令色鮮仁
第5篇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第6篇推心置腹,同舟共濟
第7篇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第8篇舉直錯枉,選賢與能
第9篇名正言順,恪盡職責
第10篇觀其所由,察其所安
第11篇中庸為德,允執厥中
第12篇溫故知新,尊師重道
第13篇自我覺醒,見賢思齊
第14篇以德服人,齊之以禮
第15篇崇積德行,辨明迷惑
第16篇小人重利,君子曉義
第17篇孝乎惟孝,友於兄弟
第18篇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第19篇旁徵博引,思學並重
第20篇博學多聞,君子不器
第21篇三人同行,必有我師
第22篇畫地自限,自甘墮落
第23篇為山九仞,功虧一簀
第24篇願無伐善,各得其所
第25篇士志於道,不恥惡食
附錄孔子年表
小常識今古文經中孔子的形象

序言

我中華民族之所以能發揚光大,端賴我先民遺留下來的博大精深的文化基礎。而承先啟後,建立此一文化基礎的聖哲,尤當首推集三聖(伯夷、伊尹、柳下惠)之大成的孔子。
這位偉大的先覺,以深湛的哲理、廣博的同情、不倦的精神、弘毅的魄力,發揮了至高無上的人性光輝,像日月照耀千古,到二乾五百多年後的今日,仍然是修己及人、經國濟世的經典。
孔子的偉大,不僅表現在他的智慧上,甚至他的見解、學問、道德與誨人不倦的教育精神,同樣替千秋萬世的芸芸眾生留下了完美的典型,難怪蔣介石先生要引韓愈的話讚嘆:“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Ⅲ
孔子的教育貢獻被尊封為“至聖先師”,不是浪得虛名的,他的有教無類——“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嘗無誨焉。”——及因材施教——“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語上也。”——的理論,對後世教育影響既深且巨。
他曾經說過:“人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不學,斯為下矣。”人的天資稟賦雖有個別差異,但用教育仍然可以潛移默化,造就成才。除非,像孔子所說:“惟上智與下愚不移。”
舉凡一個成功的偉人,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越挫越勇,永遠不會被環境所支配。正如法國英雄拿破崙所說:“命運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所謂:出污泥而不染——環境屈服不了堅毅的奮鬥者。管仲所提倡“尊王攘夷”政策,使齊桓公躍居“春秋五霸”之首,便是最好一例。孔子推崇管仲,感嘆地說:“微管仲,吾其被髮左衽矣!”(《憲問》)
孔子認為,人生的標桿在於安身立命,而他的“一貫”之道,經世之業,也就成於力行不輟的精神。他鄭重聲明:“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焉,不如丘之好學也。”
甚至,在晚年回顧其自強不息的人生時,還用“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這一句話,來勾勒他的一生,證明他尊重上天所賦予的使命。
張潮曾說:“少年讀書如隙中窺月,中年讀書如庭中望月,老年讀書如台上玩月。”由此可見,人的智慧高低,實與人生的閱歷深淺息息相關。
孔子生長的時代,正是東周春秋新舊交替之時,社會發生重大變化。加上他少時貧困,一切雜務都要親自處理,所以學會了很多粗俗的事。他的學生子張轉達孔子的意思說:“我不為世用,閒居無事,所以學會這些技藝。”這並非子貢所推崇的天縱英明,使孔子成為大聖人,而是點點滴滴的累積。就像阿里山上的神木,兩千年屹立不搖,歷久彌新。
不過,孔子自謙不敢當創作新說的聖人,只想私比傳述舊聞的賢人。他生平刪詩書、定禮樂、修春秋,只是傳述舊聞,並非創作新說。因此,我們想要一窺孔子智慧的奧秘,解開孔子智慧的密碼,非從《論語》一書下手不可。
眾所周知,《論語》是一部人人必讀的書。中國幾千年來,不論立身處世以及政治社會,皆以儒家的思想為主。而《論語》便是最精粹、最可靠的儒書;從文字方面而言,《論語》也極有文學價值,在寥寥幾個字之中,常常能描繪出一個人的聲音相貌來,為其他書所不及。所以我們要研究儒家的學說,不可不讀《論語》。要涵詠文學的趣味,更不可不讀《論語》。
《論語》一書,是孔門弟子記述孔子及應答弟子、時人的書。正如《漢書·藝文志》所稱:“《論語》者,孔子應答弟子時人,及弟子相與言,而接聞於夫子之語也,當時弟子各有所記。夫子既卒,門人相與輯而論纂,故謂之《論語》。”
據此說法,《論語》一書就是孔子弟子聽課或日常發問的筆記,或記孔子的言語行事。它共有二十篇,分上、下論:從《學而篇》(1)至《鄉黨篇》(10)為上論;從《先進篇》(11)至《堯日篇》(20)為下論。 記得十幾年前,筆者在“教育部”會議室里以社會組第一名身份,代表“復興中華文化論文競賽優勝人員”,發表感言。曾以趙普的“半部《論語》治天下”的故事,來說明《論語》是儒家學說的最高經典,不僅是中國數千年來立身處世的圭臬,更是為政濟民的“資治通鑑”,獲得與會人士的共鳴,更博得陳立夫先生的讚許。
眾所周知,儒家是東亞文明的共同資產,所謂“周雖舊邦,其命維新”(詳見《尚書》),而儒家最重要的經典便是《論語》,可以說是儒家的全體大用。
筆者對於《論語》也有一些感觸:國小私塾時期,背誦《論語》——霧裡看花;中學時期,應付考試——一知半解;大學時期,修習《論語》——似懂非懂;中年時期,講授《論語》——照本宣科;老年時期,溫習《論語》——溫故知新。如今退休之後,年逾花甲、雙鬢已白,對《論語》一書豁然開朗,不敢獨享,願以野人獻曝方式與讀者分享。
王國維曾將能成就大學問之人,其過程共分成三個階段,從“昨夜西風凋碧樹”經“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更精進為“眾里尋他乾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通過時光隧道,宛然瞧見孔子在那智慧河邊感慨地說:“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時光如流水,兩乾五百年的歲月,有如林花謝了太匆匆。希臘宇宙論時期的哲學家赫拉克利特說:“我們無法踏進同一條河流兩次!”只好學東坡先生高唱:“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崩雲,驚濤裂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長江滾滾向東流,浪濤淘涌,沖刷盡所有的英雄人物。但願不要衝刷掉儒家的寶典——《論語》,更不要遺忘那個偉大的至聖先師——孔子,正如范仲淹在《岳陽樓記》中所云:“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