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與社會:產業、形象與客群

媒介與社會:產業、形象與客群

《媒介與社會:產業、形象與客群》是2009年3月1日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大衛·克羅圖、威廉·霍伊尼斯。

基本介紹

  • 書名:媒介與社會:產業、形象與客群
  • 又名:Media/Society: Industries, Images and Audiences
  • 作者:(美國)大衛·克羅圖、威廉·霍伊尼斯
  • 譯者:邱凌
  • ISBN:7301149840
  • 頁數:472頁
  •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9年3月1日
  • 裝幀:平裝
  • 開本:32開
內容簡介,目錄,作者簡介,譯者簡介,

內容簡介

《媒介與社會:產業、形象與客群》以作者建立的“媒介與社會世界的模型”為基本框架,以新鮮、生動、翔實的案例和深邃有力的理論分析了媒介產業、媒介內容、媒介技術、積極的客群以及媒介外的社會世界諸多要素之間的關聯,為我們勾勒出媒介與社會世界的關係的生動圖景。此書已出至第三版,前兩版在美國學界備受好評。第三版在原有基礎之上增添了新鮮實例,更新了資料數據。

目錄

第一部分 媒介·社會
第一章 媒介與社會世界
媒介的重要性
大眾媒介的崛起
媒介與社會
媒介社會學
媒介與社會世界的模型
結論
第二部分 生產:媒介產業與社會世界
第二章 媒介產業經濟學
所有權模式的改變
整合與兼併的結果
所有權集中的影響
牟利的大眾媒介
廣告的影響
結論
第三章 政治對媒介的影響
“非法廣播電台”的案例
有關媒介管理爭論的普遍觀點
《第一修正案》
“公共利益”與政府管理之間的爭論
從國際視角看政府管理
對媒介所有權的管理和控制
對媒介內容和發行的管理
非正式的政治、社會和經濟壓力
結論
第四章 媒介組織和從業人員
經濟和政治約束的限制
媒體工作的組織機構
職業角色與職業社會化
網際網路的規則
流行、明星和決策
結論
第三部分 內容:媒介對社會世界的表征
第五章 媒介與意識形態
什麼是意識形態?
意識形態分析的理論基礎
新聞媒介與爭論的局限性
電影、軍隊和男性氣質
電視、流行和意識形態
說唱音樂是對意識形態的批判嗎?
廣告與消費文化
廣告與文化的全球化
結論
第六章 社會不平等與媒介再現
比較媒介內容與“真實”世界
內容的意義
種族與媒介內容:包含、角色和控制
性別與媒介內容
階級與媒介
性取向問題:脫離虛幻,走進媒介?
結論
第四部分 客群:意義和影響
第七章 媒介影響與政治世界
媒介與政治精英
媒介與公民個人
媒介和社會運動
“新聞媒介”與新聞
政治與娛樂媒介
全球性媒介,全球性政治
結論
第八章 積極的客群與意義的建構
積極的客群
意義:能動性和結構
為媒介與社會地位解碼
媒介使用的社會語境
積極的客群和闡釋性“抵制”
媒介的樂趣
結論
第九章 媒介技術與社會變化
媒介技術的本質和結果
技術與媒介環境
媒介技術的社會性建構
網際網路與互動性媒介的未來
結論
第五部分 全球化和未來
第十章 全球文化變革中的媒介
什麼是全球化?
全球性的媒介產業
全球性的媒介內容
全球性的媒介消費:“地球村”的限制
後話:無處不在的變化和大眾媒介的前景
參考文獻
關鍵字英漢對照表

作者簡介


大衛·克羅圖(David Croteau),美國維吉尼亞聯邦大學(Ⅵrginia Cowanonwealth University)社會人類學副教授,波土頓大學社會學博士,主講媒介社會學課程.著有《政治與階級劃分:工人階級和中產階級的左翼》(patitics and the Class Divide:Working
PeopleandtheMiddle-Class Left)。
威廉·霍伊尼斯(William Hoynes),美國紐約帕基醬希瓦瑟學院(vassar College in Poughkeepsie)社會學系副教授。波士頓大學社會學博士,主講媒介、文化和社會理論方面的課程。著有(《公共電視上市:媒介、市場與公共領域》(Public Television for Sale:Media,the Market,and the Public Sphere)。兩位學者曾共同出版了(《非請莫來:媒體如何限制政治討論》(By Invitation Only:How the Media Limit Poliacal Debate,1994)、《運營媒體:在商業媒體與公共利益之間》(The Business of Media:Corporate Media and the Public Interest,2001)。

譯者簡介


邱凌,英國倫敦大學戈德史密斯學院傳播學碩士、復旦大學新聞學院在讀博士。現為山東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講師。著有《“上星”後的山東電視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