婁敬墓

婁敬墓

婁敬墓,陝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鹹陽城西北70公里處永壽縣店頭鎮婁敬山。西漢高后元年(前187)婁敬被封為建信侯,死後葬於此。現在山頂柏樹青郁,山坡刺槐成林。墓旁原有建信侯祠和戲樓各一座,現已毀,僅留殘碑10通,大部分字跡模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婁敬墓
  • 所屬地區:中國陝西
  • 地理位置:鹹陽城西北70公里處永壽縣店頭鎮
簡介,墓園景點,婁敬山,青龍洞,婁敬洞,婁敬廟,墓主人,

簡介

婁敬墓是一座尚未發掘的墓葬。從山頂僅存的十餘通碑石以及覆蓋整個山頂的柏樹林觀之,婁敬在當地歷代官員及民眾的心目中還是頗受愛戴的。據碑文所知,這些碑石中,最早的是明萬曆年間所立,隨後還有清及民國等各個時期者。但是,由於長期的風雨侵蝕以及疏於保護,一些年代久遠的碑石已經嚴重傾斜,字跡模糊:而有些碑石則被無情地毀棄於地。據說那是“史無前例”的傑作。
1981年10月,婁敬墓被陝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為“陝西省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同年豎立標誌碑。1986年永壽縣人民政府公布並劃定了保護範圍,建立了保護組織和科學記錄檔案。1990年前後,出土婁敬石像一尊,菩薩石像六尊,已收為館藏文物,文保單位設有文保小組及文保員進行保護。

墓園景點

婁敬山

世間萬物,雖怡人者甚眾,但卻往往有雅俗之分。倘以高雅而論,其佼佼者概首推清風明月、高山流水或梅蘭竹菊之屬。而山以“明月”命名者,則更顯珠聯璧合,相得益彰。在永壽與扶風的兩縣交界之處的店頭鎮,就有這樣一座名為“明月”的峭拔的袖珍之山。這便是葬有西漢初期治國名臣建信侯劉敬(本姓婁,後受賜姓劉)的明月山。當地人則將其稱為婁敬山。
婁敬墓風景區婁敬墓風景區
婁敬洞山在山東省濟南市長清區張夏鎮位於泰山西北麓,長清縣張夏鎮東南。相傳漢初謀臣婁敬曾在此隱居而名,俗稱小婁峪。又因山形似老龍蟠曲,如佛座蓮台、蓮朵,故又名蟠龍山、蓮台山萬花山等。民國初整修,煥然一新,滿谷蔥翠。

青龍洞

青龍洞位於濟南市長清區張夏鎮蓮台山中。洞口西北向,洞高1.9米,寬1.5米,深40米,外大內小,呈蛇尾狀。其上是王母洞,險居東山腰,高2.3米,寬1.7米,深20米。民國初重修洞門,額書“西望瑤池”。洞內有石雕王母像,高1.5米,丰姿端莊,衣帶飄然。王母洞分上下兩層,開鑿豎井相連,井壁高13米,有石階,可隻身攀登。上洞高15米,寬3米,深40米。洞口呈豎梭形。洞北側有王母泉,大旱不涸。玉皇殿位於青龍洞北。沿山腰小道北去至谷底為梯子崖,攀緣而上,又有高崖,崖巔懸築天台庵玉皇殿。殿西向,兩米見方的小院開南北山門,南門額書“南天門”,門下有清康熙年間摩崖刻石《重修天台觀記》及嘉慶年間《修玉皇殿記》。

婁敬洞

婁敬洞位於濟南市長清區張夏鎮蓮台山中。婁敬跟隨劉邦功成身退後,隱居修行於此洞中。洞東西相通,洞口西北向,呈三角形,高8.5米,底寬7米。洞內寬敞似廈,高40米,寬30米,全長175米,洞中有洞,洞中有山,鐘乳石奇形怪狀,似人似獸。洞頂棲居著數以萬計的蝙蝠。行至東南向洞口,有巨石如虎形,原有神龕,供奉范蠡、張良、婁敬三石像,建國後盡毀,龕基尚存。出洞口是深山盆地,梯田環繞,中為山村,俗稱大婁峪。遠眺東南,岱峰如人峙立,與洞口相對。洞外南壁有金代皇統年間摩刻:“漢朝婁敬先生號草衣子,住洞迄今千三百年矣。洞有古塑范蠡、張良先生之像,今者住洞道人徐真道及禹城善人張彥等。”民國年間依崖砌階,如天梯直上。洞口建小廟,額書“福佑群生”。內供石雕老君像,已毀。洞北為玉柱峰,夏季大雨後水從石窟噴出,形成飛瀑奇觀。梯子崖西是呂祖祠,民國年間創建,正殿及山門尚存。殿西是清靜別墅,已毀。院內有清康熙年間《創建九皇堂碑記》、民國年間《段公祠碑記》、《重修七真院呂祖祠記》等碑碣。

婁敬廟

月臨頭頂,山更明爽,更寧靜,更具靈氣,光華給滿山嶺的古柏鍍上了銀色,山脊凹處,婁敬廟的走獸飛檐隱隱可見。廟門東向,皎皎月華正好照拂了它。千年來的風雨掠過了這座山頭,繁華消歇,當年廣廈連片、氣宇軒昂的二十九間廟宇不見了,只剩下重建的一座孤零零的大殿和二十道殘裂的石碑,默默地靜立在稀疏的松柏間,向朝拜者無聲地宣示著婁敬的豐功偉績和曾經有過的繁華。最惹人注目的,當數廟前一塊石碑了,正面刻鑿著明代永壽縣令侯加承的一首《謁建信侯》七絕:楚炬煙消霸業空,郫雲堞雨不勝情。尋常軼輅迴鑾銘,百二秦京復漢京。今日驚看遺骨匣,邑人漫指種金坪。山頭仿佛忠魂在,明月年年對風城
婁敬廟婁敬廟

墓主人

婁敬,漢初人。戌隴西,過洛陽,衣羊裘,覲諫高祖,陳述關中優勢,漢隨定都關中。賜婁敬劉姓,故史書記以劉敬。拜為郎中,號為奉春君。七年,韓王信結匈奴反漢,高祖御駕親征,被圍白登七日,脫險後始信婁敬忠直,隨封關內候,號為建信候。漢初天下初平,匈奴犯境,婁敬首倡和親,嫁高祖長公主與單于,婁敬往結親約。為加強中央政權,婁敬獻策高祖,遷徙全國各地豪傑、名門居關中十餘萬口。婁敬晚年隱居永壽境內店頭之明月山,以仙術種黃金,此處至今地名種金坪,曬金場。後人為紀念婁敬,明月山便易名婁敬山,並修婁公祠于山腰,後又增修藥王廟、菩薩廟。傳說婁敬在此羽化升仙,脫骨於石洞。1987年出土石函一具,上鐫“漢建信候及明萬曆二十九年”等石刻文字。解放初一袁姓和尚在此住廟,遍山植種松柏,參天古茂,秀氣遮雲。歷代所立碑石十餘通,最遠的屬明嘉靖年號,有永壽“小碑林”稱謂。 西漢初年,匈奴族勢力逐漸強大,他們利用秦漢更替、中原紛爭之際,重新占有河套地區。冒頓單于是英武善戰的匈奴首領,憑藉30萬騎兵的威力,經常騷擾西漢北部邊境地區,破壞生產,掠奪百姓為奴。公元前200年,劉邦得知匈奴進攻太原,親率32萬大軍迎擊匈奴。當時正值冬天,大雪紛飛,漢人不耐寒凍。冒頓單于利用劉邦急於獲勝的心理,偽裝失利敗走,引誘漢兵追趕。匈奴示弱,劉邦信以為真,只有婁敬懷疑是假象,他對劉邦說:“雙方交鋒,理應示強,匈奴故意示弱,內中必有緣故。”劉邦認為婁敬是擾亂軍心,把他抓了起來。並率先頭部隊快速追擊,結果在白登(今山西大同東南)被冒頓單于精騎團團圍住,被困七天七夜。最後,採用陳平的“夫人路線”計策,使冒頓下令,解圍一角,劉邦乘機衝出包圍圈,與大軍會合,躲過一劫。劉邦當即釋放婁敬,封他為關內侯,請教如何對付匈奴。婁敬主張和親,嫁公主,贈財物。劉邦為了邊境的安寧,接受了婁敬的建議,命他出使匈奴,與之和親結約。此後幾十年,雙方不時有軍事行動,但基本保持了和親局面。西漢王朝還開放“關市”,允許兩族人民進行貿易,互通有無。這有利於雙方經濟文化的發展,是“和親”政策中最具積極意義的措施。婁敬又曾建議遷徙貴族後裔及富商大族充實關中,以削弱各地豪強勢力,為初建的西漢王朝的政權鞏固,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婁敬像婁敬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