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夏伊勒的二十世紀之旅:世紀初生

威廉·夏伊勒的二十世紀之旅:世紀初生

本書是夏伊勒三卷本回憶錄的第一卷,另兩卷是《噩夢年代:1930—1940》《旅人遲歸:1945—1988》。夏伊勒出生於世紀之交的美國中西部小鎮,為了逃離那裡的保守氛圍,夏伊勒來到歐洲,找到了一份報社的工作。夏伊勒在倫敦報導溫布爾登網球錦標賽,在巴黎報導林德伯格的跨大西洋飛行,在日內瓦報導國際聯盟的會議。作為記錄者,夏伊勒見證了菲茨傑拉德夫婦、海明威、格特魯德·斯泰因、伊莎朵拉·鄧肯等人的生活片段,有時自己也置身其中。對於大洋彼岸的故事——芝加哥的地下之王、“猴子審判”、風靡全美的“肖托夸集會”、哈定時代的醜聞等等,夏伊勒也娓娓道來。一幅歐美大陸世紀初生的畫卷徐徐展開。

基本介紹

  • 書名:威廉·夏伊勒的二十世紀之旅:世紀初生
  • 作者:威廉·夏伊勒 (William L.Shirer)
  • 類型:傳記
  • 出版日期:2014年8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15324463
  • 外文名:The Start:1904-1930
  • 譯者:汪小英
  • 出版社:中國青年出版社
  • 頁數:429頁
  • 開本:16
  • 品牌:中國青年出版社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專業推薦,媒體推薦,名人推薦,圖書目錄,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1925年8月20日,從巴黎駛回美國的列車還有幾個小時就要開動,
21歲的夏伊勒卻收到了一封改變他一生的信。
世紀初的美國喧囂、吵鬧、貪婪、腐敗,
而巴黎,則是燈紅酒綠的世界夢幻之都。
這時的歐洲民主還未衰落,專制尚未興起,正享受著戰爭前難得的和平。
這裡有偉大的畫作,精美的歌劇,絕倫的美食,誘惑的紅燈區;
還有海明威,菲茨傑拉德,伊莎朵拉·鄧肯,詹姆斯·喬伊斯,劉易斯,米萊五花八門的名人軼事……
和威廉·夏伊勒獨一無二的故事。

作者簡介

[美]威廉·夏伊勒(1904-1993),著名駐外記者、新聞評論員、歷史學家。先後為《芝加哥論壇報》、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等媒體服務,1947年獲得當時廣播電視領域的最高獎皮博迪獎。著有《柏林日記》《第三帝國的興亡》《第三共和國的崩潰》等,其中《第三帝國的興亡》成為了研究納粹德國的傳世之作,獲得了1961年的美國國家圖書獎。

專業推薦

媒體推薦

一位故事高手……現代史中那些歐洲重量級人物……栩栩如生地展現在了讀者眼前,對他們的精準描述,堪比作者對自己的描述。
——威廉·;曼徹斯特,《光榮與夢想》作者
活在歷史中的人……非常易讀,描寫了大量有趣的、戲劇化的故事。
——《紐約時報》書評
非常感人,絕對值得一讀……第一部分是對美國的思考,在重述世紀之交的美國中西部生活時有一種酸甜參半的味道……(在第二部分)他帶來了對歐洲的新聞體書寫。
——《星期六書評》
清醒而活潑、睿智而溫暖——所有的元素一應俱全,並且正當其時。
——《紐約客》
誠懇……富於探索精神……作者的一生和歷史比翼齊飛,他照亮了後者。
——《洛杉磯時報》

名人推薦

一位故事高手……現代史中那些歐洲重量級人物……栩栩如生地展現在了讀者眼前,對他們的精準描述,堪比作者對自己的描述。——威廉·曼徹斯特,《光榮與夢想》作者

活在歷史中的人……非常易讀,描寫了大量有趣的、戲劇化的故事。——《紐約時報》書評

非常感人,絕對值得一讀……第一部分是對美國的思考,在重述世紀之交的美國中西部生活時有一種酸甜參半的味道……(在第二部分)他帶來了對歐洲的新聞體書寫。——《星期六書評》

清醒而活潑、睿智而溫暖——所有的元素一應俱全,並且正當其時。——《紐約客》

誠懇……富於探索精神……作者的一生和歷史比翼齊飛,他照亮了後者。——《洛杉磯時報》

圖書目錄

前言
第一篇從大街到左岸:1925
第一章逃離美國
第二章巴黎的好運
第二篇芝加哥:1904—1913
第三章我的祖先從德國來
第四章芝加哥的憂與喜
第五章父親的早逝
第三篇在愛荷華州的成長:1913—1925
第六章錫達拉皮茲
第七章肖托夸的風潮
第八章寇伊大學
第九章初涉報業
第十章寇伊的校友
第四篇巴黎歲月:1925—1927
第十一章報社諸君
第十二章探索巴黎
第十三章成為記者的夏天
第十四章友人何往
第十五章名媛芳蹤
第五篇駐外記者:1927—1930
第十六章林德伯格的飛行
第十七章駐外記者在倫敦
第六篇巡遊生涯:1928—1930
第十八章列國游
第十九章世紀之交的維也納
第二十章故鄉的大蕭條

序言

那一年秋冬季節,另一個更偉大的文學偶像住到了右岸的星形廣場附近。我沒去見他,有一天夜裡,他不請自來。那天快半夜,他搖搖晃晃地走進編輯部,逕自坐在了編輯桌邊,那兒剛巧空著。這人已經醉到了家,眼光迷離地望著我們,大聲喊:“小伙子們,過來!咱們趕緊把這該死的報紙出了!”
我小聲問瑟伯:“這人是誰?”
瑟伯對我大聲說:“他叫斯科特·菲茨傑拉德。”
這時菲茨傑拉德充滿敵意地看著我,問:“從來沒聽說,呃?你還太年輕,呃,所以沒聽說過。”他像箭牌襯衫廣告上的年輕模特,長得輪廓分明,只是鼻子瘦削,向前突出的尖下巴使他的薄嘴唇陷了進去。我意外他並沒有傳說中那么英俊。他的頭髮中分,更加重了他的學生氣質,讓你想起那種穿著貉皮大衣來看球賽、懷裡擁著傲慢的漂亮女友的傲慢大學生。
我說:“我當然聽說過您。而且,我也讀過您的書。我覺得您真是棒極了。”《了不起的蓋茨比》這時剛剛出版,瑟伯把他的書借給我,我覺得這本書是新作家裡寫得最美的。當然,自我在大學裡讀了他的第一本小說《人間天堂》,就認為他很了不起,而且他比別人更能代表禁酒時代的一代反叛青年。菲茨傑拉德說:“好吧,謝謝。現在,是不是拿點破稿子來,我們把這破報紙出了?”
瑟伯說:“是,先生。”
那一晚的編輯很不順手。菲茨傑拉德坐在那兒不走,所以當班編輯拉格納回來時,他擠了個地方坐,悄聲吩咐手下,把我們的稿子塞進他的大衣口袋,不然菲茨傑拉德會把它們一一撕掉。這位不請自來的大編審除了審稿,又添亂地大聲唱起來,還讓我們跟著他一起唱。
把菲茨傑拉德送回家比編報紙還要難。酒精使他變得好鬥。夜班編輯口袋裡揣著編輯好的稿子悄悄溜了出去,下樓去印刷廠。我們終於將菲茨傑拉德拉出座位,半拖半抬地把他弄下樓。他見樓對面有個酒吧,就直奔過去,還讓我們兩三個人跟著他。我們一路上進了五六個酒吧,他終於醉得不醒人事。喬拉斯說:“咱們叫個計程車,把他送回家。”雖然喬拉斯長得高大魁
梧,我、瑟伯、保羅也不瘦弱,可和今晚的其他事情一樣,要完成這件事一點兒都不容易。斯科特聽說回家堅決不乾。可是在下一家酒吧,他完全爛醉如泥,我們推搡著把他塞進了一輛計程車,在他掙扎時我們幾乎把他坐在了屁股下面。這樣才把他送回了星形廣場附近蒂爾西特街的家。但是一切還沒有結束。這座公寓樓外有一道鐵絲柵欄,樓上有個女人在
喊:“斯科特你渾蛋,你又喝醉了!”
“塞爾達,親愛的……你……你……錯了……全……錯了……我……沒醉,親愛的……真的……我就像北極熊……一樣……”他大聲喊,儘量發音清楚。
那么,這就是有名的塞爾達了,斯科特美麗的妻子,反叛一代的皇后。她是一位活潑的、具有破壞性的伴侶,是菲茨傑拉德傳奇的重要組成部分,他的神話在兩戰之間發酵,不管日子好壞,都被越傳越神。


也許只做體育報導是不夠的。5月,在報導網球賽事的中途,命運之輪轉動,改變我人生的是我幾個星期前才知道的一位年輕的美國飛行員。5月21日晚,我報導查爾斯·林德伯格從紐約駕駛跨大西洋的飛機直達巴黎,這是激發全世界想像力的創舉。這位美國飛行員成了世界英雄,顯然也是實至名歸。這是我報導過的最大最激動人心的事件。實際上,這也是當年歐美最大的新聞。保守的《紐約時報》三次在首版用三行的通欄大標題反覆報導——這通常是宣戰或停戰這類報導才有的待遇,還將所有的首版以及接下來的四頁都用於報導此事,儘管那天是周日,《紐約時報》和所有的晨報一樣需要一早發行、提早印刷,而此事剛剛發生於紐約時間的周六下午4點半。

儘管那時候飛行器和汽車都有了八年的發展歷程,到1927年,似乎還是沒有哪架飛機能夠從紐約直達巴黎。雷內·方克機長是法國偉大的戰爭王牌(曾在一戰中擊落75架德國飛機),在那年之前,1926年9月21日曾試驗過駕駛埃格·西科斯基①設計的大型三引擎飛機,但是他那負重的飛行器在長島羅斯福機場起飛時墜落,導致四名機務人員中的兩人身亡。而這一災難事故並沒有擊退方克和其他人,他們在1927年早春決心再試上一試。3月初,我們收到紐約發來的快報,稱這看著像是四方競賽:指揮官理察·E·伯德的美國福克號三引擎飛機;少校諾爾·戴維斯的美國退伍軍團號三引擎復翼飛機;雷內·方克新的“西科斯基號”;還有查爾斯·萊文的一架“萊特·貝蘭卡”——他是個怪異的商人,跟他的兩個飛行員克拉倫斯·錢伯林和伯特·阿科斯塔長期不和。報告還簡要介紹了一匹潛在的“黑馬”,此人名不見經傳,是“聖路易斯的一名郵政飛行員,名叫查爾斯·奧古斯都·林德伯格”,在聖地亞哥一家鮮為人知的小型賴安航空公司,與眾不同的是他計畫單獨飛行。
航空學專家和媒體都不看好這匹黑馬。他們認定獨自一人是無法飛過大西洋的。從體能上說,人是不能持續36至40小時保持清醒或足夠警覺、時刻注意操縱飛機和導航設備的。其他所有飛機都有兩到四名機務人員。多數教授都認為林德伯格的獨自飛行計畫太莽撞了,甚至是“瘋了”。常給冒險事業下賭注的倫敦勞埃德公司都拒絕給他下注。在他的競爭者駕駛更大、更牢固、引擎更強的飛機在試驗的最後一刻都不幸機毀人亡的情況下,他的前途就更加渺茫了。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