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水

姬水

《國語·晉語》言:“昔少典氏娶於有蟜氏,生黃帝、炎帝。炎帝以姜水成,黃帝以姬水成。成而異德,故黃帝為姬,炎帝為姜。”姬水就是今陝西省武功縣境內的漆水河;姜水就是今陝西省寶雞市的清姜河。炎帝部落曾在漆水河流域一帶活動過,黃帝姬姓子孫自夏商以來也生活在漆水(今陝西省武功縣)兩岸。黃帝部落出自華胥氏。據史載,黃帝出於少典,生於壽丘,長於姬水(今陝西省武功縣),故而以姬為姓。現在一般學者認為,是指從今麟遊流出而南流入渭河的漆水河。姬水在今陝西省武功縣境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姬水
  • 外文名:Ji Shui 
  • 位置:陝西省武功縣 
人文歷史,考古研究,歷史著作,

人文歷史

經過史學家和考古界考證,姬水是陝西武功縣的水河。上古時代,黃帝出生於壽丘,乃有熊國少典有蟜氏之子,有熊氏族之墟。後來,兩個部落展開阪泉之戰,黃帝打敗了炎帝,兩個部落漸漸融合成華夏族,黃帝取得適合淺耕的渭河地區,建都於有熊,開啟了華夏的新篇章。
陝西省武功縣地處關中平原腹地,是中華民族農耕文明的發祥地之一。自秦孝公十二年(前350)置縣至今已有2366年的歷史。《國語·晉語》言:“昔少典氏娶於有蟜氏,生黃帝、炎帝。炎帝以姜水成,黃帝以姬水成。成而異德,故黃帝為姬,炎帝為姜。”姬水就是今武功境內的漆水河;姜水就是今寶雞的清姜河。史書記載,炎帝部落曾在漆水河流域一帶活動過,黃帝姬姓子孫自夏商以來也生活在漆水兩岸。
黃帝陵黃帝陵
黃帝與炎帝被視為中華民族的始祖。《國語·晉語》記載:“昔少典娶於有蟜氏,生黃帝、炎帝。黃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異德,故黃帝為姬,炎帝為姜。二帝用師以相濟也,異德之故也。”這是我們目前所能看到的最早記載炎帝、黃帝的史料。

考古研究

何光岳先生在《炎黃源流史》一書中說:“黃帝軒轅氏的居地為姬水,以姬為姓。姬與岐同音,即今陝西岐山縣南橫水河。則姬水、姜水相鄰,正合炎黃雙胞族之說。”三是認為岐水就是今之後河或湋河。古時人分段為河水取名,把上游的一條小流叫橫水,橫水與雍水匯合後,流經岐山南邊的一段叫岐水,流經姜氏城南的一段又叫姜水,實際上都是同一條河。而周人始祖母姜嫄所居之邰地也位於姜水的最下游——湋水入渭口。
《史記·五帝本紀》載:“黃帝崩,葬橋山。”姬水距橋山(今陝西省黃陵縣)僅有二三百公里的路程。所以說黃帝在姬水渭河平原帶領先民肇造了光輝燦爛的中華文明,奠定了中華民族的根基。
張寶通:渭河是我們華夏民族的母親河,我們說中華文明是黃河文明,黃河文明實際上是渭河文明,因為渭河是古黃河的故道,古黃河就是從劉家峽經過天水寶雞西安出潼關到了三門峽,整箇中華文明的主線全在渭河流域。從最早的人文始祖華胥氏母系氏族到女媧伏羲,再到炎帝黃帝,最後到了周秦漢唐,這是我們國家歷史上最偉大的王朝,代表了中國歷史文化的主流。
陝西姬水陝西姬水

歷史著作

《國語·晉語四》載:“昔少典氏娶於有蟜氏,生黃帝、炎帝。黃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異德,故黃帝為姬,炎帝為姜,二帝用師以相濟也,異德之故也。”
《史記·五帝本紀》載:“黃帝崩,葬橋山。”橋山:陝西省黃陵縣橋山
《水經注·渭水》雍水條所記述的:“雍水又東南流與橫水合,水出杜陽山,其水南流,謂之杜陽川。東南流,左會漆水,水出杜陽縣之漆溪,謂之漆渠。故徐廣曰:漆水出杜陽之岐山者也。漆渠水南流,大水注之,水出西北大道川,東南流入漆,即故岐水也。
《淮南子》曰:岐水出石橋山,東南流。
《封禪書》曰:‘收龜於岐’。
《漢書音義》曰:‘岐,水名也,謂斯水也’。二川並逝,俱為一水,南與橫水合,自下通得岐水之目,俗謂之小橫水,亦或名之米流川,逕岐山西,又屈逕周城南,城在岐山之陽而近西,所謂居岐之陽也。非其因山致名,亦指水取稱矣。昔秦盜食穆公馬處也。岐水又東,逕姜氏城南為姜水……東注雍水。雍水又南,逕美陽縣之中亭川,合武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