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長英

姜長英

姜長英,航空教育家,中國航空史專家,中國航空史學科的創立者和航空史研究的奠基人。他20年代留學美國,並參與美國三種新飛機的設計均獲成功。回國後,曾用國產材料仿製美國降落傘成功。姜長英自30年代起從事航空教育和航空史研究七十載,為中國航空事業培育了大批骨幹人才,編著成中國第一部《中國航空史》專著,創立了中國航空史學科。姜長英對中國古代航空技術的創造也有深刻的獨創性的研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姜長英
  • 出生地:上海市川沙縣
  • 出生日期:1904年11月11日
  • 職業:航空教育家,中國航空史專家
簡介,人生履歷,生平,報效祖國,主要成就,

簡介

姜長英,航空教育家,中國航空史專家,中國航空史學科的創立者和航空史研究的奠基人。他20年代留學美國,並參與美國三種新飛機的設計均獲成功。回國後,曾用國產材料仿製美國降落傘成功。姜長英自30年代起從事航空教育和航空史研究七十載,為中國航空事業培育了大批骨幹人才,編著成中國第一部《中國航空史》專著,創立了中國航空史學科。姜長英對中國古代航空技術的創造也有深刻的獨創性的研究。

人生履歷

1904年11月11日 出生於上海市川沙縣。
1911-1918年 在天津、保定兩地國小學習。
1918-1922年在天津南開中學學習。
1922-1926年 在南開大學學習,獲學士學位。
1926-1929年 在美國福特汽車工廠學習。
1927-1929年 在美國地踹大學航空工程系學習,獲航空工程學士學位。
1929年 先後在美國伊斯特曼飛機公司、歐弗開西爾飛行學校、海斯飛機公司任技術員。
1930-1931年 任瀋陽東北航空軍司令部修理廠少校技師。
1931-1933年 任北平南苑航空學校教師。
1933-1934年 任南京國民政府航空署器材科技佐三級署員。
1934-1936年 任杭州筧橋航校學科教官。
1936-1942年 任上海交通大學副教授。
1942-1943年 在蘇皖邊區抗日民主根據地江淮大學任教。
1943-1945年 在上海紡織研究所任研究員,後轉入紡織專科學校任教。
1945-1952年 在上海交通大學任教授。
1952-1956年 在華東航空學院任教授。
1956-1957年 在西安航空學院任教授。
1957-1986年 在西北工業大學任教授。
1986年 退休。

生平

姜長英,1904年11月11日生於上海市川沙縣。父親是北洋政府軍醫,母親是勤勞樸實的農村婦女。姜長英先後在天津、保定兩地上國小,1918年考入天津南開中學。1919年,在校友周恩來的影響下,姜長英參加了“五四”運動,在他少年成長時期,深深埋下了愛國的種子。1922年中學畢業,姜長英以優異成績直接升入南開大學。1926年大學畢業時,正逢美國福特汽車公司在華招工,姜長英被錄取,同年8月自費赴美留學。姜長英到達美國地踹市(即底特律)後,首先在租房上受到種族歧視,再次,留學不成被當勞工,勞動強度大,工作環境差,疲睏萬分。1927年5月,美國飛行員林白首次飛越大西洋成功,震動全美,姜長英也大受影響,從此他一心想學航空。正好地踹大學有個航空工程系,而且可以半工半讀,姜長英一面做工,一面上學,辛勞倍增,但他立志航空,勤奮好學,僅用兩年時間就完成了五年學業,1929年獲得美國航空工程學士學位。由於經費困難,姜長英無法繼續深造,於是在畢業前後,先後參與三家美國公司的飛機設計研製工作,他所設計的三種飛機均試飛成功,其中一架還載入1930年英國出版的《簡氏世界航空器年鑑》。據此,姜長英在美發展完全可以成為世界一流的飛機設計家,但他一心嚮往祖國,關心國內局勢。當他得知北洋政府已被推翻,聽說國旗也換了,“祖國可能有了新氣象,自己在國外學到的一些知識,回去可能還有點用”,於是姜長英和許多愛國學子決定回國。他們途經紐約時,還特地在中國城買了一面新國旗,獻給“我們十分嚮往這久別的新國家”。

報效祖國

1929年底,姜長英終於回到祖國,回到北平家中。父親已經給他找好了有關汽車專業的工作,但他不願乾,一心要為中國航空事業做出貢獻。1930年3月,姜長英南下,先後找了南京國民政府航空署和上海虹橋機場修理廠,都被拒絕。一位留學歸國的航空工程學士、飛機工程師,在航空部門竟無用武之地,這令姜長英十分失望。不得已,他又再次北上,到了瀋陽,在失業數月後,幸遇張學良識才,被安排到東北航空軍司令部修理廠。1930年8月,姜長英任修理廠少校技師,並開始為學員上課,這是他最早的航空教育活動,但一年後就因“九一八”炮火而中斷了。姜長英隨難民車逃亡關內,被分配到南苑航校任教。1933年夏,姜長英又南下杭州,找到航空署領導錢昌祚,被分配到器材科任署員。他用國產材料仿製美國降落傘,一舉成功,其性能優於美國傘,造價低2/3。1934年4月1日,姜長英參加了中國航空工程學會成立大會,與會的還有著名航空界人物錢昌祚、朱家仁、王助、劉敬宜等,這是中國最早的航空學術團體。1934年夏,姜長英轉入杭州筧橋航校任學科教官。1936年2月,姜長英應邀到上海交通大學航空門任副教授,從此脫離軍界進入教育界,並以此為終身職業。
1937年“八一三”日本侵略軍侵犯上海,姜長英隨交大避入法租界。1941年底,日本侵略軍進入租界,有人想投靠汪偽,姜長英毅然脫離交大。1942年10月,姜長英突破日軍封鎖,潛入蘇皖邊區,在抗日民主根據地江淮大學任教,並多次參加反掃蕩游擊行動。由於游擊頻繁,學校被迫停辦,姜長英又返回上海,任教於一所中學,因領工資要向日本人鞠躬,姜長英不從而憤然離去。1945年抗戰勝利,姜長英才又重返交大,並晉升為教授。
1949年上海解放,姜長英滿懷喜悅地留在上海,留在交大。1952 年院系調整,姜長英隨交大航空系遷入在南京新建的華東航空學院。1956年,為支援內地建設,年過半百的姜長英毅然隨校西遷,學校改名為西安航空學院,次年又改為西北工業大學。姜長英不顧西北生活的艱苦,全力投入教學和研究工作,百折不撓,奮鬥不息。1982年,姜長英率先開出《中國航空史》課程,這在全國屬首創。1987年,83歲高齡的姜長英還招收了研究生。他博學多才,學科廣泛,先後授課20餘門,樣樣精通。他為航空教育耕耘一生,鞠躬盡瘁,為中國航空事業培養了大批骨幹人才。

主要成就

1930年姜長英在瀋陽東北航空軍司令部工作時,即開始收集航空史料,拍攝他所見到的飛機照片,記錄飛機修理廠的組織機構和人員名單。1933年,航空署要出一本航空年鑑,其中包括中國航空史。“可是,多年以來,中國航空史的編寫工作,一直沒有人做,學航空的沒有做,學歷史的沒有做”。姜長英說:“我曾自不量力,想寫一本中國航空史”。為此他節衣縮食,收集和購買航空書刊,置局勢動盪或工作變遷於不顧,堅持收集不懈,並於1949年暑假末寫出了《中國航空史料》(簡稱《史料》)初稿,1959年寫出《中國古代航空史話》(簡稱《史話》)一稿,1965年又寫成《中國近代航空史稿》(簡稱《史稿》)。這三本史料內容,橫跨上下五千年,一直寫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前。這一漫長的歷史時期,豐富翔實的史料,科學系統的分析,由姜長英一人獨自完成實屬不易。《史料》在1950年準備出版時,因遭“二六”轟炸而停,1958年“教育革命”中被拔“白旗”受批判。《史話》則五改其稿,三易出版社,接稿不印,四地出版社均拒絕接稿。《史稿》在“文化大革命”中更受到史無前例的批判。但姜長英編史決心矢志不移,他堅信:“鑑古可以知今,了解過去可以指導將來”。他的著作“可以使讀者了解我們祖先的巨大貢獻,增強民族的自豪感,相信自己的聰明才智,能克服崇洋媚外的自卑心理,因而有助於中國的‘四化’建設”。正是在這種崇高的愛國愛民之心的支撐下,他頂住了各方面的壓力,堅持寫作和研究,不斷修改舊稿,增補新資料,撰寫新稿。《史話》、《史料》和《史稿》終於在1982年由學校分別鉛印成講義,作為航空史教材內部使用。但這本印刷質量很差的內部講義,卻立即引起全國史學界的轟動,其史料之豐富,內容之翔實,已成為航空史研究者珍藏之寶,其內容已被許多專家學者所引用。著名科學家錢學森,1982年11月專門寫信給姜長英:“您多年來研究中國航空航天歷史,很有成績,發表論文多篇,今又把積稿印成專著三冊一套,實可敬佩!我希望您能將講義整理成《中國航空航天史》,出版流傳,以教育後代。”於是姜長英再易其稿,增添照片,一部積60年心血,又屢遭挫折的巨著《中國航空史》,終於由西北工業大學出版社在1987年6月正式出版了。時任國防部長的張愛萍將軍為該書題寫了書名。這是一部由中國人自己寫的中國航空史,也是當時惟一的一部最為全面、最為系統、最為完整和最為翔實的中國航空史料,它的出版立即受到航空史學界的高度評價:“《中國航空史》以大量豐富、翔實準確的史料,說明了中國人民的創造才能與智慧及對世界文明在航空方面所做出的偉大貢獻”。它不僅僅是史料,它“史論結合,觀點明確,愛憎分明,對讀者來說能得到比史實本身更多的東西”。“不僅史料翔實,考證周到,而且還有科學分析和精闢論斷,……早已超出了史料的範疇。因此,不論從哪個角度看,《中國航空史》都是一本經典性的航空史著作”。該書也奠定了姜長英在中國航空史研究領域裡最高的學術地位。著名的航空史評論家陸永正指出:“該書專業性強、資料性強,資料又豐富,注釋又精細,還顧及到技術史的發展脈絡,為人們對航空史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四通八達的線索,必將極其有效於促進深入研究的進程。……總起來說,該書能給人指南、給人鑰匙、給人研究的資料庫,確實具有‘百科全書’的特色。因此,該書作者姜長英確實不愧為中國航空史的奠基人”。該書“其影響不僅超出了航空界,甚至超出了中國。……美籍學者朱永德先生已將這部著作介紹到國外。”台灣出版社慕名而來,為它出版了國際中文版。2000 年10月,包括姜長英全部史稿的《中國航空史》(新版),由清華大學出版社正式出版了,終於在20世紀末了卻了這位世紀老人的一生夙願。
姜長英收集來的書刊資料堆滿了他的書房,還先後贈送給上海交大和西北工業大學圖書館3000多冊。西北工業大學圖書館還專門為他建立了“航空史資料查詢室”,不少專家學者都曾來此查閱考證。他手頭還有剪報六大本、手抄筆記本23冊以及大量載有航空史料的書刊,可見他收集資料之艱辛,研究考證之功底。豐富的資料是研究之本,來之不易,考證更難。姜長英常常為查證一條資料,不顧年邁體衰,多次奔波於校內、外圖書館,或發信去徵詢,或托人去查找。例如:1932年日本侵略軍進攻上海,十九路軍奮起抵抗,菲律賓華僑捐機30 架,為查證此事,姜長英特地給十九路軍軍長蔡廷鍇寫信詢問,並得到蔡軍長的親筆回信;為查詢1923年廣東製造的一架飛機,被孫中山命名的“樂士文號”,姜長英特給宋慶齡寫信詢問其意,也得到了“宋辦”回信。至於給書館、報社、個人發信查詢的更不知其數,往往得不到回音,姜長英為此感嘆:“航空史研究是不容易的”。但他仍樂此不疲,嚴謹考證。姜長英認為:“航空史料的收集和研究,一定要依靠民眾的力量”,要開闢資料的匯集和研究的園地。為此,姜長英於1983年他80 歲時創辦了《航空史研究》學術刊物,供航空史研究者交流研究成果和經驗,並積累航空史料。果然,刊物一出,各個歷史時期的航空史料,特別是紅軍時期和我黨早期珍貴的航空史料,都紛紛寄來,同時也聚集了一大批航空史研究者和愛好者。
姜長英深知培養航空史研究人才的重要性,1982年給學生上“中國航空史”課,1987年招收航空史研究生,1988年組建“航空史研究室”。1989年,姜長英86歲高齡時,創建了《中國航空史研究會》,並多次舉行了學術交流會,現有海內外會員350多人,吸收了不少中國近代史的見證人,搶救了一批珍貴史料,也吸引了一大批中、青年航空史研究者,一個龐大的航空史研究隊伍已經崛起,一批有水平的航空史著不斷問世,姜長英的心愿實現了,這是他為中國航空史的研究,為中國航空事業的發展做出的又一突出貢獻。姜長英也因此獲得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專家”稱號,第一批享受政府的“特殊津貼”。姜長英除任《中國航空史研究會》理事長、名譽理事長、《航空史研究》主編、顧問外,還兼任《航空知識》編委和《中國大百科全書》(航空·航天卷)編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