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山觀音廟

姜山觀音廟

姜山觀音廟位於香港大嶼山大澳東北面姜山。原稱蓬瀛古洞,是大嶼山最大的庵堂,為葉善開(東姑)始建,建淨室五幢,名“積善堂”,又名“蓬瀛古洞”,因當地居民常往參拜洞內供奉之觀音大士,故俗稱為“觀音廟”。葉東姑原是先天道信徒,洞內女修士均依先天道。東姑於1940齣去世。1941年道埸轉而獨尊佛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姜山觀音廟
  • 地理位置香港大嶼山大澳東北面姜山
  • 原稱:蓬瀛古洞
  • 創建時間:1910年
歷史沿革,建築特點,

歷史沿革

姜山觀音廟創建於1910年。1953年重修。
該寺於1990年6月重建,占地8200平方米的。工程耗資4000多萬元,得到胡文虎夫人陳金枝女士及李嘉誠先生為紀念愛妻壯月明捐款,及各方籌集,1993年1月3日舉行重建落成開光典禮。

建築特點

重建後的觀音寺是參照北京頤和園佛香閣為重建藍本,故不但氣象壯嚴典雅,建築布局在香港梵宇中更獨樹一幟。
觀音殿牌坊:“聖域同登”,門匾“觀音殿”三字。重建後的新殿高24米,分3層,喻佛、法、僧三寶,故名為“三寶殿”。頂層為萬佛閣,圓拱形樓頂安奉一萬尊佛像圍繞,中奉五方佛,居中之毗盧遮那佛,法身高1.2米,其餘東南西北各有一尊身高1米的佛像,合稱五智如來。中層為藏經樓,存放三藏12部藏經及佛藏典籍,殿內供奉三大士聖像,包括大悲觀音菩薩、大智文殊菩薩及大行普賢菩薩。底層為觀音殿,中奉觀音菩薩像,寶相慈妙壯嚴,手執法器,垂護眾生。4.9米高的11面千手千眼觀音像兩旁各置八尊栩栩如生的楠木彩塑羅漢聖像,各高兩米多,構成羅漢伴觀音的妙像。四壁有4幅自日本訂造金色銅蝕的觀音壁畫,各高3.6米、闊5.54米,描繪觀音菩薩示現三十二應身,聞聲救苦的廣大宏願,為寺院中罕見的佛教藝術銅畫。殿外兩廂采平行布局。右側設有鼓樓及香積廚,左側建成有鐘樓及客堂。鐘樓兼作地藏殿,殿內寺锺重逾千斤,鐘聲清越,響徹羌山、鹿湖一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