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中宏

姜中宏

姜中宏,男,1930年10月生,漢族,廣東廣州人。無機非金屬材料專家,華南理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科學院院士。歷任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研究員,博導。

2001年3月,任華南理工大學兼職雙聘院士、兼職教授、博士生導師、華南理工大學材料學院光電通訊材料所所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姜中宏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廣東廣州人
  • 出生日期:1930年10月生
  • 職業:無機非金屬材料專家
  • 畢業院校:華南理工大學化學工程系
人物經歷,科研成果,社會任職,

人物經歷

1953年7月,畢業於華南理工大學化學工程系。
1953年9月至1964年3月,於中科院長春光機所工作。
1964年3月起,在中科院上海光機所工作,先後任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1984年,參加材料規劃小組負責特種玻璃材料部分;
1985年,參加自然科學基金會無機非金屬材料開題指南制訂;
1986年至1990年,為該組評審組成員;
1991年,為自然科學基金會自然科學學科發展戰略研究報告光學與光電子學研究組成員,負責光學材料專題;
1991年至1993年,為自然科學基金會自然科學發展戰略研究報告無機非金屬材料研究組成員,為特種玻璃與非晶態專題負責人。
2001年,華南理工大學兼職雙聘院士、兼職教授、博士生導師、華南理工大學材料學院光電通訊材料所所長。

科研成果

在科技研究方面,提出光學玻璃全鉑連熔工藝方案並成功投產,且於1982年5月通過部級鑑定;完成第一、第二、第三代雷射玻璃研製,確保了國防科研任務的完成;熔制出我國第一塊1.6M零膨脹天文望遠鏡用透明微晶玻璃;研製成功我國的一台1013 W雷射核聚變裝置大型磷酸鹽雷射玻璃。
在基礎理論研究方面,提出用相圖熱力學計算法,在較高玻璃形成體區計算玻璃形成範圍,實現了玻璃形成區的半定量預測,現已計算了大量矽酸鹽、硼酸鹽、鹵化物玻璃形成區,對玻璃析晶能力提出新的判據,可以比較不同類型玻璃析晶能力;採用近代物理連續相變方法,定量計算玻璃不互溶區;提出玻璃是由最鄰近的同成分熔融化合物的混合物構成的理論,計算了含硼玻璃結構中的基團及硼配位數比例;研究了12種稀土在玻璃基質中的吸收光譜,並計算了有關光譜參數;在國內首次採用計算機自動選擇滿足規定性能的玻璃成分範圍;在決定研製神光裝置所使用的雷射玻璃時,通過M.C.Mahon公式的決策參數,確定磷酸鹽玻璃為最佳材料,此項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等獎項;通過引入單體,獲得較大尺寸不易裂的凝膠材料,製成了新雷射材料,已取得2項專利;將
熱力學反應判據方法用於研究玻璃熔制過程中除白金機理。在《科學通報》、《J.Non-Cryst.Solids》等刊物上發表論文160多篇,其中被三大索引收錄80多篇。
  • 論文著作
主要論文:
有《Phase diagram structure model of glass》、《Optical and spectral properties of rare earth oxides in
inorganic glasses》、《Prediction of eutectics and phase separation in the glass formation range using a thermodynamic method》等。
主講玻璃分相與成形、光通信材料及其技術等課程。
指導碩士生9名、博士生16名。
主要學術著作:
有《現代玻璃科學技術》(上篇),上海科技出版社,1988年;《光學玻璃》(上、中、下冊),參編,中國建材工業出版社,1988年;《玻璃現代前沿科學》,中國建材工業出版社,1984年等。
  • 學術獎勵
曾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中國科學院特等、一等、三等及重大成果獎各1項。
上海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1項、先進個人表彰獎1項。

社會任職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無機非金屬材料評審組成員;
姜中宏姜中宏
國際玻璃協會(ICG)第七委員會委員;
中國矽酸鹽學會理事;
特種玻璃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