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虎成(陝西城固人)

姚虎成(陝西城固人)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姚虎成,男,1950~1978,陝西城固人。從小父母雙亡,由政府辦的敬老院撫養長大,深深懂得“社會主義好”的道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姚虎成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陝西省城固縣
  • 出生日期:1950
  • 逝世日期:1978
  • 職業:幹部
  • 信仰:共產黨
  • 主要成就:中央軍委授予姚虎成“雷鋒式好乾部”的光榮稱號
  • 性別:男
人物簡介,服役經歷,人物事跡,雷鋒式好乾部,

人物簡介

1971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基建工程兵排長、副連長、副營長。是中共十一大代表、第四屆全國人大代表。工作勤奮,熱忱為戰友和民眾排憂解難。曾先後被評為學雷鋒標兵、先進工作者。1978年率部修築天山獨庫公路。4月9日在海拔3500米的哈希勒根達板指揮兩名推土機手推土時,遭到雪崩而犧牲。同年,基建工程兵領導機關為他追記一等功。1979年被中央軍委授予雷鋒式好乾部稱號。

服役經歷

1971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隨部隊參加蓮(沱)宜(昌)公路建設,日夜兩班奮戰在長江邊。
1973年任班長,一年下來全班被評為完成施工任務、軍事訓練、副業生產、團結互助四個第一,記集體三等功,姚虎成本人榮立二等功。
1974年後歷任排長、副連長、副營長,曾先後被評為學雷鋒標兵、先進工作者。
1975年1月光榮出席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聆聽周恩來總理髮出的本世紀內實現四個現代化的號召,受到很大鼓舞。後部隊開往新疆修築天山獨(山子)庫(車)公路,他們克服高寒缺氧等多種困難,超額完成施工任務。
1977年起,他帶領的區隊一直在海拔3400米的哈希勒根達坂上作業。

人物事跡

1971年1月,姚虎成參加解放軍。來到部隊後,他一心想為社會主義多做貢獻,恨不得把全身力氣都使出來。當時部隊正修蓮(沱)宜(昌)公路,他乾起活來不要命。初春在河裡撈沙,別人換班他不換,一天足足乾8小時。
姚虎成7歲時只上過一年民辦國小,文化程度低,他意識到一個戰士光有乾社會主義的願望不行,還得有乾社會主義的本領。他於是下決心學文化。讀毛澤東著作。開始,他讀完《雷鋒日記》,大大開闊了眼界。他在筆記本上寫下了這樣的誓言:“走雷鋒的道路。”入伍7個月他就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73年2月擔任班長。
姚虎成當班長很出色,一條是堅持理論聯繫實際,在乾中提高;一條是緊緊依靠民眾,遇事和大家商量。通過學習毛澤東思想,他學會了做人的思想工作。一個戰士因打傷受處分,一度背上了思想包袱,姚虎成耐心地找他談心32次,終於使這個同志進步了,年終立了三等功,還入了黨。姚虎成總結出當好班長的十條體會,在全大隊作了介紹。這年年底,他們班被評為完成施工任務第一、軍事訓練第一、副業生產第一、團結第一。全中隊5人立功,他們班就占了3個,全班集體記了三等功,姚虎成榮立了二等功。
1975年1月,姚虎成作為軍隊代表出席了四屆人大。會上,他聆聽了周恩來總理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報告中提出要在本世紀內全面實現農業、工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現代化,使國民經濟走在世界前列,他受到極大鼓舞。
回到部隊後,他更加勤奮工作,在國防施工中做出了突出貢獻。
1977年春,姚虎成所在區隊到海拔3500米的哈希勒根冰大坂上開隧道。這裡高山缺氧,氣候寒冷,到處是兩三米深的雪,部隊生活艱苦,施工條件差,運輸十分困難。由於雪害嚴重,原計畫4月份開始掘進,到了5月還不能開始。這條隧道能否早日開工、早日打通,對全部隊施工影響很大。部隊黨委研究後提出:決心不能變,任務不能減,時間要提前。姚虎成帶領部隊突擊作好施工準備,一天到晚忙在工地,組織指揮,病了也不下工地。一次發高燒395度,他服了點藥,繼續堅持,並告訴衛生員不要告訴任何人。經過廣大指戰員的奮戰,終於爭取了主動,這一年隧道就打通了,還提前39天完成了任務。
1977年7月,姚虎成當選為黨的十一大代表。7月26日,上級通知他30日下山,去參加會議。大家勸他準備一下開會帶的東西。他說:來得及,我還是抓緊時間多乾一點。他一直緊張地工作了三天,到29日晚上,才動手準備東西。這時,工地上突然來電話,說隧道出現險情。姚虎成一聽就往工地跑。他想,萬一塌方,隧道掘進就慢下了,這怎么行?到了工地,他認真檢查險情,組織支撐,跟戰士一道傳遞木頭。一直乾到第二天早上六點多才回到區隊部,簡單地收拾了一下,才匆匆下山。
1977年8月,姚虎成參加了黨的十一大。在黨的十一大和全國五屆人大精神鼓舞下,姚虎成所在部隊決定提前上山,在哈希勒根冰大坂上施工。往年正常開工時間是4月1日,這年他們3月12日就開工了。
時間的提前,給施工帶來了極大的困難。漫山冰雪覆蓋,不見寸土,天冷風大,氣溫在零下十幾度,機械發動不著。一天,氣溫低到零下17度,作業十分困難。姚虎成向戰士們簡要動員:要敢於迎接困難,要決心戰勝風雪嚴寒。說罷,自己便抄起耙子扒起碴來,戰士們也都跟上幹起來。兩個作業面還展開了競賽,本來需3個小時扒完的碴,1小時40分就扒完了。大家幹得熱熱火火,滿身大汗。3月底,教導員去醫院看病,區隊的其他幹部又不在,家裡只剩下姚虎成。這時他忙極了,頭髮長了也顧不上理,每天睡眠超不過四小時,有時還告訴通信員:睡半個小時叫我。同志們勸他適當地休息,他說:“隧道任務完不成,我睡不下呀!”同志們說這樣會把身體累壞的,姚虎成卻堅定地說:“乾四化非大幹不可,現在不是8個小時地乾,而是18個小時地乾,……”
1978年4月15日隧道要被復,不讓車輛通行。為了保證部隊生活物資和施工材料的供應,上級確定12日前把跨越冰大坂的便道清理出來。區隊幹部分了工:教導員負責隧道施工,姚虎成負責便道施工。1978年4月6日,姚虎成組織兩個班配合一台推土機施工。施工地段坡度很陡,雪也很深,有的地段達四五米深。便道就是繞幾個“之”字形,在大雪坡上通過的。清理積雪,困難很大,表面的雪清理了,底下是冰。冰上不能行車,4米多的窄便道,稍一滑,車就會滾下坡去。為了保證車輛通行,得鋪石碴。放了幾個小炮,石碴炸得很少。姚虎成計畫打三四米深的炮洞炸石碴。這一地段因為幾次雪崩,傷過人,犧牲過人,動一塊石頭,動一堆雪都得小心,說不定會引起雪崩,所以打炮洞是危險的。為了作些試驗,姚虎成對排長任厚舉說:“給我兩個人,我來試試。”於是兩個戰士配合他就幹起來。姚虎成打錘,戰士掌釺。炮洞很小,很難打。沒打進去時凍手凍腳,打進去後,冰一化,儘是泥和水。姚虎成跪趴在裡面打,不久就滾了一身泥,出來寒風一吹,便成了硬棒棒的“盔甲”。姚虎成一面領著戰士炸石碴,一面指揮推土機推路,整天忙個不停。經過3天緊張戰鬥,任務完成了多半,他計畫9日再乾1天,搶修出來,提前於10日通車。
4月9日,又是個星期天。他早早起床,來到機械中隊,布置派一台推土機上便道。然後,又到一中隊,督促兩個班很快上工。他簡單地吃了頓飯,就帶著部隊上了便道。這一天,下著雪,刮著風,飄著霧,幾米以外就看不清。北坡丫口,寒風卷著雪花,扑打得讓人睜不開眼。姚虎成一會兒和大家鋪石墊路,一會兒又站在一米多深的雪裡,指揮推土機鏟雪推碴。乾到中午一點半,他讓兩個班的同志下去吃飯休息,自己和兩名推土機手留下來繼續清理剩餘的積雪。爭取明天就通車。
中午12時40分左右,正當他們快要推完最後幾堆積雪的時候,忽然聽到沙沙聲。曾經歷過雪崩的黃君德一聽便大聲喊姚虎成:“雪崩了!”姚虎成回喊:“不要怕!衝過去!”說話間,1萬多立方米的冰雪從山上傾瀉下來,朝著推土機劈頭蓋腦地壓來。霎時間,推土機就要被推下便道。黃君德喊:“推土機快翻了!”話音未落,十幾噸重的推土機便被雪流衝下便道50多米,埋在雪裡,一條履帶也被甩出很遠。兩名推土機手都負了傷,被摔昏過去了。姚虎成不幸壯烈犧牲。

雷鋒式好乾部

1978年春,哈希勒根工程進入最緊張複雜的階段,為保證築路部隊供應,必須先打通一條被冰雪土石埋沒的“之”字形便道。姚帶領兩個班的戰士奮戰了三天,便道大半修通。4月9日是星期天,他們放棄休息,繼續施工。日已過午,姚讓戰士們回去吃飯,他與兩名推土機手在清理便道上最後幾堆積雪冰土時遭遇雪崩,連人帶機被壓在上萬立方米的冰雪下。經搶救,兩名推土機手脫險,姚虎成傷勢過重,光榮犧牲。基建工程兵領導機關為他追記一等功,中共中央軍委授予他“雷鋒式好乾部”稱號。是中共十一大代表,第四屆全國人大代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