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曉雷

姚曉雷

姚曉雷,河南澠池人,1968年11月出生。分別在河南大學、復旦大學獲得碩士和博士學位。博士畢業後到山東大學威海校區工作,2004年被山東大學破格評為教授;2006年度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2008年被評為山東優秀青年知識分子,並被評為山東大學三級教授;2009年7月調入浙江大學工作。現為浙江大學人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現當代文學與文化研究所常務副所長,浙江省當代文學研究會副會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姚曉雷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河南澠池
  • 出生日期:1968年11月
  • 畢業院校:復旦大學
  • 學位/學歷:博士
  • 專業方向:中國現當代文學
  • 職務:中國現當代文學與文化研究所副所長
個人經歷,人物成就,教學工作,教學與課程,出版著作,發表論文,工作研究領域,獎勵榮譽,

個人經歷

1987年9月至1991年7月在河南大學讀本科,獲得學士學位;1991年9月至1994年7月在河南大學讀中國近現代文學專業研究生,師從任訪秋、關愛和先生,獲得碩士學位;1999年9月——2002年7月年在復旦大學讀中國現當代文學專業博士研究生,師從陳思和先生,並獲得博士學位。博士畢業後到山東大學威海分校工作,同時在浙江大學做在職博士後。2004年被山東大學破格評為教授。2006年度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2008年被評為山東優秀青年知識分子。2009年7月調入浙江大學工作。現為浙江大學人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人物成就

多年來一直從事中國現當代文學專業的教學科研工作,出版著作多部,並在《文學評論》、《新華文摘》、《文藝研究》等一系列專業權威或重要核心刊物發表現當代文學方面學術論文六十多篇,在現當代地域文學文化研究、大眾文學和文化研究、當代文學史和文藝理論研究、重要作家作品研究、近代常州詞派等方面都有一定的成績。《當代作家評論》、《上海文學》、《南方文壇》等具有較大影響的核心期刊曾分別曾在2002年3期“批評家論壇”、2003年11期的“青年批評家”、2007年第1期的“今日批評家”欄目里以其為對象重點推出。

教學工作

承擔本科生、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專業課及選修課教學。

教學與課程

1.中國現當代文學創作與批評(本科課程)
2.中國現代知識分子與現代文學(本科課程)
3.當代文學思潮(本科課程)
4.當代作家研究(研究生課程)
5.20世紀中國文學知識分子研究(研究生課程)

出版著作

1.《世紀末的文學精神》,廣西師大出版社2004年12月.
2.《靈魂的守護》,吉林出版集團2009年版.
3.《鄉土與聲音》,山東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

發表論文

  1. 從《動物兇猛》看“頑主”之來歷,《河南大學學報》社科版,1994年2期。
  2. 試論清末常州派詞論的文化自救意識,《平頂山學報》,1998年3期。
  3. 試論清末常州詞派文人的屈騷情結,《平頂山學報》,1999年2期。
  4. 金庸:都市民間舞台上的欲望舞蹈,《當代作家評論》,2000年5期;《新華文摘》2001年1期全文轉摘。
  5. 民間:一個演繹於主體與客體之間的價值範疇,《文藝爭鳴》,2001年1期。
  6. 鄉土呈現中的一種知識分子批判,《平頂山學報》,2001年3期。
  7. 說英雄,誰是英雄──蕭峰、冉阿讓比較論,《天中學刊》2001年4期。
  8. 沙上建塔的愛之烏托邦敘述——《神鵰俠侶》中的楊、龍之戀解讀,《理論與創作》2001年6期。
  9. 當代立場與學術品格,《南方文壇》2001年6期。
  10. 故鄉寓言中的權力質詢,《文學評論》2002年1期。
  11. 世紀之交:對中國現代性問題的憂思——兼與汪暉等學者商榷,《東方文化》2002年1期。
  12. 走向民間苦難生存中的生命烏托邦祭——論《日光流年》中閻連科的創作主題轉換,,《河南大學學報》社科版,2002年1期。
  13. 試論李佩甫筆下的反叛一族,《杭州師範大學學報》(社科版)2002年2期。
  14. 民間理念,逃避啟蒙還是延伸啟蒙《當代作家評論》2002年3期。
  15. 世紀末兩種知識分子身份拍賣中的大眾接受《當代作家評論》2002年3期。
  16. 中西文化衝突歷史理念的成熟之作——評唐浩明的長篇歷史小說《張之洞》,《理論與創作》2002年5期。
  17. 20世紀中國文學世界性因素研究方法之我見,《文藝評論》2002年6期。
  18. 當下市民文化精神的兩種演示《文學評論》2003年1期。
  19. 藝術中的俠、天下及英雄——也由張藝謀的《英雄》說起,《中國比較文學》2003年2期
  20. 如此拍賣未必佳——談張廣天的劇本《聖人孔子》,《上海戲劇》2003年4期。
  21. “侉子性”——河南鄉土小說呈現中的一種民間個性,《當代作家評論》2003年3期。
  22. 人文精神承傳:中文學科作用於當代文學的重要方式,《華僑大學學報》社科版2003年2期,《人大複印資料》2003年7期。
  23. “民間”視角與中原小說中的“侉子性”意象 《文藝研究》2003年4期。
  24. 閻連科論,《鐘山》2003年4期。
  25. 發掘被時代遮蔽的另一種人性詩意,《江西社會科學》2003年9期。
  26. 開放式當代文學史寫作的當下語境及限度,《浙江學刊》2003年6期。
  27. 落日時代與古典守望——蔣韻小說的一種主題解讀,《上海文學》2003年11期。
  28. 批評是因為惴惴不安,《上海文學》2003年11期。
  29. 當代文學史寫作模式探索芻議,《文學評論》2004年2期。
  30. 綿羊地上權力一族的冷峻剖析,《文藝爭鳴》2004年2期。
  31. 寫作是因為對生活的恐懼和厭惡(與閻連科對談)《當代作家評論》2004年2期。
  32. 21世紀:能重返大戲劇時代嗎?《上海戲劇》2004年4期。
  33. 乏力的攀登——王安憶長篇小說問題透視,《當代作家評論》2004年4期,《新華文摘》全文轉摘,2004年20期。
  34. 綿羊地”和它上面的“綿羊”們——李佩甫小說中百姓—族的一種國民性批判,《山東社會科學》2004年8期。
  35. 從參與社會角度看當代文學價值,《文藝研究》2004年5期。
  36. “新歷史小說”應該向傳統歷史小說學習什麼,中國歷史文學的世紀之旅——中國現當代歷史題材創作國際研討會論文集,2004年12月。
  37. 劉震雲早期小說文本的再解讀,《齊魯學刊》2005年2期。
  38. 從蕭也牧事件反思文學政治追求與審美品格複雜性《鄭州大學學報》(社科版)2005年4期。
  39. 關於幾個河南籍作家的一組詩評,《文藝爭鳴》2006年2期。
  40. 從地域視角到民間視角,《當代文壇》2006年5期。
  41. 開在邊緣世界的一組夢之花,《揚子江評論》2006年1期。
  42. 用心去和批評對象對話-我的批評觀,《南方文壇》2007年1期。
  43. 余華:離大師的距離有多遠,《南方文壇》2007年1期。
  44. 莫讓豬氣成為文學時尚,《當代文壇》2007年3期。
  45. “虎痴”閻連科,《當代作家評論》2007年5期。
  46. 張宇論,《文藝爭鳴》2007年8期。
  47. 劉震雲論,《文藝爭鳴》2007年12期。
  48. 從發現民間到製造民間《江西社會科學》2008年11期,《新華文摘》2009年6期論點摘編。
  49. 試論毛澤東《沁園春·雪》一詞的藝術瑕疵 《杭州師範學院學報》2009年1期。
  50. 何處是歸程:由《風雅頌》看當下體制知識分子人格之殤《文學評論》2009年1期。
  51. 蒼涼的悲憫——《丁莊夢》的一種讀法,《平頂山學院學報》2009年1期。
  52. 改革開放以來當代文學研究中值得深思的幾個問題,《廣州大學學報》(社科版)2009年12期。
  53. 新時期以來中國文學氣質類型:虎氣、猴氣、貓氣、驢氣、豬氣,《學術月刊》2010年10期。
  54. 徘徊在少年情懷與中年心事之間的文革敘述,《漢語言文學研究》2010年4期。
  55. 學科的凝視與探索,《渤海大學學報》2011年1期。
  56. 試論新世紀文學的理想衰竭,《探索與爭鳴》2011年2期,《新華文摘》2011年10期論點摘編。
  57. “都市氣”與“鄉土氣”的衝突與融合——新世紀以來劉震雲“說話”系列論,《文學評論》2011年5期。
  58. 讓批評在知識和學理的天空滑翔,《南方文壇》2012年3期。
  59. 何以為道,何以為術——當下本土文學批評話語範式思想與方法問題,《探索與爭鳴》2012年8期。
  60. 當下民謠類文學史料價值與文學史的再建構《平頂山學院學報》2012年4期。
  61. 寓言化的高度與限度,《楊州大學學報》社科版2013年4期,《新華文摘》2013年第19期論點摘編。
  62. 莫言的文化身份、審美貢獻及當下意義,《創作與批評》2013年16期。
  63. 改革開放前“社會主義現實主義”創作方法的流弊再現——評柳建偉《英雄時代》的創作方法特徵,《新文學評論》2013年3期。
  64. 試論新世紀文學對當下鄉村社會的主體呈現困境,《學術月刊》2015年11期。
  65. 新世紀武俠:以“我”為主的武俠新時代,《文匯報》2014-03-16。
  66. 誤歷史乎?誤文學乎?——格非《人面桃花》等三部曲中烏托邦之殤, 《文藝研究》2014年4期,《新華文摘》2014年論點轉摘。
  67. 新時期以來文學中非常態民間主體形象塑造,《文學評論》2015年2期。
  68. 錯位的捆綁:關於20世紀以來中國文學與啟蒙關係的一種反思,《創作與批評》2015年16期, 《人大複印資料》2015年12期全文轉載。
  69. 從田小娥的四副面孔看陳忠實鄉土中國敘事的倫理生成,《中國文學批評》2016年4期。
  70. 當下漢語寫作中的少數民族文化資源與中國形象建構考察《臨沂大學學報》2017年4期。
  71. 重視“史”,但更要尋找詩,《學術月刊》2017年10期,《新華文摘》2018年3期全文轉摘
  72. .新時期作家的身份、立場與想像鄉土民間精神世界的方式芻議《創作與批評》2017年24期,《人大複印資料》2018年15期全文轉載。
  73. 試論新中國前期文學資源對50後作家鄉土敘事審美建構的內在形塑,《南方文壇》2018年4期。

工作研究領域

中國現當代文學

獎勵榮譽

1.入選教育部2006年度新世紀優秀人才。
2.2008年榮獲山東省優秀青年知識分子榮譽稱號。
3.“民間”審視下的新時期河南鄉土類型小說(博士學位論文),獲得2002年度復旦大學優秀博士學位論文以及2004年上海市優秀博士論文。
4.《當下市民文化精神的兩種演示》(《文學評論》2003年期),2004年度山東省高校優秀社科成果一等獎。
5.《乏力的攀登——王安憶長篇小說問題透視》(《新華文摘》2004年20期),2005年度山東省高校優秀社科成果二等獎。
6.《鄉土與聲音》,浙江省第十六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三等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