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居易

姚居易,字丕泰,號南崖,明代福建晉江人。明代嘉靖十三年甲午(公元1534年)鄉試中式文魁,長期任戶部主事。嘉靖三十五年(1556)後調任廣西隆安知縣,至嘉靖四十一年離任,前後歷時7年。姚居易在隆安期間,興建學校、修築城樓、創建廟宇、開通道路、勘界立碑,為老百姓排憂解難,留下了大量的史跡。

基本介紹

  • 本名:姚居易
  • 字號:南崖
  • 所處時代:明代
  • 民族族群:漢
  • 出生地:福建晉江市英林鎮嘉排村 
  • 出生時間:不詳
  • 去世時間:不詳
  • 主要成就:廣西隆安知縣
人物生平,主要功績,人物評價,

人物生平

出身漁農之家,年青時常隨父上山下海,荷鋤農耕,捕魚捉蟹,樣樣在行。他躊躇滿志,不甘蹉跎歲月,勞作之餘,夜以青燈黃卷為伴,飽讀經書。
於明代嘉靖十三年甲午(公元1534年)鄉試中式文魁,長期任戶部主事。嘉靖三十五年(1556)後調任廣西隆安知縣,至嘉靖四十一年離任,前後歷時7年。
姚居易到任時隆安縣初創20多年,是一個歷史很短的新縣。當時隆安縣民風凋敝、亂象雜生,經濟落後,百廢待興。姚知縣從千里之外的福建來到廣西偏遠落後的山區任職,深知自己的肩上擔子十分沉重。下車伊始即不辭辛勞,或騎馬或步行奔波於鄉間田野、邊境關隘,深入民間,了解民情,走遍了隆安的山山水水。為其後對隆安的有效治理做好基礎工作。
他剛剛到職,隆安民眾紛紛向他提出請求,希望儘快建設一座城隍廟,藉助神靈祈福穰災,保護百姓。姚知縣依照當時各地的傳統做法,順應民意,在縣城內北門附近創建城隍廟,期盼神靈護佑國泰民安風調雨順,以此達到凝聚人心,穩定民眾的目的,展現了他關心民情、為民辦事的執政風格。其後隆安城隍廟香火不斷,一直綿延至今。
嘉靖三十七年(1556年),姚居易主持建設縣城牆的四座城樓,並親自將東南西北四座城門分別命名為“隆興”、 “觀泉”、“望仙”、“潮江”。城樓的建成使隆安縣城真正成為“三面控諸羈縻州,而東一面達於南寧郡”、“當諸夷之沖殆郡戶牖”(董傳策《重建城樓碑記》)。
新設的隆安縣西面與太平府萬承土州、都結土州邊界相交,而交界處的村莊、土地、山林糾紛也已經多年未決,三地之間交惡爭鬥不斷,經常有邊民因此而死傷,但問題始終無法解決。姚居易到任後即由嚮導帶路巡察縣域邊界,調查邊界劃分歷史,尋找人證物證。協調各方關係,動員各方作出讓步,恩威並舉,最後劃定邊界,樹立界碑,和平解決了歷史遺留的三地邊界問題。嘉靖戊午年,他在縣西南邊境的界山上(今南圩鎮望朝村多勸屯)刻有一幅大字:“南崖過跡”,並附說明文字記載了處理紛爭的情況:“時嘉靖戊午冬,都結萬承二州爭地,兵亂騷動邊境。余巡歷各隘,安撫地方,查考舊境。被占年久,難以卒復。故因見治,各書石界,以杜後來爭端。過是山徘徊斯石,因書以為之志雲。晉江姚居易書 ”。
同年,他到隆安縣與都結土州交界的“更達”山口巡察,見到農民在田間辛苦勞作,就停下來和農民交談,了解農民的生產生活情況,聽取他們傾訴的各種疾苦。臨離開的時候在田間的一塊大石頭上題寫了“息耕石”三個大字。石刻落款為“嘉靖戊午冬立,晉江姚南崖書,陳尚德督工”。400多年前的這幅石刻現在完好地保存在南圩鎮百朝社區西北面的田垌中。
息耕石息耕石
在知縣姚居易巡邊期間,隆安縣城的城樓正在建設之中。當時負責採辦城樓磚石和木料的是城內黃姓大戶。該大戶在從右江對岸的花潘村採購的青磚有一部分為殘次品,從北區村屯買來的木料也有許多是未經池水浸泡的新木料。這和當初提出的城樓建築材料要求不符,用這些材料建設的城樓會造成嚴重的質量問題。正當這些建築材料源源不斷地通過船運到碼頭並人工搬運到城門工地時,二十多天巡邊回城的姚知縣回來後發現了這起舞弊。命令黃某搬走堆放在工地的全部材料並嚴肅查辦。當晚,黃大戶帶上禮品上門求情,希望姚知縣能寬恕過錯,破例通融,繼續使用已經搬到現場的材料,並表示以後會多多答謝。但是姚知縣不為其利所誘,不為其勢力所嚇倒,嚴肅地揭穿了他的虛偽面目,言詞堅決地拒絕了他的請求,毫不留情的把他和禮品一起請出了官邸。。第二天,姚居易下令對黃某作出了嚴厲的處罰,另行委派馱演土舍余宗政為城樓建設的總管,全程負責採辦建築材料和建設監工直至隆安城樓順利竣工。官吏和地方豪紳聽聞姚知縣的剛正不阿和嚴肅治政風格,再也不敢陽奉陰違隨意用事。
姚居易為官十分重視社會風氣的整治,重視民眾的品德教育和文化水平的提高。他把學宮建設當做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來辦。明代嘉靖十二年,知縣章 珪在城裡北門內建設了一座學宮。不久因“創於湫隘之地尤為塌葺”,至姚居易到任時已經不能繼續使用。於是姚知縣在嘉靖三十九年到城東找到一塊“平衍宏敞,後有五峰、前有三台”之地,將學宮遷往這裡。歷經兩年時間,一座規模宏大,設施齊全,環境優美的學宮終於建設完工。

主要功績

姚居易在隆安期間,興建學校、修築城樓、創建廟宇、開通道路、勘界立碑,為老百姓排憂解難。創造了一個相對穩定和平的環境,帶來了一個生產發展、民族團結的良好時期;隆安官場風清氣正,人民安居樂業;徹底改變了“學者無所依歸,風俗無所觀感”,“二三十年之間人文之不振”的狀況。

人物評價

姚居易在任隆安知縣期間的大量創造性工作,贏得了各方的讚賞。在《隆安縣誌▪宦績傳》中有這樣的記載:“姚居易……留心政事,懷輯諸夷,遷學宮、建城樓,百廢具舉,而民不知役。附祀王守仁祠”。“王守仁祠”是民眾為紀念這位明代大儒倡建隆安縣而建設於學宮內的祠堂。姚居易的牌位被隆安民眾安放在王陽明祠內一起供奉,這是很深遠的影響和很高的身後榮譽。姚居易的勤政廉政事跡400多年來一直在隆安政界和民間流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