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家莊村(山東省萊蕪市萊城區大王莊鎮轄村)

姚家莊村隸屬萊城區大王莊鎮,距萊城西北約31公里,東距鎮駐地14公里處。南鄰東風爐村,西鄰西風爐村,北至道窪村,東面與張家莊村隔山嶺相接。全村共有土地面積680畝,山場面積2000畝,230戶,751口人。 據村碑記載:“清康熙年間張姓由大埠頭遷此,姚姓早居,以姓名村為姚家莊。特產有核桃、板栗”。曾傳“四人幫”之一的姚文元來此處尋過根,但無功而返。現村中有張、李、蘇、周、劉、喬等6姓,其中張、李姓人多,劉、喬各有四、五戶,村中諸姓和睦相處,親如一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姚家莊村
  • 外文名:Yao Jia Zhuang Village
地圖信息,
抗日戰爭時期至1958年以前,姚家莊屬香山區;1958年10月屬大槐樹人民公社;1984年4月屬大王莊辦事處;1985年l1月屬大槐樹鄉;2001年合鄉並鎮後,隸屬大王莊鎮。
姚家莊村地勢平坦,村莊規劃設計科學,布局合理。1991年修的中心路,動用土石2000方,花費4萬餘元進行了水泥硬化,寬敞明亮。路兩邊,每排5家住戶,每戶占地160平方米,整齊劃一,大都是二層大門樓。同年獲省級村莊建設先進單位稱號,在相鄰的幾個村里起到了樣板示範作用。
姚家莊村自古民風淳正,樸實勤勞,節儉持家。多年來一直屬於“三無村”(無重大刑事案件、無重大災害事故、無越級上訪),村委會制定的“村規民約”使村民們有規可依,有章可循,形成了優良的村風。多年來一直享有“出門不違法,在家不欺生”的良好聲譽。
姚家莊村民一直在不斷地、勤勞地改善自己的生存環境。自古以來就養成了戰天鬥地的習慣,發揚愚公移山的精神,整山治水,向山水要糧食,靠山水搞經濟,取得了水利基本建設的偉大成果,為今天的產業結構調整打下了堅實的基礎。1967年在水源較好的東坡修建了水泉子水庫,解決了東坡北部的澆地問題;1973年看到村西小河裡的水白白流掉,決定在村北進行攔河截流修建揚水站,讓水上山能夠澆100多畝地;1976年在離村4華里的西北方黑腦山下,修馬家水庫,掀起了修建西水東調工程的熱潮,西坡的水壓到了東南坡,使200多畝地有了“當家水”。至此,全村的地已全部成了水澆地,使全村的種姜這一傳統種植業得到大力推廣。種蒜的越來越多,使經糧種植比例達到了7:3,極大地充實了人們的錢袋子。
姚家莊人修路的觀念比“要致富,先修路”的口號還要早。早些年通往東坡的路還好一些,但通往西坡的路難走,只有“一腳路”,空行也難上。河難過,脫鞋再穿,極不方便,促使村民在河上修了一座三孔橋。路拓寬了,後來全村人民時時修,及時修,環山路一條條加長、延伸,現在已達到了地到哪裡,汽車路到哪裡的標準。為了保證路的質量,村里出錢把路包給個人維護,保證了生產路的暢通。
姚家莊村歷來就有尊師重教的優良習慣,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提高。近30年來村裡的國小四易其址,次次都是根據當時的高標準修建而成。現在的國小是1984年蓋的,當時的一門七窗一直到現在仍然不落後。現在的學校校址在村東,環境優雅,遠離公路但交通方便,布局合理。現在周圍三個村的學生(東風爐、西風爐、道窪)都在姚家莊村國小讀書。近幾年,每年都有近10名學生考上大學、中專等。其中最有名的,要算是恢復高考後考入武漢軍事測繪學院的李化春,現今他已經是在武漢擁有13個子公司的大經理了.
姚家莊村有“兩多”。一是木匠多,20多位,手藝和人品都很好;二是出豆腐的多,本村有10戶人家出豆腐,由於水質的緣故,出的豆腐又香又嫩。
姚家莊村的文物有3處。一處廟址,在東坡,叫文昌廟,現僅存廟址,每年正月十五元宵節時,人們均來上燈。第二處在西邊的黑腦山上,叫“公明洞”。傳說趙公明曾在這裡住過;第三處是張氏族碑,現立在索峪子溝口,是鹹豐元年立的。
關於傳說,姚家莊先前有蘇姓一人,名日:蘇四子。這人的腳心有一叢毛,跑得特快,就是人們所說的“飛毛腿”了。人們津津樂道的一件事是:這人好吃雞,誰要請他吃雞,他是有信必到。有一次人家請他吃,他嫌酒孬,於是對人家說:“稍等一等,我去山西買點汾酒來喝!”一個多小時後,他提著兩瓶汾酒趕回來,身上還有雪花,他說:“山西下得雪真大!”幾天以後,從山西販炭的人回來說,山西那一天果真下了大雪。
姚家莊村人比較喜歡地方戲,建國後村民曾自發地組織了一個戲班子,所有的設備一應俱全,領頭人叫張金陽,他們能演《牆頭記》、《小姑賢》等多出家喻戶曉的戲,周圍的村里都來請,特別是春節到元宵節,天天演,引得四里八鄉的人都來看。
本村搞實業的人中最好的要數張可亭。他從本村支部書記的位子上被調到原大槐樹鄉的五金廠當廠長,大刀闊斧地進行改革,使一個瀕臨倒閉的鄉辦小廠又恢復了生機和活力,成為大槐樹鄉經濟台柱子。在企業的改制中,張可亭自己掏錢買下了全部產權。經過考察又新上了塑膠機械設備,加工塑膠產品,規模越來越大。自己買了新桑塔納汽車,在萊城買了樓房,幸福之路越走越寬廣。
本村醫生張可明出生於中醫世家,其父張登州幾十年前在大槐樹就小有名氣。現今的張可明繼承了全部本領,醫術精湛,醫德高尚,不論是在什麼季節、白天黑夜,誰家有了病人,都是隨叫隨到。其祖傳的治療燒傷、燙傷的方法療效獨特,堪稱一絕,使許多燒傷燙傷的人轉危為安。
在商品經濟大潮中,姚家莊很多年輕人去長春、下天津、跑太原等地推銷本地產的生薑、花椒、板栗、核桃等農副產品,掙回了大把的鈔票。現今的大部分家庭都是家具高檔,電器齊全,生活祥和幸福,日子甜蜜美滿。他們致富不忘家鄉,特別是在長春經商的張登甲,聽說本村翻修揚水站時,一次捐款5000元,表現了一個遊子的家鄉情結。
姚家莊人決心在江澤民同志“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指導下,發揚“艱苦奮鬥,勤儉持家”的優良村風,向現代化的目標邁進!

地圖信息

地址:濟南市萊蕪區大宅線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